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兒,你可有所感悟?”說到興頭的齊先生,忽然開口向孟然問道。
孟然撓頭了一會兒,隨即答道:“先生,周國式微,所以為諸侯國所逐之鹿。我等要以史為鑒、以此為訓,修持自身,不可做那待宰的羔羊。”
看著孟然認真的神情,齊先生滿是欣喜地回到:“孺子可教也。我等自當修身齊家,但切不可妄動邪念,傷及他人。”
“弟子謹記。”孟然恭敬答道。
隨後,齊先生口若懸河,繼續講述春秋戰國。
周帝姬瑜十年,楚與晉會戰於邲,大勝晉國。楚圍宋,宋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尊楚。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
晉楚兩大諸侯國之間連續不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也引起中小諸侯國的厭倦,加以晉楚兩大國勢均力敵,誰都無法滅掉對方。於是由宋國發起,舉行第一次“弭兵”會盟,是為華元弭兵。但是不久之後,會盟破裂。晉楚兩國再度爆發兩次大規模戰役,雖皆以晉國獲勝收場,但楚國在中原地區仍與晉國保持勢均力敵的態勢,很多中原小諸侯國都備受到影響,疲憊不堪。後來,出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宋國再次出麵斡旋,邀請晉楚和各諸侯國舉行第二次“弭兵”會盟,此後戰爭大大減少。史稱“向戌弭兵”。
中原諸侯爭霸接近尾聲時,地處江浙的吳、越開始發展。吳王闔閭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其後,吳王以伍子胥為大將,統兵伐楚。吳軍攻進楚都郢,伍子胥為父兄報仇,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第三年,吳軍揮師南進伐越。越王勾踐率兵迎戰,越大夫靈姑浮一戈擊中闔閭,闔閭因傷逝世。次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興兵敗越。勾踐求和,賄賂吳臣伯嚭並送給吳王珍寶和美女西施,自己親自為夫差牽馬。吳王拒絕了伍子胥聯齊滅越的建議,接受越國求和,轉兵向北進擊,大敗齊軍,成為小霸。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消滅吳國,夫差羞憤自殺。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於徐,成為最後一個霸主。
在晉文公回晉即位的時候,有不少隨從隨他回國,結果這些人漸漸在晉國成為世襲貴族,而晉國的國政亦落入這些貴族的手上。後來,晉國貴族隻餘下智、趙、韓、魏四家。智氏出兵攻趙氏,並脅迫魏韓兩氏出兵。戰事持續兩年後,趙氏遊說魏韓兩家倒戈,滅智氏,瓜分智地並把持晉國國政,史稱三家分晉。到晉幽公僅餘絳、曲沃兩地。後來周帝冊立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國,即開啟了戰國時期。
三晉和田氏的勝利,宣布了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殘酷政治法則。於是,以魏國的李悝改革為起點,各諸侯國爭相進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變法運動。變法的核心是將勞動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國家的賦稅收入。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統治者對物質享受的貪欲急遽膨脹。增加剝削量的最直接的辦法,是掠奪更多的土地,而掠奪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徑是戰爭。
所以,這個時期戰爭更加頻繁。
據史書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起,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三家分晉至秦國統一的二百五十五年戰國時期中,有大小戰爭二百三十次。
後來,道宗有感天下戰爭連綿不斷,將士傷亡慘重,百姓流離失所,有傷天和,故此,道宗於秦國入世,助秦國一統天下。
其後數年,秦國對外擴張,戰事無往不利。
最終,八百年前,秦國滅掉最後一個諸侯國-楚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改國號大秦。道宗亦被大秦立為國教,自此各地道觀盛行,修道之人漸多,道宗更勝。
秦帝嬴政以帝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因其為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國繼續執行昔日商鞅的變法政策,加強君主專製,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始皇廢除分封製以後,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製和官僚製。初分全國為36郡,以後隨著土地的擴大增至46郡,定鹹陽為首都。中央**最高的官僚是丞相、禦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地方郡的長官為守,縣的長官為令。郡縣製初步打破了血緣關係的宗法製,封建製、官僚製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製。
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還實行了一係列的政策,主要是: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馳道和直道;強迫遷徙六國富民和平民。秦統一六國以後,為了防止六國貴族依持宗族“死灰複燃”,強迫他們遷徒到鹹陽,要他們看護皇陵,或者遷徙於西南邊遠地區,一些平民也同時被迫遷徙,叫做“遷虜”,做開礦、開鹽井等苦役。
自此開啟大秦盛世。
雖然大秦立道宗為國教,也不能改變其衰敗、滅亡的命運。
三百年前,秦帝東巡途中於沙丘宮暴斃,近臣趙高采取了說服公子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宮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帝發布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還以秦帝的名義指責長公子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在得到公子扶蘇自殺的確切消息後,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令車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鹹陽。
回到鹹陽後,胡亥繼位,是為秦帝,趙高任郎中令,李斯依舊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權實際上落到了趙高手中。趙高陰謀得逞以後,開始對身邊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覺趙高陰謀後,就上書告發趙高。秦帝胡亥不僅偏袒趙高,並且將李斯治罪,最後將李斯腰斬於鹹陽。趙高升任丞相,由於他可以出入宮禁,特稱“中丞相”。
秦帝胡亥與趙高二人凶殘成性、豪奢成風,對秦國實行殘暴的統治,使得百姓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
後有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用已被賜死的長公子扶蘇的名義,號召百姓反秦,附近農民斬木揭竿紛紛參加起義。起義軍分兵東進,主力則向西進攻,連下今豫東、皖北的銍、酂、苦、柘、譙諸縣。當他們推進到陳的時候,已是一支數萬人的聲勢浩大的隊伍了。
在起義軍的影響下,許多郡縣的農民殺掉守令,響應陳勝、吳廣,而後天下諸縣皆有義兵響應。
兩年後,曆時五百餘載(自秦始皇起算)的大秦王朝覆滅。應了那句“亡秦者,胡也”的讖語。
陳勝、吳廣成事之後,立國,國號陳,定都建康。
齊先生講到這裏,麵色一緊,語重心長地說道:“任何朝代都是開創難,守業更難。且沒有一個朝代能夠千秋萬代,總有不肖子孫敗壞祖業,使得祖宗蒙羞。然兒,你要記住,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孟然鄭重地點了點頭,回答道:“弟子明白,定不負父親及先生的教誨。”
齊先生點頭說道:“我們後輩晚學自當以史為鏡,前車之覆當為後車之鑒。陳國,就是沒有以史為鑒,沒有吸取曆代滅亡的原因,導致外戚橫行、宦官幹政,以致大好山河拱手於人。”
昔日陳勝“少倜儻有大誌,不治生產。既長,讀兵書,多武藝,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陳勝出身寒門,一般來說,寒門出生的子弟,要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和進步,比起豪門貴族子弟來艱難得多。
適逢暴君奸臣當道,天下人心浮動,陳勝與好友吳廣舉起反抗暴秦的大旗,從者雲集。兩年,就覆滅了大秦。其後陳勝坐擁數郡,稱帝,自立陳國,與其他反秦諸侯展開交戰。
陳勝在位期間,每臨軍機大事都能確定破敵製勝之道,而處理政務則崇尚寬和簡樸,如果不是軍旅急務,一般不輕易調發軍隊。他天性節儉樸素,後宮妃子、宮女沒有披金帶翠的服飾,也不設女樂。他任賢使能,政治清明,使江南局勢漸趨穩定。
自此,陳國開始休養生息,厲兵秣馬。
而此時,北方有後周,國都洛陽,與陳國以淮水為界,分南北二朝。北周以北,有國北漢,都薊城。
陳國休養生息,後周卻驕奢淫逸,以為身處中原腹地就是神州正統,不把偏安江南的陳國放在眼底,整日放縱狂歡。
陳國花費十年時間,強兵富民,使得國力興盛。自此,開始了北伐戰爭。
陳帝親率諸軍北伐後周。至梁郡(今河南商丘),郡守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洛陽。後周守將棄城而逃,後周皇帝及其宗室具北逃。這次北伐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四州,共十七郡。此時,陳國已坐擁天下41郡。
陳帝正準備乘勝追擊,順勢奪取太原,遇疾而返。
同年十二月,陳帝先身體不適,不幾日,病逝於璿璣殿,在位十十七年,時年47歲。次年正月,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號高祖,葬萬安陵。
孟然撓頭了一會兒,隨即答道:“先生,周國式微,所以為諸侯國所逐之鹿。我等要以史為鑒、以此為訓,修持自身,不可做那待宰的羔羊。”
看著孟然認真的神情,齊先生滿是欣喜地回到:“孺子可教也。我等自當修身齊家,但切不可妄動邪念,傷及他人。”
“弟子謹記。”孟然恭敬答道。
隨後,齊先生口若懸河,繼續講述春秋戰國。
周帝姬瑜十年,楚與晉會戰於邲,大勝晉國。楚圍宋,宋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尊楚。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
晉楚兩大諸侯國之間連續不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也引起中小諸侯國的厭倦,加以晉楚兩大國勢均力敵,誰都無法滅掉對方。於是由宋國發起,舉行第一次“弭兵”會盟,是為華元弭兵。但是不久之後,會盟破裂。晉楚兩國再度爆發兩次大規模戰役,雖皆以晉國獲勝收場,但楚國在中原地區仍與晉國保持勢均力敵的態勢,很多中原小諸侯國都備受到影響,疲憊不堪。後來,出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宋國再次出麵斡旋,邀請晉楚和各諸侯國舉行第二次“弭兵”會盟,此後戰爭大大減少。史稱“向戌弭兵”。
中原諸侯爭霸接近尾聲時,地處江浙的吳、越開始發展。吳王闔閭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其後,吳王以伍子胥為大將,統兵伐楚。吳軍攻進楚都郢,伍子胥為父兄報仇,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第三年,吳軍揮師南進伐越。越王勾踐率兵迎戰,越大夫靈姑浮一戈擊中闔閭,闔閭因傷逝世。次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興兵敗越。勾踐求和,賄賂吳臣伯嚭並送給吳王珍寶和美女西施,自己親自為夫差牽馬。吳王拒絕了伍子胥聯齊滅越的建議,接受越國求和,轉兵向北進擊,大敗齊軍,成為小霸。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消滅吳國,夫差羞憤自殺。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於徐,成為最後一個霸主。
在晉文公回晉即位的時候,有不少隨從隨他回國,結果這些人漸漸在晉國成為世襲貴族,而晉國的國政亦落入這些貴族的手上。後來,晉國貴族隻餘下智、趙、韓、魏四家。智氏出兵攻趙氏,並脅迫魏韓兩氏出兵。戰事持續兩年後,趙氏遊說魏韓兩家倒戈,滅智氏,瓜分智地並把持晉國國政,史稱三家分晉。到晉幽公僅餘絳、曲沃兩地。後來周帝冊立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國,即開啟了戰國時期。
三晉和田氏的勝利,宣布了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殘酷政治法則。於是,以魏國的李悝改革為起點,各諸侯國爭相進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變法運動。變法的核心是將勞動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國家的賦稅收入。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統治者對物質享受的貪欲急遽膨脹。增加剝削量的最直接的辦法,是掠奪更多的土地,而掠奪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徑是戰爭。
所以,這個時期戰爭更加頻繁。
據史書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起,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三家分晉至秦國統一的二百五十五年戰國時期中,有大小戰爭二百三十次。
後來,道宗有感天下戰爭連綿不斷,將士傷亡慘重,百姓流離失所,有傷天和,故此,道宗於秦國入世,助秦國一統天下。
其後數年,秦國對外擴張,戰事無往不利。
最終,八百年前,秦國滅掉最後一個諸侯國-楚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改國號大秦。道宗亦被大秦立為國教,自此各地道觀盛行,修道之人漸多,道宗更勝。
秦帝嬴政以帝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因其為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國繼續執行昔日商鞅的變法政策,加強君主專製,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始皇廢除分封製以後,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製和官僚製。初分全國為36郡,以後隨著土地的擴大增至46郡,定鹹陽為首都。中央**最高的官僚是丞相、禦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地方郡的長官為守,縣的長官為令。郡縣製初步打破了血緣關係的宗法製,封建製、官僚製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製。
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還實行了一係列的政策,主要是: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馳道和直道;強迫遷徙六國富民和平民。秦統一六國以後,為了防止六國貴族依持宗族“死灰複燃”,強迫他們遷徒到鹹陽,要他們看護皇陵,或者遷徙於西南邊遠地區,一些平民也同時被迫遷徙,叫做“遷虜”,做開礦、開鹽井等苦役。
自此開啟大秦盛世。
雖然大秦立道宗為國教,也不能改變其衰敗、滅亡的命運。
三百年前,秦帝東巡途中於沙丘宮暴斃,近臣趙高采取了說服公子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宮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帝發布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還以秦帝的名義指責長公子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在得到公子扶蘇自殺的確切消息後,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令車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鹹陽。
回到鹹陽後,胡亥繼位,是為秦帝,趙高任郎中令,李斯依舊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權實際上落到了趙高手中。趙高陰謀得逞以後,開始對身邊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覺趙高陰謀後,就上書告發趙高。秦帝胡亥不僅偏袒趙高,並且將李斯治罪,最後將李斯腰斬於鹹陽。趙高升任丞相,由於他可以出入宮禁,特稱“中丞相”。
秦帝胡亥與趙高二人凶殘成性、豪奢成風,對秦國實行殘暴的統治,使得百姓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
後有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用已被賜死的長公子扶蘇的名義,號召百姓反秦,附近農民斬木揭竿紛紛參加起義。起義軍分兵東進,主力則向西進攻,連下今豫東、皖北的銍、酂、苦、柘、譙諸縣。當他們推進到陳的時候,已是一支數萬人的聲勢浩大的隊伍了。
在起義軍的影響下,許多郡縣的農民殺掉守令,響應陳勝、吳廣,而後天下諸縣皆有義兵響應。
兩年後,曆時五百餘載(自秦始皇起算)的大秦王朝覆滅。應了那句“亡秦者,胡也”的讖語。
陳勝、吳廣成事之後,立國,國號陳,定都建康。
齊先生講到這裏,麵色一緊,語重心長地說道:“任何朝代都是開創難,守業更難。且沒有一個朝代能夠千秋萬代,總有不肖子孫敗壞祖業,使得祖宗蒙羞。然兒,你要記住,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孟然鄭重地點了點頭,回答道:“弟子明白,定不負父親及先生的教誨。”
齊先生點頭說道:“我們後輩晚學自當以史為鏡,前車之覆當為後車之鑒。陳國,就是沒有以史為鑒,沒有吸取曆代滅亡的原因,導致外戚橫行、宦官幹政,以致大好山河拱手於人。”
昔日陳勝“少倜儻有大誌,不治生產。既長,讀兵書,多武藝,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陳勝出身寒門,一般來說,寒門出生的子弟,要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和進步,比起豪門貴族子弟來艱難得多。
適逢暴君奸臣當道,天下人心浮動,陳勝與好友吳廣舉起反抗暴秦的大旗,從者雲集。兩年,就覆滅了大秦。其後陳勝坐擁數郡,稱帝,自立陳國,與其他反秦諸侯展開交戰。
陳勝在位期間,每臨軍機大事都能確定破敵製勝之道,而處理政務則崇尚寬和簡樸,如果不是軍旅急務,一般不輕易調發軍隊。他天性節儉樸素,後宮妃子、宮女沒有披金帶翠的服飾,也不設女樂。他任賢使能,政治清明,使江南局勢漸趨穩定。
自此,陳國開始休養生息,厲兵秣馬。
而此時,北方有後周,國都洛陽,與陳國以淮水為界,分南北二朝。北周以北,有國北漢,都薊城。
陳國休養生息,後周卻驕奢淫逸,以為身處中原腹地就是神州正統,不把偏安江南的陳國放在眼底,整日放縱狂歡。
陳國花費十年時間,強兵富民,使得國力興盛。自此,開始了北伐戰爭。
陳帝親率諸軍北伐後周。至梁郡(今河南商丘),郡守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洛陽。後周守將棄城而逃,後周皇帝及其宗室具北逃。這次北伐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四州,共十七郡。此時,陳國已坐擁天下41郡。
陳帝正準備乘勝追擊,順勢奪取太原,遇疾而返。
同年十二月,陳帝先身體不適,不幾日,病逝於璿璣殿,在位十十七年,時年47歲。次年正月,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號高祖,葬萬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