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無常,世事難料。
想必黃瀟也沒有預料到,自己能夠成為宋國護國真人,是因為一個同門,也是因為一個仇敵。
折向西行,再次上路。
司馬問之不再刻意去想這件事事,他心中感慨與失落逐漸散去,心緒變得平穩。
但還沒有走多遠,他心中又有失落感覺。
之前向路邊老丈詢問的時候,他得知此處名為高平郡。當時心裏雖然覺得熟悉,但是因為還惦記著其他事情,他並沒有深究。
此刻取道西行,再折向北,要去的地方是方於縣,與高平縣同屬一郡。“高平”二字再次進入腦海後,他終於想起熟悉的感覺來自何處。
曹魏末年,司馬問之先祖司馬諱懿、司馬諱師、司馬諱昭“三馬食曹”,發動高平陵之變,從魏國大將軍曹爽手中奪過實權,開啟了晉國運勢。
而此時此刻,他身為晉室皇族在世間幸存血脈,又經高平郡向魏國逃命。
即便此高平不是彼高平,但同音同字,不免令他將兩處牽連。
不過雖然失落,卻不傷感。
類似的事情,他之前經曆了多次。有些事情經曆許多次以後,人的內心會變得堅韌。
再行片刻,失落的感覺也一掃而空。他加快步伐,向方於縣走去。
司馬問之向方於縣行進的同時,北方千裏之外的魏都平城內,兩個男子起了激烈爭執。
爭執緣由,與幾日前宋帝車駕遇襲一事有關。
“師兄,依照你的話語,我們走後不久,那些嬰童就被一一處置了?”開口詢問的人,是兩人中年歲較小的一個。
看的他麵貌,是當夜刺客匯聚後,連番發問的那個少年。
“宋國內應剛剛遞過來的消息中,對此事極為肯定,想必不會有差錯。”另外一人開口回應。
若有當夜刺客在此,會認出此人是當時的頭領。
“為什麽會這樣?”少年語氣陡然升起,開口質問。
“你與我講過,襲擾劉車兒鑾駕隻為打草驚蛇。為什麽折損如此多的人手後,還會牽連無辜?”質問過後,少年不等回應,又說出心中不解。
“你當真以為這些嬰童無辜?”男子被問以後反問回去。
“他們尚不知世事,哪裏來的罪孽?”少年口氣不善,再次質問。
“你我雖然都是武人出身,但近兩年來,對修行諸事也有涉獵。數日前宋國晉陵郡降下七彩/金鳳一事,你如何看待?”見少年情緒愈加波動,男子並不氣惱,平靜地問道。
“金鳳飛馳,帝星降世。”少年沒有細想,直接回應。
“是否想要詢問,宋國降下帝星與我們有什麽幹係?”男子聽到回應後再次反問回去。反問的同時,他看著少年臉色,目光沒有移開。
這次少年沒有開口,但是臉上神色變化沒能逃過男子查探,他心中已默認猜測。
“拓跋燾有誌於南征宋國,平定天下。但宋國勢大,不可一蹴而就,因此隻能寄希望於他們後方出錯。一國不容二主,若是帝星能夠長成,宋國內亂之日,就是南征一統天下之時。”
“至於那些嬰童,帝星降世多會有偽星護佑。若是大人預料無錯,宋帝處置的那些嬰童,帝星不在其中。”看到少年神情以後,男子說出緣由。
“但這終究隻是猜測,沒有得到印證,大人如此行事是否欠妥?”少年聽到緣由,波動心緒漸漸平複。
但是他心中仍有不忍,隻能期待男子再給出其他緣由,令他易於接受。
“一將功成尚要萬人枯骨,更何況是皇權更迭社稷易手。莫要忘了你我身上背負了什麽,但凡有一絲希望,你我就須全力以赴。”
男子會意,再次開口勸慰。
果然,少年聽到提醒後,眼中立時現出堅毅。
不再質問,不再開口。
男子與少年爭執聲音漸小的時候,司馬問之已經快到方於縣的東端。
同樣都是縣域末端,與高平縣相比,方於顯得荒涼許多,路上行人未見多少。
這正合他的心意,既有人煙又不喧囂。
不過跟隨著三三兩兩的行人走了一會兒後,他漸漸察覺到異常。異常是他見到的百姓,大多麵容枯槁。
由高平進方於時,他見過高平縣西部百姓,麵貌與穿戴較為富足。那裏距離此地隻有幾裏,即便是民情有差異,也不會差了這麽多。
想到這裏,司馬問之好奇心起,想要找人詢問緣由。
“道長可是來此處化緣?若是如此,快些離去,莫要耗費無用工夫。”還沒有找到人選,身後有人見他停下張望,主動開口詢問。
“阿姥吉祥。”司馬問之聽到聲音,轉身後看到一個老年婦人,連忙打著招呼。
“小道隻是路過,見這裏與不遠處的高平縣相比,人們的神貌差了許多,不知是什麽緣故。”打過招呼,他說出心中疑惑。
老年婦人聽後先是歎息,隨後講出緣由。
秦國始皇帝時,始有方於縣。隨後漢國因襲,沒有有多大變遷。
晉國泰始初年,晉帝司馬氏封車騎將軍陳騫為高平公,始有高平國。高平國都昌邑,治下七縣,方於是七縣之一。
隨後晉國被宋室取代,高平國改為高平郡,治下縣域沒有改變。
方於境內土地平坦低窪,周圍多有水源,盛產稻米、粟穀。因此自古以來,無論是在秦國還是晉國宋國治下,皆有“江北魚米之鄉”的美名。
但是這種情勢,自前年秋收前有了改變。
最初是幾戶種植稻穀的佃戶,察覺即將收割的穀物漸漸凋零,穀米也變成黢黑。佃戶驚慌失措,連忙向主家稟告此事。
晉末宋初,國家土地除公田外,大多在士族家族手中。即便是公田,大多也委托士族打理,州郡衙門隻管課稅。
此時方於縣內大多數佃戶的主家是同一人,此人姓胡名居世,據說是宋國開國皇帝手下胡田近支。
初聞此事,胡居世沒有在意。隻是以為是幾個懶惰佃戶,為了躲避課稅故意編造緣由。
不過,他仍舊遣人,跟隨佃戶去田中查看。
想必黃瀟也沒有預料到,自己能夠成為宋國護國真人,是因為一個同門,也是因為一個仇敵。
折向西行,再次上路。
司馬問之不再刻意去想這件事事,他心中感慨與失落逐漸散去,心緒變得平穩。
但還沒有走多遠,他心中又有失落感覺。
之前向路邊老丈詢問的時候,他得知此處名為高平郡。當時心裏雖然覺得熟悉,但是因為還惦記著其他事情,他並沒有深究。
此刻取道西行,再折向北,要去的地方是方於縣,與高平縣同屬一郡。“高平”二字再次進入腦海後,他終於想起熟悉的感覺來自何處。
曹魏末年,司馬問之先祖司馬諱懿、司馬諱師、司馬諱昭“三馬食曹”,發動高平陵之變,從魏國大將軍曹爽手中奪過實權,開啟了晉國運勢。
而此時此刻,他身為晉室皇族在世間幸存血脈,又經高平郡向魏國逃命。
即便此高平不是彼高平,但同音同字,不免令他將兩處牽連。
不過雖然失落,卻不傷感。
類似的事情,他之前經曆了多次。有些事情經曆許多次以後,人的內心會變得堅韌。
再行片刻,失落的感覺也一掃而空。他加快步伐,向方於縣走去。
司馬問之向方於縣行進的同時,北方千裏之外的魏都平城內,兩個男子起了激烈爭執。
爭執緣由,與幾日前宋帝車駕遇襲一事有關。
“師兄,依照你的話語,我們走後不久,那些嬰童就被一一處置了?”開口詢問的人,是兩人中年歲較小的一個。
看的他麵貌,是當夜刺客匯聚後,連番發問的那個少年。
“宋國內應剛剛遞過來的消息中,對此事極為肯定,想必不會有差錯。”另外一人開口回應。
若有當夜刺客在此,會認出此人是當時的頭領。
“為什麽會這樣?”少年語氣陡然升起,開口質問。
“你與我講過,襲擾劉車兒鑾駕隻為打草驚蛇。為什麽折損如此多的人手後,還會牽連無辜?”質問過後,少年不等回應,又說出心中不解。
“你當真以為這些嬰童無辜?”男子被問以後反問回去。
“他們尚不知世事,哪裏來的罪孽?”少年口氣不善,再次質問。
“你我雖然都是武人出身,但近兩年來,對修行諸事也有涉獵。數日前宋國晉陵郡降下七彩/金鳳一事,你如何看待?”見少年情緒愈加波動,男子並不氣惱,平靜地問道。
“金鳳飛馳,帝星降世。”少年沒有細想,直接回應。
“是否想要詢問,宋國降下帝星與我們有什麽幹係?”男子聽到回應後再次反問回去。反問的同時,他看著少年臉色,目光沒有移開。
這次少年沒有開口,但是臉上神色變化沒能逃過男子查探,他心中已默認猜測。
“拓跋燾有誌於南征宋國,平定天下。但宋國勢大,不可一蹴而就,因此隻能寄希望於他們後方出錯。一國不容二主,若是帝星能夠長成,宋國內亂之日,就是南征一統天下之時。”
“至於那些嬰童,帝星降世多會有偽星護佑。若是大人預料無錯,宋帝處置的那些嬰童,帝星不在其中。”看到少年神情以後,男子說出緣由。
“但這終究隻是猜測,沒有得到印證,大人如此行事是否欠妥?”少年聽到緣由,波動心緒漸漸平複。
但是他心中仍有不忍,隻能期待男子再給出其他緣由,令他易於接受。
“一將功成尚要萬人枯骨,更何況是皇權更迭社稷易手。莫要忘了你我身上背負了什麽,但凡有一絲希望,你我就須全力以赴。”
男子會意,再次開口勸慰。
果然,少年聽到提醒後,眼中立時現出堅毅。
不再質問,不再開口。
男子與少年爭執聲音漸小的時候,司馬問之已經快到方於縣的東端。
同樣都是縣域末端,與高平縣相比,方於顯得荒涼許多,路上行人未見多少。
這正合他的心意,既有人煙又不喧囂。
不過跟隨著三三兩兩的行人走了一會兒後,他漸漸察覺到異常。異常是他見到的百姓,大多麵容枯槁。
由高平進方於時,他見過高平縣西部百姓,麵貌與穿戴較為富足。那裏距離此地隻有幾裏,即便是民情有差異,也不會差了這麽多。
想到這裏,司馬問之好奇心起,想要找人詢問緣由。
“道長可是來此處化緣?若是如此,快些離去,莫要耗費無用工夫。”還沒有找到人選,身後有人見他停下張望,主動開口詢問。
“阿姥吉祥。”司馬問之聽到聲音,轉身後看到一個老年婦人,連忙打著招呼。
“小道隻是路過,見這裏與不遠處的高平縣相比,人們的神貌差了許多,不知是什麽緣故。”打過招呼,他說出心中疑惑。
老年婦人聽後先是歎息,隨後講出緣由。
秦國始皇帝時,始有方於縣。隨後漢國因襲,沒有有多大變遷。
晉國泰始初年,晉帝司馬氏封車騎將軍陳騫為高平公,始有高平國。高平國都昌邑,治下七縣,方於是七縣之一。
隨後晉國被宋室取代,高平國改為高平郡,治下縣域沒有改變。
方於境內土地平坦低窪,周圍多有水源,盛產稻米、粟穀。因此自古以來,無論是在秦國還是晉國宋國治下,皆有“江北魚米之鄉”的美名。
但是這種情勢,自前年秋收前有了改變。
最初是幾戶種植稻穀的佃戶,察覺即將收割的穀物漸漸凋零,穀米也變成黢黑。佃戶驚慌失措,連忙向主家稟告此事。
晉末宋初,國家土地除公田外,大多在士族家族手中。即便是公田,大多也委托士族打理,州郡衙門隻管課稅。
此時方於縣內大多數佃戶的主家是同一人,此人姓胡名居世,據說是宋國開國皇帝手下胡田近支。
初聞此事,胡居世沒有在意。隻是以為是幾個懶惰佃戶,為了躲避課稅故意編造緣由。
不過,他仍舊遣人,跟隨佃戶去田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