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城現在就是一個大型的募兵站,招工站,關於民生和軍事的事很少,總之就是招招招,負責這事的,全是文吏,不需要太多的官員。
東海三道中,哪裏都招工,哪裏都募兵,無論是募兵或是招工。
現在三道流傳著一句話,好男當從軍,從軍入尚雲。
這句話說的就是三道之中,最好是當尚雲道的舟師軍伍,不是待遇問題,是人們都說郭城是舟師大帥的帥府。
除了從軍,還有招工,沿海地區全是造船廠與船塢,尚雲道已經完工了,開始造船,要上工,也是最好去郭城。
東海三道,無論是哪一道,又去哪一道,隨便,隻要是從軍或是上工,直接去就行,不需要官家開任何證明。
老四對這種情況倒不是很意外,楚擎以前就幹過這種事,救濟流民,以工代賑,在北關的時候,這一套玩的更熟練,通過大量招工,大把撒錢,讓錢都進入民間,從而活躍“經濟”,百姓再用於“消費”,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而不是讓大量的財富存在於世家手中,世家再用很少的一部分錢來奴役百姓,久而久之,百姓的錢越來越少,世麵上的“錢”,越來越少,百姓花不起錢,變成了惡性循環,百姓越窮,世家越富。
又待了一下午,老四確定了,正如高鳳煌所說,人來人往的百姓,全是“過客”,有手有腳的,都去上工了,千騎營從各個世家手中抄來的大量地皮,便宜的要死,隻要百姓正兒八經的好好幹上個兩三年就能買一塊地安身立命,家裏人多的話,四五口子幹個一年半載,更沒問題了。
用楚擎的話來說,故鄉土、故鄉情,人們都熱愛故鄉,可要是連個家都沒有,故鄉個屁啊故鄉,有家的地方才有故鄉,什麽叫家,哪怕是半畝地,一間茅草房,隻要是屬於自己的,這才算家,這才算故鄉,生活的地方叫故鄉,生存的地方,不叫!m.23sk.
讓高鳳煌繼續留在台州城,逃京三人組帶著一群小弟們趕往郭城。
出了台州城,一路見聞,楚文盛倒是沒什麽感慨,心中牽掛著好大兒,老昌大黃父子二人感慨萬千。
楚擎就好像一個火把,到了哪裏,點燃哪裏,不是物理點燃,而是點燃希望之火。
兩代皇帝,一個治理過國家,一個正在治理國家,馬車之中,激烈的討論著,對楚擎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大昌知管仲樂毅都從嘴裏蹦出來了。
楚文盛越聽越不對勁兒。
我老楚的好大兒,這麽厲害嗎?
老楚困惑了,可隨著老昌大黃的深入交流,老楚又確定了,就是自己的好大兒,做事風格都和自己一樣。
什麽玩意治世能臣,什麽管仲樂毅,老楚算是聽明白了,這不就是到了哪個地方,搶世家的錢,發給百姓,百姓再給自己幹活,幹著幹著,能賺錢的地方就多了,百姓富了,世家沒了,回頭一看,自己幾乎沒怎麽投入。
如果當地世家沒錢怎麽辦,好辦啊,就如同當初在北關的時候,南錢北調唄,在京中訛錢,去北關花。
老楚樂了。
他也喜歡幹這種空手套白狼的事,而且幹的賊溜。
一路上,都是趕往郭城或是其他州府的百姓,哪裏都在蓋房,哪裏都在修路,百姓們不是正在上工,就是在上工的路上,人們忙碌,新房簡陋,卻欣欣向榮著。
幾乎每一座城都有兩到三處寒門書院,黃老四實地考察了一下後發現,寒門書院的師資力量很強大,因為教書先生大部分都是世家子。
陶若琳說了,要麽,死,要麽,教書,選一個。
所以識趣的世家子們現在都教書了。
要是楚擎來幹這活,肯定糙的不行。
可後期接手這件事的是mrs。
古人對授業恩師的情感不亞於親爹,如果這些世家子通過教導百姓之子來培養自己的“人脈”,就與楚擎創辦寒門書院的初衷背道而馳。
所以陶若琳製定了一係列的規矩。
教書先生很多,一季到半年換一批,從這個書院換到另一個書院,學子們要入讀三年,每天除了四書五經外,還有數、工、商、海、兵法等科目,不同的科目,由多個不同的先生教導。
完了還分主修與選修等等,劃分的十分細致。
這也就是說,等學子入學滿三年後,至少有四十到六十個授業恩師。
什麽東西吧,就不能多,一多,也就那回事了,授業恩師也是如此。
就算將來這些學子們出了個狀元,乃至是宰輔,先生一來,他得想半天,這老頭當初教我啥來著?
陶若琳每天都會抽出一炷香的時間,思考關於東海的教育事業,現在就成了如今的模樣,教書先生成為了一種職業,一種高尚、無私、辛勤、令人尊敬的職業。
但是吧,他們領著俸祿,有編製,大致意思就是學子們可以尊敬他們,敬畏他們,卻沒必要當爹伺候,更不是父子關係,官府讓我們讀書,你們領官府的錢,將來我成才了,感謝的應該是父老鄉親,建設的是東海三道,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是我的國家,而不是你們這些教書先生。
哪裏都在教書,哪裏都在修路,哪裏都在伐木,哪裏都在致富。
老昌大黃將腦袋探出車外,和要顯形似的,孫安孫平隨機挑選百姓一一詢問,再反饋回車廂之內。
兩代天子,終於對以楚擎為首的惡勢力團夥有了一個準確並且全麵的認知。
老四累了,將腦袋縮了回來,微微閉上了眼睛,發出了鼾聲。
孫安露出了笑容,這是老四第一次在馬車之中睡著,麵容,帶著幾分放鬆,幾分愉悅,幾分滿足。
走走停停,兜兜轉轉,六日後,終於到達了大昌朝最大的施工現場,郭城!
五條橫平豎直的大道,分別通往港口、郭城南北二門、船廠、船塢、海岸五處。
逃京三人組走出了馬車,望著那座剛剛從戰火中涅槃的希望之城,心潮澎湃。
一艘巨大的戰船,已經有了雛形,龍骨已經鋪就完成,單單隻是龍骨的高度,郭城最高的瞭望塔,看看與其平齊。
東海三道中,哪裏都招工,哪裏都募兵,無論是募兵或是招工。
現在三道流傳著一句話,好男當從軍,從軍入尚雲。
這句話說的就是三道之中,最好是當尚雲道的舟師軍伍,不是待遇問題,是人們都說郭城是舟師大帥的帥府。
除了從軍,還有招工,沿海地區全是造船廠與船塢,尚雲道已經完工了,開始造船,要上工,也是最好去郭城。
東海三道,無論是哪一道,又去哪一道,隨便,隻要是從軍或是上工,直接去就行,不需要官家開任何證明。
老四對這種情況倒不是很意外,楚擎以前就幹過這種事,救濟流民,以工代賑,在北關的時候,這一套玩的更熟練,通過大量招工,大把撒錢,讓錢都進入民間,從而活躍“經濟”,百姓再用於“消費”,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而不是讓大量的財富存在於世家手中,世家再用很少的一部分錢來奴役百姓,久而久之,百姓的錢越來越少,世麵上的“錢”,越來越少,百姓花不起錢,變成了惡性循環,百姓越窮,世家越富。
又待了一下午,老四確定了,正如高鳳煌所說,人來人往的百姓,全是“過客”,有手有腳的,都去上工了,千騎營從各個世家手中抄來的大量地皮,便宜的要死,隻要百姓正兒八經的好好幹上個兩三年就能買一塊地安身立命,家裏人多的話,四五口子幹個一年半載,更沒問題了。
用楚擎的話來說,故鄉土、故鄉情,人們都熱愛故鄉,可要是連個家都沒有,故鄉個屁啊故鄉,有家的地方才有故鄉,什麽叫家,哪怕是半畝地,一間茅草房,隻要是屬於自己的,這才算家,這才算故鄉,生活的地方叫故鄉,生存的地方,不叫!m.23sk.
讓高鳳煌繼續留在台州城,逃京三人組帶著一群小弟們趕往郭城。
出了台州城,一路見聞,楚文盛倒是沒什麽感慨,心中牽掛著好大兒,老昌大黃父子二人感慨萬千。
楚擎就好像一個火把,到了哪裏,點燃哪裏,不是物理點燃,而是點燃希望之火。
兩代皇帝,一個治理過國家,一個正在治理國家,馬車之中,激烈的討論著,對楚擎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大昌知管仲樂毅都從嘴裏蹦出來了。
楚文盛越聽越不對勁兒。
我老楚的好大兒,這麽厲害嗎?
老楚困惑了,可隨著老昌大黃的深入交流,老楚又確定了,就是自己的好大兒,做事風格都和自己一樣。
什麽玩意治世能臣,什麽管仲樂毅,老楚算是聽明白了,這不就是到了哪個地方,搶世家的錢,發給百姓,百姓再給自己幹活,幹著幹著,能賺錢的地方就多了,百姓富了,世家沒了,回頭一看,自己幾乎沒怎麽投入。
如果當地世家沒錢怎麽辦,好辦啊,就如同當初在北關的時候,南錢北調唄,在京中訛錢,去北關花。
老楚樂了。
他也喜歡幹這種空手套白狼的事,而且幹的賊溜。
一路上,都是趕往郭城或是其他州府的百姓,哪裏都在蓋房,哪裏都在修路,百姓們不是正在上工,就是在上工的路上,人們忙碌,新房簡陋,卻欣欣向榮著。
幾乎每一座城都有兩到三處寒門書院,黃老四實地考察了一下後發現,寒門書院的師資力量很強大,因為教書先生大部分都是世家子。
陶若琳說了,要麽,死,要麽,教書,選一個。
所以識趣的世家子們現在都教書了。
要是楚擎來幹這活,肯定糙的不行。
可後期接手這件事的是mrs。
古人對授業恩師的情感不亞於親爹,如果這些世家子通過教導百姓之子來培養自己的“人脈”,就與楚擎創辦寒門書院的初衷背道而馳。
所以陶若琳製定了一係列的規矩。
教書先生很多,一季到半年換一批,從這個書院換到另一個書院,學子們要入讀三年,每天除了四書五經外,還有數、工、商、海、兵法等科目,不同的科目,由多個不同的先生教導。
完了還分主修與選修等等,劃分的十分細致。
這也就是說,等學子入學滿三年後,至少有四十到六十個授業恩師。
什麽東西吧,就不能多,一多,也就那回事了,授業恩師也是如此。
就算將來這些學子們出了個狀元,乃至是宰輔,先生一來,他得想半天,這老頭當初教我啥來著?
陶若琳每天都會抽出一炷香的時間,思考關於東海的教育事業,現在就成了如今的模樣,教書先生成為了一種職業,一種高尚、無私、辛勤、令人尊敬的職業。
但是吧,他們領著俸祿,有編製,大致意思就是學子們可以尊敬他們,敬畏他們,卻沒必要當爹伺候,更不是父子關係,官府讓我們讀書,你們領官府的錢,將來我成才了,感謝的應該是父老鄉親,建設的是東海三道,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是我的國家,而不是你們這些教書先生。
哪裏都在教書,哪裏都在修路,哪裏都在伐木,哪裏都在致富。
老昌大黃將腦袋探出車外,和要顯形似的,孫安孫平隨機挑選百姓一一詢問,再反饋回車廂之內。
兩代天子,終於對以楚擎為首的惡勢力團夥有了一個準確並且全麵的認知。
老四累了,將腦袋縮了回來,微微閉上了眼睛,發出了鼾聲。
孫安露出了笑容,這是老四第一次在馬車之中睡著,麵容,帶著幾分放鬆,幾分愉悅,幾分滿足。
走走停停,兜兜轉轉,六日後,終於到達了大昌朝最大的施工現場,郭城!
五條橫平豎直的大道,分別通往港口、郭城南北二門、船廠、船塢、海岸五處。
逃京三人組走出了馬車,望著那座剛剛從戰火中涅槃的希望之城,心潮澎湃。
一艘巨大的戰船,已經有了雛形,龍骨已經鋪就完成,單單隻是龍骨的高度,郭城最高的瞭望塔,看看與其平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