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腰奴自幼習舞,最擅長的,就是腰上的功夫。
她的腰靈活得像蛇、柔韌的像蟒。
正因如此,如“淩波”、“綠腰”等極考驗腰力的舞蹈,讓她跳起來都別具風韻,因而名滿神都,贏得“綠腰奴”的美名。
唐治,有福了。
外間,隨著虞山“十四義士”的消息越傳越廣,民間風向,對唐治越來越不利。
很多百姓,也都開始相信,汝陽王是想借查“殺良冒功案”為由,重演“殺良冒功”故事,禍害江南百姓。
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當初受難的是江南百姓,而禍害他們的是外地客軍。
汝陽王如果是想為他們申冤,來江南尋找受害者家人,拿到證詞,去緝拿當年那些軍將就可以了,為何會對他們素有清譽的陳先生下手?
而且,燒了人家的山莊,害死一家老小,如此手段,和當年那些殺良冒功的軍將,這是何其相似?
謠言越來越廣,就連顧老太爺,也對唐治的所為大為不解。
這還是唐治為與他有通家之好的許家洗脫罪名、發還財產的情況下,尚且動搖了他的看法,可以想見,在一些本地人推波助瀾之下,有多少江南人采信了這些謠言的說法。
嶽小洛雖在軍營中,小高公公雖在行轅接收訴狀,也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這種無形的壓力。
但是當他們憂心忡忡地來找唐治時,卻發現唐治有著一顆極為強大的心髒,他根本不以為然。
第三天,他隻秘密知會了小高公公和嶽察院,便悄然乘畫舫一艘,扮成京中豪客,前往無錫了。
隨他同去的,在明處,隻有羅克敵、程古兩位老爺子、小古和程蝶兒,此外還有扮作家丁、部曲、船夫的士卒四十多人。
許諾也隨之同去,扮作他的女眷,程蝶兒順勢就扮作了許諾的小丫環,瞧來毫無破綻。
練舞的人,體質就是好,初一日,許諾尚還是玉鉤初放釵初墮,杜鵑輕啼第一聲。
到第二日,便漸漸品出個中滋味,芹泥融暖飛雛燕,柳條搖曳韻鸝庚了。
今兒登船時,她一個江南水鄉女子,習慣了乘船的人,走上踏板時,竟然有些腳軟,若不是唐治攬住了她的小蠻腰,怕是一個不穩,就跌下水去了。
實在是昨夜裏隨風搖曳有餘韻,測水淺深多泛聲,多了,便有些力乏了。
遵照唐治的吩咐,小高公公和嶽小洛都隻當他還在行轅,因而沒有前來相送。
隻不過,從兩天前起,唐治就不大外出,似乎是畏懼坊間流言,所以縮在行轅不敢出來。
這更助長了坊間氣焰,各種被不斷加工,已經讓稍具理智的人就覺得漏洞百出的謠言,也在坊間瘋傳了。
畫舫駛出碼頭,悄然向無錫駛去。
唐治站在船頭,欣賞著兩岸風光,似乎淡定自若。
不過,對於江南形勢,其實他也有些緊張。
因為,世間萬事不可能盡數按照他的預估來發展。
他的敵人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就會隨時萌生不同的想法,會出現種種不可測的變化。
因而,他們不可能像演戲一樣,完全按照你的劇本,來演繹未來。
可是,他還是要竭盡所能。
漁夫出海前並不知道魚在哪兒,但他還是要選擇出海。
因為出海,他才有機會滿載而歸。
望洋興歎,什麽都不會收獲。
……
賀蘭崇敏,似乎也是這麽想的。
他在滎澤下了一網,撈出個旅帥王超。
而這個王超,當年曾做為客軍參與過震澤湖剿匪。當時,他還是一個隊正,就是他所在的那支隊伍,發現吳山沈家通匪,滅了沈家滿門,並積功升職,如今成為旅帥的。
他在廣陵也下了一網,收獲了兩個千嬌百媚的水鄉美人兒。
現在,將到無錫了,他想要的是功,與唐治爭功。
“來啊,升起我梁王府的龍旗來!”
賀蘭崇敏也不算十分草包,此次停泊無錫,雖是為了滿足他的寵妾探親的願望,不過,無錫當年也有被害的大戶人家,想必民間還藏得有苦主。
他來了,正好借機引那些人出來鳴冤告狀。
升起梁王府的龍旗來借借勢,有助於給這些想鳴冤的人以信心。
不然,他隻是大理寺一個評事,這身份實在太小,跟唐治那個汝陽郡王、禦史中丞,實在沒法比。
“梁王府五公子”這個身份,怎麽廣而告之?逮著人就說麽?
所以,掛起龍旗,就是最好的手段。
魏王府的龍旗升起來了,親王的龍旗,七旒,且旗上沒有日月的圖案。
不過,坊間百姓能懂什麽呢?他們哪裏會明白龍旗還分三種,看見龍旗,足以提振身份了。
果然,龍旗一掛,江上行船看見,立即紛紛避讓,賀蘭崇敏見了,不禁得意不已。
借勢?誰不會啊,本公子玩得溜著呢。
無錫,是整條運河中,唯一的運河在城中穿流而過的城市。
城中水道,寬闊處猶如江麵,狹窄處兩岸居民,可以隔河憑窗敘話。
賀蘭崇敏的大官船,到了吳橋碼頭,就要停泊靠岸了。
碼頭上,檣櫓如林,商賈如蟻,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碼頭上,此刻也是人頭攢動,烏壓壓一片。
眼見船到碼頭,賀蘭崇敏站在船頭一望,驚訝道:“怎麽這麽多人,無錫商賈貿易,竟比廣陵還要繁華麽?”
他那寵妾站在旁邊,也有些詫異:“不會呀,奴家雖然好幾年不曾回過家鄉,可……以前就算春季商旅最多的時候,這碼頭上也沒有這麽多人呐。”
一名大理寺的差役看出了端倪,道:“賀蘭評事,碼頭上那些人,似乎是在迎候什麽人呐。”
賀蘭崇敏再一看,也品出了味道。
果然,那些人摩肩接踵擠在碼頭上,動也不動,顯然,是為了迎人。
賀蘭崇敏四下一看,此時進入碼頭的,除了他這一艘大船,哪還有第二個。
旁邊一位書記官喜道:“此間百姓,莫不就是為了迎候賀蘭評事你的吧?”
“會嗎?”賀蘭崇敏將信將疑:“本官來時,又不曾知會地方官府,為何……”
賀蘭崇敏倒是想知會,隻是他的官階太低了,知會給誰呢?
最最低等的小縣縣令,也沒有低於七品的,他一個八品的評事,隻能和同為八品的縣丞打聲招呼,讓人家來接。
那對心高氣傲的賀蘭崇敏來說,還不如不接。
所以,他誰也沒通知。
那書記官道:“怎麽不可能?咱們官船上可是升了龍旗的,定然是沿途無錫的快船看見了,所以無錫百姓盡皆知聞。”
有道理!
賀蘭崇敏的虛榮心頓時大為滿足,哈哈大笑道:“還是無錫百姓曉得好歹,哈哈哈,本官此來,是為他們主持公道、鳴冤作主的,青天駕臨,豈能不予禮遇?哈哈哈,快快快,鋪上踏板,本官要上岸。”
賀蘭崇敏得意洋洋,居然注意起了自己的官員形象來,一瞧旁邊兩個寵妾花枝招展的,便嫌棄地道:“你們且先避進艙去,待本官上岸,接受了百姓迎候之禮,你們再上岸不遲。”
兩個姑娘都很精明,已經摸清了賀蘭崇敏的脾氣。這位梁王府的五公子寵著你時,怎麽都好。若是不高興的時候,也是打駕由心。
二女怎敢違拗,急忙答應一聲,便避回了艙中。
船已靠岸,纜繩係好,踏板也搭在了岸上。
還沒等幾塊踏板全部鋪上,賀蘭崇敏便一馬當先,腳步輕快地上了碼頭。
“哈哈哈哈,無錫百姓們……”
賀蘭崇敏笑吟吟地舉起了手。
“打狗官!”
人群中一聲怒吼,一枚雞蛋便向賀蘭崇敏飛來。
“啪”地一聲,雞蛋正中賀蘭崇敏的腦門兒。
疼倒不怎麽疼的,可是一股奇臭,立即熏得他喘不上氣兒來。
江南百姓比起其他地方固然日子好過一些,可是誰舍得拿新鮮雞蛋砸他。
緊接著,一顆顆臭雞蛋、更多的是一片片腐爛的菘菜幫子,撲天蓋地的砸了過來。
賀蘭崇敏剛要破口大罵,一片爛菜幫子就飛進了嘴裏,緊接著撲天蓋地的“暗器”咂得他暈頭轉向。
賀蘭崇敏急忙舉起雙臂,以袖遮麵。
可那拋擲過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又怎招架得住。
賀蘭崇敏舉袖抱頭,轉身就跑。
“小畢揚子,糯你格娘來來!”
“湯汁,你個作死地賊胚!”
賀蘭崇敏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聽清了他也不知道“湯汁”是在罵“唐治”。
他抱著頭隻管往船上跑,慌忙之間,一腳踩在邊上那塊還沒鋪好的踏板上。
那踏板一歪,賀蘭崇敏便尖叫一聲,一頭栽進了水裏。
她的腰靈活得像蛇、柔韌的像蟒。
正因如此,如“淩波”、“綠腰”等極考驗腰力的舞蹈,讓她跳起來都別具風韻,因而名滿神都,贏得“綠腰奴”的美名。
唐治,有福了。
外間,隨著虞山“十四義士”的消息越傳越廣,民間風向,對唐治越來越不利。
很多百姓,也都開始相信,汝陽王是想借查“殺良冒功案”為由,重演“殺良冒功”故事,禍害江南百姓。
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當初受難的是江南百姓,而禍害他們的是外地客軍。
汝陽王如果是想為他們申冤,來江南尋找受害者家人,拿到證詞,去緝拿當年那些軍將就可以了,為何會對他們素有清譽的陳先生下手?
而且,燒了人家的山莊,害死一家老小,如此手段,和當年那些殺良冒功的軍將,這是何其相似?
謠言越來越廣,就連顧老太爺,也對唐治的所為大為不解。
這還是唐治為與他有通家之好的許家洗脫罪名、發還財產的情況下,尚且動搖了他的看法,可以想見,在一些本地人推波助瀾之下,有多少江南人采信了這些謠言的說法。
嶽小洛雖在軍營中,小高公公雖在行轅接收訴狀,也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這種無形的壓力。
但是當他們憂心忡忡地來找唐治時,卻發現唐治有著一顆極為強大的心髒,他根本不以為然。
第三天,他隻秘密知會了小高公公和嶽察院,便悄然乘畫舫一艘,扮成京中豪客,前往無錫了。
隨他同去的,在明處,隻有羅克敵、程古兩位老爺子、小古和程蝶兒,此外還有扮作家丁、部曲、船夫的士卒四十多人。
許諾也隨之同去,扮作他的女眷,程蝶兒順勢就扮作了許諾的小丫環,瞧來毫無破綻。
練舞的人,體質就是好,初一日,許諾尚還是玉鉤初放釵初墮,杜鵑輕啼第一聲。
到第二日,便漸漸品出個中滋味,芹泥融暖飛雛燕,柳條搖曳韻鸝庚了。
今兒登船時,她一個江南水鄉女子,習慣了乘船的人,走上踏板時,竟然有些腳軟,若不是唐治攬住了她的小蠻腰,怕是一個不穩,就跌下水去了。
實在是昨夜裏隨風搖曳有餘韻,測水淺深多泛聲,多了,便有些力乏了。
遵照唐治的吩咐,小高公公和嶽小洛都隻當他還在行轅,因而沒有前來相送。
隻不過,從兩天前起,唐治就不大外出,似乎是畏懼坊間流言,所以縮在行轅不敢出來。
這更助長了坊間氣焰,各種被不斷加工,已經讓稍具理智的人就覺得漏洞百出的謠言,也在坊間瘋傳了。
畫舫駛出碼頭,悄然向無錫駛去。
唐治站在船頭,欣賞著兩岸風光,似乎淡定自若。
不過,對於江南形勢,其實他也有些緊張。
因為,世間萬事不可能盡數按照他的預估來發展。
他的敵人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就會隨時萌生不同的想法,會出現種種不可測的變化。
因而,他們不可能像演戲一樣,完全按照你的劇本,來演繹未來。
可是,他還是要竭盡所能。
漁夫出海前並不知道魚在哪兒,但他還是要選擇出海。
因為出海,他才有機會滿載而歸。
望洋興歎,什麽都不會收獲。
……
賀蘭崇敏,似乎也是這麽想的。
他在滎澤下了一網,撈出個旅帥王超。
而這個王超,當年曾做為客軍參與過震澤湖剿匪。當時,他還是一個隊正,就是他所在的那支隊伍,發現吳山沈家通匪,滅了沈家滿門,並積功升職,如今成為旅帥的。
他在廣陵也下了一網,收獲了兩個千嬌百媚的水鄉美人兒。
現在,將到無錫了,他想要的是功,與唐治爭功。
“來啊,升起我梁王府的龍旗來!”
賀蘭崇敏也不算十分草包,此次停泊無錫,雖是為了滿足他的寵妾探親的願望,不過,無錫當年也有被害的大戶人家,想必民間還藏得有苦主。
他來了,正好借機引那些人出來鳴冤告狀。
升起梁王府的龍旗來借借勢,有助於給這些想鳴冤的人以信心。
不然,他隻是大理寺一個評事,這身份實在太小,跟唐治那個汝陽郡王、禦史中丞,實在沒法比。
“梁王府五公子”這個身份,怎麽廣而告之?逮著人就說麽?
所以,掛起龍旗,就是最好的手段。
魏王府的龍旗升起來了,親王的龍旗,七旒,且旗上沒有日月的圖案。
不過,坊間百姓能懂什麽呢?他們哪裏會明白龍旗還分三種,看見龍旗,足以提振身份了。
果然,龍旗一掛,江上行船看見,立即紛紛避讓,賀蘭崇敏見了,不禁得意不已。
借勢?誰不會啊,本公子玩得溜著呢。
無錫,是整條運河中,唯一的運河在城中穿流而過的城市。
城中水道,寬闊處猶如江麵,狹窄處兩岸居民,可以隔河憑窗敘話。
賀蘭崇敏的大官船,到了吳橋碼頭,就要停泊靠岸了。
碼頭上,檣櫓如林,商賈如蟻,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碼頭上,此刻也是人頭攢動,烏壓壓一片。
眼見船到碼頭,賀蘭崇敏站在船頭一望,驚訝道:“怎麽這麽多人,無錫商賈貿易,竟比廣陵還要繁華麽?”
他那寵妾站在旁邊,也有些詫異:“不會呀,奴家雖然好幾年不曾回過家鄉,可……以前就算春季商旅最多的時候,這碼頭上也沒有這麽多人呐。”
一名大理寺的差役看出了端倪,道:“賀蘭評事,碼頭上那些人,似乎是在迎候什麽人呐。”
賀蘭崇敏再一看,也品出了味道。
果然,那些人摩肩接踵擠在碼頭上,動也不動,顯然,是為了迎人。
賀蘭崇敏四下一看,此時進入碼頭的,除了他這一艘大船,哪還有第二個。
旁邊一位書記官喜道:“此間百姓,莫不就是為了迎候賀蘭評事你的吧?”
“會嗎?”賀蘭崇敏將信將疑:“本官來時,又不曾知會地方官府,為何……”
賀蘭崇敏倒是想知會,隻是他的官階太低了,知會給誰呢?
最最低等的小縣縣令,也沒有低於七品的,他一個八品的評事,隻能和同為八品的縣丞打聲招呼,讓人家來接。
那對心高氣傲的賀蘭崇敏來說,還不如不接。
所以,他誰也沒通知。
那書記官道:“怎麽不可能?咱們官船上可是升了龍旗的,定然是沿途無錫的快船看見了,所以無錫百姓盡皆知聞。”
有道理!
賀蘭崇敏的虛榮心頓時大為滿足,哈哈大笑道:“還是無錫百姓曉得好歹,哈哈哈,本官此來,是為他們主持公道、鳴冤作主的,青天駕臨,豈能不予禮遇?哈哈哈,快快快,鋪上踏板,本官要上岸。”
賀蘭崇敏得意洋洋,居然注意起了自己的官員形象來,一瞧旁邊兩個寵妾花枝招展的,便嫌棄地道:“你們且先避進艙去,待本官上岸,接受了百姓迎候之禮,你們再上岸不遲。”
兩個姑娘都很精明,已經摸清了賀蘭崇敏的脾氣。這位梁王府的五公子寵著你時,怎麽都好。若是不高興的時候,也是打駕由心。
二女怎敢違拗,急忙答應一聲,便避回了艙中。
船已靠岸,纜繩係好,踏板也搭在了岸上。
還沒等幾塊踏板全部鋪上,賀蘭崇敏便一馬當先,腳步輕快地上了碼頭。
“哈哈哈哈,無錫百姓們……”
賀蘭崇敏笑吟吟地舉起了手。
“打狗官!”
人群中一聲怒吼,一枚雞蛋便向賀蘭崇敏飛來。
“啪”地一聲,雞蛋正中賀蘭崇敏的腦門兒。
疼倒不怎麽疼的,可是一股奇臭,立即熏得他喘不上氣兒來。
江南百姓比起其他地方固然日子好過一些,可是誰舍得拿新鮮雞蛋砸他。
緊接著,一顆顆臭雞蛋、更多的是一片片腐爛的菘菜幫子,撲天蓋地的砸了過來。
賀蘭崇敏剛要破口大罵,一片爛菜幫子就飛進了嘴裏,緊接著撲天蓋地的“暗器”咂得他暈頭轉向。
賀蘭崇敏急忙舉起雙臂,以袖遮麵。
可那拋擲過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又怎招架得住。
賀蘭崇敏舉袖抱頭,轉身就跑。
“小畢揚子,糯你格娘來來!”
“湯汁,你個作死地賊胚!”
賀蘭崇敏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聽清了他也不知道“湯汁”是在罵“唐治”。
他抱著頭隻管往船上跑,慌忙之間,一腳踩在邊上那塊還沒鋪好的踏板上。
那踏板一歪,賀蘭崇敏便尖叫一聲,一頭栽進了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