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滿山將散落滿地的野果拾了起來,一顆顆的擦幹淨放在一旁,緩緩開口講道:“你們聽說過孝廉村嗎?”


    我疑惑道:“那是哪裏?”


    常滿山苦笑道:“那是我的家鄉。因為那裏以民生淳樸,忠孝廉潔而聞名,故名孝廉村。可誰又知道孝廉二字背後,是多麽的齷蹉惡心。


    我讀過幾年私塾,也深諳孔孟之道,所以科舉落榜後,便成為村裏唯一的教書先生,每日教教孩童們讀書寫字,日子倒也過的輕鬆愜意。


    直到一日我回家,族長帶著族人們找上了門,說我母親將到花甲之年,讓我行“瓦罐窯”之禮。”


    ““瓦罐窯”是什麽?”我開口問道。


    靈通麵如死灰,開口解釋道:“這是一種極為殘忍的封建習俗,古人講究六十還倉,就是說人到了一定歲數,就要自己離開人世自願死去。m.23sk.


    所以有些迂腐落後的村落,便讓孝順的後代將到了六十卻沒有死的老人背至後山之上,扔棄至壘好的窯洞之中,每日隻準送一次飯,且必須在墳口壘上幾塊磚,直至整個窯洞的出口全部封死。他們認為這是孝廉的一種表現。”


    我怒道:“這是什麽迂腐的禮教習俗,哪有生生逼著人親手殺死父母的道理?”


    周滿山繼續講道:“我自小父親早死,母親含辛茹苦的將我兄弟二人拉扯大,從未過一天好日子。我聽了自然是不願意,便哭著央求他們放我母親一條生路,我願意帶著年邁的母親逃至他鄉,永生永世不再踏入村落一步。


    可這些話卻徹底的激怒了族長,他罵我是違師逆道的畜生,是背叛族人的罪人,便讓族人將我抓了起來,說是要用我的命給山神謝罪!


    三天後,他們親手將五花大綁的我扔進了河裏,無論我怎麽掙紮求救,岸邊旁觀的上百個從小看我們長大的族人,卻無一人伸出援手。


    慢慢的河邊的一切都變得模糊,我眼看著自己一點點的沉入河底,一種極致的恐懼感向我襲來,我生平第一次如此懼怕死亡。


    待我再睜開眼的時候,已被族人們救了上來。當族長再次問我是否願意的時候,為了保命,我不得不做了這輩子最後悔的決定。七天後,我親手為母親行了“瓦罐墳”之禮。


    再之後,我似乎做了多麽榮耀的壯舉一般,村中族人無一不誇我忠孝仁德,誇我母親英勇純良,連與我一奶同胞的弟弟都欣然接受了這件事情。日子似乎慢慢的恢複了平靜,而隻有我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


    每當再次站上講台,看著孩童們純粹而天真的臉,我便覺得,滿口的禮儀道德竟讓我如此作嘔。我的雙手已滿是汙穢,我又怎能心安理得的當一個教書育人的先生?我不配,我甚至都不配做個人……”


    常滿山早已老淚縱橫,他顫抖著用雙手掩麵,痛苦的述說著每一個字。而我知道,即使已過百年,這仍是他這輩子都不願碰觸的一根刺。


    “那後來呢?”我又問道。


    常滿山緩了會兒,又繼續開始講道:“或許是蒼天憐我吧!三年後我遇見了來村中傳道的師父。我似乎看見了生命的最後一絲光明,便舍棄了一切,追隨著師父拂袖而去。


    師父帶我走遍山川大海,看盡社稷民生,又將畢生絕學傾囊相授與我。他給我講什麽是大道,什麽是天下蒼生,告訴我真正仁德之人,不應當隻困於眼前的小愛,而是要守大道,立蒼生!


    我的心思逐漸澄明,終於找到了心中所要堅守的道義。”


    我問道:“這不是很好嗎?若您能和師父一輩子尋仙問道,救濟蒼生,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常滿山歎了口氣,道:“我也曾這麽以為日子會一直這樣過下去,可三年後師父卻匆匆和我告別,任我怎麽追問也不願告訴我原因,我放心不下,隻能在後麵偷偷跟著他,這才發現天門陣的秘密。”


    我驚訝至極:“之前胡太爺爺提過,百年前它曾破過天門陣法,你說的可是那次?”


    常滿山點頭道:“不錯!那場惡戰對峙了三天三夜,就在我師父他們馬上就要成成功的時候,胡太祖它們找到了破解天門陣法的關鍵,最終我師父他們敗了,他也在那場浩劫中喪生。”


    我疑惑道:“那場天門陣法究竟是因何而起?又是誰在背後策劃的?”


    常滿山搖頭,道:“不清楚,那時我太過年輕,我師父不願意讓我參與進來。我隻記得當時總有個穿黑衣的男子進出我師父的住所,每一次都神神秘秘的,我從未看清楚他的正臉。


    有次我問師父那人是誰,師父告訴我說他是京城來的,是個能扭轉乾坤的大人物。待我再想細問,他卻什麽都不肯再說。”


    我不免心中疑惑,究竟是誰最先知道這天門的秘密,又在短時間內聚集這麽多能人誌士供他驅使的?這可絕不是普通之人所能做得到的。


    常滿山繼續開始講道:“我替我師父收了屍,又在墓前守了他七天七夜後,才一個人黯然離開。


    我沒了去處,就想這自己一身玄本事,不如就將師父的遺誌堅守下去,守大道,立蒼生,救悲苦黎民與水火吧!於是就在離師父不遠的嶗山,開山立派,創立了今日的常氏!”


    我疑惑道:“開山立派,救濟眾生這不是正道嗎?為何您日後卻?”


    常滿山苦笑道:“我還是太天真了!開山立派後我才明白,無論我多麽努力,這世上的苦難卻絲毫沒有減少半分。因為我忘了人性本惡的道理,當他們從受害者的身份解脫出來後,稍有機會就立刻變成毫無血性的施暴者,這世間的苦難周而複始,變得隻不過是受害者的名字罷了!我終日沉淪在這肮髒不堪的世道中無法解脫,直至一日我北上替一友人消災避禍,剛巧遇見了一人。”


    我緊張的問道:“那人是誰?”


    常滿山看向我倆,緩緩開口道:“你們應該聽過的,那人的名字,叫馮子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北出馬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兔爺長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兔爺長喜並收藏東北出馬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