對於範文炳的突然造訪,林迎是有些始料未及的。


    那會兒他從地裏回來,稍稍洗漱了番便準備吃點東西,然後回房溫書,誰知剛走到書房門口,院子裏就傳來了聲響。


    隻見鄰居蔡嫂領著幾個人走了進來,看到林迎後,蔡嫂熱情地喊道:“小迎,你們家來客人了,趕快來招待一下。”


    蔡嫂歲數與林母相仿,兩家做鄰居也有二十幾年了,可以說是看著林迎長大的。


    今日她去村口辦些事,大老遠就看到有三個人在那打探林迎家的住址,其中一個公子衣著華美,一看就是大戶人家出來的,旁邊還跟了一大一小兩個隨從打扮的人。


    蔡嫂立馬就精神了,林迎那孩子她熟啊,幾十年的鄰居了,前些天還去縣裏考了個第二,難道這幾個人是他的朋友?


    本著古道熱腸的善意,蔡嫂便上去詢問了下,一問才知果真是來找林迎的,當即就帶著他們過來了。


    林迎正覺得奇怪,心想會是誰來找自己呢,往前走了幾步,才發現原來是範文炳。


    此時範文炳正攥著把扇子站在院門口,衣衫白淨,風度翩翩,看到林迎過來,還不忘咧嘴露出一口白牙。邊上還跟著兩個隨從,其中一個隨從肩頭挑著擔子,另一個則手裏提了些熱手的禮品。


    “範兄,今日怎麽有空上我這兒來了?”林迎反應過來,忙笑著將三人迎進院來。


    範文炳看到林迎後露出真誠一笑:“今日來大安鎮有些要事,記得林兄就是大安鎮的人,便想得空了過來拜訪,也好認認門,以後可以經常走動。”


    “那敢情好,範兄能來,令我這寒舍蓬蓽生輝啊。”林迎笑著說,然後側開身子道,“別幹站著,趕緊進來坐。”


    說著,就將範文炳等人請了進來。


    這時候林父林母、兄嫂,還有孟芊芊也知道家裏來了客人,林父一見對方是個讀書人打扮,知道一定是兒子的朋友,連忙招呼林母還有孟芊芊去泡茶,自己則和林成、林陽一起,搬了些竹椅放到廊下。


    “幾位都坐、都坐。”他熱情地招呼。


    “謝謝伯父。”範文炳禮貌說道,也不推辭,稍稍整了整衣衫,便一屁股坐到了竹椅上。


    從容淡定的模樣,倒是有幾分灑脫。


    隨後示意了下兩位隨從,用扇子指了指廊下的空處,說道:“你們兩個把東西放下,也一塊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兩位隨從自是不敢怠慢,忙將東西放下,便搬了兩把竹椅到稍遠一點的地方坐下。


    “範兄,你這來就來了,這些東西是何意?”


    林迎看了一眼,見範文炳上門還帶這麽多東西,心裏暗暗有些驚訝。


    範文炳笑道:“初次登門,實在不知道該帶些什麽,就讓手下的人隨便準備了些薄禮,林兄你可不要見怪啊。”


    林迎無語地打量了他一下,“你要說這是薄禮,那我可真是有些見怪了,還從未見過哪家的薄禮是這種‘薄’法的。”


    範文炳哈哈一笑,倒是沒說什麽。


    “是啊小後生,你來就來罷,帶這麽多東西作甚。”


    雖說上門做客要置辦一些暖手的禮品,乃是民間約定俗成的禮節,可林父還是被眼前這人帶的禮給嚇到了,都需要一人挑、一人提的,哪家上門是這樣備禮的?


    一看就是不菲的樣子。


    當然,他心裏還是很高興的,禮越重越是代表了對方的心意,可見這位範公子確實是與兒子交好,否則也不會這麽破費了。


    大不了待會兒隻收一點,剩餘的讓他帶回去。


    打定主意後,林父心裏不由一鬆。


    之後他便作為一個旁觀者,慢慢聽著林迎與那位範公子聊天。


    年青人有年青人的話題,他這位垂垂老朽還是不去參與了。


    接下來,林迎與範文炳相談甚歡,其間,林迎也總算知道了範文炳此次來大安鎮的目的。


    原來近些年範氏旗下的廣夏書局發展迅速,近幾日於府城、省城又開了不少新店,這麽一來各店的話事人就出現了缺額,總店這邊需站在全局高度好好的斟酌,進行通盤考慮。


    尤其省城乃巡撫衙門駐紮之地,又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等幾個大衙門,各種關係錯綜複雜,新店的掌舵之人必須是一位長袖善舞的人。


    最終經過多方考慮,廣夏書局這邊決定抽調陸江府的總掌櫃過去,而青川縣的掌櫃則調去陸江府,這樣一來縣城的掌櫃就空缺了下來。


    範文炳此次前來大安鎮,一是書局這邊到了一批新貨,正需要有人押運這批新貨來大安鎮,二來正是為了考察大安鎮的盧掌櫃,看其是否夠資格擔任縣城的掌櫃。


    如果最後賬目核查沒有問題,那接下來盧掌櫃就該與接手之人做交接,然後去縣裏上任。


    這兩件事原本是分開的,但最終還是讓作為少東家的範文炳接下了,正好大安鎮又是林迎的家鄉,範文炳早就尋思著過來串一串門。


    清楚了範文炳的來由,林迎不禁為盧掌櫃感到高興。


    這個盧掌櫃,為人還是不錯的,作為一個生意人,他奸猾、精明,但不失光明磊落,為人也和善,不會因為客人穿著落魄而招致他的輕視。


    更重要的是,在林迎困難的時候,盧掌櫃也曾多次出手襄助,雖算不上大恩大德,但雪中送炭之事總是要比錦上添花更令人記住。


    林迎承他的情,對他的升遷自然樂見其成。


    而且林迎心裏清楚,青川縣或許還隻是一個跳板,以後的盧掌櫃沒準還能走到更高的位置。


    蓋因廣夏書局起步於青川縣,雖說後來逐漸將重心移向了府城,如今看來更是要往省城轉移了,但青川縣作為最早起家的店麵,在整個書局的構架中依舊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沒準盧掌櫃努努力,再過幾年就可以從縣掌櫃,升到府城去做總掌櫃了呢。


    清楚了範文炳的來意,話題便從盧掌櫃的身上移開。


    正巧這時候孟芊芊端著幾碗茶水走了過來,“夫君,還有這位……”


    “範文炳,範兄,你叫他範公子好了。”林迎笑著介紹。m.23sk.


    孟芊芊了然地點頭,便將茶水奉了上去。


    “嗯,你們待會兒再聊,先喝些茶吧。”


    孟芊芊端上來的茶,是特地用來招待客人的,裏麵放了糖與桂圓,甚至每一碗裏還打了一個雞蛋。這在農村,已是相當不錯的待客禮節了。


    不僅範文炳有,就連那兩個隨從,孟芊芊也給他們各端了一碗過去。


    範文炳也不推辭,表示了一番感謝後,捧起碗便十分豪爽地吃起來,不一會兒一碗味甜好吃的迎客茶便下肚。


    暖洋洋的感覺令他打了一個飽嗝,撲的一下打開扇子,他一邊扇一邊對林迎道:“林兄,你可知……昨日縣衙那邊已將本次縣試的優秀考生試卷進行了公布,縣案首,還有你我,再加上柳兄,我們幾個都榜上有列!”


    “哦,是嗎?”說到這個話題,林迎一下子來了興致。


    按照往年習慣,每次縣試結束,縣試中表現優秀的學子的答卷,都會擇取其中一部分進行一定程度的展示。


    這一方麵是為了證明縣尊閱卷時的坦蕩,告訴大家上榜者都是有真材實料的;另一方麵自然是希望通過公布答卷,讓落榜者知道自己與前列的差距,好通過研習公布的答卷(範文)來尋找自己的不足,以此提升文教。


    “那是當然,這會兒宣化坊那邊圍滿了讀書人呢,他們都想一睹優秀學子的答卷。”


    範文炳說著,一臉佩服地看著林迎,“這其中就屬林兄和縣案首蘇泉川,被公布的答卷最多!”


    “我的好幾個同窗都說,林兄與蘇泉川的文章其實不分伯仲,蘇泉川之所以得案首,乃是其作的文章更加華美。不過在我看來,應當是林兄你的文章更好一些。”


    林迎聽到這,趕緊搖了搖手:“別,你可別給我戴高帽。”


    範文炳搖頭道:“這可不是給林兄你戴高帽,而是我心中確實是如此在想。”


    “這蘇泉川的文章固然做得極好,乃是難得的佳作,但行文之間,難免有賣弄文辭之憾,便給人一種空中樓閣高高在上的感覺,不接地氣。”


    “而林兄的文章則不然,雖然文采方麵略輸案首一籌,但細節刻畫卻更加入木三分。林兄你別不信,我家開書局的,從小見過多少文章,知道好的文章就像美酒一樣,越是久遠,醇味便越濃厚,好的文章從來就不是通過那些華美的文辭來展現的。”


    “所謂畫龍畫虎難畫骨,文辭不過初學者的小道耳,真正筆力雄厚之人,即便用樸素的言語,也依舊能傳達出震人心魄的意境。這叫……”


    “畫麵感!”林迎補充了一句。


    範文炳一拍手掌,讚同道:“沒錯,就是畫麵感!”


    “林兄,你這詞用得好啊。”


    林迎笑笑。


    雖然範文炳是在對他進行誇讚,但林迎卻覺得,若是能夠兼顧文辭與意境,豈不是更好?


    兩者又不是非此即彼的存在。


    “對了林兄,關於杜縣令有意改治社學一事,你可有聽說?”


    東拉西扯地聊了一會兒後,範文炳突然張開扇子,湊過來小聲地問道。


    林迎點點頭:“前日已聽嶽丈說起過此事。”


    範文炳知道林迎的嶽丈就是他之前準備拜訪的孟夫子,見林迎已經知道這事了,他也就不藏著掖著:“林兄,改治社學一事,已是確鑿無疑了。”


    林迎豎起耳朵,一副願聞其詳的樣子。


    這範文炳作為廣夏書局的少東家,又經常在縣裏混,知道的消息沒準比孟夫子還多!


    範文炳細細說道:“改治社學,無非師資與讀本兩項,關於師資方麵,我聽家中長輩說起過,杜縣令將有嚴厲的措施公布!”


    “願聞其詳!”林迎認真道。


    “一則,誘之以利,讓縣學的秀才主動承擔社學教導之責,到時縣衙會給予一定的補貼。”


    “二則,今年乃歲試之年,屆時……恐怕會增加發社的數量!”


    林迎聽到這,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誘之以利倒是還可以理解,本縣秀才生員眾多,一些秀才其實家境也不是很好,如果縣衙出錢,讓他們下鄉教育更多的學子,倒不失為給他們增加收入。


    但發社就不一樣了。


    古代童生參加學政主持的院試後,合格者即可進入縣學成為在冊的生員,也就是秀才。而秀才根據學識的不同,又有廩生、增生、附生三個級別。


    以青川縣為例,嚴格來說隻有二十個生員的名額,也就是明文規定由朝廷供養的廩生隻有二十位,此外增生數量等同於廩生,也有二十位;至於附生,則數倍於增生,大概六七十人的樣子。


    以上合計,就有一百位左右秀才了。


    但不要以為考中了秀才就萬事大吉了,秀才回鄉後,也是要參加各種考試的。


    秀才入縣學,接受教諭和訓導的教導,國朝之初定下一月一考,是為月考,後來慢慢改為一季度一考,每次季考後,根據成績好壞,會有不同的獎勵。當然考差了,也會被訓責。


    這還隻是日常小考,通常也不會有大問題。但作為秀才,有兩道關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避免的。


    那就是歲試和科試!


    這兩項考試均由一省學政親自主持,學政到任後,會抽出時間巡遊各府,每到一府便開始主持針對秀才的歲試,以及針對童生的院試。


    兩者一般先後進行,先對秀才進行歲試,再對童生進行院試,前者檢驗往屆秀才的學識,後者則開辟童生考秀才的機會。


    每當學政臨府,一府之地的秀才就會集中起來參加由學政主持的歲試,然後根據成績的不同,分出六個檔次,每個檔次都對應不同的獎罰,這就是“六等黜陟法”。其中考了末等成績的秀才,會麵臨處罰。


    因此,在廩生、增生、附生之下,其實還有兩類秀才。


    那便是青衣和發社。


    青衣相當於“記大過”的秀才,發社則是直接處罰他去鄉鎮社學裏思過,屬於“留校察看”處分。


    若下次歲試再考得不好,發社的秀才會被直接褫奪秀才功名,貶為曳白之身。


    此外,大比之年的前一年不進行歲試,而以科試代之。


    科試,是秀才參加鄉試之前的一次預選賽,不是每個秀才都有資格參加鄉試去考舉人的。


    隻有先通過了科試,才有資格去參加鄉試。


    而這科試,與歲試是交替進行的,學政一任三年,要巡遊各府兩次,一次主持歲試,一次主持科試。


    雖然名字不同,但兩場考試功能卻差不多,科試成績,同時亦作為歲試成績,根據“六等黜陟法”對秀才進行升級或者降級。


    換句話說,科試就是歲試+鄉試的預選考試。


    一個秀才,每三年麵臨兩次保級、升級、降級考試,這便是俗語所說的“三年兩頭考”,壓力也是十分大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路從童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努力賺錢的養雞專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努力賺錢的養雞專家並收藏科舉之路從童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