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門守衛訴說請求以後,有人前往內宮告知。沒有過多久,王車白帶著侍衛從遠處趕來。
“賢弟倒真能忍,我原以為走後第二日你就會招來,沒想到到隔了這麽多日。”走近以後車白開口埋怨,一並詢問上次回府時候,為何沒有看到他在府中。
司馬問之心中有事,見到王車白以後直接將心事說出。二人之間多有默契,講述前無需客套鋪墊。
“真有此事?”車白聽後沒有相信,想要再次確認。
但剛剛開口,就又用手勢示意無需回答。司馬問之以前從來沒有欺騙過他,此事更沒有誆騙他的的理由。
“賢弟,上次來皇城是有公事在身,沒有查看宮中景色。今日是我當值,正好帶你到各處看看。”
司馬問之原本正在等著回應,車白再次開口後強行將話口岔開。他不知道其中的緣由,臉上有不解神色。
但是很快他就反應過來,或是此處並不方便,需要到別處細說。
皇城神聖,不允許私帶人員進入,更不允許帶人四處遊蕩。但王車白是此處將官,想要帶外人去的地方都在自己管轄範圍。隻要無人上報,不會生出大的事端。
即便如此,進宮前他仍舊嚴令左右守口如瓶。
左右都是他的屬下,車白履職雖然隻有十餘日,但為人爽朗,對手下多有恩惠,很是得人心。左右聽到告誡後,連連表明忠心。
幾人前往的地方,大多是皇城外圍。雖然是外圍,也有幾處風景秀麗的地方。
每到一處,王車白都會做一些講解。這些言辭前幾日剛剛有人對他講過,他是現學現賣。
車白講解的時候,司馬問之心不在焉。他對皇城最是熟悉,讚美風景的話語中,有一些還是當年虞夫子寫的。
心不在焉還有緣由。
聽到他說出心事後,車白強行改變話口,有些突兀不合常理。
怪異事情必有怪異的地方,他已猜到車白也想到是誰人所為。沒有回應,是他不知如何回應,也無法令那人改變心意。
聽的人心不在焉,講解的人愈發意興闌珊。半個時辰後,王車白不再講解。
“賢弟,季之的功課怎麽樣了?”停下以後,他突然開口詢問幼弟近況。
“已有多日沒有去過季之那裏,不知道他還記住多少。”司馬問之聽後回應。
隨即,他知曉問題出在哪裏,也想到一些往日的事情。
用牛車拉肉食去青龍山一事,曾被王元明撞到過幾次。司馬問之本以為他會詢問,但王元明看到後,都會主動避開。即便無法躲避,打過招呼後也不會對此事開口。
當時,司馬問之以為是礙於他與車白關係,王元明不願挑明。此時再想,他不僅知曉此事,並且已經默認。
默認緣由,多半是礙於自己是他幼子西席的身份。
司馬問之是季之老師,若是季之學有所成,莫說一車肉食,百車也不會計較。但他很久沒有再去教授功課,王元明斷了供應,既是抗議也是提醒。
明白以後,司馬問之心緒反而變得平靜。同時做了決斷,此事不再勞煩他人,由他自己去想辦法。
但辦法不是繼續教授季之,來換取王元明的寬限。
司馬問之秉性如此,身懷異寶時,若是我願給你,無需你付出代價。若是我不願給你,即便被你脅迫也不會就範。
在他心中,王元明此時的作為就是脅迫。寧願青龍山群狼全部餓死,司馬問之也不會向他低頭。
“建之兄,今日多有叨擾,天色已不早,我先回去了。”做了決斷以後,司馬問之開口向王車白請辭。
車白聽後,麵露苦笑。
此時天色仍是大亮,司馬問之請辭借口找的不好。並且他心中的一些已在臉上顯露,不難被別人猜到。
相識相聚一年有餘,王車白對他秉性了解很多。見他這樣後,不再刻意挽留,親自將他送到皇城西門處。
“賢弟,這幾日先待在府中,不要再去別的地方。”將要離去時,王車白開口囑咐。
離去時心事重重,回返時心思更重。
望著郡守府門,司馬問之突然覺得,皇宮內自己做下的決斷沒有用處。若是真不想低頭,就不應該回到王元明府中。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下頭顱。若是不進府,一時間也沒有可以去的地方。況且臨回返時,車白曾開口叮囑,令他這幾日不要出門。
片刻過後,肉身抬腿進府,心中自欺欺人,先過去這幾日再說。
轉過天後,接連兩日,城中沒有任何異常。
等待的兩天中,司馬問之也在想一些辦法,想要破解眼前窘境。但他在城中沒有其他友人,褚氏與司馬英茂那裏不能再去,想了許久沒有頭緒。
第三日時,他不想再等。
上次從山中回返前,他已察覺琅琊周身氣息有些異樣。此時越想越覺得不安,想要立即前往。
剛剛出屋,就看到王元明帶著仆人匆匆向他走來。看到他剛好出來,連忙上前招呼。
“賢侄,幸好你還沒有出門,快隨我來。”招呼過後,他抓著司馬問之右手向自己居所走去。
“大人,出了什麽事?”司馬問之不知發生何事,邊走邊詢問。
“宮中又有人來傳旨,並且指名點姓,令賢侄承接陛下旨意。”王元明沒有停下腳步,邊走邊簡略做著解釋。
很快二人到達中廳,司馬問之進去後,看到有一人宮廷打扮,正在等候著。確認司馬問之正身無誤以後,此人開口宣讀旨意。
內容很是老套,讀了許多繁瑣話語以後才到核心。無名異士因功受賞,宋帝賜下金銀和絹布。
雖然是受賞,旨意中卻沒有緣由,大多是誇讚劉義隆英明神武體恤下屬。其餘的話語,是勸勉無名異士再修德行。
不作宋臣,不納宋室財物,司馬問之對這條準則很是執念。況且旨意最後幾句,宋帝明顯在指責他桀驁不馴。
因此,宮人剛剛宣讀完旨意,司馬問之心中已下決斷。
拒之不受。
“賢弟倒真能忍,我原以為走後第二日你就會招來,沒想到到隔了這麽多日。”走近以後車白開口埋怨,一並詢問上次回府時候,為何沒有看到他在府中。
司馬問之心中有事,見到王車白以後直接將心事說出。二人之間多有默契,講述前無需客套鋪墊。
“真有此事?”車白聽後沒有相信,想要再次確認。
但剛剛開口,就又用手勢示意無需回答。司馬問之以前從來沒有欺騙過他,此事更沒有誆騙他的的理由。
“賢弟,上次來皇城是有公事在身,沒有查看宮中景色。今日是我當值,正好帶你到各處看看。”
司馬問之原本正在等著回應,車白再次開口後強行將話口岔開。他不知道其中的緣由,臉上有不解神色。
但是很快他就反應過來,或是此處並不方便,需要到別處細說。
皇城神聖,不允許私帶人員進入,更不允許帶人四處遊蕩。但王車白是此處將官,想要帶外人去的地方都在自己管轄範圍。隻要無人上報,不會生出大的事端。
即便如此,進宮前他仍舊嚴令左右守口如瓶。
左右都是他的屬下,車白履職雖然隻有十餘日,但為人爽朗,對手下多有恩惠,很是得人心。左右聽到告誡後,連連表明忠心。
幾人前往的地方,大多是皇城外圍。雖然是外圍,也有幾處風景秀麗的地方。
每到一處,王車白都會做一些講解。這些言辭前幾日剛剛有人對他講過,他是現學現賣。
車白講解的時候,司馬問之心不在焉。他對皇城最是熟悉,讚美風景的話語中,有一些還是當年虞夫子寫的。
心不在焉還有緣由。
聽到他說出心事後,車白強行改變話口,有些突兀不合常理。
怪異事情必有怪異的地方,他已猜到車白也想到是誰人所為。沒有回應,是他不知如何回應,也無法令那人改變心意。
聽的人心不在焉,講解的人愈發意興闌珊。半個時辰後,王車白不再講解。
“賢弟,季之的功課怎麽樣了?”停下以後,他突然開口詢問幼弟近況。
“已有多日沒有去過季之那裏,不知道他還記住多少。”司馬問之聽後回應。
隨即,他知曉問題出在哪裏,也想到一些往日的事情。
用牛車拉肉食去青龍山一事,曾被王元明撞到過幾次。司馬問之本以為他會詢問,但王元明看到後,都會主動避開。即便無法躲避,打過招呼後也不會對此事開口。
當時,司馬問之以為是礙於他與車白關係,王元明不願挑明。此時再想,他不僅知曉此事,並且已經默認。
默認緣由,多半是礙於自己是他幼子西席的身份。
司馬問之是季之老師,若是季之學有所成,莫說一車肉食,百車也不會計較。但他很久沒有再去教授功課,王元明斷了供應,既是抗議也是提醒。
明白以後,司馬問之心緒反而變得平靜。同時做了決斷,此事不再勞煩他人,由他自己去想辦法。
但辦法不是繼續教授季之,來換取王元明的寬限。
司馬問之秉性如此,身懷異寶時,若是我願給你,無需你付出代價。若是我不願給你,即便被你脅迫也不會就範。
在他心中,王元明此時的作為就是脅迫。寧願青龍山群狼全部餓死,司馬問之也不會向他低頭。
“建之兄,今日多有叨擾,天色已不早,我先回去了。”做了決斷以後,司馬問之開口向王車白請辭。
車白聽後,麵露苦笑。
此時天色仍是大亮,司馬問之請辭借口找的不好。並且他心中的一些已在臉上顯露,不難被別人猜到。
相識相聚一年有餘,王車白對他秉性了解很多。見他這樣後,不再刻意挽留,親自將他送到皇城西門處。
“賢弟,這幾日先待在府中,不要再去別的地方。”將要離去時,王車白開口囑咐。
離去時心事重重,回返時心思更重。
望著郡守府門,司馬問之突然覺得,皇宮內自己做下的決斷沒有用處。若是真不想低頭,就不應該回到王元明府中。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下頭顱。若是不進府,一時間也沒有可以去的地方。況且臨回返時,車白曾開口叮囑,令他這幾日不要出門。
片刻過後,肉身抬腿進府,心中自欺欺人,先過去這幾日再說。
轉過天後,接連兩日,城中沒有任何異常。
等待的兩天中,司馬問之也在想一些辦法,想要破解眼前窘境。但他在城中沒有其他友人,褚氏與司馬英茂那裏不能再去,想了許久沒有頭緒。
第三日時,他不想再等。
上次從山中回返前,他已察覺琅琊周身氣息有些異樣。此時越想越覺得不安,想要立即前往。
剛剛出屋,就看到王元明帶著仆人匆匆向他走來。看到他剛好出來,連忙上前招呼。
“賢侄,幸好你還沒有出門,快隨我來。”招呼過後,他抓著司馬問之右手向自己居所走去。
“大人,出了什麽事?”司馬問之不知發生何事,邊走邊詢問。
“宮中又有人來傳旨,並且指名點姓,令賢侄承接陛下旨意。”王元明沒有停下腳步,邊走邊簡略做著解釋。
很快二人到達中廳,司馬問之進去後,看到有一人宮廷打扮,正在等候著。確認司馬問之正身無誤以後,此人開口宣讀旨意。
內容很是老套,讀了許多繁瑣話語以後才到核心。無名異士因功受賞,宋帝賜下金銀和絹布。
雖然是受賞,旨意中卻沒有緣由,大多是誇讚劉義隆英明神武體恤下屬。其餘的話語,是勸勉無名異士再修德行。
不作宋臣,不納宋室財物,司馬問之對這條準則很是執念。況且旨意最後幾句,宋帝明顯在指責他桀驁不馴。
因此,宮人剛剛宣讀完旨意,司馬問之心中已下決斷。
拒之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