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帝都風雲之五三


    第501章


    這一年, 是風雲震蕩的一年。


    阿念的想法, 代表了很多朝臣的想法, 陛下故然有錯。當然, 事情的因果大部分人都不甚清楚, 皇室也不可能批露, 但能把曹家女送廟裏去的事, 能有什麽事呢?


    想想也知道。


    先時不少人還想著,曹家以後大概是第二個胡家,如今看來, 曹家哪裏比得上胡家啊。胡太皇貴太妃當年,可是待兒子太宗皇帝親政後方胡天胡地的,而太宗皇帝英明睿智, 縱生母糊塗, 太宗皇帝縱有納胡氏女入宮,也是選秀的正道。哪裏有這樣不明不白的事兒啊, 不要說皇家, 便是在尋常百姓家, 這樣的事也令人不恥。


    就曹氏女這品性, 闔該去廟裏。


    還有曹家,削爵去職都不能解朝臣之恨哪!


    要不是太皇太後與內閣直接處置了曹家, 阿念當真能上本參曹家一本。


    何子衿看阿念很為此事生氣, 抱了孫子阿平來給阿念看。蘇冰六月產下一子, 是阿曄的嫡長子,江家的嫡長孫, 阿念親自……好吧,阿念沒來得及給孫子取名,朝雲道長就送了玉牌來,玉牌上是兩個字,江平。


    平字也很好,有平安吉祥之意。


    又是朝雲道長親自取的,便給孩子用了。


    阿念一見孫子果然開懷許多,抱著孫子教孫子說話,計劃著家庭聚會,道,“明兒正好休沐,叫阿曦阿珍過來,一道吃飯。”


    何子衿應了。


    然後,第二天,阿曦阿珍來了……阿念就見他倆,伸長瞧子沒瞧見外孫子外孫女,不禁問,“龍鳳胎呢?”


    是的,阿曦於四月底產下龍鳳胎,原本是五月的日子,四月底便發動了。當時,何子衿這做親娘的先不行了,原本她該進產房安慰閨女的,可關鍵時刻,硬是雙腿發軟,起不得身。虧得紀夫人在,紀夫人一看親家這心理素質,隻管讓何子衿在外坐著等信兒,她進屋去,幫著產婆給兒媳婦做生產準備。阿曦頭一胎也生的並不艱難,早上開始發動,中午孩子就平安落地,一兒一女,龍鳳胎。


    紀夫人待孫子孫女辦了滿月酒方回了西寧關,小龍鳳胎也是朝雲師傅給取的名兒,紀韶,紀華。不過,紀大將軍強勢的給孫女取了小名兒,叫英姐兒。而且,雖然沒見過孫子,但每次紀大將軍的信裏,都是“英姐兒”長“英姐兒”短的,明顯隻認自己給孫女取的小名兒。


    對於紀大將軍取小名兒的事,朝雲師傅不予評價,反正他隻管叫阿韶阿華的。


    阿念近期正尋思著給外孫子也取個小名兒呢,結果,沒見著外孫子外孫女過來,不得問麽。阿曦道,“朝雲祖父看著玩兒呢,這不剛會翻身,就愛遍地打滾兒。我看半天打滾兒就頭暈。”見她爹不大樂,忙端果子奉給她爹,阿念拿了個石榴掰來吃,道,“下回記得把孩子帶過來,你娘主要是想看孩子。”


    阿曦連忙應了。


    紀珍一幅傻爸爸的自豪模樣,“現在翻身翻的可熟練了,開始翻一個身就得歇一會兒,這會兒都會連環翻了。本來想抱過來給嶽父嶽母看,我們出來時,倆人正翻的帶勁兒,一抱離毯子就哭唧唧的,隻得讓他們繼續翻了。”


    何子衿笑道,“孩子就這樣。這才幾天不見,就這麽會翻身了。”


    紀珍隻差給兒女豎大拇指了,道,“翻的特俐落。”


    阿曦道,“就是翻身的時候總得叫人看,不光看,他倆翻個身,還得鼓掌,也不知是懂事還是不懂事?”


    “當然是懂事了,不懂事能看到拍巴掌就高興麽。”紀珍道,“孩子也知道,這是大人鼓勵他們哪。”


    “是這樣。”育兒專家何大仙兒道,“小孩子特別敏感,大人高不高興,喜不喜歡,他們雖不會說,卻都能感覺得到。所以我說,尤其孩子小時候,當著孩子,都要歡歡喜喜的,萬不能拌嘴生氣,別嚇著孩子。”


    紀珍與丈母娘交流育兒心得,阿曦已經抱著阿平逗著玩兒了,阿曦看孩子耐心不大,但特別會逗孩子,阿平給她逗得眉開眼笑,然後就不肯從姑姑懷裏下來了。阿曦直道,“唉喲唉喲,我這那容易歇會兒,你趕緊叫你爹抱吧。”


    阿平死活就要姑姑抱,阿曄幸災樂禍,“叫你逗我們,你就抱著吧。”還誇阿曦力氣大,“阿平生得胖,你嫂子抱一會兒就手臂酸,你力氣大。”


    蘇冰笑嗔丈夫,“這叫什麽話。”


    阿曦給阿平擦擦口水,道,“阿平胖一點兒,也不重。平時我帶阿韶阿華時,抱阿華,阿韶叫喚。抱阿韶,阿華叫喚,一個個的都不要丫環抱,我就一胳膊一個,抱他倆。阿平這個,跟羽毛似的,哪裏沉了,別總說我們阿平胖。”


    蘇冰道,“就你說他輕,平日裏抱他的丫環都得兩個人。”


    “阿平並不是胖,主要是骨架大。比阿韶阿華還小一個多月呢,個子跟他們倆差不多。阿平這身形骨架,有點兒像蘇二哥。”


    蘇冰笑,“你沒見過我大哥,阿平生得,與我大哥更像。”


    大家說著話,因著曹家那事兒鬧得太大,難免八卦一兩句,阿曦剛一提,何子衿朝閨女使了個眼色,阿曦就曉得,她爹可能為這事兒不大痛快,便不在提了。


    待吃過飯,女人們說私房話時,何子衿方道,“可別當著你爹的麵兒說,你爹現在聽不得一個曹字。”


    阿曦慢慢吃著茶,道,“曹家的事,又不與咱家相幹。要我說,他家倒黴才好呢,就他家的孩子,以前還欺負過雙胞胎,是不是?”阿曦不愧雙胞胎的親姐姐,現在還記得曹家小子欺負她弟弟的事兒哪。


    何子衿道,“你爹主要是恨曹家不檢點,連累了陛下。”


    蘇冰道,“我祖父也極惱恨曹家,聽祖母說,在家罵曹家罵半宿。”


    何子衿道,“這事兒,畢竟事關宮闈,咱們在家說說也就罷了,切莫外頭說去。不然,給些個小人聽去便是把柄。”


    倆人都應了。


    宮闈中事傳到外頭來,皆是影影綽綽,不過,如何子衿這種極有規律進宮的誥命,還是能嗅到一些與眾不同的氣息,譬如,曹家削爵的旨意之後,何子衿再未在慈恩宮見過曹太後。便是偶爾有壽康宮的人到慈恩宮回話,也絕不是以往常伴在曹太後身邊的女官,而是極生疏的麵孔。


    太皇太後的心情亦不大好,召何子衿進宮說話,道,“聽說你家近來有添丁之喜。”


    何子衿恭謹答道,“閨女在四月中生了一對龍鳳胎,媳婦六月初生了長子。”


    太皇太後問,“孩子們都好嗎?”


    “都很好。”何子衿一說到自家孩子就沒完沒了,先是說外孫子外孫女,“他倆四月中出生,早產了大半個月。我當時懷龍鳳胎時,也是早產了些日子。好在,孩子們都很健康。就是生下來比尋常孩子要小些,不過,這會兒都長大了,瞧著跟同齡孩子一樣。特別活潑,這會兒剛學會翻身,特別愛翻身,都不敢擱床上,不然翻啊滾的,隻怕他們掉下去。”又說自家孫子,“濃眉大眼的,骨架比龍鳳胎的表哥表姐都要大些,吃相特別好,一點兒不淘氣。”


    何子衿說到這些家常事,是極有家常氣氛的。


    太皇太後麵色緩和,道,“紀大將軍膝下隻有兩子,如今紀玉樹得了龍鳳胎,紀大將軍想來也是欣慰。”


    何子衿眼中露出喜悅,雖然拿孩子來衡量女人的價值是一件可悲的事,但,這說的是自己的外孫外孫女,何子衿根本沒多想,她隻要一想到小家夥們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意,不過,因近來宮中氣氛緊張,何子衿是使勁兒憋著,不敢忘形。就聽太皇太後又道,“記得阿曦是十七歲方出嫁,聽說紀家當時是想兩個孩子早些成親,卻屢被何恭人婉拒,這是何故?”


    何子衿道,“我聽聞,過早成親於身子不利。當時議親的時候,我就與親家商量好的,阿曦要到十七歲方好過門兒。好在阿珍年歲也不是很大,他也願意多等兩年。”


    太皇太後頜首,“是這個理,所以,當年秦王幾個娶妻,都是過了十六歲生辰,端寧當年與忠勇伯成親,亦是在十七歲的時候。我雖隻是他們的嫡母,在這上麵,自問沒有任何私心。幾位太皇太妃,也能明白我的心意。”


    太皇太後問,“江翰林在家提過淩氏麽?”


    何子衿有些驚訝,不禁看向太皇太後,太皇太後一幅無悲無喜的眼神,何子衿顧不得多思考,道,“外子提的不多,不過,曾說過,現在往回想,他其實很感激淩夫人當然將他送到我舅舅家寄養。畢竟,未將他棄於荒野。”


    太皇太後溫聲道,“淩氏,是個有野心的人,也是個狠心的人。當年,她生下六郎,故意生而不養,我便明白她野心之深遠,常人皆不能及。即便如她,在當年仁宗皇帝於儲位上猶豫之時,也當即立斷請求仁宗皇帝百年後隨侍地下。仁宗皇帝就是因此,立六郎為儲。”


    這段驚心動魄的皇室秘辛,坊間雖有各種傳聞,但由太皇太後親口道出,何子衿仍聽得心驚肉跳。


    太皇太後歎道,“如淩氏這樣自私的母親,仍能在拋棄親子的時候將其交到可靠人家撫養。她私心再重,為了六郎的大位,仍會主動請殉。以往我不是很喜歡淩氏,如今想來,淩氏亦有可取之處。”


    之後,太皇太後什麽都沒說,便打發何子衿出宮了。


    此事,何子衿自然不會瞞著阿念,阿念歎道,“看來,太皇太後的確是叫今上傷了心哪。”


    何子衿道,“如今,你這話卻是說出了別人不敢說的,雖然說都是說曹氏女不檢點,可如果陛下不動心,曹氏女想來也不敢強迫陛下,終歸到底,是陛下自己動了心。”


    “我豈能不知這個理,隻是,到底不好說陛下的不是。何況,陛下還年少,親娘放個狐狸精在身邊,把持不住也在情理之中。”


    何子衿道,“那可不一定,曹太後糊塗是舉朝公認的,不禁糊塗,還愚蠢。可你想想,不要說皇家,就是咱們這樣小戶人家,阿曄小時候,也有丫環在身邊。咱家雖沒有那些過於嬌豔的侍女,丫環算得上眉目清秀。阿曄自小就正經,因為我就教過他,妻、妾、丫環是怎麽一回事,你也注意教導他,故而,他一向潔身自好。咱們這些小見識,興許在皇家看來,不值一提。隻是,在女色上把持不住還是小事,你想想柳家,那是什麽樣的人家。先帝就是擔心陛下少年登基,才指了柳姑娘給他為後。”


    阿念沉默半晌,道,“還有叫人擔心的事,你不知道呢。”


    “什麽事?”


    “前年冬,柳尚書的祖母過逝,柳尚書按製辭官守孝,陛下就想把兵部尚書之位給他的外祖父曹斌兼了。聽說,這事兒還是叫太皇太後攔了下來,祖母孝期滿打滿算不過一年,常人七個月便可出孝。太皇太後讓兵部左侍郎暫代尚書職,去歲柳尚書出了孝,直接就讓柳尚書官複原職了。”阿念歎道,“這件事,我也是聽說的。你說,我這外來官都曉得,柳家會不會知曉?”


    夫妻倆對視一眼,都有種不大好的預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人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與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與水並收藏美人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