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神女的《封天訣》裏,並沒有專論法術。


    但在闡述理論時,會附帶法術舉例,其中一個叫做“樊籠”。


    她認為,虛無的神識可以影響客觀世界。修煉到極致,甚至超越道藏記載的諸神,達“一念生,而星辰滅”。


    理論有點神秘,也有一點悲觀。


    也許人世間的多姿多彩,不過是某一位神明夢裏的泡影。


    凝聚神識成了一個封閉環境,那麽其中的一切自然被心念控製。施術人越強大,控製的範圍便越廣,程度越深。


    謂之,樊籠。


    信天遊被冒犯,必須立威。


    選擇南星出手,逼迫空虛子降低境界,在二人的周圍悄無聲息布置了。


    他敏銳感知到樊籠內的氣場變化,加以催動桃木劍。吩咐南星按照劍上傳來的律動,順勢出劍。


    高手之爭,從來沒有完美的防禦或者進攻。


    空虛子一動,周身氣機立刻出現漏洞。當感應紕漏之後再行動,往往遲了。對方又不是一根木頭,會不停地移動調整。


    在這個過程中,舊漏洞消逝,新漏洞又產生,瞬息萬變。


    如果不能夠隨機應變,等於緣木求魚。


    但樊籠之中,信天遊感應變化並催動力場應對,幾乎同時發生。不需要時間,也不需要看對方的動作。


    南星順著律動出手,更不需要思考。況且從小練熟了這套劍法,動作一氣嗬成,簡單犀利,快捷無倫。


    空虛子倒執桃木劍,腳下連踩,身形一瞬間變化了十數次。自然順滑地避開連綿攻勢,仿佛閑庭信步。


    孔子去見老子,有一段精彩問答。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老子回答道:


    “天地一體,人生自然。人有老少如天地有春秋,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何悲之有?不任自然則本性羈絆,焦慮之情生,利欲留於心,煩惱徒增,如何得逍遙?“


    空虛子方才施展的“逍遙步”,正是南海派的得意之作。倘若在平時,早引發馬屁聲四起了。


    可對手更加不得了,是“老祖宗“假借一個小孩子出手。


    所以,眾人隻好尷尬地沉默著,在心裏評判。


    南星還是嫩了點。


    黃河之水本來是堂堂正正的,此番施展暴烈了許多,失去平和之意。許多劍招隻使一半就變化了,甚至一擊之中連續變幻。盡管奇詭,卻劍走偏鋒,顯得淩亂輕飄。


    反觀太上長老,逍遙步自然而然,不帶一點煙火氣。


    雙方的高下,呼之欲出。


    然而,就在所有人沒作好心理準備前,場麵迅速向一邊傾倒。


    南星的出劍越來越快,形成漫天劍雨。如河水決堤泛濫,後浪不停地拍打著前浪,殺氣森森。


    出劍絕無虛招,不管對方如何騰挪閃躲,中途也隨之變幻,仿佛未卜先知了。


    空虛子失去先機,依仗身法強撐,形勢岌岌可危。


    樊籠之中,一切盡在掌控。


    信天遊不但引導南星捕捉戰機,還把力場波動施加於劍身,一點一點賦予速度增幅。


    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越來越驚人。到後來,已經不是南星舞劍了,而是那把桃木劍拖拽著他飛舞。


    猶如萬丈高空墜物,初起不能穿重縞。待呼嘯而至,卻撕裂樓宇,洞穿岩石。


    哢嚓……


    一截劍尖飛上了天空。


    二人交錯而過,南星一把丟掉斷劍。氣喘籲籲,歡呼雀躍道:


    “我贏了,我贏了……”


    最後這一節,小屁孩一招“舉火燎天”直取麵門。


    空虛子無從閃避,本能地彈指將劍叩斷。按正常比試,算贏了。可被迫顯露強橫功力後,應當是輸了。


    眾人麵麵相覷。


    風聲呼呼,濤聲嘩嘩。


    夾雜著南星猶帶童音的咯咯笑聲,顯得格外清脆。


    空虛子仰麵望天,百思不得其解。


    南星出劍的速度怎如此快,專奔瞬息產生的漏洞而去?若說“仙人”傳音入密指點了,可他根本沒有反應調整的時間。再說,比劍之初感覺環境異常,現在釋放境界後又毫無所察,忒奇怪了。


    “南星,回去。”


    霧中傳出了威嚴的聲音,隨即一物飛出。


    那玩意,是剩下的另外半截山藥。小孩子經過一**風驟雨般搶攻,體力與真氣損耗巨大,需要獎勵一下。


    南星蹦回精英弟子的前排站立,團團轉一圈扮了個鬼臉。嘴巴故意嚼得嘰呱響,饞得周圍人直流口水。


    嘖嘖,那仙藥截麵晶瑩,冒出了絲絲縷縷的靈氣。長得可真像山藥,吃了以後絕對大補。


    空虛子不作聲,人群沉默。


    信天遊卻不給這些人留下思考的時間,想得越多,越容易出問題。


    “雲在青天水在瓶,萬裏青天無片雲。一念忽回腔子裏,依舊瘦骨倚床繩……”


    用幾句偈語拋磚引玉之後,他直接把煉神、煉氣口訣拋了出去。


    切,愛誰誰!


    癲道人是道門的集大成者,可惜太懶,沒有認真扶持傳人。


    無上真人聰穎,在大懶鬼東一鋤頭西一棒子的傳授下,居然也開創出種種應用手段,堪稱奇跡。


    但理論缺失的硬傷,卻不是小竅門可以彌補,弄得傳人苦不堪言。比方說,甲處明白,乙處也曉得。可怎麽從甲跳到乙,為什麽如此?


    一頭霧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導致整個理論體係停滯,不能創新,很難衍生出其它法門。


    常常被詬病剽竊別派,那也是被逼得沒辦法。


    八百年間,許多卓越之士想填補空白,但如何能夠超越癲道人?他們窮經皓首,僅僅完成了一點點拾漏補缺,往往還似是而非。


    兩篇攏共六百多字的法訣空降,港口的氣氛猶如文火煲湯。漸漸升溫冒氣泡,最終鼎沸了。


    頭幾句墜地,雜役弟子聽到了無動於衷。精英弟子則一愣,感覺跟本教的絕密心法好生相似。


    長老們神情一凝,空虛子身軀一僵,都石化成了雕像。


    待連續六七句拋出後,下邊木呆呆的眾人突然醒悟,展開行動。


    南望搶上前幾步,拔出一柄短劍蹲下刻起字來。連未來掌門人的莊重儀態也不顧忌了,丟往爪窪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天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想我是海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想我是海帶並收藏去天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