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送走謝欽差, 馬上是重陽節了。


    重陽節的禮,何子衿早早備好了, 如阿念上峰走禮, 都是阿念親自去的,至於親戚朋友家的, 是讓阿曄去的。自從阿念“遇刺”之後,阿曄很有些家裏小男子漢的意思, 管些家裏事,何子衿阿念都不介意讓阿曄知道些人□□故, 便讓阿曄去了。


    當然,還有重陽節那天給重陽的生辰禮。


    重陽的生辰禮, 還是阿曄阿曦一道去送的呢。這個, 何子衿不管了。孩子們有孩子們的事情,何子衿隻是管個大致方向,其他都隨孩子們自己拿主意。


    何子衿把阿曄第二部的《降龍伏虎記》給阿念看,笑道,“快瞅瞅,重陽說賣的可好了。”


    阿念翻兩頁, 依舊鄙視,“無甚文采,這種東西, 寫他做甚。”覺著兒子沒品味。


    “我覺著挺好看的。”何子衿很珍惜兒子的著作, 還專門弄了個匣子存放來著, 故而, 雖阿念不咋看得上,何子衿還是把兒子的作品很妥帖的收了起來。阿念乜斜著眼,看的眼角直抽抽,還酸溜溜道,“我寫的書,姐姐你也沒單弄個匣子吧。”他兒子寫的那破書,有啥好存的!


    “真是,還跟自己兒子吃醋啦!”何子衿把匣子合上,笑道,“你寫的書還是我校正的呢,我一字一字都記心裏了,還用什麽匣子。”


    阿念聽著心裏挺美,不再跟兒子較勁了,不過,沒半個月,他弄了個紫檀嵌寶的書匣子,送給子衿姐姐放自己的著作,那書匣上頭鑲了一圈兒五彩寶石,名貴的喲……用阿曦的話說是,“瞧著辣眼睛”念叨好幾天暴發,覺著她爹審美上不大行了。阿念才不理閨女這評價呢,他覺著,自己那書,得用這樣的匣子存放才能顯示出其價值來。


    好吧,因阿念鄭重其事的要求用這匣子放他的書,不然,何子衿與阿曦母女倆說不定得辦出個買櫝還珠的事兒來。畢竟,雖然這匣子閃閃光的辣眼睛,但,真的很值錢很適合放首飾好不好!母女倆強忍住才沒把阿念的書從這寶匣裏取出來另放,以免傷到阿念自尊心。


    把阿念弄的這寶匣放好,重陽前,何子衿收到江贏打發人送來的重陽禮,頗是貴重,何子衿瞧著禮單納悶兒,平常與江贏姚節走禮都不是這個檔次啊,怎麽送這麽貴重的重陽禮?何子衿問那送禮來的管事,那管事也說不上什麽,何子衿便打發管事下去歇著了,晚上同阿念念叨起了這事,阿念想了想,道,“說來,還當真有件險之又險之事。”不待子衿姐姐發問,阿念繼續說了,“是當時沒留意,初時遇著流匪,他們是有弓箭的,阿節還中了一箭,阿節這人十分有運道,那箭上原是粹了毒的,江姑娘不是特意找你要了一塊玉符麽,阿節帶在頸間,也是巧了,那箭正卡在玉符上,阿節可不逃過一劫麽。估計是這個緣故,江姑娘方送來重禮。”


    何子衿點頭,“這也實在是巧。”


    “可不是麽。”阿念道,“我同阿節說了,莫要聲張,不然,這事兒早傳出去了。”


    既是如此,何子衿收下江贏這份重禮了。


    待得重陽之後,姚節還親自過來了一趟,姚節笑道,“我早想過來,偏生趕上節下,軍中離不得,耽擱了。”


    何子衿道,“咱們離得又不遠,什麽早一天晚一天的,你什麽時候便宜什麽時候過來是。”


    姚節這次來,除了跟何子衿道謝,是想再同何子衿討一塊平安玉符。何子衿道,“我倒還有一塊,靈不靈驗不曉得了。”


    姚節笑道,“子衿姐姐你總是這般自謙,放心吧,我也是讓贏妹妹圖個心安。”靈不靈驗的,反正何子衿這裏再不靈驗,姚節也不信別人個的。除了來討枚玉符,姚節還有喜事與子衿姐姐說,“自從贏妹妹有了身孕,總胡思亂想,我要不過來要個玉符,她再不能放心的。”


    一聽說江贏有了身孕,何子衿十分歡喜,因著姚節成親時正趕上阿念出事,何子衿隻是托人送了份厚禮,並未親自過去,倒是還勞他夫妻二人過來看望過阿念一遭。如今聽聞這消息,何子衿連忙問姚節幾個月了。姚節麵帶喜色,“兩個多月了,先時我也不曉得,不然不會出那趟遠差。這回來後,那事兒我原沒與贏妹妹說,她消息靈通的不行,知道後又是擔心,我說,再跟姐姐討個玉符是,她這方好了。還想與我一道來,如今這天寒地凍的,我哪裏放心,好說歹說才同意在家了。”


    何子衿道,“這女人有了身子,原想的多,你莫再出遠差了,倘有空好生陪一陪贏妹妹才是。”


    姚節點頭,“我也這樣想。”


    何子衿細致的同姚節說了許多孕期女人該注意的事,姚節聽的十分認真。因著江贏有身孕,姚節未在北昌府多留,過去何家看望過何老娘、沈氏等人後,回了北靖關。


    姚節走後,三姑娘一家也操持著回老家探親的事了。


    何老娘也說,“出來這些年,一直忙,也沒回去過。胡老親家沒有不惦記的,這眼瞅著重陽都要娶媳婦了,是該回去看看。”還讓沈氏去買些上等成色的紅參,給三姑娘一並帶去給胡親家。


    何子衿聽說她娘要買紅參,幹脆道,“這娘你也別往外處買,重陽節時贏妹妹送了我好些,這樣好成色的東西,做潤膚膏是用不到的。我家裏也沒人吃,外頭難見的好成色,一會兒我讓丸子送來,拿這個給胡山長吧。”


    沈氏道,“這樣的好東西,你做人情也是好的。”


    “眼下也用不著,何況這紅參放久了,藥性也會減損。”


    閨女這般說,沈氏收下了。何老娘聽說這事也很高興,丫頭讚助,她老人家可不省了一筆買參的銀子麽。其實,何子衿也備了兩支有些年頭的老參,這是阿念當初“養傷”時,姚節江贏送的。自家用不到,阿念對胡山長頗有感情,讓子衿姐姐尋出來,給胡文三姑娘夫妻一並捎去。江仁也自有禮物相贈,當然,胡文這回老家,鋪子的生意啥的,二人也得有一番商議,是三姑娘與何琪,也繡坊這幾個月的事商量了一回。


    不過,最忙的還不是胡文三姑娘夫妻,最忙的當屬重陽了。


    重陽自己書鋪子還好,交給掌櫃成了,另外是托給了大寶和阿曄,讓他們幫忙照看著些。重陽忙的是家裏出行的打點,他是家裏長子,自他略大些,胡文有什麽小事都是交給這個長子做的,如今這回鄉的各種車馬打理,是重陽的事。管事是管事,重陽也得看著些。


    另則,他這跟父母回鄉,與陸家的六禮才隻進行到問名的階段,不過,親事已是兩家定下,胡家回鄉,自然要知會陸家一聲的。


    重陽也與嶽家說了,這回是打算接了曾祖父母過來的,陸家也知道胡家祖上是做官的,陸老翰林對於胡山長這位在老家辦教育的老親家很是敬重的,叮囑重陽一定要把老親家接來,好親近一二。


    另外,胡家舉家回鄉,重陽與二郎學裏都要請假,待這一通事務忙活好,已是九月底了。行程再不能拖,於是,在何江三家的送別中,胡文三姑娘帶著兒子們回鄉探親去了。


    胡文三姑娘他們這一走,轉眼年節即到。


    年下自有一番熱鬧,來拜年的除了新戚朋友,還有諸同僚,另外沙河縣的莊典史邵舉人兩家人也都過來了,江家是從年前臘月開始各種走禮,一直熱鬧到正月十五,這年才算過完了。


    出了正月,便是子衿姐姐的生辰了。


    子衿姐姐依舊未曾大辦,實在是現在北昌府的局勢叫人不知說什麽好,自去歲謝欽差親自來北昌府調查鹽課之案後,大家都心知肚明,田柳之爭是兩敗俱傷之局。當然,也不是沒有得利之人。呐,得利的是李參政與江同知了。許多人都明白,田柳二人任期一到斷難繼續在北昌府任職,相對的,李江則必是要升遷的。


    不過,這也隻是大家的看法,正是因這種關鍵時候,何子衿一慣謹慎的性子,未辦生辰宴,無非是請了娘家人與江家人過來,擺了兩家席麵兒,一道吃了回壽麵罷了。


    江仁回家都說,“年輕時我總自詡不算無能之人。如今看來,我還是浮躁了些。”這也不怪江仁自信,相較父祖,江仁的確是相當有本事的,不過,看阿念這眼瞅升遷在即的,子衿妹妹遇著生辰都這般低調,江仁不禁心有所感,方有這番感慨。


    何琪微微一笑,“誰年輕時不浮躁來著。是我這小時候最不受家裏待見的,還想過許多不著邊際的事呢。再者,咱們畢竟是經商的,阿念是做官的人,自然不同。說來,咱們這做小買賣的反安穩,你看阿念做官,先時我還想著,他也算年少有為,可遇著案子,那些窮凶極惡之人,還不是說殺人殺人的?唉,這當官,倒比咱們做小買賣更有風險。這好不好要人拿的差使,阿念和子衿妹妹自然得小心著些。老話兒不還說嘛,小心無大過。”


    江仁點頭,“是咱家,以後也是這麽個理,什麽事,低調些總是有好處的。”


    何琪本也不是個張揚人,聽丈夫這話自然點頭。


    待得三月,道邊柳枝抽出新芽,田巡撫柳知府任期已至,朝廷的旨意也下來了,如大家所想那想,李參政升任巡撫,江同知升任知府。好在李江二人都是內斂性子,便是升官,亦不露驕色,待田柳二人將公務交割清楚回鄉之時,李江二人帶著北昌府官員一路相送,亦是全了田柳二人的臉麵。


    阿念此次由六品同知直接升任五品知府,朝廷怕也是看在他曾遇險的麵子上方得連升。不過,阿念升官還有一樣好處,那是,子衿姐姐的誥命也可以動一動啦。


    何老娘知曉此事,很是羨慕的與沈氏道,“你說,咱丫頭,咋這麽大福哩。”她老人家啥誥命都沒撈到,自家丫頭又要升了。


    沈氏笑道,“這還沒升呢。”


    何老娘道,“阿念都升了,咱丫頭那誥命能不升?”板上釘釘的事啦!


    結果,不知何老娘這話咋這般寸,阿念升知府倆月了都,何子衿這誥命也沒動靜。別說何老娘,阿念都心焦的很,於是,阿念給朝廷上了封折子,在折子裏對妻子大誇特誇,簡直是把子衿姐姐誇讚成賢良德淑的代表人物,當然,這折子除了誇讚子衿姐姐的品行與美德,其用意是請求朝廷給子衿姐姐加封誥命了。他這都正五品了,子衿姐姐怎麽能是六品誥命呢?


    好吧,阿念這位新任的北昌知府這樣給朝廷一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無他,這麽直接上折子誇媳婦給媳婦討誥命的實在是有夠稀罕,尤其,你不一五品小官兒麽!


    不過,到了五品,的確也夠了給妻子請封誥命的品階。吏部李尚書倒未像他人那般嘲笑什麽,李尚書很是鄭重地,“近來事多,倒忘了這些新升遷官員家眷誥命之事。”


    禮部韋尚書則略有不滿,“誥命之事,向來是朝廷統一賞賜,如這位江知府這般心急的,倒也沒幾個。”


    謝駙馬是吃過江知府蛋炒飯的人,微微一笑道,“這位江知府夫妻恩,鶼鰈情深,也難怪如此了。”


    雖則江知府這事兒辦得有些愣頭青,但因江知府這請求也算合情合理,於是,江知府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在內閣出了回名兒,然後,何安人正式升格為何宜人。(83中文 .83.)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人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與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與水並收藏美人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