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佐正想應和兩句,金仁問突然向指向大河南岸一條綿延的山巒問道:「你知道那是何處嗎?」
「不知!」王文佐搖了搖頭。
「那便是邙山,此山之後便是洛陽城!」金仁問笑道:「看到這座山,我們距離河陽河橋就不遠了!」
「哦!」王文佐有些茫然的應了一聲,顯然他對金仁問口中所說的邙山、洛陽城、河陽河橋並不清楚。金仁問看出了這點,笑道:「三郎你以前沒有來過洛陽?」
「倒是來過——」王文佐說到這裏便頓住了,他當初來洛陽乃是穿越之前,上千年的時間早已將當地地形地貌完全改變,現在哪裏還認得出來。
「哦,那想必是從伊闕或者虎牢方向來洛陽的!」金仁問顯然談性正濃,這時定惠和伊吉連博德也出船艙了,金仁問指了指南岸的邙山,又向上遊方向的河麵指了指:「一百多年前,這裏就曾經爆發過一次著名大戰。東魏的賀六渾就是統領大軍從晉陽南下,從河陽河橋渡河,與邙山列陣,大破西魏宇文黑獺。明日我們從河橋渡河後,路過邙山時停一會兒,看看當初高王是怎麽擊敗宇文黑獺的!」
「高王?宇文黑獺?」定惠和伊吉連博德聽到這兩個名字,也饒有興致的過來發問,金仁問也耐心解釋,王文佐站在一旁,看著一個新羅人在向兩個倭人講解一百多年前東西魏的大戰,突然有種非常荒謬的感覺,也許眼前這三人比自己還距離唐人更接近些。
「金總管,你是說這場大戰兩軍都有十萬之眾?」定惠問道。
「依照唐人史書記載,東軍僅僅賀六渾麾下的並州軍便有十萬之眾,西軍具體兵力不詳細,不過相差應該不大,否則宇文黑獺也不敢主動迎戰,而且戰後東軍一共斬首六萬!」
「那兩軍加起來豈不是有二十萬大軍?」伊吉連博德咋舌道:「大唐果然是大國呀,即便分為東西二國,也能都拿出這麽多軍隊來!」
「不,不!」金仁問趕忙解釋道:「當時一共有三個國家,交戰的隻是其中兩國,還有一國未曾參戰!」
「那豈不是說當時三國的軍隊加起來有三十萬?」伊吉連博德問道。
「不,應該還要多不少,畢竟東魏和西魏都要留下足夠的軍隊來防備南梁和北方的蠻族,當時三國的軍隊加起來應該超過百萬了!」
「百萬?當真是難以想象的大國呀!」伊吉連博德感歎道。
「金總管!」定惠卻表現頗為冷靜:「一場有二十萬人參加的大戰,聽起來有些難以相信!貧僧倒不是懷疑您,不過那場大戰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您也隻是從唐人的書本上看到的!」
「禪師的意思是?」
「會不會是唐人的史書有所誇大呢?」定惠笑道:「畢竟誇大軍隊的數量來炫耀武功,恐嚇敵人,這在兵法上也是常用的手段吧?」
「哦?想不到定惠禪師居然也懂得兵法?」金仁問眼睛一亮。
「不敢!」定惠笑道:「不過貧僧在長安曾經讀過《孫子》,其中就有「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那麽若是兵多便故意裝出兵少,兵少便故意裝出兵多的樣子豈不是兵法中常用的手段嗎?」23sk.
「哈哈哈!」金仁問笑了兩聲,向一旁的伊吉連博德問道:「你以為呢?」
「在下所見與吾友相同!」伊吉連博德答道:「在下是這麽想的,十萬大軍若是列成戰陣,以五列陣、一步一人算來,這十萬人列陣豈不是有二三十裏長?如此長的戰陣,鼓號旗幟都無法聽聞,主帥根本無法指揮,兩軍如何交戰?」
「那三郎呢?」金仁問的目光轉到了王文佐身上。
「末將倒是以為這個數字也許會有一兩萬人的出入,但相差不會太大!」王文佐回答的頗為果斷:「伊吉連博德所說的其實不是什麽問題,若是在下沒有記錯,這場仗從黎明開打,到了日暮尚未結束,其中幾次反複,最後東軍雖然取勝,但也損失極大,無力乘勝追擊。任憑再強壯的漢子,也不可能從早廝殺到晚,戰馬也是如此,因此雙方肯定是分為若幹疊陣,你方才說五列陣,可若是有三疊、四疊,豈不是陣線就隻有七八裏長了,雖然還是長了點,但已經可以用鼓號旗幟指揮了!」
「不錯,不錯!」金仁問拊掌笑道:「三郎果然是內行人,隻憑揣測就與親身經曆者所言相差無幾!」
「親眼所見之人?」定惠吃了一驚:「金總管您方才不是說那場大戰是百餘年前的事情了嗎?那位親身經曆者豈不是最少也有一百二十歲了,世間豈有如此高壽之人?」
「嗬嗬!」金仁問笑了兩聲:「我未曾見過親身經曆者,不過卻讀過他們口述的家傳,而且不止一位。幾乎都有對這邙山之戰的描述,與三郎方才所說的多有暗合之處!」
聽著定惠和伊吉連博德嘖嘖稱奇,王文佐卻毫不意外:西魏、北周、隋、唐這四代都是起於關隴之地,朝代更替不過是統治集團內部的重新洗牌,雖然邙山之戰距今已有百餘年,但西軍的參與者中不少人的後代現在還在長安城裏當權貴呢!比如當今天子的曾祖父(李昞)、曾祖母的父親(獨孤信)就在戰場上並肩廝殺,官職較低的更是數不勝數,這些人家中肯定保存了不少關於這場大戰的原始資料,比如勳書、口述筆記之類的。以金仁問的交遊廣闊,若是有心查證也不是什麽難事,相比起後世流傳的史書,這些原始資料的可信度明顯高多了,即便有差錯遺漏之處,隻要將其加以比對印證,再來實地考察,真相也就呼之欲出了。
「雙方各有十萬以上的大軍,還列陣數疊,相互反複衝殺整整一天!」伊吉連博德搖了搖頭歎道:「這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不知!」王文佐搖了搖頭。
「那便是邙山,此山之後便是洛陽城!」金仁問笑道:「看到這座山,我們距離河陽河橋就不遠了!」
「哦!」王文佐有些茫然的應了一聲,顯然他對金仁問口中所說的邙山、洛陽城、河陽河橋並不清楚。金仁問看出了這點,笑道:「三郎你以前沒有來過洛陽?」
「倒是來過——」王文佐說到這裏便頓住了,他當初來洛陽乃是穿越之前,上千年的時間早已將當地地形地貌完全改變,現在哪裏還認得出來。
「哦,那想必是從伊闕或者虎牢方向來洛陽的!」金仁問顯然談性正濃,這時定惠和伊吉連博德也出船艙了,金仁問指了指南岸的邙山,又向上遊方向的河麵指了指:「一百多年前,這裏就曾經爆發過一次著名大戰。東魏的賀六渾就是統領大軍從晉陽南下,從河陽河橋渡河,與邙山列陣,大破西魏宇文黑獺。明日我們從河橋渡河後,路過邙山時停一會兒,看看當初高王是怎麽擊敗宇文黑獺的!」
「高王?宇文黑獺?」定惠和伊吉連博德聽到這兩個名字,也饒有興致的過來發問,金仁問也耐心解釋,王文佐站在一旁,看著一個新羅人在向兩個倭人講解一百多年前東西魏的大戰,突然有種非常荒謬的感覺,也許眼前這三人比自己還距離唐人更接近些。
「金總管,你是說這場大戰兩軍都有十萬之眾?」定惠問道。
「依照唐人史書記載,東軍僅僅賀六渾麾下的並州軍便有十萬之眾,西軍具體兵力不詳細,不過相差應該不大,否則宇文黑獺也不敢主動迎戰,而且戰後東軍一共斬首六萬!」
「那兩軍加起來豈不是有二十萬大軍?」伊吉連博德咋舌道:「大唐果然是大國呀,即便分為東西二國,也能都拿出這麽多軍隊來!」
「不,不!」金仁問趕忙解釋道:「當時一共有三個國家,交戰的隻是其中兩國,還有一國未曾參戰!」
「那豈不是說當時三國的軍隊加起來有三十萬?」伊吉連博德問道。
「不,應該還要多不少,畢竟東魏和西魏都要留下足夠的軍隊來防備南梁和北方的蠻族,當時三國的軍隊加起來應該超過百萬了!」
「百萬?當真是難以想象的大國呀!」伊吉連博德感歎道。
「金總管!」定惠卻表現頗為冷靜:「一場有二十萬人參加的大戰,聽起來有些難以相信!貧僧倒不是懷疑您,不過那場大戰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您也隻是從唐人的書本上看到的!」
「禪師的意思是?」
「會不會是唐人的史書有所誇大呢?」定惠笑道:「畢竟誇大軍隊的數量來炫耀武功,恐嚇敵人,這在兵法上也是常用的手段吧?」
「哦?想不到定惠禪師居然也懂得兵法?」金仁問眼睛一亮。
「不敢!」定惠笑道:「不過貧僧在長安曾經讀過《孫子》,其中就有「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那麽若是兵多便故意裝出兵少,兵少便故意裝出兵多的樣子豈不是兵法中常用的手段嗎?」23sk.
「哈哈哈!」金仁問笑了兩聲,向一旁的伊吉連博德問道:「你以為呢?」
「在下所見與吾友相同!」伊吉連博德答道:「在下是這麽想的,十萬大軍若是列成戰陣,以五列陣、一步一人算來,這十萬人列陣豈不是有二三十裏長?如此長的戰陣,鼓號旗幟都無法聽聞,主帥根本無法指揮,兩軍如何交戰?」
「那三郎呢?」金仁問的目光轉到了王文佐身上。
「末將倒是以為這個數字也許會有一兩萬人的出入,但相差不會太大!」王文佐回答的頗為果斷:「伊吉連博德所說的其實不是什麽問題,若是在下沒有記錯,這場仗從黎明開打,到了日暮尚未結束,其中幾次反複,最後東軍雖然取勝,但也損失極大,無力乘勝追擊。任憑再強壯的漢子,也不可能從早廝殺到晚,戰馬也是如此,因此雙方肯定是分為若幹疊陣,你方才說五列陣,可若是有三疊、四疊,豈不是陣線就隻有七八裏長了,雖然還是長了點,但已經可以用鼓號旗幟指揮了!」
「不錯,不錯!」金仁問拊掌笑道:「三郎果然是內行人,隻憑揣測就與親身經曆者所言相差無幾!」
「親眼所見之人?」定惠吃了一驚:「金總管您方才不是說那場大戰是百餘年前的事情了嗎?那位親身經曆者豈不是最少也有一百二十歲了,世間豈有如此高壽之人?」
「嗬嗬!」金仁問笑了兩聲:「我未曾見過親身經曆者,不過卻讀過他們口述的家傳,而且不止一位。幾乎都有對這邙山之戰的描述,與三郎方才所說的多有暗合之處!」
聽著定惠和伊吉連博德嘖嘖稱奇,王文佐卻毫不意外:西魏、北周、隋、唐這四代都是起於關隴之地,朝代更替不過是統治集團內部的重新洗牌,雖然邙山之戰距今已有百餘年,但西軍的參與者中不少人的後代現在還在長安城裏當權貴呢!比如當今天子的曾祖父(李昞)、曾祖母的父親(獨孤信)就在戰場上並肩廝殺,官職較低的更是數不勝數,這些人家中肯定保存了不少關於這場大戰的原始資料,比如勳書、口述筆記之類的。以金仁問的交遊廣闊,若是有心查證也不是什麽難事,相比起後世流傳的史書,這些原始資料的可信度明顯高多了,即便有差錯遺漏之處,隻要將其加以比對印證,再來實地考察,真相也就呼之欲出了。
「雙方各有十萬以上的大軍,還列陣數疊,相互反複衝殺整整一天!」伊吉連博德搖了搖頭歎道:「這真的太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