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票房分成,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派拉蒙法案》之前(寡頭壟斷的時代,和‘區域排他放映體係’有關),好萊塢電影公司非常的強勢,因為院線就是他們家的,他們的抽成比例達到了90%。


    第二個階段,是《派拉蒙法案》之後,在互聯網爆發之前,好萊塢電影公司也非常的強勢,他們的分賬比例基本上能達到65%。


    第三個階段,是千禧年之後到現在,一般情況下,好萊塢電影公司從北美院線那兒分到的比例是40%-55%,但是,對於那些大ip作品,電影公司也可以從院線那兒拿走60%-70%。


    這不是誇張,這是有實例的。


    在2017年12月,《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之時,迪士尼要求院線,提高分賬比例至65%-70%,在這種情況下,《華爾街日報》就揭露好萊塢的宣發體係。


    和我們的固定分賬不一樣(95年的時候,製片方在扣除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以及營業稅之後,能拿走35%,06年的時候,從《滿城盡帶黃金甲》開始,製片方能拿走42%,然後08年又出規則,製片方原則上的分賬比例不低於43%),北美票房分賬的模式,有三種,分別是固定分賬、買斷分賬、階梯式分賬。


    固定和買斷就是字麵上的意思,一般都是對那種中小成本獨立電影用的,除此之外,所有的商業片基本上用的都是階梯式的分賬模式。


    什麽意思呢,就是首周製片方能拿走90%,隨後幾周,影院收入分成的比重會增加,製片方相應減少,到了第四周的時候,製片方的分成應該是50%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知道,前四周票房越高,製片方拿的錢越多。


    在真金白銀麵前,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到來之前,和宣發有關的新聞,其實都是被那些大公司掌握的,因為從電影立項的那一刻開始,宣發應該怎麽做,就已經確定了。


    而那個時候的好萊塢商業電影宣發流程我也能告訴你們:


    ‘預熱期’包括:開機發布會、演員表曝光、造型曝光、時點新聞探班新聞、主題曲插曲、海報、預告片。


    ‘正式期’包括:片花、脫口秀節目宣傳、線下硬廣、路演。


    ‘後續期’包括:片花、如果有電影節那就是電影節報道、不然就是首映。


    三個階段,這一整個流程,內容隻多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有新聞亂報了,打斷了宣發方的步驟,是真的會遭到報複的。


    因為這都是錢。


    所以,文中羅蘭如果不和施瓦辛格正式公開露麵,福克斯是沒法在《終結者2》項目組爆料之前,曝光羅蘭已經被選中的消息的。


    他們想要用這則消息,就必須得由羅蘭和施瓦辛格先出現在公眾麵前起。


    這也是為什麽會有一段看起來和他們無關的紅毯劇情。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裏,會非常的疑惑,他們的規則,是不是太嚴格了。


    當然。


    和錢有關的東西當然是這麽嚴格的。


    而且,好萊塢公司養著那些媒體,就是為了預防這種事情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湯姆-克魯斯。


    在他和派拉蒙因為《碟中諜3》鬧崩之前,從來沒人報道他的信仰問題。


    當他和派拉蒙因為錢的事情撕嗶之後,第一個報道他有問題的,就是派拉蒙。


    為啥卡梅隆和福克斯撕嗶,斯皮爾伯格和派拉蒙撕嗶,布魯克海默和迪士尼撕嗶,然後還有一大堆人和環球、索尼撕過嗶,就是很少聽到有人和時代華納撕嗶呢?


    因為時代華納掌握了北美最大的八卦網站tmz。


    梅爾-吉布森醉駕+反猶太言論就是tmz爆出來的。


    老虎伍茲的醜聞也是他們爆出來的。


    那個被現在很多人同情的快船老板斯特林也是他們爆出來的。


    早在06年的時候,《紐約客》就撰寫過,北美的媒體其實都和那些娛樂巨頭有關聯:沒有哪個人的屁股是幹淨的,當有人危害那些娛樂巨頭的利益時,他們有無數種方式弄死你。


    正因如此,羅蘭-艾倫和施瓦辛格參加首映,被人拍到,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是在互聯網尚未到來之前,在那個年代,唯一一個讓福克斯能夠蹭熱度宣傳的方式。


    沒錯,那個年代,連蹭個熱度,都這麽麻煩。


    這也是我為什麽會在第五十四章的時候寫,‘福克斯會愛上羅蘭’的理由。


    因為他們若是不出現,福克斯是沒辦法借勢宣傳的。


    沒辦法借勢宣傳,也就沒辦法影響第一周的票房。


    沒辦法影響第一周的票房,製片方拿到的錢,就會少很多。


    當然了,這是時代的因素,那個年代,影迷消息閉塞,沒法參與。


    所以消息方麵的定價權,就在那些資本的手上。


    而現在呢,情況就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了。


    互聯網時代,曝光個消息太快了。


    想要完全封鎖,根本就不可能。


    當然了,現在除了固定分賬、買斷分賬、階梯式分賬以外,其實還多了一種分賬方式。


    那就是‘在時間段分賬與保底約定中求大者’的模式。


    什麽意思呢?


    用《複聯4》打個比方。


    《複聯4》第一周北美票房是35711萬。


    假設北美四千家院線的放映成本是8000萬,迪士尼和院線商談的分成比例是70%,而他們簽訂的保底額是60%的話,那就會出現兩種計算方式。


    第一種分賬:(35711-8000)*0.7=19397.7萬。


    第二種保底:35711*0.6=21426.6萬。


    在這種情況下,明顯是保底比分賬高,所以迪士尼拿走21426.6萬那部分錢。


    這隻是第一周。


    之後的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數字也會往下降的。


    當然了,寫這個東西,主要還是為了解釋一下,羅蘭為什麽連蹭個熱度都這麽麻煩。


    因為那個時代的模式和現在的模式就是不一樣的。


    好萊塢的大規則都變化了一次,我要是還按照互聯網時代的方式寫,那不是鬧嗎?


    最後,我看了評論,我前麵那章沒有指責的意思,你們說的很對,我的地方我的確是想太多了,我寫的時候想要呈現一個完整的體係,所以就把和主角有關的東西加進去了。就像之前那個讀者說的一樣,主角像賺盡每一分錢的變態。


    謝謝各位的善意提醒。


    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萊塢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虧沒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虧沒去並收藏好萊塢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