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全一家已經搬到了新房子,新房子寬敞,尤其是那個院子,特別的大,走進去就是一溜的騾圈、牛圈、鴨舍,十分的規整。
騾子們早就美滋滋的住了進去,結實的單間,它們相當滿意。
就那一排的騾子就震住文家父子,文福生跑上前去打量著那些騾子,“真的是財大氣粗,這些騾子和牛值不少錢吧?”
文小桃也覺得稀罕,覺得她姑姑發達了。
文家全可沒心思去看騾子,進門此處轉了一圈,“鵝呢?”
汪梅梅告訴他,“鵝去河邊了。”
說完就帶著他們往河邊走,汪全用三根很長的竹竿綁成了一個大筐扔到了河裏,入口就是在河邊,三麵在水裏,這樣一來鴨子和鵝都會在竹竿的範圍內的活動,扔進去的草也不會被水流衝走。
當然了,也有鴨子潛水出界,在水麵上歡快的遊泳。
“那...是小鵝?”
六隻鵝的個頭都快和鴨子一樣大了,此刻和鴨子們一起浮在水麵上,看到了汪梅梅全都激動的朝著她遊了過來,“沒給你們帶吃的來。”
這些鴨子和鵝現在都是汪梅梅在養,見了她就以為吃的來了,大鵝上了岸舒坦的伸展了翅膀,文家全一臉歡喜,“都長這麽大了啊?”
“看來是到這裏來過好日子了。”
隻有吃的好,吃的飽才長的這麽快啊。
汪梅梅說了,“這大鵝也很喜歡吃米渣的,每日都要吃好多,現在隔幾日就要到城裏去拉一車回來,米渣都跟不上了呢。”
“不過那河裏的小魚多,鴨子吃了小魚就不太吃米渣了,節省了一些。”
說著一臉期望的看著百福兒,“小東家,等明年打一艘小船吧,一網下去下去肯定能打好多的魚。”
百福兒好奇的問她,“你爹會打魚?”
“會啊,我哥也會,以前我爹幫人看過堰塘,會劃水,會劃船,也會打魚。”
如此百福兒笑眯眯的點頭,“那好,明年就打。”
文家全稀罕的看著那些大鵝,要知道這可都是他精心照看長大的啊,看著它們長的這麽好,很是欣慰,一欣慰就想要去摸,結果一摸就出了事...
大鵝早就把他忘了,以為自己遭受到了攻擊,二話不說就給了他一口,這還覺得不夠,追著他就開跑,一隻不夠六隻集體上,追的文家全在河邊狂跑。
“你們這些沒良心的混賬啊,也不想想自己是怎麽長大的。”
“忘記老子之前是怎麽照顧你們的?”
“哎喲,快來個人把它們弄走......”
百福兒......
好像叉腰狂笑怎麽辦?
她舅舅也有今日啊,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文福生笑出了聲,覺得他爹的樣子太好笑了,不過他可不敢去招惹那些大鵝,他心裏有陰影。
文小桃也捂嘴笑,要知道她也是被大鵝追過的。
兄妹三個笑的歡喜,最後還是汪梅梅喊來了汪全,汪全拿著竹竿驅散了大鵝。
文家全表示,他被大鵝傷透了心,透透的。
晚上百常安一家子回來了,吳強也帶著百芳兒回了,百家的幾家姻親也都到了,大夥兒一起商量了一下明日各自負責哪一塊兒,總之就是,“務必順順當當的把新媳婦給娶回來。”
“今年一年家裏的事多,這幾個月來都沒怎麽歇息過,但都辦的是大事,值得高興。”
“等明日菖蒲成親過後就會更忙。”
百裏輝開始安排家裏的大小事,首先就是百常安,“老大和柴胡你們父子兩個這段時間就別往鋪子裏去了,下個月家裏已經接了三場慶壇,正月裏還要去城裏,事情多的很,這一攤子你們得要捋清楚了,別出了岔子。”
百常富點頭,青幽街的商鋪生意還行,做香燭紙錢的也不能大肆宣傳,全靠熟人介紹,首先文昌村的人是都到那裏去買的,百家接了白事也是哪裏去拿的,不過也有好消息,已經有人曉得家中辦白事去鋪子上找人,已經成功接到過生意了。
“說是進了最後一個月香燭紙錢的進貨錢就要漲了,可惜二叔的作坊來不及。”
本來準備蓋作坊的百裏昌因為他老丈人一行人的到來拉慢了進度,畢竟老方們著急搬進新房子過冬。
百裏昌父子幾個上下張羅,實在騰不出手來辦作坊。
百裏輝擺了擺手,“這個不急,就算是蓋起來也賺不了年前的這一波銀子。”
說著目光又落在小李氏身上,“你也別往城裏去了,到時候家裏忙,在家幫襯著,鋪子裏忙就讓花兒留在那裏搭把手。”
百常安兩口子都有點不好意思,城裏開了一個鋪子,一家子都上心,再加上要年節上了,買糖的也多了起來,小李氏也就留在了城裏幫忙,最近一段日子是沒怎麽幫著家裏。
李婆在這裏插了一句,對張青青說的,“要年底了,你們的賬目也做的清楚些,年三十之前交賬,到時候別管好壞咱們都商量一下,福兒說要在鋪子賣紅糖,看看怎麽**較好。”天籟小說網
城裏的宅子是怎麽來的,做糖的手藝是怎麽來,李婆都記的清清楚楚,讓大房的人回來也是李婆的意思,她怎麽會讓大房的人一直都住在那房子裏?
現在是沒什麽心思,但住久了,住習慣了,也就不好說了。
張青青輕聲說道:“賬目都記得清楚的。”
李婆不再說話,百裏輝又說起下一個事,那就是家裏等著年後要蓋房子。
“咱家這房子也有好些年了,人多了也就不太住得下,年後等著紅糖的事辦完了,咱們也把房子都蓋一蓋,蓋一個好點兒的,大家都住的寬綽些。”
這個消息一出大夥兒都挺高興,至於蓋房子的錢,那肯定賣紅糖賺的啦。
說到這裏也就沒有細說了,畢竟親戚們還在,也就說起了大夥兒關心的事,“老二,你給大夥兒說說你的計劃。”
百常富搓了搓手,將自己要提前開火熬糖的事說了,日子就定在了臘月十二,“先收村子裏的,熬糖的人加上我都是新手,廢掉兩鍋也是有可能的。”
“熬糖這一攤子我來,收甘蔗這一攤子就三弟來安排,出貨收錢做賬的事我交給了兒媳婦,那個...雖然還沒進門,但這事我已經和她說好了。”
說著看向了百常青,“收甘蔗這活兒可重要,也不輕鬆,就全靠你了。”
騾子們早就美滋滋的住了進去,結實的單間,它們相當滿意。
就那一排的騾子就震住文家父子,文福生跑上前去打量著那些騾子,“真的是財大氣粗,這些騾子和牛值不少錢吧?”
文小桃也覺得稀罕,覺得她姑姑發達了。
文家全可沒心思去看騾子,進門此處轉了一圈,“鵝呢?”
汪梅梅告訴他,“鵝去河邊了。”
說完就帶著他們往河邊走,汪全用三根很長的竹竿綁成了一個大筐扔到了河裏,入口就是在河邊,三麵在水裏,這樣一來鴨子和鵝都會在竹竿的範圍內的活動,扔進去的草也不會被水流衝走。
當然了,也有鴨子潛水出界,在水麵上歡快的遊泳。
“那...是小鵝?”
六隻鵝的個頭都快和鴨子一樣大了,此刻和鴨子們一起浮在水麵上,看到了汪梅梅全都激動的朝著她遊了過來,“沒給你們帶吃的來。”
這些鴨子和鵝現在都是汪梅梅在養,見了她就以為吃的來了,大鵝上了岸舒坦的伸展了翅膀,文家全一臉歡喜,“都長這麽大了啊?”
“看來是到這裏來過好日子了。”
隻有吃的好,吃的飽才長的這麽快啊。
汪梅梅說了,“這大鵝也很喜歡吃米渣的,每日都要吃好多,現在隔幾日就要到城裏去拉一車回來,米渣都跟不上了呢。”
“不過那河裏的小魚多,鴨子吃了小魚就不太吃米渣了,節省了一些。”
說著一臉期望的看著百福兒,“小東家,等明年打一艘小船吧,一網下去下去肯定能打好多的魚。”
百福兒好奇的問她,“你爹會打魚?”
“會啊,我哥也會,以前我爹幫人看過堰塘,會劃水,會劃船,也會打魚。”
如此百福兒笑眯眯的點頭,“那好,明年就打。”
文家全稀罕的看著那些大鵝,要知道這可都是他精心照看長大的啊,看著它們長的這麽好,很是欣慰,一欣慰就想要去摸,結果一摸就出了事...
大鵝早就把他忘了,以為自己遭受到了攻擊,二話不說就給了他一口,這還覺得不夠,追著他就開跑,一隻不夠六隻集體上,追的文家全在河邊狂跑。
“你們這些沒良心的混賬啊,也不想想自己是怎麽長大的。”
“忘記老子之前是怎麽照顧你們的?”
“哎喲,快來個人把它們弄走......”
百福兒......
好像叉腰狂笑怎麽辦?
她舅舅也有今日啊,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文福生笑出了聲,覺得他爹的樣子太好笑了,不過他可不敢去招惹那些大鵝,他心裏有陰影。
文小桃也捂嘴笑,要知道她也是被大鵝追過的。
兄妹三個笑的歡喜,最後還是汪梅梅喊來了汪全,汪全拿著竹竿驅散了大鵝。
文家全表示,他被大鵝傷透了心,透透的。
晚上百常安一家子回來了,吳強也帶著百芳兒回了,百家的幾家姻親也都到了,大夥兒一起商量了一下明日各自負責哪一塊兒,總之就是,“務必順順當當的把新媳婦給娶回來。”
“今年一年家裏的事多,這幾個月來都沒怎麽歇息過,但都辦的是大事,值得高興。”
“等明日菖蒲成親過後就會更忙。”
百裏輝開始安排家裏的大小事,首先就是百常安,“老大和柴胡你們父子兩個這段時間就別往鋪子裏去了,下個月家裏已經接了三場慶壇,正月裏還要去城裏,事情多的很,這一攤子你們得要捋清楚了,別出了岔子。”
百常富點頭,青幽街的商鋪生意還行,做香燭紙錢的也不能大肆宣傳,全靠熟人介紹,首先文昌村的人是都到那裏去買的,百家接了白事也是哪裏去拿的,不過也有好消息,已經有人曉得家中辦白事去鋪子上找人,已經成功接到過生意了。
“說是進了最後一個月香燭紙錢的進貨錢就要漲了,可惜二叔的作坊來不及。”
本來準備蓋作坊的百裏昌因為他老丈人一行人的到來拉慢了進度,畢竟老方們著急搬進新房子過冬。
百裏昌父子幾個上下張羅,實在騰不出手來辦作坊。
百裏輝擺了擺手,“這個不急,就算是蓋起來也賺不了年前的這一波銀子。”
說著目光又落在小李氏身上,“你也別往城裏去了,到時候家裏忙,在家幫襯著,鋪子裏忙就讓花兒留在那裏搭把手。”
百常安兩口子都有點不好意思,城裏開了一個鋪子,一家子都上心,再加上要年節上了,買糖的也多了起來,小李氏也就留在了城裏幫忙,最近一段日子是沒怎麽幫著家裏。
李婆在這裏插了一句,對張青青說的,“要年底了,你們的賬目也做的清楚些,年三十之前交賬,到時候別管好壞咱們都商量一下,福兒說要在鋪子賣紅糖,看看怎麽**較好。”天籟小說網
城裏的宅子是怎麽來的,做糖的手藝是怎麽來,李婆都記的清清楚楚,讓大房的人回來也是李婆的意思,她怎麽會讓大房的人一直都住在那房子裏?
現在是沒什麽心思,但住久了,住習慣了,也就不好說了。
張青青輕聲說道:“賬目都記得清楚的。”
李婆不再說話,百裏輝又說起下一個事,那就是家裏等著年後要蓋房子。
“咱家這房子也有好些年了,人多了也就不太住得下,年後等著紅糖的事辦完了,咱們也把房子都蓋一蓋,蓋一個好點兒的,大家都住的寬綽些。”
這個消息一出大夥兒都挺高興,至於蓋房子的錢,那肯定賣紅糖賺的啦。
說到這裏也就沒有細說了,畢竟親戚們還在,也就說起了大夥兒關心的事,“老二,你給大夥兒說說你的計劃。”
百常富搓了搓手,將自己要提前開火熬糖的事說了,日子就定在了臘月十二,“先收村子裏的,熬糖的人加上我都是新手,廢掉兩鍋也是有可能的。”
“熬糖這一攤子我來,收甘蔗這一攤子就三弟來安排,出貨收錢做賬的事我交給了兒媳婦,那個...雖然還沒進門,但這事我已經和她說好了。”
說著看向了百常青,“收甘蔗這活兒可重要,也不輕鬆,就全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