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聚在一起歡呼的時候,上清殿中,主事天承子及一眾堂閣主事、宗門長老正聚在一起議事。廣明子離去前夜,向三脈主事交代了許多事情。
有些事情,天承子可以一人決斷。有些事情,關係上清一脈未來,需要共同商議。
廣明子身居高位,沒有交代瑣事。囑托天承子幾人的事情,大多關乎青玄山道統的延續。
除卻可以一人決斷的事情,剩餘大事隻剩三件。上清殿中,天承子喚來眾人,想要商議的也是這三件事情。
“廣明子師伯離去前曾有囑托,山門重啟之前,那些遣到俗世宗門之中的弟子,以後擇機一一召回。”天承子開口說出第一件事。
開口過後,殿內眾人無人反對。
此前遣去俗世的人,許多是天資聰穎的道人修為弟子。大戰過後正是用人之際,廣明子吩咐此事是形勢所迫,也是大勢所趨。
雖沒有反對,卻有爭議。
爭議來自兩處,一是如何“擇機”,二是一一召回時,孰先孰後。
宗門利益,不容私情。
有爭議後,眾人中的地魁子沒有發聲。派遣出去的弟子中,有他的再傳弟子黃淩。
若是開口主動延後歸期,違逆他的本意。若是開口要求提前回來,又會遭受他人非議。
同地魁子一樣,眾人中還有主事或長老弟子被遣去俗世宗門。他不發聲,別人也保持沉默。
因為這個緣故,提出建言的皆是沒有相關利害,且無徇私情之人。多番談論過後有了決斷,依據俗世宗門遠近與勢力大小,定出召回順序。淩霜回返的日期,在入秋以後。
“山門重啟過後,原定招納新入門弟子一事暫且作罷,日後再議。”第一件事情了卻以後,等到眾人安靜,天承子開口說出第二件事。
不同於講出第一件事後的場景,天承子話音剛落,眾人立即有了反應。不解之聲接連響起,雖是廣明子法旨,也有人明言反對。
此時場景,已在天承子預料之中。
師伯廣明子與三人提出此事時,他們反應也如殿中眾人,雖然沒有直言反對,也多有疑惑不解。
因此在眾人反應的時候,天承子沒有發聲製止,而是細細聽著,看眾人不解與反對緣由是什麽。
地魁子乍一聽到,本能的想要抗拒。山門重啟後會招收“明”字弟子,這在之前殿議時已反複討論。既定事情被推翻,前番努力皆成東流之水。
但他剛剛要開口表明立場時,看見天承子反應,突然想到了什麽。隨後靜默,將已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殿中眾人也看到天承子反應,不滿情緒宣泄過後,喧嘩聲音漸漸落了下去。
“俗世之中,皇權正在新舊交替。此時此刻,不宜對其有所刺激。”喧嘩退去後,天承子開口。告知眾人的話語,是廣明子當時講給三宗主事的原話。
天承子說完,殿中有部分人若有所思。但仍有些人不解,有些茫然。不多時,若有所思之人大體明白,向茫然的同門好友耳語。
眾人不解與反對緣由,集中在宗門需要補充實力。補充實力有兩種方法,提升現有人的修為,或是增加修士數量。
青玄山封閉山門期間,仍有行走弟子關注俗世事情。俗世之中,此時正處於司馬氏衰落,劉氏興盛的轉折期。
宋公劉裕此時異常敏感,若是境內道家宗門再大張旗鼓擴充勢力,必會觸其逆鱗。
天承子三人也曾質疑,宋公並非真龍下凡,隻有俗世蟒氣,不會長久。既然並非真龍天子,青玄山有何懼之?
“真龍不出,狂蟒治世。不在乎是真龍之氣還是蟒氣,拔得頭籌者,就會有氣運加身,就是天子。”廣明子的點播,令三人消了質疑。
青玄山門雖是仙家道統,但下界仍是皇權為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青玄山三位祖師回歸上界前也曾降下法旨,令三宗不得違逆皇權,要受俗世人皇節製。
不多時,愈來愈多的人明白其中緣故,不再反對。
不再反對的緣由,還有一點。
數年內,妖族無法卷土重來,此事並非十分急迫。天承子也隻是說此事暫且擱置,日後再議。言語之中,此事並非完全禁止。
實則也不可能永久禁止。如若那樣,不用再有劫難,數十年後,青玄山門道統就會斷絕。
雖有爭論與坎坷,前兩件事的處置還算順利。但天承子講出第三件事後,上清殿中立即喧囂,很久沒有停止。
“待遣出去的弟子全部回返之後,山門內會有兩宗遷出青玄山,去往俗世中另立祖庭。”
數年之間,妖族兩次攻上山門。雖然都沒有得逞,但青玄山三宗皆是十分被動,險象環生。
被動緣由,大多是發生變故後沒有外援,令妖族沒有後顧之憂,無需提防,可以盡全力攻上山門。
因此,在大戰過後,廣明子思索良久,定下拆分三宗決策。太清、玉清、上清三脈分處三地,互為援助。且各自分開後,三宗總體實力會比聚在一處擴充許多。
凡事皆有利弊,此事也是如此。分處三地雖然可以互為馳援,但也可能被外敵逐個擊破。
所失與所得之間相互權衡,難以取舍。因此對於此事,廣明子雖然作了要求,卻並未要求堅定執行。
昨日天元秘境走出後,天承子三人曾有簡短交流,焦點也在此處。交流並無定論,皆說需要殿議後再作抉擇。
雖有反對,但一處拆分三處一事,並非上清一脈可以決斷。無論上清門人同意與否,還需視另外二宗決定。
但上清一脈遷出與否,可由上清門人決定。青玄山上靈氣濃鬱多有靈草,又有天元秘境,由哪一脈留守此處,必定會是爭奪焦點。
戌時過後,上清殿中還在爭論。不僅如此,太清宗太清殿、玉清宗玉清殿中,同樣燭火通明。
子時之後,青玄山歸於平靜。
三宗大殿之中,門人逐漸散去。隨後太清與玉清二宗中,皆有弟子走出青玄山,向東方快速奔去。
有些事情,天承子可以一人決斷。有些事情,關係上清一脈未來,需要共同商議。
廣明子身居高位,沒有交代瑣事。囑托天承子幾人的事情,大多關乎青玄山道統的延續。
除卻可以一人決斷的事情,剩餘大事隻剩三件。上清殿中,天承子喚來眾人,想要商議的也是這三件事情。
“廣明子師伯離去前曾有囑托,山門重啟之前,那些遣到俗世宗門之中的弟子,以後擇機一一召回。”天承子開口說出第一件事。
開口過後,殿內眾人無人反對。
此前遣去俗世的人,許多是天資聰穎的道人修為弟子。大戰過後正是用人之際,廣明子吩咐此事是形勢所迫,也是大勢所趨。
雖沒有反對,卻有爭議。
爭議來自兩處,一是如何“擇機”,二是一一召回時,孰先孰後。
宗門利益,不容私情。
有爭議後,眾人中的地魁子沒有發聲。派遣出去的弟子中,有他的再傳弟子黃淩。
若是開口主動延後歸期,違逆他的本意。若是開口要求提前回來,又會遭受他人非議。
同地魁子一樣,眾人中還有主事或長老弟子被遣去俗世宗門。他不發聲,別人也保持沉默。
因為這個緣故,提出建言的皆是沒有相關利害,且無徇私情之人。多番談論過後有了決斷,依據俗世宗門遠近與勢力大小,定出召回順序。淩霜回返的日期,在入秋以後。
“山門重啟過後,原定招納新入門弟子一事暫且作罷,日後再議。”第一件事情了卻以後,等到眾人安靜,天承子開口說出第二件事。
不同於講出第一件事後的場景,天承子話音剛落,眾人立即有了反應。不解之聲接連響起,雖是廣明子法旨,也有人明言反對。
此時場景,已在天承子預料之中。
師伯廣明子與三人提出此事時,他們反應也如殿中眾人,雖然沒有直言反對,也多有疑惑不解。
因此在眾人反應的時候,天承子沒有發聲製止,而是細細聽著,看眾人不解與反對緣由是什麽。
地魁子乍一聽到,本能的想要抗拒。山門重啟後會招收“明”字弟子,這在之前殿議時已反複討論。既定事情被推翻,前番努力皆成東流之水。
但他剛剛要開口表明立場時,看見天承子反應,突然想到了什麽。隨後靜默,將已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殿中眾人也看到天承子反應,不滿情緒宣泄過後,喧嘩聲音漸漸落了下去。
“俗世之中,皇權正在新舊交替。此時此刻,不宜對其有所刺激。”喧嘩退去後,天承子開口。告知眾人的話語,是廣明子當時講給三宗主事的原話。
天承子說完,殿中有部分人若有所思。但仍有些人不解,有些茫然。不多時,若有所思之人大體明白,向茫然的同門好友耳語。
眾人不解與反對緣由,集中在宗門需要補充實力。補充實力有兩種方法,提升現有人的修為,或是增加修士數量。
青玄山封閉山門期間,仍有行走弟子關注俗世事情。俗世之中,此時正處於司馬氏衰落,劉氏興盛的轉折期。
宋公劉裕此時異常敏感,若是境內道家宗門再大張旗鼓擴充勢力,必會觸其逆鱗。
天承子三人也曾質疑,宋公並非真龍下凡,隻有俗世蟒氣,不會長久。既然並非真龍天子,青玄山有何懼之?
“真龍不出,狂蟒治世。不在乎是真龍之氣還是蟒氣,拔得頭籌者,就會有氣運加身,就是天子。”廣明子的點播,令三人消了質疑。
青玄山門雖是仙家道統,但下界仍是皇權為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青玄山三位祖師回歸上界前也曾降下法旨,令三宗不得違逆皇權,要受俗世人皇節製。
不多時,愈來愈多的人明白其中緣故,不再反對。
不再反對的緣由,還有一點。
數年內,妖族無法卷土重來,此事並非十分急迫。天承子也隻是說此事暫且擱置,日後再議。言語之中,此事並非完全禁止。
實則也不可能永久禁止。如若那樣,不用再有劫難,數十年後,青玄山門道統就會斷絕。
雖有爭論與坎坷,前兩件事的處置還算順利。但天承子講出第三件事後,上清殿中立即喧囂,很久沒有停止。
“待遣出去的弟子全部回返之後,山門內會有兩宗遷出青玄山,去往俗世中另立祖庭。”
數年之間,妖族兩次攻上山門。雖然都沒有得逞,但青玄山三宗皆是十分被動,險象環生。
被動緣由,大多是發生變故後沒有外援,令妖族沒有後顧之憂,無需提防,可以盡全力攻上山門。
因此,在大戰過後,廣明子思索良久,定下拆分三宗決策。太清、玉清、上清三脈分處三地,互為援助。且各自分開後,三宗總體實力會比聚在一處擴充許多。
凡事皆有利弊,此事也是如此。分處三地雖然可以互為馳援,但也可能被外敵逐個擊破。
所失與所得之間相互權衡,難以取舍。因此對於此事,廣明子雖然作了要求,卻並未要求堅定執行。
昨日天元秘境走出後,天承子三人曾有簡短交流,焦點也在此處。交流並無定論,皆說需要殿議後再作抉擇。
雖有反對,但一處拆分三處一事,並非上清一脈可以決斷。無論上清門人同意與否,還需視另外二宗決定。
但上清一脈遷出與否,可由上清門人決定。青玄山上靈氣濃鬱多有靈草,又有天元秘境,由哪一脈留守此處,必定會是爭奪焦點。
戌時過後,上清殿中還在爭論。不僅如此,太清宗太清殿、玉清宗玉清殿中,同樣燭火通明。
子時之後,青玄山歸於平靜。
三宗大殿之中,門人逐漸散去。隨後太清與玉清二宗中,皆有弟子走出青玄山,向東方快速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