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在手機上寫了幾個數字:“這是長河縣的戶籍冊上的戶數,七千九百戶左右;這是永昌二十三年的交稅戶數,六千七百戶;永昌二十四年,六千五百戶;永昌二十五年,六千戶。永昌二十六年起,朝廷免邊疆幾州十年稅糧。”
魏紫將那三年的交稅戶數圈了起來:“三年時間,逐年遞減。”
她伸出手,指在永昌二十四年的數字上:“這一年,你平定了西域和北疆。按你所說,你並未來過長河縣,也便是那兩場大戰並沒有給這裏造成影響,且年底的時候,朝廷為安撫邊疆,還給了一些糧食。”
“那我就奇怪了,沒有西域和北疆的騷擾,朝廷政策也寬鬆,長河縣交稅戶數年年遞減的理由是什麽?”
風澹淵問道:“永昌二十三年以前的交稅戶數呢?”
魏紫搖頭:“沒有。二十三年後的數字,也是我從幾份其他資料裏估算出來的。我還想問你呢,縣衙征稅應該有一本專門的記錄冊吧?”
風澹淵道:“有。但如你所說,長河縣沒有。”
他冷哼一聲,又道:“你方才說的,足以證明兩個問題。”
“第一個,交稅戶數對不上。平定西域和北疆後,我同皇上討論邊疆之事時,看過戶部的邊疆交稅冊子,上報上來的交稅戶數,都在總戶口數的九成左右,也便是說,長河縣七千九百戶,交稅戶數應該在七千一百戶左右。第二個問題,征稅冊去了哪裏?”
魏紫略一思忖,道:“第一個問題,按照那三年的交稅戶數的遞減量推算,至少在永昌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的時候,交稅戶數與上報朝廷的對得上,七千一百戶左右。”
“交稅戶數每年遞減,可能是當地官員為了中飽私囊,故意少報,也可能是——”
她的手點了點兩個“失蹤”字眼:“人口失蹤?”
風澹淵肯定道:“如果中飽私囊,那給朝廷的就不是九成的戶數,所以是後一種,人口失蹤。”
魏紫繼續道:“那就是說,從永昌二十一或二十二年,到永昌二十五年,人口失蹤了一千戶;永昌二十六至今,失蹤了多少戶沒有數據,但根據前幾年的情況,少的戶數應該不少於五百。也就是說,七八年的時間,長河縣失蹤了一千五百戶人口。”天籟小說網
“戶口數是永昌二十五年年底的,新增和死亡人口就算相互扯平吧,所以這個數據基本沒問題。”
“再說你提的第二個問題,征稅冊去了哪裏?為了掩蓋人口失蹤問題,征稅冊就不能留。但縣衙做得不幹淨,隻毀了征稅冊,沒有把能證明征稅戶數的所有資料一並毀了。”
魏紫又問風澹淵:“還有一個問題,你見過戶部的邊疆交稅冊子,交稅戶數是總戶口數的九成左右,那稅糧呢?有跟交稅戶數對得上嗎?”
風澹淵回:“稅糧跟交稅戶數對得上。”
魏紫眉頭深鎖:“那這就矛盾了。長河縣縣衙至少多報了幾百戶的交稅人數,不過交足了稅糧,這幾百戶、甚至到永昌二十五年的一千多戶稅糧,可不是個小數字;縣上百姓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縣令屋子裏卻都是銀子。”
魏紫將那三年的交稅戶數圈了起來:“三年時間,逐年遞減。”
她伸出手,指在永昌二十四年的數字上:“這一年,你平定了西域和北疆。按你所說,你並未來過長河縣,也便是那兩場大戰並沒有給這裏造成影響,且年底的時候,朝廷為安撫邊疆,還給了一些糧食。”
“那我就奇怪了,沒有西域和北疆的騷擾,朝廷政策也寬鬆,長河縣交稅戶數年年遞減的理由是什麽?”
風澹淵問道:“永昌二十三年以前的交稅戶數呢?”
魏紫搖頭:“沒有。二十三年後的數字,也是我從幾份其他資料裏估算出來的。我還想問你呢,縣衙征稅應該有一本專門的記錄冊吧?”
風澹淵道:“有。但如你所說,長河縣沒有。”
他冷哼一聲,又道:“你方才說的,足以證明兩個問題。”
“第一個,交稅戶數對不上。平定西域和北疆後,我同皇上討論邊疆之事時,看過戶部的邊疆交稅冊子,上報上來的交稅戶數,都在總戶口數的九成左右,也便是說,長河縣七千九百戶,交稅戶數應該在七千一百戶左右。第二個問題,征稅冊去了哪裏?”
魏紫略一思忖,道:“第一個問題,按照那三年的交稅戶數的遞減量推算,至少在永昌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的時候,交稅戶數與上報朝廷的對得上,七千一百戶左右。”
“交稅戶數每年遞減,可能是當地官員為了中飽私囊,故意少報,也可能是——”
她的手點了點兩個“失蹤”字眼:“人口失蹤?”
風澹淵肯定道:“如果中飽私囊,那給朝廷的就不是九成的戶數,所以是後一種,人口失蹤。”
魏紫繼續道:“那就是說,從永昌二十一或二十二年,到永昌二十五年,人口失蹤了一千戶;永昌二十六至今,失蹤了多少戶沒有數據,但根據前幾年的情況,少的戶數應該不少於五百。也就是說,七八年的時間,長河縣失蹤了一千五百戶人口。”天籟小說網
“戶口數是永昌二十五年年底的,新增和死亡人口就算相互扯平吧,所以這個數據基本沒問題。”
“再說你提的第二個問題,征稅冊去了哪裏?為了掩蓋人口失蹤問題,征稅冊就不能留。但縣衙做得不幹淨,隻毀了征稅冊,沒有把能證明征稅戶數的所有資料一並毀了。”
魏紫又問風澹淵:“還有一個問題,你見過戶部的邊疆交稅冊子,交稅戶數是總戶口數的九成左右,那稅糧呢?有跟交稅戶數對得上嗎?”
風澹淵回:“稅糧跟交稅戶數對得上。”
魏紫眉頭深鎖:“那這就矛盾了。長河縣縣衙至少多報了幾百戶的交稅人數,不過交足了稅糧,這幾百戶、甚至到永昌二十五年的一千多戶稅糧,可不是個小數字;縣上百姓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縣令屋子裏卻都是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