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之擔憂不無道理。不過本座可助殿下於昆吾山周邊布下大陣,將昆吾山圈於其中,擋東夷巫者輕易而舉。”
“若當真有人能強行破陣,本座亦能瞬間感知,可瞬息而至,將其鎮壓。”
孔宣徐徐道來,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啊……”
殷辛聞言猛地起身,繼而朝孔宣鄭重的抱拳稽首。“如此就有勞仙師!”
如按孔宣所言,當真是解決了他的心頭大患,再無需憂心。
昆吾山勢必會成為最安全所在,除非聖人親至,否則由孔宣坐鎮,可鎮壓一切宵小。
以此為營地,可鑄幣天下。
孔宣在營帳待了一會兒,與殷辛詳細探討收集成湯血脈之血事宜,便回帝廟潛修。
對孔宣而言此事關重大,關乎鳳凰血脈開啟,不容有失。
張奎也連夜遁回朝歌,太子府那邊尚需他親自駐守。
登基前,凡事謹慎,不容有失。
待孔宣、張奎離開,殷辛順手將那枚銅幣置於桌上,信仰落寶金錢出現在掌心。
按照紫金玉石浮現出的法訣,殷辛試著驅動信仰落寶金錢。
信仰落寶金錢扇動雙翅騰空而起,一道白光釋放,觸及那枚銅幣,一閃即逝。
信仰落寶金錢再次回到殷辛掌心,殷辛手一翻,落寶金錢進入紫金玉石空間。
“這就結束了?”殷辛不禁有些愕然,他本以為需要耗費一些精力。
殷辛忙將桌上的銅幣拿起,銅幣依舊是那枚銅幣,唯一不同的是,銅幣上殷辛那頭像額頭位置出現兩道細微晶亮的光痕,猶如雙翅在騰飛。
殷辛試著刮了刮,發現那道雙翅光痕烙印在其中,且融為一體。
別說大商的熔煉之術,哪怕後世也未必能做到這些,如此辨識真偽,當真簡單。
有此雙翅烙印,即便是那群打造銅幣的東夷匠師,亦無法偽造,且使用同樣的模具,那雙翅痕跡需信仰落寶金錢方可完成最後一道。
殷辛深深舒口氣,一切都在掌控中。
統一貨幣,收集信仰之力,殷辛這一刻信心滿滿。
次日,張奎起了個大早,將東夷族匠師們又悄無聲息的送回昆吾山。
午時,孔宣親至,在昆吾山周遭布下防禦大陣。
昨夜,殷辛還在擔心東夷匠師不肯出全力,不曾想薑瑤鏡自高蘭英那裏聽聞此事,竟趁夜色專程回了一趟太子府。
在張奎、高蘭英夫婦配合下,軟硬兼施,竟將東夷族那群匠師給徹底降服,隻是他們依舊不肯吐露煉兵之法,不過那倒也無礙。
經此事,殷辛對薑瑤鏡又有了重新認識。
薑瑤鏡敢想敢做,且掌控變化之術,殷辛相信日後封神之戰她定會成為他最大助力。
由善變化之術的薑瑤鏡在,一些事更容易去達成。
打虎親兄弟,上陣夫妻兵。
次日,殷辛又畫了兩張圖紙,僅僅將之前圖案中的‘1’更換為‘10’和‘100’而已。
三種銅幣,按十倍量遞增,足以滿足市場流通。
殷辛並讓張奎轉達給東夷族匠師,此三種銅幣,材料須有區分,可在赤銅中加入其他礦石金屬,以此分辨其色,分量固定,不得再變。
同時,殷辛又派張奎自奴隸市場挑選出一批身世清白,且好學者秘密送入昆吾山,輔助東夷匠師鑄幣。
守陵三日結束。
殷辛率百官、皇室宗親叩拜,並親奉帝乙靈位入住帝廟,受大商臣民供奉。
殷辛歸朝歌,入皇宮。
太子府傳來消息,言東伯侯薑桓楚攜子薑文煥登府求見。
“東伯侯薑桓楚……”
殷辛待在龍德殿,靠在龍椅上,聽到內侍稟報,不由暗自嘀咕一句。
對殷辛而言,東伯侯是關鍵人物,殷辛一旦登基,便為大商之國丈,地位尊崇。
封神演義中記載薑桓楚被殷辛設計來朝殺害,全因薑娘娘慘遭
剜目烙手氣絕身亡。
但殷辛定不會殺他,他所在的東魯與東夷相毗鄰,日後攻打東夷還需依仗薑桓楚,不過具體如何用兵,殷辛尚在謀劃中。
不過用不了多久,大商將兵臨東夷。
“回太子府!”
殷辛出了龍德殿,繞道回後宮,帶上薑瑤鏡乘馬車出了皇宮。
“瑤鏡,切不得暴露本王已知你真身之事!”殷辛坐在馬車裏,再三囑咐薑瑤鏡。
“殿下放心,妾身謹記。”
薑瑤鏡如何不知此事的利害關係,即便殷辛不提,她亦不會去暴露。
此事關乎重大,稍有不慎大商與東魯間會無形中產生一道隔閡,於殷辛大大不利。
相比薑桓楚而言,薑瑤鏡要的是殷辛。
殷辛攜手薑瑤鏡進太子府,剛踏進府門,就聽聞內院演武場傳來打鬥聲,不時還有助威聲。
“怎麽回事兒?”
殷辛一愣,牽著薑瑤鏡手快步走進內院演武場。
入眼的是兩個年輕人鬥在一處。
其中一人乃京師禁衛軍統領黃飛虎,另一人與黃飛虎年齡相當,十六七歲的年紀。
兩人赤手相搏!都未曾使用兵器。
殷辛認出,此非別人,正是薑桓楚之子薑文煥。
按照封神演義記載,成年的薑文煥武力值尚在黃飛虎之上,甚至名列封神武將前三,比起未被紫金玉石增幅的殷辛都略占上風。
勇貫三軍,力敵萬夫,說的便是薑文煥。
黃飛虎與薑文煥已交手三十幾個回合,竟不相上下,一時分不出勝負。
待殷辛出現,兩人亦勢均力敵。
黃飛虎原本來太子府與張奎商討昆吾山派駐軍之事,恰遇東伯侯薑桓楚拜訪,張奎忙幫雙方引薦,不曾想黃飛虎與那薑文煥都乃少年英雄,且世家之後,一言不合,非要手底下見真章,張奎攔都攔不住,這不就出現眼前這一幕。
“殿下……”
張奎眼尖,殷辛一踏進演武場就被他發現,他不由鬆口氣,忙迎上前。
黃飛虎與薑文煥聞聽殷辛駕到,都不由忙停手,齊齊迎上前跪拜行禮。
他們再囂張亦不敢在殷辛麵前失了禮數。
殷辛雖尚未登基,但僅僅差了儀式而已,他已代行帝王之權。
“若當真有人能強行破陣,本座亦能瞬間感知,可瞬息而至,將其鎮壓。”
孔宣徐徐道來,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啊……”
殷辛聞言猛地起身,繼而朝孔宣鄭重的抱拳稽首。“如此就有勞仙師!”
如按孔宣所言,當真是解決了他的心頭大患,再無需憂心。
昆吾山勢必會成為最安全所在,除非聖人親至,否則由孔宣坐鎮,可鎮壓一切宵小。
以此為營地,可鑄幣天下。
孔宣在營帳待了一會兒,與殷辛詳細探討收集成湯血脈之血事宜,便回帝廟潛修。
對孔宣而言此事關重大,關乎鳳凰血脈開啟,不容有失。
張奎也連夜遁回朝歌,太子府那邊尚需他親自駐守。
登基前,凡事謹慎,不容有失。
待孔宣、張奎離開,殷辛順手將那枚銅幣置於桌上,信仰落寶金錢出現在掌心。
按照紫金玉石浮現出的法訣,殷辛試著驅動信仰落寶金錢。
信仰落寶金錢扇動雙翅騰空而起,一道白光釋放,觸及那枚銅幣,一閃即逝。
信仰落寶金錢再次回到殷辛掌心,殷辛手一翻,落寶金錢進入紫金玉石空間。
“這就結束了?”殷辛不禁有些愕然,他本以為需要耗費一些精力。
殷辛忙將桌上的銅幣拿起,銅幣依舊是那枚銅幣,唯一不同的是,銅幣上殷辛那頭像額頭位置出現兩道細微晶亮的光痕,猶如雙翅在騰飛。
殷辛試著刮了刮,發現那道雙翅光痕烙印在其中,且融為一體。
別說大商的熔煉之術,哪怕後世也未必能做到這些,如此辨識真偽,當真簡單。
有此雙翅烙印,即便是那群打造銅幣的東夷匠師,亦無法偽造,且使用同樣的模具,那雙翅痕跡需信仰落寶金錢方可完成最後一道。
殷辛深深舒口氣,一切都在掌控中。
統一貨幣,收集信仰之力,殷辛這一刻信心滿滿。
次日,張奎起了個大早,將東夷族匠師們又悄無聲息的送回昆吾山。
午時,孔宣親至,在昆吾山周遭布下防禦大陣。
昨夜,殷辛還在擔心東夷匠師不肯出全力,不曾想薑瑤鏡自高蘭英那裏聽聞此事,竟趁夜色專程回了一趟太子府。
在張奎、高蘭英夫婦配合下,軟硬兼施,竟將東夷族那群匠師給徹底降服,隻是他們依舊不肯吐露煉兵之法,不過那倒也無礙。
經此事,殷辛對薑瑤鏡又有了重新認識。
薑瑤鏡敢想敢做,且掌控變化之術,殷辛相信日後封神之戰她定會成為他最大助力。
由善變化之術的薑瑤鏡在,一些事更容易去達成。
打虎親兄弟,上陣夫妻兵。
次日,殷辛又畫了兩張圖紙,僅僅將之前圖案中的‘1’更換為‘10’和‘100’而已。
三種銅幣,按十倍量遞增,足以滿足市場流通。
殷辛並讓張奎轉達給東夷族匠師,此三種銅幣,材料須有區分,可在赤銅中加入其他礦石金屬,以此分辨其色,分量固定,不得再變。
同時,殷辛又派張奎自奴隸市場挑選出一批身世清白,且好學者秘密送入昆吾山,輔助東夷匠師鑄幣。
守陵三日結束。
殷辛率百官、皇室宗親叩拜,並親奉帝乙靈位入住帝廟,受大商臣民供奉。
殷辛歸朝歌,入皇宮。
太子府傳來消息,言東伯侯薑桓楚攜子薑文煥登府求見。
“東伯侯薑桓楚……”
殷辛待在龍德殿,靠在龍椅上,聽到內侍稟報,不由暗自嘀咕一句。
對殷辛而言,東伯侯是關鍵人物,殷辛一旦登基,便為大商之國丈,地位尊崇。
封神演義中記載薑桓楚被殷辛設計來朝殺害,全因薑娘娘慘遭
剜目烙手氣絕身亡。
但殷辛定不會殺他,他所在的東魯與東夷相毗鄰,日後攻打東夷還需依仗薑桓楚,不過具體如何用兵,殷辛尚在謀劃中。
不過用不了多久,大商將兵臨東夷。
“回太子府!”
殷辛出了龍德殿,繞道回後宮,帶上薑瑤鏡乘馬車出了皇宮。
“瑤鏡,切不得暴露本王已知你真身之事!”殷辛坐在馬車裏,再三囑咐薑瑤鏡。
“殿下放心,妾身謹記。”
薑瑤鏡如何不知此事的利害關係,即便殷辛不提,她亦不會去暴露。
此事關乎重大,稍有不慎大商與東魯間會無形中產生一道隔閡,於殷辛大大不利。
相比薑桓楚而言,薑瑤鏡要的是殷辛。
殷辛攜手薑瑤鏡進太子府,剛踏進府門,就聽聞內院演武場傳來打鬥聲,不時還有助威聲。
“怎麽回事兒?”
殷辛一愣,牽著薑瑤鏡手快步走進內院演武場。
入眼的是兩個年輕人鬥在一處。
其中一人乃京師禁衛軍統領黃飛虎,另一人與黃飛虎年齡相當,十六七歲的年紀。
兩人赤手相搏!都未曾使用兵器。
殷辛認出,此非別人,正是薑桓楚之子薑文煥。
按照封神演義記載,成年的薑文煥武力值尚在黃飛虎之上,甚至名列封神武將前三,比起未被紫金玉石增幅的殷辛都略占上風。
勇貫三軍,力敵萬夫,說的便是薑文煥。
黃飛虎與薑文煥已交手三十幾個回合,竟不相上下,一時分不出勝負。
待殷辛出現,兩人亦勢均力敵。
黃飛虎原本來太子府與張奎商討昆吾山派駐軍之事,恰遇東伯侯薑桓楚拜訪,張奎忙幫雙方引薦,不曾想黃飛虎與那薑文煥都乃少年英雄,且世家之後,一言不合,非要手底下見真章,張奎攔都攔不住,這不就出現眼前這一幕。
“殿下……”
張奎眼尖,殷辛一踏進演武場就被他發現,他不由鬆口氣,忙迎上前。
黃飛虎與薑文煥聞聽殷辛駕到,都不由忙停手,齊齊迎上前跪拜行禮。
他們再囂張亦不敢在殷辛麵前失了禮數。
殷辛雖尚未登基,但僅僅差了儀式而已,他已代行帝王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