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煙衰草孤雲,雪裏山前水濱。
這一年立冬,洞庭山來了一位貴客,無禪寺的空明禪師,地位僅次於無禪寺主持空鏡禪師。
如今北周境內佛教興盛,信徒遍地,寺院隨處可見。可早在三十多年前,佛教在中原大地幾乎凋零殆盡。
前朝文帝見曆代先皇求長生不老藥不得,砸碎丹爐銅鼎轉而信佛,日夜青燈黃卷,誦經抄經,祈求佛祖保佑國祚綿長。
由此佛教大興,中原有僧眾千人以上的寺廟共計四百八十餘座,被世人稱為“四百八十寺”。僧眾千人以下的寺院更是隨處可見,當時戶部曾經做過粗略統計,中原地域內有僧人不下百萬。
文帝篤信佛教,百萬僧眾不僅免除賦稅,還免除徭役,以至於越來越多的青壯年男子盡斷三千煩惱絲,割舍下萬丈紅塵遁入空門。
他們當真都是為了追求佛法嗎?很多都是濫竽充數之輩,借空門免除徭役,還能吃上飽飯。
前朝文帝駕崩時,中原僧眾已經不下兩百萬。
文帝死後,中原烽煙四起,藩王叛亂不斷。繼位的武宗皇帝平叛時,根本無兵可征,老的白發蒼蒼,小的瘦骨嶙峋,連刀槍都拿不穩。
武宗皇帝大怒之下,開始了震撼青史的“八年滅佛”。
滅佛開始後,中原絕大部分僧眾被迫還俗,該種地的拿起鋤頭,該上戰場的拿起弓弩,該讀書的拿起卷帙。
滅佛八年後,昔日鱗次櫛比的“四百八十寺”隻剩下不到五十座,僧眾不過萬餘。
滅佛時,無禪寺所有僧眾西入涼地,在涼州那片貧瘠荒涼的土地上紮下了根,帶去了佛光禪心。
如今的無禪寺主持空鏡禪師被西涼王尊為“上師”,地位超然,已不再踏足中原。
拜訪鴻玄宗的空明禪師一生遊曆四方,傳佛講佛,弘揚佛法,在北周江湖廟堂口碑極佳。
不老峰的淨樂宮中,淩道升和空明禪師一同坐在紫檀桌案旁,桌麵上水氣嫋嫋,茶香四溢,一僧一道相談甚歡。
北冥閣大弟子陸雲卿在不遠處正襟危坐,偶爾也能插上幾句嘴,引來淩道升的讚許目光。
空明禪師麵容清瘦,須眉皆白,一身最樸素不過的淡黃僧袍略微發白,腳下僧鞋磨損得有些破爛,脖子上掛著一串瑪瑙佛珠。
雖然衣著樸實無華,但空明禪師慈眉善目,風範高雅,寶相莊嚴,儼然是一位胸懷大慈悲,圓滿四攝的佛門高僧。
空明禪師輕輕抿了一口茶水,神色肅穆道:“淩閣主,近日在西北邊塞的野狼峪中,有一場慘烈無比的屠殺震驚世人,江湖上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不知淩閣主是否聽聞。”
鴻玄宗中,淩道升雖然代師父清策天尊主事,但他畢竟在名義上還隻是北蒼閣的閣主,所以空明禪師一直都以“閣主”稱呼淩道升。
淩道升平日裏忙於打理鴻玄宗繁雜事務,少有踏足江湖的機會,外界的風起雲湧仿佛都離他很遠。
跟淩道升有同樣境遇的,還有一個在小蓮花峰隱仙岩上揮汗如雨的練劍少年,顧天南。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遍!”顧天南喃喃了一句,經過兩個來月的苦練,他的拔劍式終於蓄出了一絲微不足道但確實存在的劍意。
如今顧天南每出一劍,十丈之外的樹枝已經有了明顯的晃動,抖落下片片積雪。比起師父顧凡一劍淩空斬斷大樹來自然是差了很遠,可武道一途本就坎坷漫長,哪有捷徑可走?
顧天南眼神堅毅,站在寒風獵獵的隱仙岩上不停拔劍收劍,身上的單薄衣衫已被汗水濕透。
旁邊一個名叫趙天陽的白胖小子顯然沒有這種情緒,他正懶洋洋地躺在一把竹椅上曬著太陽,左手拿著一本封皮破舊的書籍,右手捏著根樹枝在空中虛晃,模仿大師兄每一次出劍。
隱仙岩上偶爾有三三兩兩給石殿中太陰星君、太陽星君上香的東蒼閣弟子路過,都沒往此處多看一眼,他們顯然是已經習慣了這幅一靜一動,一勤一懶的畫麵。
趙天陽坐起身來,把手中樹枝輕輕扔向正咬緊牙關出劍的大師兄。
後者頭也不回,將浣塵劍豎在背後輕輕一挑,樹枝立刻斷成兩截。
趙天陽看大師兄不肯回頭,便大聲喊道:“大師兄,我剛才口若懸河說了半天,你究竟聽到沒有?”
“現在江湖上已經傳遍了,這西北邊陲野狼峪中一夥馬賊一夥鏢師,加起來不下五百人,居然連人帶馬被劍氣切成了碎片,沒有留下一具全屍。你覺得這究竟是何人所為?依我看,這絕不是劍道宗師行徑,肯定是幽燕王朝天魔級高手南下西涼,大開殺戒,吸取活人精血!”
止劍在野狼峪中兩劍屠戮一百餘人,留下了兩個慘不忍睹的修羅場,次日朔方郡另一支鏢隊踏進野狼峪後,這件事迅速傳遍了北周江湖。
茶樓酒肆中的說書先生更是唾沫橫飛,講得活靈活現,神乎其神,仿佛自己當日就在野狼峪觀戰一般。
野狼峪中留下的屍首不過是一撮毛的百餘馬賊和天鷹鏢局的六十號人馬,加起來也不到二百人,等傳到趙天陽耳朵裏時,就已經變成了一道劍氣切碎了整整五百人和五百匹馬。
至於究竟是何人所為,北周江湖上也是眾說紛紜,大部分人認為是幽燕王朝的魔教高手南下中原,給中原名門正派尤其是鴻玄宗來了個下馬威。
也不知是不是止劍故意如此,用故此狠辣的手法,把禍水和罵名全部引向魔教。
這件事在空明禪師說來,自然就少了很多水分。
淨樂宮中,空明禪師一臉悲憫,語氣哀傷道:“一百來位馬賊,六十多位鏢師,被兩道鋒銳劍氣千刀萬剮,滿地支離破碎猶如森羅地獄。貧僧若非親眼所見,定然不信那些江湖傳言。唉,罪孽深重,罪孽深重!”
空明禪師是得道高僧,向來慈悲為懷悲憫萬物,哪怕是窮凶極惡的馬賊巨盜,在他眼中也並非不可度之。
隻要放下屠刀,誠心悔過,必能脫離苦海。
聽了空明禪師的話後,淩道升狠狠一拍桌子,怒道:“既殺馬賊又殺鏢師,如此不問青紅皂白的大開殺戒,如此凶殘歹毒的手法,肯定是魔教妖人所為!隻要魔教妖人膽敢在中原露頭,管他什麽高手,我鴻玄宗必要將其五馬分屍!”
淩道升自少年時起便跟魔教多次舍命血戰,夫人更是被魔教弟子逼得自盡而亡,女兒淩蒼雪被魔教劇毒折磨得不似人形,他跟魔教有不同戴天之仇。
從空明禪師的話中,淩道升立刻聯想起魔教,一股無名火在心頭升騰,恨得牙癢癢。
空明禪師搖了搖頭,歎道:“江湖險惡,人心難測。貧僧一生遊曆將佛,識人無數。在貧僧看來,名門正派中也有人麵獸心的衣冠禽獸,魔教邪派中也不乏光明磊落的豪爽漢子。淩閣主心有魔障,門戶之見難以摒除。”
空明禪師不喜歡江湖上的虛假寒暄客套,曆來都是直來直去,這就是出家人不打誑語。
淩道升對空明禪師的話不以為然,但念及對方是北周佛門大名鼎鼎的高僧,不好發作。
淩道升被空明禪師嗆了幾句後,他強迫自己壓下心頭火氣,臉色漲得通紅,一抬胳膊把茶水一口飲盡。
不料茶水剛剛衝沏,入喉似火,滾燙的茶水把淩道升燙得一陣咳嗽。
陸雲卿趕忙起身輕輕拍打師尊後背,對空明禪師說道:“禪師言之有理,卻有失偏頗。名門正派中確實有卑劣之徒,但各大派門規森嚴,這種人畢竟是少數。魔教邪派向來離經叛道,以背離禮法為榮,其中的豪爽磊落之人恐怕是寥寥無幾。”
空明禪師淡然一笑,灑然不語。
高僧如空明禪師,虛懷若穀,自然不會跟陸雲卿這個後生晚輩爭辯什麽。
顧天南就不同了,他把今日的拔劍式練到第一千三遍之後,轉過身來撿起地上的樹枝,用力朝二師弟趙天陽愈加發福的肚皮擲去。
“你有時間琢磨這些捕風捉影的江湖謠言,為何不跟我一起練劍?”顧天南走到趙天陽身邊,一把奪過他手中那把封皮極為破舊的書籍。
這本書已經被翻得頁角卷曲,書脊被密密麻麻的棉線胡亂縫住,顯然這不可能是趙天陽的書。趙天陽的書不多,但每一本都光潔如新。
顧天南合起書頁看了看封麵,赫然寫著《天魔血劍斬仙滅神三十六式》。
“從哪弄來的?”顧天南看著這本“魔教秘籍”哭笑不得,就算魔教邪派中真有這種劍法,也絕不可能是這個名字。
魔教妖人隻不過是心狠手辣做事偏激,並不代表人家沒文化。
趙天陽眯起雙眼,伸了個懶腰,任冬日溫暖的陽光灑滿全身,他懶洋洋道:“玄嶽門前,十五個銅板買的。賣書的大爺麵如黑炭,還戴著一隻眼罩,看上去是位如假包換的魔道宗師。”這語氣聽上去,似乎連他自己都不信。
這一年立冬,洞庭山來了一位貴客,無禪寺的空明禪師,地位僅次於無禪寺主持空鏡禪師。
如今北周境內佛教興盛,信徒遍地,寺院隨處可見。可早在三十多年前,佛教在中原大地幾乎凋零殆盡。
前朝文帝見曆代先皇求長生不老藥不得,砸碎丹爐銅鼎轉而信佛,日夜青燈黃卷,誦經抄經,祈求佛祖保佑國祚綿長。
由此佛教大興,中原有僧眾千人以上的寺廟共計四百八十餘座,被世人稱為“四百八十寺”。僧眾千人以下的寺院更是隨處可見,當時戶部曾經做過粗略統計,中原地域內有僧人不下百萬。
文帝篤信佛教,百萬僧眾不僅免除賦稅,還免除徭役,以至於越來越多的青壯年男子盡斷三千煩惱絲,割舍下萬丈紅塵遁入空門。
他們當真都是為了追求佛法嗎?很多都是濫竽充數之輩,借空門免除徭役,還能吃上飽飯。
前朝文帝駕崩時,中原僧眾已經不下兩百萬。
文帝死後,中原烽煙四起,藩王叛亂不斷。繼位的武宗皇帝平叛時,根本無兵可征,老的白發蒼蒼,小的瘦骨嶙峋,連刀槍都拿不穩。
武宗皇帝大怒之下,開始了震撼青史的“八年滅佛”。
滅佛開始後,中原絕大部分僧眾被迫還俗,該種地的拿起鋤頭,該上戰場的拿起弓弩,該讀書的拿起卷帙。
滅佛八年後,昔日鱗次櫛比的“四百八十寺”隻剩下不到五十座,僧眾不過萬餘。
滅佛時,無禪寺所有僧眾西入涼地,在涼州那片貧瘠荒涼的土地上紮下了根,帶去了佛光禪心。
如今的無禪寺主持空鏡禪師被西涼王尊為“上師”,地位超然,已不再踏足中原。
拜訪鴻玄宗的空明禪師一生遊曆四方,傳佛講佛,弘揚佛法,在北周江湖廟堂口碑極佳。
不老峰的淨樂宮中,淩道升和空明禪師一同坐在紫檀桌案旁,桌麵上水氣嫋嫋,茶香四溢,一僧一道相談甚歡。
北冥閣大弟子陸雲卿在不遠處正襟危坐,偶爾也能插上幾句嘴,引來淩道升的讚許目光。
空明禪師麵容清瘦,須眉皆白,一身最樸素不過的淡黃僧袍略微發白,腳下僧鞋磨損得有些破爛,脖子上掛著一串瑪瑙佛珠。
雖然衣著樸實無華,但空明禪師慈眉善目,風範高雅,寶相莊嚴,儼然是一位胸懷大慈悲,圓滿四攝的佛門高僧。
空明禪師輕輕抿了一口茶水,神色肅穆道:“淩閣主,近日在西北邊塞的野狼峪中,有一場慘烈無比的屠殺震驚世人,江湖上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不知淩閣主是否聽聞。”
鴻玄宗中,淩道升雖然代師父清策天尊主事,但他畢竟在名義上還隻是北蒼閣的閣主,所以空明禪師一直都以“閣主”稱呼淩道升。
淩道升平日裏忙於打理鴻玄宗繁雜事務,少有踏足江湖的機會,外界的風起雲湧仿佛都離他很遠。
跟淩道升有同樣境遇的,還有一個在小蓮花峰隱仙岩上揮汗如雨的練劍少年,顧天南。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遍!”顧天南喃喃了一句,經過兩個來月的苦練,他的拔劍式終於蓄出了一絲微不足道但確實存在的劍意。
如今顧天南每出一劍,十丈之外的樹枝已經有了明顯的晃動,抖落下片片積雪。比起師父顧凡一劍淩空斬斷大樹來自然是差了很遠,可武道一途本就坎坷漫長,哪有捷徑可走?
顧天南眼神堅毅,站在寒風獵獵的隱仙岩上不停拔劍收劍,身上的單薄衣衫已被汗水濕透。
旁邊一個名叫趙天陽的白胖小子顯然沒有這種情緒,他正懶洋洋地躺在一把竹椅上曬著太陽,左手拿著一本封皮破舊的書籍,右手捏著根樹枝在空中虛晃,模仿大師兄每一次出劍。
隱仙岩上偶爾有三三兩兩給石殿中太陰星君、太陽星君上香的東蒼閣弟子路過,都沒往此處多看一眼,他們顯然是已經習慣了這幅一靜一動,一勤一懶的畫麵。
趙天陽坐起身來,把手中樹枝輕輕扔向正咬緊牙關出劍的大師兄。
後者頭也不回,將浣塵劍豎在背後輕輕一挑,樹枝立刻斷成兩截。
趙天陽看大師兄不肯回頭,便大聲喊道:“大師兄,我剛才口若懸河說了半天,你究竟聽到沒有?”
“現在江湖上已經傳遍了,這西北邊陲野狼峪中一夥馬賊一夥鏢師,加起來不下五百人,居然連人帶馬被劍氣切成了碎片,沒有留下一具全屍。你覺得這究竟是何人所為?依我看,這絕不是劍道宗師行徑,肯定是幽燕王朝天魔級高手南下西涼,大開殺戒,吸取活人精血!”
止劍在野狼峪中兩劍屠戮一百餘人,留下了兩個慘不忍睹的修羅場,次日朔方郡另一支鏢隊踏進野狼峪後,這件事迅速傳遍了北周江湖。
茶樓酒肆中的說書先生更是唾沫橫飛,講得活靈活現,神乎其神,仿佛自己當日就在野狼峪觀戰一般。
野狼峪中留下的屍首不過是一撮毛的百餘馬賊和天鷹鏢局的六十號人馬,加起來也不到二百人,等傳到趙天陽耳朵裏時,就已經變成了一道劍氣切碎了整整五百人和五百匹馬。
至於究竟是何人所為,北周江湖上也是眾說紛紜,大部分人認為是幽燕王朝的魔教高手南下中原,給中原名門正派尤其是鴻玄宗來了個下馬威。
也不知是不是止劍故意如此,用故此狠辣的手法,把禍水和罵名全部引向魔教。
這件事在空明禪師說來,自然就少了很多水分。
淨樂宮中,空明禪師一臉悲憫,語氣哀傷道:“一百來位馬賊,六十多位鏢師,被兩道鋒銳劍氣千刀萬剮,滿地支離破碎猶如森羅地獄。貧僧若非親眼所見,定然不信那些江湖傳言。唉,罪孽深重,罪孽深重!”
空明禪師是得道高僧,向來慈悲為懷悲憫萬物,哪怕是窮凶極惡的馬賊巨盜,在他眼中也並非不可度之。
隻要放下屠刀,誠心悔過,必能脫離苦海。
聽了空明禪師的話後,淩道升狠狠一拍桌子,怒道:“既殺馬賊又殺鏢師,如此不問青紅皂白的大開殺戒,如此凶殘歹毒的手法,肯定是魔教妖人所為!隻要魔教妖人膽敢在中原露頭,管他什麽高手,我鴻玄宗必要將其五馬分屍!”
淩道升自少年時起便跟魔教多次舍命血戰,夫人更是被魔教弟子逼得自盡而亡,女兒淩蒼雪被魔教劇毒折磨得不似人形,他跟魔教有不同戴天之仇。
從空明禪師的話中,淩道升立刻聯想起魔教,一股無名火在心頭升騰,恨得牙癢癢。
空明禪師搖了搖頭,歎道:“江湖險惡,人心難測。貧僧一生遊曆將佛,識人無數。在貧僧看來,名門正派中也有人麵獸心的衣冠禽獸,魔教邪派中也不乏光明磊落的豪爽漢子。淩閣主心有魔障,門戶之見難以摒除。”
空明禪師不喜歡江湖上的虛假寒暄客套,曆來都是直來直去,這就是出家人不打誑語。
淩道升對空明禪師的話不以為然,但念及對方是北周佛門大名鼎鼎的高僧,不好發作。
淩道升被空明禪師嗆了幾句後,他強迫自己壓下心頭火氣,臉色漲得通紅,一抬胳膊把茶水一口飲盡。
不料茶水剛剛衝沏,入喉似火,滾燙的茶水把淩道升燙得一陣咳嗽。
陸雲卿趕忙起身輕輕拍打師尊後背,對空明禪師說道:“禪師言之有理,卻有失偏頗。名門正派中確實有卑劣之徒,但各大派門規森嚴,這種人畢竟是少數。魔教邪派向來離經叛道,以背離禮法為榮,其中的豪爽磊落之人恐怕是寥寥無幾。”
空明禪師淡然一笑,灑然不語。
高僧如空明禪師,虛懷若穀,自然不會跟陸雲卿這個後生晚輩爭辯什麽。
顧天南就不同了,他把今日的拔劍式練到第一千三遍之後,轉過身來撿起地上的樹枝,用力朝二師弟趙天陽愈加發福的肚皮擲去。
“你有時間琢磨這些捕風捉影的江湖謠言,為何不跟我一起練劍?”顧天南走到趙天陽身邊,一把奪過他手中那把封皮極為破舊的書籍。
這本書已經被翻得頁角卷曲,書脊被密密麻麻的棉線胡亂縫住,顯然這不可能是趙天陽的書。趙天陽的書不多,但每一本都光潔如新。
顧天南合起書頁看了看封麵,赫然寫著《天魔血劍斬仙滅神三十六式》。
“從哪弄來的?”顧天南看著這本“魔教秘籍”哭笑不得,就算魔教邪派中真有這種劍法,也絕不可能是這個名字。
魔教妖人隻不過是心狠手辣做事偏激,並不代表人家沒文化。
趙天陽眯起雙眼,伸了個懶腰,任冬日溫暖的陽光灑滿全身,他懶洋洋道:“玄嶽門前,十五個銅板買的。賣書的大爺麵如黑炭,還戴著一隻眼罩,看上去是位如假包換的魔道宗師。”這語氣聽上去,似乎連他自己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