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鳳鳴的話,顧天南一愣,轉過頭問道:“你去哪?”
這次換林鳳鳴眼神深沉地盯著窗外遠山,他一字一句地緩緩說道:“去一個花不香鳥不語山不明水不秀的地方,去一個所有人都笑裏藏刀口蜜腹劍的地方。”
顧天南聽的一頭霧水,怪不得師弟趙天陽說讀書人放屁都帶拐彎,這死麻雀一開口果然就雲山霧罩讓人腦袋發懵。
但兩人才剛剛重逢就要離別,顧天南心中驀然湧起一陣酸楚和不舍。
酒有百味,情有千種,唯別離滋味濃於酒。
屋內的兩位少年都沉吟不語,過了半晌,顧天南才轉頭問道:“你去那種破地方幹什麽?待在咱們小蓮花峰不挺好嗎,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還有書讀,咱屋裏這桌椅板凳你要想當了買書也行,我不攔著,但床你得給我留下!我可不想躺在書上睡覺!你們讀書人就愛鑽牛角尖,總是多愁善感傷春悲秋!天大地大,七尺男兒當四海為家,何必要勉強自己?我這兩年睡過破廟,睡過樹枝,還睡過墳地,以地為廬以天為被,你都不知道有多逍遙自在!”
林鳳鳴轉身走到桌邊,舉起酒壇倒了滿滿一碗“燒刀子”,他輕輕端起酒碗,苦澀一笑,語言中帶著一絲酸楚:“那個破地方,是我的家!”
說完,林鳳鳴把滿滿一碗烈如刀割的“燒刀子”一口飲盡。
也許是很長時間沒喝酒了,也許是這燒刀子太烈了,也許是觸碰倒了傷心處,林鳳鳴猛烈地咳嗽起來,最後居然咳出了幾滴眼淚。
顧天南趕忙拉他坐在桌邊,一邊給自己倒酒,一邊一本正經地說道:“趕緊吃兩顆花生米壓一壓,壓一壓!不過你上山也有五年了,是該回家看看了。讀書人都講究衣錦還鄉,你總不能穿這身衣服回家吧?旁人都會覺得咱們鴻玄宗是靠討飯走江湖的丐幫,這不僅打鴻玄宗的臉,也打我的臉!來來來,穿上我這件長衫,雖不是綾羅綢緞,但是我師娘親手做的,熨帖得很!”
林鳳鳴心中一暖,毫不客氣地笑著接過長衫披在身上,兩人身形相差不大,顧天南的衣服穿在林鳳鳴身上同樣也很合身。
林鳳鳴穿上銀白長衫後,身形挺拔風姿卓然,更顯得劍眉入鬢,鳳眼生威。
林鳳鳴又給自己倒了滿滿一碗燒刀子,指著酒壇子對顧天南說:“煙塵江湖,烽火廟堂,男人的世界何處少的了酒?詩仙鬥酒詩百篇,劍仙鬥酒劍氣開,你兩年仗劍江湖行程萬裏,我兩年囊螢映雪讀書萬卷,咱們倆加起來,值不得值得上這三斤燒刀子?”
顧天南眼睛一亮,問道:“王大嬸家的燒刀子便宜了?我記得之前是十個銅錢一斤!”
說完,顧天南不顧林鳳鳴拋來的大大白眼,低頭抿了一口燒刀子,心滿意足地說道:“這兩年你南哥走南闖北喝過不少酒,可這些酒的味道不是太綿就是太柔,還是咱這燒刀子味道正!”
半碗燒刀子下肚,顧天南打開了話頭,把兩年遊曆中的驚險經曆娓娓道來,講到興頭兒上,顧天南站在椅子上比比劃劃,還取下掛在牆上的長劍指點江山,擺出了幾個有模有樣的劍招,聽得林鳳鳴滿眼豔羨,心思激蕩。
哪個熱血男兒不渴望鮮衣怒馬仗劍江湖?顧天南所說的這些奇聞異事,是林鳳鳴從任何一本書中也讀不到的。
即便是讀到了,又如何及得上顧天南親身體會的一刀一劍,親自走過的一亭一裏?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的道理,大抵如此。
喝完三大碗燒刀子,顧天南把下山遊曆的故事講了個十之七八,其中的艱辛茹苦卻隻字不提。
看著林鳳鳴眼中神色,他把手中長劍橫在膝蓋上,長長吐出一口氣,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神情,說道:“這,就是江湖!”
林鳳鳴摸了摸下巴,問道:“什麽才是江湖?”
顧天南雙眉一挑,經過短暫思索後才開口道:“遇不平事,起不平意,出不平劍,斬不平事!”
林鳳鳴把玩著原本用來吃飯的青花瓷酒碗,淡淡地說:“若天下沒有了不平事,是不是也就沒有了江湖?可萬物生靈皆有強弱之分,有強弱便會有不平。有不平,便會有江湖。倘若廟堂中的讀書人肯多出點力,江湖中就會少一些不平,刀光劍影也就少了幾分。”
顧天南搖了搖頭,笑道:“對讀書人來說,骨氣比才氣更重要,你看有些讀書人肚子裏墨水不少,最後還不是成了歎青臣那種人腳邊的狗,咬起人來比主子還凶。”
林鳳鳴飲下一大口燒刀子,臉色潮紅,默然不語。
顧天南這才想起林鳳鳴也是“讀書人”,他急忙給自己打了個圓場,給林鳳鳴倒上酒後說道:“麻雀,你這兩年把咱屋裏的物件都賣個差不多了,肯定從書本裏麵讀出了不少經世濟民的大道理,撿幾條淺顯易懂的講一講,好歹也讓我沾點詩書氣!”
林鳳鳴從顧天南手中接過長劍,站起身來,一邊拂拭劍鋒一邊說道:“給你講儒家法家墨家等百家至理,那是包餃子給豬吃!你以為我隻會讀文人的書?太小看你大哥了!”
顧天南一愣,聽“死麻雀”的意思,他還讀過除了寫滿聖賢至理之外的書?莫不是趙天陽他們幾個總在半夜裏偷偷拿出來仔細研究觀摩的,讓人心跳臉紅的“那種書”?怪不得“死麻雀”把屋裏的擺設都當了去買書,這小子挺能裝嘛!
想到此處,顧天南嘴角掛起了一絲略帶猥瑣的微笑,眼神似乎在說“我懂得!”
林鳳鳴絲毫不理會顧天南的猥瑣神情,他繼續說道:“鴻玄宗觀雲樓一共九層,其中六層武書三層文典,我用三年時間讀完了三層儒釋道典籍後無書可讀,便又用兩年時間讀完了六層武學秘籍,《禦風劍經》《天霄習劍錄》《掩日神劍》這些在江湖上失傳多年的劍法我都讀過,雖然其中有不少深奧之處讀不明白,可我也囫圇吞棗記了個大概。今日你大哥我高興,可以傳你一招半式,讓你心甘情願地叫我一聲師叔!”
說完,林鳳鳴煞有介事地擺出了一個劍勢,這個看似信手拈來的劍勢差點把自認為縱橫江湖,誌得意滿的顧天南驚得拿不住手中酒碗,這正是他師叔寧元絕技“燎原”的起手式!
我的天!真不能小看讀書人,就林鳳鳴這種過目不忘的驚人天資,說不定讀書也能讀出一個劍仙!
鴻玄宗的觀雲樓、滄溟宮的拭劍樓、龍虎山的藏經閣是江湖上最神秘也最讓人神往的三處武學聖地。
觀雲樓位於洞庭山七十二峰中山勢最高的“摘星峰”上,這座九層高樓雖說不上雕梁畫棟卻峻峭挺拔、高聳入雲。
站在一樓便可俯視山間雲海,給人一種遺世獨立之感,飄忽如置身仙境。尤其是在星漢燦爛的夜晚,站在九樓仿佛可伸手摘星辰。樓中藏書萬卷,既有儒釋道三教典籍,也有武學秘籍,其中不少都是珍本孤本。
百年前夜鴻天尊孤身斬魔氣,一人一劍硬是把魔教六大宗派打了個底朝天。魔教六大宗派行事狠辣,多年來憑借酷烈手段搜集了很多中原各派的武學典籍,最後盡數被夜鴻天尊收入了觀雲樓,其中自然也有不少魔教秘法。
現任掌教清策天尊已在觀雲樓中閉關二十年,除了小弟子林鳳鳴和十八位立誓此生不出樓的守樓人之外,無人能踏進觀雲樓半步。
每年都有很多因貪圖樓內典籍而以身犯險的江湖高手,無一不是飛蛾撲火。那十八位守樓人就是這些撲火飛蛾中僥幸存活下來的頂級高手,他們雖然能日夜研讀武學秘籍,卻永遠失去了邁出樓門踏入江湖的機會。
像顧天南這樣的鴻玄宗後輩弟子自然是無法進入觀雲樓,樓內的秘籍更是隻聞其名不見其形。
這倒不是清策天尊藏私,修道練劍最忌諱貪功冒進,眼高手低。絕大多數弟子的資質並不出眾,哪裏有那麽多的人中龍鳳轉世劍仙,修道練劍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倘若齊致樸、王大猛這樣的普通弟子莫名其妙得到一本絕世秘籍,他們有九成九以上的幾率會走火入魔,功力盡廢都是好下場,說不定把自己的小命都練丟了。所以鴻玄宗嚴禁弟子偷學武功,一旦發現立即逐出師門,毫無商量的餘地。
顧天南看著林鳳鳴手中“燎原”的起手式,心中一陣躁動。
這招燎原是“禦風劍經”七訣劍意的第一訣,他已經纏了師叔很久,任顧天南再怎麽軟磨硬泡寧元始終不肯鬆口。這招“燎原”輕劍招重劍意,哪怕是二品高手都很難將其劍意發揮得淋漓盡致,更別說顧天南不過才四五品境界。
寧元覺得把心法口訣傳授給了顧天南隻是拔苗助長,對顧天南的劍道造詣並無裨益,因此每次都找借口把顧天南打發到一邊去。
這次換林鳳鳴眼神深沉地盯著窗外遠山,他一字一句地緩緩說道:“去一個花不香鳥不語山不明水不秀的地方,去一個所有人都笑裏藏刀口蜜腹劍的地方。”
顧天南聽的一頭霧水,怪不得師弟趙天陽說讀書人放屁都帶拐彎,這死麻雀一開口果然就雲山霧罩讓人腦袋發懵。
但兩人才剛剛重逢就要離別,顧天南心中驀然湧起一陣酸楚和不舍。
酒有百味,情有千種,唯別離滋味濃於酒。
屋內的兩位少年都沉吟不語,過了半晌,顧天南才轉頭問道:“你去那種破地方幹什麽?待在咱們小蓮花峰不挺好嗎,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還有書讀,咱屋裏這桌椅板凳你要想當了買書也行,我不攔著,但床你得給我留下!我可不想躺在書上睡覺!你們讀書人就愛鑽牛角尖,總是多愁善感傷春悲秋!天大地大,七尺男兒當四海為家,何必要勉強自己?我這兩年睡過破廟,睡過樹枝,還睡過墳地,以地為廬以天為被,你都不知道有多逍遙自在!”
林鳳鳴轉身走到桌邊,舉起酒壇倒了滿滿一碗“燒刀子”,他輕輕端起酒碗,苦澀一笑,語言中帶著一絲酸楚:“那個破地方,是我的家!”
說完,林鳳鳴把滿滿一碗烈如刀割的“燒刀子”一口飲盡。
也許是很長時間沒喝酒了,也許是這燒刀子太烈了,也許是觸碰倒了傷心處,林鳳鳴猛烈地咳嗽起來,最後居然咳出了幾滴眼淚。
顧天南趕忙拉他坐在桌邊,一邊給自己倒酒,一邊一本正經地說道:“趕緊吃兩顆花生米壓一壓,壓一壓!不過你上山也有五年了,是該回家看看了。讀書人都講究衣錦還鄉,你總不能穿這身衣服回家吧?旁人都會覺得咱們鴻玄宗是靠討飯走江湖的丐幫,這不僅打鴻玄宗的臉,也打我的臉!來來來,穿上我這件長衫,雖不是綾羅綢緞,但是我師娘親手做的,熨帖得很!”
林鳳鳴心中一暖,毫不客氣地笑著接過長衫披在身上,兩人身形相差不大,顧天南的衣服穿在林鳳鳴身上同樣也很合身。
林鳳鳴穿上銀白長衫後,身形挺拔風姿卓然,更顯得劍眉入鬢,鳳眼生威。
林鳳鳴又給自己倒了滿滿一碗燒刀子,指著酒壇子對顧天南說:“煙塵江湖,烽火廟堂,男人的世界何處少的了酒?詩仙鬥酒詩百篇,劍仙鬥酒劍氣開,你兩年仗劍江湖行程萬裏,我兩年囊螢映雪讀書萬卷,咱們倆加起來,值不得值得上這三斤燒刀子?”
顧天南眼睛一亮,問道:“王大嬸家的燒刀子便宜了?我記得之前是十個銅錢一斤!”
說完,顧天南不顧林鳳鳴拋來的大大白眼,低頭抿了一口燒刀子,心滿意足地說道:“這兩年你南哥走南闖北喝過不少酒,可這些酒的味道不是太綿就是太柔,還是咱這燒刀子味道正!”
半碗燒刀子下肚,顧天南打開了話頭,把兩年遊曆中的驚險經曆娓娓道來,講到興頭兒上,顧天南站在椅子上比比劃劃,還取下掛在牆上的長劍指點江山,擺出了幾個有模有樣的劍招,聽得林鳳鳴滿眼豔羨,心思激蕩。
哪個熱血男兒不渴望鮮衣怒馬仗劍江湖?顧天南所說的這些奇聞異事,是林鳳鳴從任何一本書中也讀不到的。
即便是讀到了,又如何及得上顧天南親身體會的一刀一劍,親自走過的一亭一裏?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的道理,大抵如此。
喝完三大碗燒刀子,顧天南把下山遊曆的故事講了個十之七八,其中的艱辛茹苦卻隻字不提。
看著林鳳鳴眼中神色,他把手中長劍橫在膝蓋上,長長吐出一口氣,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神情,說道:“這,就是江湖!”
林鳳鳴摸了摸下巴,問道:“什麽才是江湖?”
顧天南雙眉一挑,經過短暫思索後才開口道:“遇不平事,起不平意,出不平劍,斬不平事!”
林鳳鳴把玩著原本用來吃飯的青花瓷酒碗,淡淡地說:“若天下沒有了不平事,是不是也就沒有了江湖?可萬物生靈皆有強弱之分,有強弱便會有不平。有不平,便會有江湖。倘若廟堂中的讀書人肯多出點力,江湖中就會少一些不平,刀光劍影也就少了幾分。”
顧天南搖了搖頭,笑道:“對讀書人來說,骨氣比才氣更重要,你看有些讀書人肚子裏墨水不少,最後還不是成了歎青臣那種人腳邊的狗,咬起人來比主子還凶。”
林鳳鳴飲下一大口燒刀子,臉色潮紅,默然不語。
顧天南這才想起林鳳鳴也是“讀書人”,他急忙給自己打了個圓場,給林鳳鳴倒上酒後說道:“麻雀,你這兩年把咱屋裏的物件都賣個差不多了,肯定從書本裏麵讀出了不少經世濟民的大道理,撿幾條淺顯易懂的講一講,好歹也讓我沾點詩書氣!”
林鳳鳴從顧天南手中接過長劍,站起身來,一邊拂拭劍鋒一邊說道:“給你講儒家法家墨家等百家至理,那是包餃子給豬吃!你以為我隻會讀文人的書?太小看你大哥了!”
顧天南一愣,聽“死麻雀”的意思,他還讀過除了寫滿聖賢至理之外的書?莫不是趙天陽他們幾個總在半夜裏偷偷拿出來仔細研究觀摩的,讓人心跳臉紅的“那種書”?怪不得“死麻雀”把屋裏的擺設都當了去買書,這小子挺能裝嘛!
想到此處,顧天南嘴角掛起了一絲略帶猥瑣的微笑,眼神似乎在說“我懂得!”
林鳳鳴絲毫不理會顧天南的猥瑣神情,他繼續說道:“鴻玄宗觀雲樓一共九層,其中六層武書三層文典,我用三年時間讀完了三層儒釋道典籍後無書可讀,便又用兩年時間讀完了六層武學秘籍,《禦風劍經》《天霄習劍錄》《掩日神劍》這些在江湖上失傳多年的劍法我都讀過,雖然其中有不少深奧之處讀不明白,可我也囫圇吞棗記了個大概。今日你大哥我高興,可以傳你一招半式,讓你心甘情願地叫我一聲師叔!”
說完,林鳳鳴煞有介事地擺出了一個劍勢,這個看似信手拈來的劍勢差點把自認為縱橫江湖,誌得意滿的顧天南驚得拿不住手中酒碗,這正是他師叔寧元絕技“燎原”的起手式!
我的天!真不能小看讀書人,就林鳳鳴這種過目不忘的驚人天資,說不定讀書也能讀出一個劍仙!
鴻玄宗的觀雲樓、滄溟宮的拭劍樓、龍虎山的藏經閣是江湖上最神秘也最讓人神往的三處武學聖地。
觀雲樓位於洞庭山七十二峰中山勢最高的“摘星峰”上,這座九層高樓雖說不上雕梁畫棟卻峻峭挺拔、高聳入雲。
站在一樓便可俯視山間雲海,給人一種遺世獨立之感,飄忽如置身仙境。尤其是在星漢燦爛的夜晚,站在九樓仿佛可伸手摘星辰。樓中藏書萬卷,既有儒釋道三教典籍,也有武學秘籍,其中不少都是珍本孤本。
百年前夜鴻天尊孤身斬魔氣,一人一劍硬是把魔教六大宗派打了個底朝天。魔教六大宗派行事狠辣,多年來憑借酷烈手段搜集了很多中原各派的武學典籍,最後盡數被夜鴻天尊收入了觀雲樓,其中自然也有不少魔教秘法。
現任掌教清策天尊已在觀雲樓中閉關二十年,除了小弟子林鳳鳴和十八位立誓此生不出樓的守樓人之外,無人能踏進觀雲樓半步。
每年都有很多因貪圖樓內典籍而以身犯險的江湖高手,無一不是飛蛾撲火。那十八位守樓人就是這些撲火飛蛾中僥幸存活下來的頂級高手,他們雖然能日夜研讀武學秘籍,卻永遠失去了邁出樓門踏入江湖的機會。
像顧天南這樣的鴻玄宗後輩弟子自然是無法進入觀雲樓,樓內的秘籍更是隻聞其名不見其形。
這倒不是清策天尊藏私,修道練劍最忌諱貪功冒進,眼高手低。絕大多數弟子的資質並不出眾,哪裏有那麽多的人中龍鳳轉世劍仙,修道練劍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倘若齊致樸、王大猛這樣的普通弟子莫名其妙得到一本絕世秘籍,他們有九成九以上的幾率會走火入魔,功力盡廢都是好下場,說不定把自己的小命都練丟了。所以鴻玄宗嚴禁弟子偷學武功,一旦發現立即逐出師門,毫無商量的餘地。
顧天南看著林鳳鳴手中“燎原”的起手式,心中一陣躁動。
這招燎原是“禦風劍經”七訣劍意的第一訣,他已經纏了師叔很久,任顧天南再怎麽軟磨硬泡寧元始終不肯鬆口。這招“燎原”輕劍招重劍意,哪怕是二品高手都很難將其劍意發揮得淋漓盡致,更別說顧天南不過才四五品境界。
寧元覺得把心法口訣傳授給了顧天南隻是拔苗助長,對顧天南的劍道造詣並無裨益,因此每次都找借口把顧天南打發到一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