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治讓謝家幫著調查那位出現在新中橋的金吾衛掌街使,以及在洛河中撈腰帶的富商員外,調查的速度並不快。
強龍不壓地頭蛇,謝家原本在洛邑雖然也有布局,但畢竟不是謝家布局的重點。
如今隨著唐治來到洛邑,謝家為了配合他,也在有意加強在洛邑這邊的力量。
但是,結交人脈絕非一日之功,哪怕結交的方法再正確,交情也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
直到第三天,關於那位員外的消息才送過來。
這位假員外雖然不知道他的行為已經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但還是很小心的。
不過,他手下那麽多抽調來的兵卒,想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謹小慎微,卻不容易。
謝家的人就是從這些假水手入手,最終摸清了這位假員外的身份:羽林左衛中郎將府旅帥,弓長鋒。
至於那位金吾衛掌街使,要查負責那一片的掌街使倒很容易,他叫溫華壽。
但溫掌街使這邊所能調查到的資料,目前也隻有關於他個人的一些信息。
橋上那起案件,究竟是否是有人有意為之,背後策劃者又是誰,尚不明確。
而旅帥弓長壽,不用查也知道,他的背後,就是姬軍戎,姬中郎將。
可以說,所有這些信息,都指向了軍中。
唐治正在調查的“殺良冒功案”,必然是要觸動軍中一些人的敏感神經的。
可是,隻憑這種猜想,他既不能提訊溫掌街使,也不能用弓長鋒化身富商這一條,就確認姬軍戎有罪。
人家就是想打撈出禦賜的腰帶,但又不想搞得盡人皆知,不可以嗎?
所以,唐治隻能一邊寄望於謝家的人能調查出更多的消息,一邊等著從江南提調回來的那些嫌疑人和證人。
失之東,收之桑榆。說不定這個無法繼續解下去的謎團,能從江南提調回來的這些人身上打開局麵。
所以,唐治隻能耐心地等下去,每日裏,依舊是看書、練拳,毫無急躁的意思。
這份心性,倒讓暗中觀察著他的來濟塵對他高看了幾分。
這一日,唐治正在簽押房中看書,忽然有一個“帳內府”的親軍,捧著一個包裹走了進來。
“大王,台院外有人送來這件東西,說是要交給大王的。”
他是“帳府府”的親軍,可不管你什麽侍禦史不侍禦史,對唐治,隻管以大王稱之。
“哦?”
唐治有些奇怪,誰送東西?
送禮的話……也不會送來禦史台啊。
再說,這個時候,誰會給我送禮?
“拿過來!”
“且慢!”
一旁也在閱讀律書的徐伯夷站了起來,謹慎地道:“大王且莫動手,你先放下!”
那軍士莫名其妙,但還是依著徐伯夷的意思,將包裹放在地上。
徐伯夷喚著剛睡了一覺,打著哈欠正要換個姿勢接著睡的郭緒之:“老郭,你去打開。”
“啊?哦,好嘞!”
郭緒之總算有事兒幹了,便興衝衝起身,走過去彎腰解開了包袱,然後提出一樣東西。
“嘁,這麽大個包袱,我以為有啥好東西,就一條……,咦,金扣頭誒,還值些錢!”
郭緒之手中提著一條腰帶,對唐治道。
徐伯夷方才就見那包袱像是裹著一條蛇似的,所以格外的小心。
此時一見那包袱裏隻是一條腰帶,別無他物,這才放心,上前接過來,快步呈給唐治。
郭緒之摸了摸後腦勺,突然對徐伯夷怒目而視:“他娘的,你為啥叫我打開?”
徐伯夷笑道:“老郭你身手好嘛。”
郭緒之馬上轉怒為喜,沾沾自喜地道:“那倒是,哈哈……”23sk.
唐治接過那條腰帶,心裏便是“咯噔”一下。
帶勾上刻有陰陽銘文,那字分明是:‘玉石金精,子孫綿長。帶敖四方,永無禍殃。’
唐治立即抬起頭來,沉聲問道:“送這東西來的,是什麽人,可還在外麵?”
那軍士道:“卑職問過了,隻是街上一個玩童,收了人家一串糖葫蘆的好處,便幫人送到衙門口了。”
唐治一聽,就知道無法確知真正送東西來的人了。
他仔細看了看那腰帶,帶扣處竟還夾著一塊疊得四四方方的紙條。
唐治急忙把帶扣打開,取下紙條,展開一看,隻見上麵隻有一句話,字跡很一般。
“聞君需此物,送君結善緣。”
底下沒有落款,這麽沒頭沒腦的一句話,會是誰?
唐治一時也猜度不出,想來也是了,這人送東西如此小心,又怎麽可能自報身份?
唐治隻好先將這紙條收好,轉而去看那腰帶。
小高公公已經研究了很久了,毫無頭緒。因對唐治心存好感,這才將這條腰帶轉送給了他,也是給自己的將來鋪條路。
隻是局勢不明朗,小高公公沒有傻到現在就亮明自己的身份。
唐治研究了半天,毫無結果。
他叫人取來一把小刀,幹脆把帶鉤卸了下來,反複看那帶鉤。
從帶鉤的磨損痕跡看,年代的確夠久遠了。
上麵唯一有用的信息就是那麽一句話,但是,總不可能有人在十幾二十年前,就為今日藏了個什麽大秘密在上頭吧?
你以為這是神算子泥菩薩做的批言呢?
難不成秘密在這後換的皮帶上?
唐治又仔細檢查那皮帶,沒有夾層。
唐治重又拿起了皮帶扣兒,或許,秘密不是這條皮帶,而是這皮帶扣兒,是打開什麽機密的鑰匙?
又或者,這條腰帶,根本不是玉腰奴拋進洛水的那條腰帶,而是有人想魚目混珠,以混淆視聽?
沒有腰帶時,唐治一頭霧水。
如今有了這腰帶,唐治反而更加摸不著頭腦了。
……
大運河,水麵闊有四十步,可通龍舟,兩岸是康莊大道。
河堤之上,大道之旁,是為了鞏固河堤種下的榆柳。
這裏泥土肥沃,又不缺水,經過數十年的生長,那榆樹、柳樹已有合抱之粗,十分的壯碩。
如蓋的樹冠,遮擋了陽光,樹下很是蔭涼。
行腳的客人在這炎炎夏日,乏了在樹下歇腳,迎著水麵吹來的涼風,也自愜意。
黃昏時候,滎澤碼頭,駛來了七條漕船。
這些漕船不算大,每條能載貨上千石。
如今這時候最大的內河船,可以載貨一萬石,操船的船工就有數百人。
船上甚至有專門的蔬菜種植區域,船工的生老病死都在船上,宛如浮在大河之上的一座小型城市。
七條漕船駛進了碼頭。
有經驗的船工一眼就看出,這其中隻有六條漕船是滿載了貨物的。
另外一條船,從吃水線看,船上應該隻載了客人,當成旅船用了。
這條船上的確隻載了客人,一共六十七人,俱都是被許諾提及的與殺良冒功一案有關的人員。
這些人能被許諾提出來,如今的年紀自然都不小了,最年輕的也有四十多歲。
距天黑還有一段時間,但是想再趕到下一個碼頭,顯然是來不及了。
所以,七條漕船便提前進了滎澤碼頭。
它們進入碼頭不久,便有船陸續駛來。
碼頭工人發現,今兒碼頭的生意似乎特別的好,停駐碼頭的船比起往日多了將近一倍。
那七條漕船很快就被大大小小的商船、貨船、漕船給緊緊地擠在了中間……
強龍不壓地頭蛇,謝家原本在洛邑雖然也有布局,但畢竟不是謝家布局的重點。
如今隨著唐治來到洛邑,謝家為了配合他,也在有意加強在洛邑這邊的力量。
但是,結交人脈絕非一日之功,哪怕結交的方法再正確,交情也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
直到第三天,關於那位員外的消息才送過來。
這位假員外雖然不知道他的行為已經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但還是很小心的。
不過,他手下那麽多抽調來的兵卒,想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謹小慎微,卻不容易。
謝家的人就是從這些假水手入手,最終摸清了這位假員外的身份:羽林左衛中郎將府旅帥,弓長鋒。
至於那位金吾衛掌街使,要查負責那一片的掌街使倒很容易,他叫溫華壽。
但溫掌街使這邊所能調查到的資料,目前也隻有關於他個人的一些信息。
橋上那起案件,究竟是否是有人有意為之,背後策劃者又是誰,尚不明確。
而旅帥弓長壽,不用查也知道,他的背後,就是姬軍戎,姬中郎將。
可以說,所有這些信息,都指向了軍中。
唐治正在調查的“殺良冒功案”,必然是要觸動軍中一些人的敏感神經的。
可是,隻憑這種猜想,他既不能提訊溫掌街使,也不能用弓長鋒化身富商這一條,就確認姬軍戎有罪。
人家就是想打撈出禦賜的腰帶,但又不想搞得盡人皆知,不可以嗎?
所以,唐治隻能一邊寄望於謝家的人能調查出更多的消息,一邊等著從江南提調回來的那些嫌疑人和證人。
失之東,收之桑榆。說不定這個無法繼續解下去的謎團,能從江南提調回來的這些人身上打開局麵。
所以,唐治隻能耐心地等下去,每日裏,依舊是看書、練拳,毫無急躁的意思。
這份心性,倒讓暗中觀察著他的來濟塵對他高看了幾分。
這一日,唐治正在簽押房中看書,忽然有一個“帳內府”的親軍,捧著一個包裹走了進來。
“大王,台院外有人送來這件東西,說是要交給大王的。”
他是“帳府府”的親軍,可不管你什麽侍禦史不侍禦史,對唐治,隻管以大王稱之。
“哦?”
唐治有些奇怪,誰送東西?
送禮的話……也不會送來禦史台啊。
再說,這個時候,誰會給我送禮?
“拿過來!”
“且慢!”
一旁也在閱讀律書的徐伯夷站了起來,謹慎地道:“大王且莫動手,你先放下!”
那軍士莫名其妙,但還是依著徐伯夷的意思,將包裹放在地上。
徐伯夷喚著剛睡了一覺,打著哈欠正要換個姿勢接著睡的郭緒之:“老郭,你去打開。”
“啊?哦,好嘞!”
郭緒之總算有事兒幹了,便興衝衝起身,走過去彎腰解開了包袱,然後提出一樣東西。
“嘁,這麽大個包袱,我以為有啥好東西,就一條……,咦,金扣頭誒,還值些錢!”
郭緒之手中提著一條腰帶,對唐治道。
徐伯夷方才就見那包袱像是裹著一條蛇似的,所以格外的小心。
此時一見那包袱裏隻是一條腰帶,別無他物,這才放心,上前接過來,快步呈給唐治。
郭緒之摸了摸後腦勺,突然對徐伯夷怒目而視:“他娘的,你為啥叫我打開?”
徐伯夷笑道:“老郭你身手好嘛。”
郭緒之馬上轉怒為喜,沾沾自喜地道:“那倒是,哈哈……”23sk.
唐治接過那條腰帶,心裏便是“咯噔”一下。
帶勾上刻有陰陽銘文,那字分明是:‘玉石金精,子孫綿長。帶敖四方,永無禍殃。’
唐治立即抬起頭來,沉聲問道:“送這東西來的,是什麽人,可還在外麵?”
那軍士道:“卑職問過了,隻是街上一個玩童,收了人家一串糖葫蘆的好處,便幫人送到衙門口了。”
唐治一聽,就知道無法確知真正送東西來的人了。
他仔細看了看那腰帶,帶扣處竟還夾著一塊疊得四四方方的紙條。
唐治急忙把帶扣打開,取下紙條,展開一看,隻見上麵隻有一句話,字跡很一般。
“聞君需此物,送君結善緣。”
底下沒有落款,這麽沒頭沒腦的一句話,會是誰?
唐治一時也猜度不出,想來也是了,這人送東西如此小心,又怎麽可能自報身份?
唐治隻好先將這紙條收好,轉而去看那腰帶。
小高公公已經研究了很久了,毫無頭緒。因對唐治心存好感,這才將這條腰帶轉送給了他,也是給自己的將來鋪條路。
隻是局勢不明朗,小高公公沒有傻到現在就亮明自己的身份。
唐治研究了半天,毫無結果。
他叫人取來一把小刀,幹脆把帶鉤卸了下來,反複看那帶鉤。
從帶鉤的磨損痕跡看,年代的確夠久遠了。
上麵唯一有用的信息就是那麽一句話,但是,總不可能有人在十幾二十年前,就為今日藏了個什麽大秘密在上頭吧?
你以為這是神算子泥菩薩做的批言呢?
難不成秘密在這後換的皮帶上?
唐治又仔細檢查那皮帶,沒有夾層。
唐治重又拿起了皮帶扣兒,或許,秘密不是這條皮帶,而是這皮帶扣兒,是打開什麽機密的鑰匙?
又或者,這條腰帶,根本不是玉腰奴拋進洛水的那條腰帶,而是有人想魚目混珠,以混淆視聽?
沒有腰帶時,唐治一頭霧水。
如今有了這腰帶,唐治反而更加摸不著頭腦了。
……
大運河,水麵闊有四十步,可通龍舟,兩岸是康莊大道。
河堤之上,大道之旁,是為了鞏固河堤種下的榆柳。
這裏泥土肥沃,又不缺水,經過數十年的生長,那榆樹、柳樹已有合抱之粗,十分的壯碩。
如蓋的樹冠,遮擋了陽光,樹下很是蔭涼。
行腳的客人在這炎炎夏日,乏了在樹下歇腳,迎著水麵吹來的涼風,也自愜意。
黃昏時候,滎澤碼頭,駛來了七條漕船。
這些漕船不算大,每條能載貨上千石。
如今這時候最大的內河船,可以載貨一萬石,操船的船工就有數百人。
船上甚至有專門的蔬菜種植區域,船工的生老病死都在船上,宛如浮在大河之上的一座小型城市。
七條漕船駛進了碼頭。
有經驗的船工一眼就看出,這其中隻有六條漕船是滿載了貨物的。
另外一條船,從吃水線看,船上應該隻載了客人,當成旅船用了。
這條船上的確隻載了客人,一共六十七人,俱都是被許諾提及的與殺良冒功一案有關的人員。
這些人能被許諾提出來,如今的年紀自然都不小了,最年輕的也有四十多歲。
距天黑還有一段時間,但是想再趕到下一個碼頭,顯然是來不及了。
所以,七條漕船便提前進了滎澤碼頭。
它們進入碼頭不久,便有船陸續駛來。
碼頭工人發現,今兒碼頭的生意似乎特別的好,停駐碼頭的船比起往日多了將近一倍。
那七條漕船很快就被大大小小的商船、貨船、漕船給緊緊地擠在了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