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帝都風雲之十四
第462章
雙胞胎為了顯擺自己在官學的英勇事跡, 硬生生的把同樣的信抄了四遍, 手都抄腫了有沒有。
朝雲祖父笑的肚子疼, 還裝模作樣的為雙胞胎在手腕上抹藥膏, 說他倆, “這做事情得有條理, 哪裏有一下子寫這麽多字的, 該分開寫,今天抄兩篇,明天抄兩篇。”
雙胞胎道, “這不是急嘛,我娘也沒提前跟我們說要給外祖母寫信,光這信就寫了一晚上, 抄又抄了一晚上。其實也是兩天沒差啊!”
“兩天都累腫手, 那就該分四天來做。”朝雲祖父忍笑,“有了小舅舅這樣急啊。”
阿昀道, “小舅舅還是奶娃子呢。”倒不是急小舅舅, 主要是得叫長輩們知道他倆在帝都官學的英勇事跡啊!
阿晏跟朝雲祖父打聽, “祖父, 你說我們要不要給小舅舅準備點兒見麵禮啊?”
朝雲祖父想了想,道, “準備一兩件也可以。”
阿昀道, “那準備啥啊?”
朝雲祖父道, “小孩子,多是喜歡玩具的, 備幾樣孩子們愛玩兒的玩具就可以。”
一聽說可以準備“玩具”,阿昀立刻鬆口氣,幸虧不用金銀,他倆私房也有限的好不好!阿昀道,“那我把我的花啦棒給小舅舅。”反正他也不愛玩兒了。
阿晏道,“我把我的小瓦狗給小舅舅。”這個也是阿晏先時心愛,後來淘汰下來的。不過,也是在阿晏的珍藏裏頭的,隻是時久不玩兒而已。
朝雲祖父微微頜首,誇獎兩個孩子,“這就很好。”
倆人商量好給小舅舅的禮物,朝雲祖父給揉完了右手腕,又把左手腕晾出來給祖父揉,朝雲祖父問,“你倆左手也寫字啦~”
雙胞胎撒嬌,“祖父就給揉一揉吧,一會兒我們給祖父敲背。”
朝雲祖父故做思量,“好吧。”
倆人頓時高興起來,倚在祖父身邊嘀嘀咕咕的說起私房話來。
雙胞胎甭看年紀小,事兒著實不少。
且,自從曹雙轉班走了,雙胞胎在班裏就成了紅人,很多同窗都想同他們做朋友,他倆又是個愛得瑟的,難免顯擺一二。朝雲祖父聽了,便對他倆點撥著些,以免成天瞎臭美。
有朝雲師傅負責雙胞胎的教育,何子衿這裏輕閑許多,所以,閑時她還能聽一聽八卦。
今日來說八卦的是準女婿紀珍,紀珍因小時候在嶽父家寄住過很長一段時間,與嶽母感情著實不錯。因著阿曄在用功念書,紀珍也不打擾她,跟嶽母說帝都八卦,紀珍道,“嶽母可知道,當初壽康宮那事是因何鬧出來的?”
何子衿道,“這我如何知曉,想來是消息靈通之人吧。”
紀珍就與嶽母說了,這事能暴出來還頗是不簡單,至於與消息靈通之人有沒有關係,紀珍是不知道的,但,紀珍知道的是,“說當初吧,內務司的唐總管確是提醒了曹太後壽康宮逾製之事,但後來,曹太後關於壽康宮修建之事,就再未用過唐總管,而是用的內務司許郎中。”
話說到這兒,不必紀珍說,何子衿也明白了。曹太後合著是跟小唐總管翻臉,不,不說翻臉,不睦是肯定有的,不然,曹太後不可能把內務司郎中提上來,而不用小唐總管。
何子衿與紀珍道,“這事你知道,不要再與別人說了。”
“嶽母放心,我曉得。”紀珍就是把打聽來的消息與嶽家透露一二。
紀珍也是與阿曦妹妹定親後才曉得嶽家竟與唐家有多年往來,故而,過來同嶽母說一聲。
何子衿晚上與阿念說了此事時,阿念沉吟片刻,道,“這倒不稀奇,小唐總管的夫人娘家姓鐵,鐵氏亦是帝都名門,小唐總管的嶽父致仕前官至左都禦史,而今左都禦史鍾禦史,就是當年鐵老禦史一力提攜起來的。要說小唐總管不忿曹太後用一位郎中打壓他,進而給曹太後難堪,也不是辦不到。”換句話說,憑小唐總管的關係,這相當容易。隻是,給當朝太後挖坑,風險著實不小,哪怕現在給了曹太後難堪,就不擔心以後曹家算後賬麽?再者,憑阿念對小唐總管的了解,小唐總管為人爽直,倒不似這樣心計的人。
何子衿道,“郎中不過官居五品,也能壓製正二品內務司總管?”
阿念道,“壓自然是壓不住的,隻是,這就像是一個暗示,說明曹太後並不信任小唐總管。小唐總管雖出身好,也深得太皇太後信任,到底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今上已是登基,曹太後又是今上生母,今上生母做出這樣的表態,難保就沒人打小唐總管位置的主意?”
“那你說,這事兒是不是唐家辦的?”官場上的事,何子衿還是更信任阿念的判斷。
阿念搖頭,“不好說。小唐總管雖有這個能力,但他性子直,倘有不滿恐怕早直接說了。他要是用這種手段,先時就不會來咱家同我抱怨曹太後那些話。”
何子衿也想不通,阿念歎道,“要是小唐總管,反是好的。他那人,事情過了就算了。倘不是他,才令人擔憂啊。”
何子衿想了想,是啊,這次禦史台這般大的動靜,聽阿念說,那鍾禦史可不是擺設,能叫禦史台如引大力參劾曹太後,想想就知這幕後之人當是何等人物。而且,說句實在話,這樣的大人物,在帝都屈指可數。隻是,這樣的人,豈是尋常人能使喚的動的?
這事太過複雜,何子衿幹脆不想了。其實,想也是白想,憑阿念如今官位,對那些大人物也就是想一想罷了。
何子衿就說起自家老爹調任回帝都的事,何子衿道,“娘他們這一路,我就擔心老的老,小的小,阿曦還是個女孩子,當不得事。”
阿念道,“要不,讓重陽去接一接吧,重陽打理庶務是極好的。”
何子衿想了想,“這也成,你近期沒什麽事吧。”重陽在阿念身邊亦是極得力的。
阿念笑,“我來帝都都沒什麽大事,就是辛苦重陽跑這一趟了,他們小夫妻,還從未這樣分離過。”
何子衿道,“是啊。”
說到重陽,何子衿又道,“重陽這孩子,委實是個穩重可靠的,我就為他這前程思量了許久,你說重陽以後是納捐,還是走別個路子?”
阿念已有打算,道,“重陽這裏,我準備先讓他考一考刑名,杜親家在大理寺,大理寺每年都會招考刑名官吏,並不考那些詩啊文的,這於重陽倒是合適。雖品階不高,先讓他在刑名上曆練一二,待有了經驗,再謀外放。”
何子衿點頭,“這也好。正好讓重陽回去與三姐姐和阿文哥商議一二。”
阿念稱是。
何子衿將此事與宮媛說了,想著他們小兩口先商量一下,宮媛在這方麵不大懂,道,“隻要幹媽你瞧著好,我眼力不如幹媽,就聽幹媽的。”
何子衿笑,“你們小兩口素來有商有量的,還是跟重陽商量一下。”
宮媛應了,心下十分感激,幹媽雖讓她去跟丈夫商量,可憑兩家的情分,又怎會是不好的差使呢。便是官兒小,隻要肯幹,也有出頭的日子。
宮媛與重陽商量前程不提,沒幾日,阿念家裏就又迎來了愛吐槽的小唐總管,小唐總管一幅鬱悶苦b臉,進門兒就道,“不知我是犯了哪路神仙,做了什麽惡業,近來頗是不順。”不必阿念問,小唐總管就巴啦巴啦說了,“禦史台彈劾曹太後,竟有人說背後是我的主意!呸!要是我的主意,我才不掖著藏著呢!有話我也是直說!曹太後都不許我碰壽康宮的事,她吩咐營造私許郎中管。要是她肯叫我管,我怎麽會破土動工,原就不合規製!許郎中曉得什麽,就知道往上巴結,隻管曹太後怎麽高興怎麽來!還以為別人不知呢,當誰是傻子!禦史台會不曉得才有鬼!”
阿念遞上涼茶,道,“唐叔你暫消消氣,哪裏值當為些個流言蜚語氣壞了身子。”
“這要是我幹的,有這話傳出去,我也不惱,敢做我就敢當!我明明沒幹,都以為是我幹的!你說,我這不是為人頂缸麽!”小唐總管氣惱的很,又說曹太後,“她那事兒,誰不曉得啊!當初就把夏神醫擠兌走了,弄得如今宮裏都沒個好大夫。就有不知多少人家埋怨她呢。”豪門富貴之家,別個不怕,怕死是一定的。夏青城素有神醫之名,曾服侍過三代帝王,就是帝都城,多少豪門有個病啊痛的都要請夏青城的,如今夏青城一走,不說別人家,小唐大人就頗有怨言,無他,小唐總管的母親都九十幾的人了,這般高壽,小唐總管是孝子,服侍母親極為周到。唐老太太這樣的年歲,最需要好大夫的時候,結果,帝都城最好的神醫叫曹太後擠兌走了。小唐總管每想到此事就一肚子火,這會兒也一並絮叨了出來。
小唐總管嘀嘀咕咕說了一通,說得自己痛快了,還在江家吃了頓飯,這才告辭回家,走時還說呢,“怎麽沒見你家雙胞胎,聽我家夫人說,可有意思了。”
阿念笑,“他倆今天沒回來,在師傅那邊呢。”
小唐總管想了想,點頭,“哦,原來是方先生啊。”好奇的跟阿念打聽,“方先生是不是很難說話?嘿嘿,李侯爺過去,都碰一鼻子灰。”
阿念連忙道,“主要是老人家性子耿直。”
“看你這話說的,李侯爺不耿直了?”小唐壞笑,“不過,方先生懟得真好。”
阿念:……
小唐總管傾訴之後樂嗬嗬的走了,阿念的心緒卻愈發沉重,不管壽康宮之事與小唐總管是否相關,阿念自己也希望小皇帝能與曹太後做一個切割,隻是……從雙胞胎的事情,到壽康宮之事,這兩件事,一件與江侍讀的兒子有關,一件與江侍讀有關,壽康宮與江侍讀關係不大,但是江侍讀給小皇帝出主意,小皇帝找了太皇太後,然後,韋相與曹家各挨太皇太後一記大耳光。
不論阿念承不承認,他似乎身不由己又水到渠成的走到了曹家的對立麵,甚至,因他給小皇帝提建議之事,他得罪的不僅僅是曹家,恐怕韋相也會覺著他多事了。
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
阿念為官多年,卻是第一次迷惑了。
突然之間,阿念有些後悔讓嶽父回帝都任職之事了。
阿念心下不寧,找子衿姐姐商議,何子衿沉吟半晌道,“是不是想得多了?”
阿念道,“我自問處處謹慎,可你說,咱家自到帝都,發生的這些事,直接或間接的,怎麽就把曹家和韋相都給得罪了?”
何子衿也不知為啥啊,何子衿道,“要不,就先別叫爹他們回來?”
阿念道,“這就太可疑了。”
何子衿敏銳道,“你的意思是……”太皇太後一係做的這事,何子衿自己就搖頭,“不大像。”太皇太後不大像這樣的人。
阿念道,“這個人,必是一位極精於權謀之人,現在隻得慶幸他與咱們尚無惡意。”一連串的事情太過可疑,但叫阿念自己說,他都不曉得如何入得這局。或者,他並不是此人局中的意圖所在,隻是因緣際會,受到一些牽連罷了。畢竟,他官職不高,家世不顯,於帝都委實算不得一號人。而且,這人手段高妙,阿念如今已不得不站在太皇太後一係了,他深深得罪了曹家,然後,在小於帝麵前說了分外之話,以至內閣首輔的韋相被訓。阿念現在,敢上他家門的就是小唐總管,小唐總管是誰的人,不言而喻。
“太厲害了。”阿念喃喃。
何子衿挑眉,阿念道,“這事雖不知是哪位大人的手筆,但委實是太厲害了。怪道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哪,帝都真是藏龍臥虎之地。”
要說阿念習慣自權謀利弊考慮,何子衿就偏感性一些,何子衿道,“咱們都是出自好心,隻管坦蕩就是。”
阿念點頭,“幸虧是出自公心,不然,我這心就更不安了。”
何子衿道,“你心安就好,隻是你一定要小心。我不擔心太皇太後,咱們與小唐大人交好多年,又有朝雲師傅的麵子,再者,太皇太後並未有惡意。我是擔心韋相和曹家,你小心著些,曹家不過小人,韋相卻是首輔。你以前不是說過麽,陛下極是信重韋相。”
阿念歎,“是啊。”甭猜什麽幕後主使了,阿念上遭多嘴,韋相與曹家都遭了訓斥,阿念這個多嘴的,怕也落不了好。
隻是,阿念未料到,他的報複來得如此之快。
阿念很快收到翰林掌院學士的談話,意思是,翰林院要修先帝在位時的史書,此事輕忽不得,翰林院裏看來看去,此事非江侍讀莫屬啊。因此事比較急,阿念這做帝師的差使不由就暫放一放。
掌院學士都這樣說了,阿念能說什麽。
好在,小皇帝顧念舊情,雖則江先生不再給他講課,還是賞了江先生一些東西,算是感謝江先生這些年對他的教導,也全了江先生的顏麵。
阿念除了謝恩,能說什麽呢。
阿念去了帝師一職,雖則官位上沒什麽變動,但地位上委實一落千丈,簡直不必宣揚諸人也知道江侍讀要倒黴。阿念也算是見識了一番人情冷暖,好在,阿念兩個小舅子一個表外甥都在翰林,再者,沈素的親家宋學士亦是翰林院老人兒。宋學士精書畫,現在是小皇帝的書畫先生,宋學士與阿念先時就認識,如此有宋學士的麵子,還有阿冽興哥兒大寶等人,翰林院諸人倒也不敢將輕視擺在臉上。
阿念在衙門日子不大好過,子衿姐姐卻是在太皇太後那裏謀了個新差使,說來,也不是子衿姐姐謀來的。就是不曉得因何緣故,太皇太後想起何恭人來,正趕上太皇太後想尋人說話,索性宣了何恭人進宮。說著說著就說到阿念修史的新差使,太皇太後道,“先帝這一輩子,雖隻做了十年皇帝,卻是有許多人比不得的地方,尤其心胸寬闊,與仁宗皇帝一脈相承。修先帝在位史的事,挑來選去的,內閣薦了江侍讀,我想著,他探花出身,人也正當盛年,就點了他。”
何子衿連忙道,“娘娘與內閣諸位大人信任他,也是他的福分。外子嚐與我說呢,別的書不用看,唯史書是必讀的。能為先帝修史,亦是他心之所願。”
“是啊。”太皇太後道,“天妒英才,奪我愛子。皇帝年紀還小,二郎他們更小,先帝臨終前,最不放心的就是他們。因先帝英年早逝,許多先帝的事情,先帝在位時的英明決斷,他們沒來得及看沒來得及聽,就失去了父親。倘這史書修好,看一看這史書,就能知道他們的父親是何其英明的一位君主帝王。”
太皇太後不禁微微動情,“所以,先帝的史書,我是願意江侍讀來修的。我想,也隻有江侍讀沉得下這個心,能將這套書修好。”
何子衿連忙稱是。
說到先帝,太皇太後有些感傷,蘇太後亦是濕了眼眶,待一時,太皇太後方道,“聽說你在北昌府辦了女學。”卻是換了個話題。
何子衿如實道,“我家長子長女年歲相同,倆人自小一道長大,自小吃飯睡覺啟蒙都在一處,唯獨上學那日,長子去上學了,閨女隻能在家,閨女問我說她為何不能上學時,我看她失落模樣,很是不落忍,就想著,天下書院多是供男人讀書科舉的,女人縱不必科舉,但多讀書亦非壞事。隻是,女人與男人還不同,故而,課程上要有些差別。”接著,何子衿就將女學的一些課程什麽的,大致與太皇太後說了。
太皇太後聽了,頜首道,“難得你思量的這樣周全。”與蘇太後道,“都說北昌府是苦寒偏僻之地,偏僻之地卻有女學,帝都人人說好,在這上頭,卻是不如北昌府的。”
何子衿忙起身道,“娘娘謬讚了。”
蘇太後笑道,“咱們老祖宗是從不謬讚的,讚你自然是因著你好。”
太皇太後道,“是啊,如今大公主和嘉純身邊,教導嬤嬤是盡有的,女先生也請了幾位,不過,還缺一位教她們些強身健體的功夫才好。聽說你功夫不錯,不由就任大公主和嘉純的武先生吧。”
何子衿有些尷尬,她到底不是真正的古人,笑道,“我那點兒名聲,竟叫娘娘們都知道了。”
蘇太後也是抿嘴直笑,道,“皇家女孩兒,不易太嬌弱,偏生宮裏規矩多,我倒是喜歡女孩子活潑些。”
太皇太後道,“就這樣定了吧。”
何子衿隻得起身應下。
就這樣,大家都認為江侍讀要倒灶的時候,嗬,江太太又成了公主的武先生,你說叫人咋說啊!那啥,這些鄉下來的土鱉一家也忒會鑽營了吧!
第462章
雙胞胎為了顯擺自己在官學的英勇事跡, 硬生生的把同樣的信抄了四遍, 手都抄腫了有沒有。
朝雲祖父笑的肚子疼, 還裝模作樣的為雙胞胎在手腕上抹藥膏, 說他倆, “這做事情得有條理, 哪裏有一下子寫這麽多字的, 該分開寫,今天抄兩篇,明天抄兩篇。”
雙胞胎道, “這不是急嘛,我娘也沒提前跟我們說要給外祖母寫信,光這信就寫了一晚上, 抄又抄了一晚上。其實也是兩天沒差啊!”
“兩天都累腫手, 那就該分四天來做。”朝雲祖父忍笑,“有了小舅舅這樣急啊。”
阿昀道, “小舅舅還是奶娃子呢。”倒不是急小舅舅, 主要是得叫長輩們知道他倆在帝都官學的英勇事跡啊!
阿晏跟朝雲祖父打聽, “祖父, 你說我們要不要給小舅舅準備點兒見麵禮啊?”
朝雲祖父想了想,道, “準備一兩件也可以。”
阿昀道, “那準備啥啊?”
朝雲祖父道, “小孩子,多是喜歡玩具的, 備幾樣孩子們愛玩兒的玩具就可以。”
一聽說可以準備“玩具”,阿昀立刻鬆口氣,幸虧不用金銀,他倆私房也有限的好不好!阿昀道,“那我把我的花啦棒給小舅舅。”反正他也不愛玩兒了。
阿晏道,“我把我的小瓦狗給小舅舅。”這個也是阿晏先時心愛,後來淘汰下來的。不過,也是在阿晏的珍藏裏頭的,隻是時久不玩兒而已。
朝雲祖父微微頜首,誇獎兩個孩子,“這就很好。”
倆人商量好給小舅舅的禮物,朝雲祖父給揉完了右手腕,又把左手腕晾出來給祖父揉,朝雲祖父問,“你倆左手也寫字啦~”
雙胞胎撒嬌,“祖父就給揉一揉吧,一會兒我們給祖父敲背。”
朝雲祖父故做思量,“好吧。”
倆人頓時高興起來,倚在祖父身邊嘀嘀咕咕的說起私房話來。
雙胞胎甭看年紀小,事兒著實不少。
且,自從曹雙轉班走了,雙胞胎在班裏就成了紅人,很多同窗都想同他們做朋友,他倆又是個愛得瑟的,難免顯擺一二。朝雲祖父聽了,便對他倆點撥著些,以免成天瞎臭美。
有朝雲師傅負責雙胞胎的教育,何子衿這裏輕閑許多,所以,閑時她還能聽一聽八卦。
今日來說八卦的是準女婿紀珍,紀珍因小時候在嶽父家寄住過很長一段時間,與嶽母感情著實不錯。因著阿曄在用功念書,紀珍也不打擾她,跟嶽母說帝都八卦,紀珍道,“嶽母可知道,當初壽康宮那事是因何鬧出來的?”
何子衿道,“這我如何知曉,想來是消息靈通之人吧。”
紀珍就與嶽母說了,這事能暴出來還頗是不簡單,至於與消息靈通之人有沒有關係,紀珍是不知道的,但,紀珍知道的是,“說當初吧,內務司的唐總管確是提醒了曹太後壽康宮逾製之事,但後來,曹太後關於壽康宮修建之事,就再未用過唐總管,而是用的內務司許郎中。”
話說到這兒,不必紀珍說,何子衿也明白了。曹太後合著是跟小唐總管翻臉,不,不說翻臉,不睦是肯定有的,不然,曹太後不可能把內務司郎中提上來,而不用小唐總管。
何子衿與紀珍道,“這事你知道,不要再與別人說了。”
“嶽母放心,我曉得。”紀珍就是把打聽來的消息與嶽家透露一二。
紀珍也是與阿曦妹妹定親後才曉得嶽家竟與唐家有多年往來,故而,過來同嶽母說一聲。
何子衿晚上與阿念說了此事時,阿念沉吟片刻,道,“這倒不稀奇,小唐總管的夫人娘家姓鐵,鐵氏亦是帝都名門,小唐總管的嶽父致仕前官至左都禦史,而今左都禦史鍾禦史,就是當年鐵老禦史一力提攜起來的。要說小唐總管不忿曹太後用一位郎中打壓他,進而給曹太後難堪,也不是辦不到。”換句話說,憑小唐總管的關係,這相當容易。隻是,給當朝太後挖坑,風險著實不小,哪怕現在給了曹太後難堪,就不擔心以後曹家算後賬麽?再者,憑阿念對小唐總管的了解,小唐總管為人爽直,倒不似這樣心計的人。
何子衿道,“郎中不過官居五品,也能壓製正二品內務司總管?”
阿念道,“壓自然是壓不住的,隻是,這就像是一個暗示,說明曹太後並不信任小唐總管。小唐總管雖出身好,也深得太皇太後信任,到底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今上已是登基,曹太後又是今上生母,今上生母做出這樣的表態,難保就沒人打小唐總管位置的主意?”
“那你說,這事兒是不是唐家辦的?”官場上的事,何子衿還是更信任阿念的判斷。
阿念搖頭,“不好說。小唐總管雖有這個能力,但他性子直,倘有不滿恐怕早直接說了。他要是用這種手段,先時就不會來咱家同我抱怨曹太後那些話。”
何子衿也想不通,阿念歎道,“要是小唐總管,反是好的。他那人,事情過了就算了。倘不是他,才令人擔憂啊。”
何子衿想了想,是啊,這次禦史台這般大的動靜,聽阿念說,那鍾禦史可不是擺設,能叫禦史台如引大力參劾曹太後,想想就知這幕後之人當是何等人物。而且,說句實在話,這樣的大人物,在帝都屈指可數。隻是,這樣的人,豈是尋常人能使喚的動的?
這事太過複雜,何子衿幹脆不想了。其實,想也是白想,憑阿念如今官位,對那些大人物也就是想一想罷了。
何子衿就說起自家老爹調任回帝都的事,何子衿道,“娘他們這一路,我就擔心老的老,小的小,阿曦還是個女孩子,當不得事。”
阿念道,“要不,讓重陽去接一接吧,重陽打理庶務是極好的。”
何子衿想了想,“這也成,你近期沒什麽事吧。”重陽在阿念身邊亦是極得力的。
阿念笑,“我來帝都都沒什麽大事,就是辛苦重陽跑這一趟了,他們小夫妻,還從未這樣分離過。”
何子衿道,“是啊。”
說到重陽,何子衿又道,“重陽這孩子,委實是個穩重可靠的,我就為他這前程思量了許久,你說重陽以後是納捐,還是走別個路子?”
阿念已有打算,道,“重陽這裏,我準備先讓他考一考刑名,杜親家在大理寺,大理寺每年都會招考刑名官吏,並不考那些詩啊文的,這於重陽倒是合適。雖品階不高,先讓他在刑名上曆練一二,待有了經驗,再謀外放。”
何子衿點頭,“這也好。正好讓重陽回去與三姐姐和阿文哥商議一二。”
阿念稱是。
何子衿將此事與宮媛說了,想著他們小兩口先商量一下,宮媛在這方麵不大懂,道,“隻要幹媽你瞧著好,我眼力不如幹媽,就聽幹媽的。”
何子衿笑,“你們小兩口素來有商有量的,還是跟重陽商量一下。”
宮媛應了,心下十分感激,幹媽雖讓她去跟丈夫商量,可憑兩家的情分,又怎會是不好的差使呢。便是官兒小,隻要肯幹,也有出頭的日子。
宮媛與重陽商量前程不提,沒幾日,阿念家裏就又迎來了愛吐槽的小唐總管,小唐總管一幅鬱悶苦b臉,進門兒就道,“不知我是犯了哪路神仙,做了什麽惡業,近來頗是不順。”不必阿念問,小唐總管就巴啦巴啦說了,“禦史台彈劾曹太後,竟有人說背後是我的主意!呸!要是我的主意,我才不掖著藏著呢!有話我也是直說!曹太後都不許我碰壽康宮的事,她吩咐營造私許郎中管。要是她肯叫我管,我怎麽會破土動工,原就不合規製!許郎中曉得什麽,就知道往上巴結,隻管曹太後怎麽高興怎麽來!還以為別人不知呢,當誰是傻子!禦史台會不曉得才有鬼!”
阿念遞上涼茶,道,“唐叔你暫消消氣,哪裏值當為些個流言蜚語氣壞了身子。”
“這要是我幹的,有這話傳出去,我也不惱,敢做我就敢當!我明明沒幹,都以為是我幹的!你說,我這不是為人頂缸麽!”小唐總管氣惱的很,又說曹太後,“她那事兒,誰不曉得啊!當初就把夏神醫擠兌走了,弄得如今宮裏都沒個好大夫。就有不知多少人家埋怨她呢。”豪門富貴之家,別個不怕,怕死是一定的。夏青城素有神醫之名,曾服侍過三代帝王,就是帝都城,多少豪門有個病啊痛的都要請夏青城的,如今夏青城一走,不說別人家,小唐大人就頗有怨言,無他,小唐總管的母親都九十幾的人了,這般高壽,小唐總管是孝子,服侍母親極為周到。唐老太太這樣的年歲,最需要好大夫的時候,結果,帝都城最好的神醫叫曹太後擠兌走了。小唐總管每想到此事就一肚子火,這會兒也一並絮叨了出來。
小唐總管嘀嘀咕咕說了一通,說得自己痛快了,還在江家吃了頓飯,這才告辭回家,走時還說呢,“怎麽沒見你家雙胞胎,聽我家夫人說,可有意思了。”
阿念笑,“他倆今天沒回來,在師傅那邊呢。”
小唐總管想了想,點頭,“哦,原來是方先生啊。”好奇的跟阿念打聽,“方先生是不是很難說話?嘿嘿,李侯爺過去,都碰一鼻子灰。”
阿念連忙道,“主要是老人家性子耿直。”
“看你這話說的,李侯爺不耿直了?”小唐壞笑,“不過,方先生懟得真好。”
阿念:……
小唐總管傾訴之後樂嗬嗬的走了,阿念的心緒卻愈發沉重,不管壽康宮之事與小唐總管是否相關,阿念自己也希望小皇帝能與曹太後做一個切割,隻是……從雙胞胎的事情,到壽康宮之事,這兩件事,一件與江侍讀的兒子有關,一件與江侍讀有關,壽康宮與江侍讀關係不大,但是江侍讀給小皇帝出主意,小皇帝找了太皇太後,然後,韋相與曹家各挨太皇太後一記大耳光。
不論阿念承不承認,他似乎身不由己又水到渠成的走到了曹家的對立麵,甚至,因他給小皇帝提建議之事,他得罪的不僅僅是曹家,恐怕韋相也會覺著他多事了。
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
阿念為官多年,卻是第一次迷惑了。
突然之間,阿念有些後悔讓嶽父回帝都任職之事了。
阿念心下不寧,找子衿姐姐商議,何子衿沉吟半晌道,“是不是想得多了?”
阿念道,“我自問處處謹慎,可你說,咱家自到帝都,發生的這些事,直接或間接的,怎麽就把曹家和韋相都給得罪了?”
何子衿也不知為啥啊,何子衿道,“要不,就先別叫爹他們回來?”
阿念道,“這就太可疑了。”
何子衿敏銳道,“你的意思是……”太皇太後一係做的這事,何子衿自己就搖頭,“不大像。”太皇太後不大像這樣的人。
阿念道,“這個人,必是一位極精於權謀之人,現在隻得慶幸他與咱們尚無惡意。”一連串的事情太過可疑,但叫阿念自己說,他都不曉得如何入得這局。或者,他並不是此人局中的意圖所在,隻是因緣際會,受到一些牽連罷了。畢竟,他官職不高,家世不顯,於帝都委實算不得一號人。而且,這人手段高妙,阿念如今已不得不站在太皇太後一係了,他深深得罪了曹家,然後,在小於帝麵前說了分外之話,以至內閣首輔的韋相被訓。阿念現在,敢上他家門的就是小唐總管,小唐總管是誰的人,不言而喻。
“太厲害了。”阿念喃喃。
何子衿挑眉,阿念道,“這事雖不知是哪位大人的手筆,但委實是太厲害了。怪道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哪,帝都真是藏龍臥虎之地。”
要說阿念習慣自權謀利弊考慮,何子衿就偏感性一些,何子衿道,“咱們都是出自好心,隻管坦蕩就是。”
阿念點頭,“幸虧是出自公心,不然,我這心就更不安了。”
何子衿道,“你心安就好,隻是你一定要小心。我不擔心太皇太後,咱們與小唐大人交好多年,又有朝雲師傅的麵子,再者,太皇太後並未有惡意。我是擔心韋相和曹家,你小心著些,曹家不過小人,韋相卻是首輔。你以前不是說過麽,陛下極是信重韋相。”
阿念歎,“是啊。”甭猜什麽幕後主使了,阿念上遭多嘴,韋相與曹家都遭了訓斥,阿念這個多嘴的,怕也落不了好。
隻是,阿念未料到,他的報複來得如此之快。
阿念很快收到翰林掌院學士的談話,意思是,翰林院要修先帝在位時的史書,此事輕忽不得,翰林院裏看來看去,此事非江侍讀莫屬啊。因此事比較急,阿念這做帝師的差使不由就暫放一放。
掌院學士都這樣說了,阿念能說什麽。
好在,小皇帝顧念舊情,雖則江先生不再給他講課,還是賞了江先生一些東西,算是感謝江先生這些年對他的教導,也全了江先生的顏麵。
阿念除了謝恩,能說什麽呢。
阿念去了帝師一職,雖則官位上沒什麽變動,但地位上委實一落千丈,簡直不必宣揚諸人也知道江侍讀要倒黴。阿念也算是見識了一番人情冷暖,好在,阿念兩個小舅子一個表外甥都在翰林,再者,沈素的親家宋學士亦是翰林院老人兒。宋學士精書畫,現在是小皇帝的書畫先生,宋學士與阿念先時就認識,如此有宋學士的麵子,還有阿冽興哥兒大寶等人,翰林院諸人倒也不敢將輕視擺在臉上。
阿念在衙門日子不大好過,子衿姐姐卻是在太皇太後那裏謀了個新差使,說來,也不是子衿姐姐謀來的。就是不曉得因何緣故,太皇太後想起何恭人來,正趕上太皇太後想尋人說話,索性宣了何恭人進宮。說著說著就說到阿念修史的新差使,太皇太後道,“先帝這一輩子,雖隻做了十年皇帝,卻是有許多人比不得的地方,尤其心胸寬闊,與仁宗皇帝一脈相承。修先帝在位史的事,挑來選去的,內閣薦了江侍讀,我想著,他探花出身,人也正當盛年,就點了他。”
何子衿連忙道,“娘娘與內閣諸位大人信任他,也是他的福分。外子嚐與我說呢,別的書不用看,唯史書是必讀的。能為先帝修史,亦是他心之所願。”
“是啊。”太皇太後道,“天妒英才,奪我愛子。皇帝年紀還小,二郎他們更小,先帝臨終前,最不放心的就是他們。因先帝英年早逝,許多先帝的事情,先帝在位時的英明決斷,他們沒來得及看沒來得及聽,就失去了父親。倘這史書修好,看一看這史書,就能知道他們的父親是何其英明的一位君主帝王。”
太皇太後不禁微微動情,“所以,先帝的史書,我是願意江侍讀來修的。我想,也隻有江侍讀沉得下這個心,能將這套書修好。”
何子衿連忙稱是。
說到先帝,太皇太後有些感傷,蘇太後亦是濕了眼眶,待一時,太皇太後方道,“聽說你在北昌府辦了女學。”卻是換了個話題。
何子衿如實道,“我家長子長女年歲相同,倆人自小一道長大,自小吃飯睡覺啟蒙都在一處,唯獨上學那日,長子去上學了,閨女隻能在家,閨女問我說她為何不能上學時,我看她失落模樣,很是不落忍,就想著,天下書院多是供男人讀書科舉的,女人縱不必科舉,但多讀書亦非壞事。隻是,女人與男人還不同,故而,課程上要有些差別。”接著,何子衿就將女學的一些課程什麽的,大致與太皇太後說了。
太皇太後聽了,頜首道,“難得你思量的這樣周全。”與蘇太後道,“都說北昌府是苦寒偏僻之地,偏僻之地卻有女學,帝都人人說好,在這上頭,卻是不如北昌府的。”
何子衿忙起身道,“娘娘謬讚了。”
蘇太後笑道,“咱們老祖宗是從不謬讚的,讚你自然是因著你好。”
太皇太後道,“是啊,如今大公主和嘉純身邊,教導嬤嬤是盡有的,女先生也請了幾位,不過,還缺一位教她們些強身健體的功夫才好。聽說你功夫不錯,不由就任大公主和嘉純的武先生吧。”
何子衿有些尷尬,她到底不是真正的古人,笑道,“我那點兒名聲,竟叫娘娘們都知道了。”
蘇太後也是抿嘴直笑,道,“皇家女孩兒,不易太嬌弱,偏生宮裏規矩多,我倒是喜歡女孩子活潑些。”
太皇太後道,“就這樣定了吧。”
何子衿隻得起身應下。
就這樣,大家都認為江侍讀要倒灶的時候,嗬,江太太又成了公主的武先生,你說叫人咋說啊!那啥,這些鄉下來的土鱉一家也忒會鑽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