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秋風聽孫光明侃侃而談,心下不由一動,暗想孫光明不過三十歲左右年紀,有這番見解,卻也算是頗為了不起。這些陳年舊事,自己雖然也略有耳聞,卻沒有想得像他這般深遠。眼下大明立國已有百餘年,雖然曾有過土木堡之變的慘敗,但是韃子各部也是內亂不斷,近年來對九邊的威脅已不似先前那般嚴重。倒是東南沿海的倭寇越來越是猖獗,不隻騷擾福建、江浙沿海,近年來更是逐漸北進,在山東近海也時有倭寇的蹤跡。此前厲秋風從來沒有想過威震江湖數十年的柳宗岩竟然是扶桑人假冒,而柳生宗岩帶著這些扶桑武士潛入中土,便是在遼東登岸。如此看來,隻怕遼東倭寇之患,也並不比福建、江浙要好多少。倭寇之亂,從遼東一直到福建愈演愈烈,已成大明心腹大患,隻怕比韃子更為致命。不過柳生宗岩一夥人與東南沿海的倭寇雖然有所勾結,雙方卻是各懷鬼胎。即便是柳生宗岩所統領的扶桑武士內部,卻也有不同的勢力。錦衣衛安插在東南沿海的眼線也曾具文呈報錦衣衛正副指揮使和兵部,稱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內部也時有紛爭。若是依著孫光明的法子,挑動倭寇內亂,倒不失是一個好法子。


    兩人談談講講之間,天色卻已漸漸暗了下來。三人雖然已經離開了雲台山主峰,卻尚未走出雲台山餘脈。此時天色已晚,山風愈加猛烈起來。厲秋風和孫光明、蘇岩雖然身負武功,卻也覺得寒風刺骨,甚是難熬。恰好不遠處路邊有一處廢棄的土屋,孫光明說道:“厲大俠,你昨日到了無極觀之後,與無極觀那些婆娘鬥了一日一夜,粒米未進,隻怕此時已疲憊不堪。咱們不妨在此處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再趕往高平,卻也不晚。”


    厲秋風笑道:“全憑孫先生吩咐便是,何須再問厲某”


    三人到了那破屋之外,翻身下馬,將馬匹拴在路邊幾棵枯樹上,任由它們在路邊啃食枯草。三人走進破屋之後,隻見屋中破爛不堪,窗戶上盡是大大小小的破洞。所幸屋頂和牆壁還算得上完整,倒可以遮擋些許寒風。三人搬開地上的碎木亂石,在空地上生起火來。蘇岩又從包袱中取出幾張麵餅,分給孫光明和厲秋風。厲秋風早已餓了,此時卻也並不客氣,風卷殘雲般將兩張麵餅吃了個幹幹淨淨。又接過蘇岩遞過來的水囊,一口氣喝了大半袋水,這才拍了拍肚皮,對孫光明和蘇岩說道:“多謝二位,讓厲某不至於饑渴而死。”


    孫光明哈哈大笑,道:“厲大俠說笑了。你就不怕我們在這麵餅和水中下毒麽”


    厲秋風道:“你們即便想殺我,也不會在此時下手,我又有什麽擔心的”


    孫光明笑聲忽止,緊盯著厲秋風,片刻之後,他一字一句地說道:“厲大俠,希望咱們永遠都不是敵人。”


    厲秋風道:“做朋友,還是做敵人,要看孫先生的意思了。”


    孫光明右手拾起一根木棍,在火堆中挑動了幾下,火焰“呼”地一聲升了起來,在火堆上空不住跳動。三個人的影子被火焰映在牆上,卻也是晃動不已。


    孫光明看著火堆,口中說道:“咱們下午的事情還沒有說完。頡利可汗見唐軍嚴陣以待,卻也不敢擅自進攻。李世民見突厥大軍並沒有立即進攻,知道頡利可汗已經中計,竟然不顧危險,親自騎馬過了渭河橋,穿過背水列陣的尉遲敬德率領的唐軍隊列,一直到了突厥軍隊陣前,呼叫頡利可汗站出來說話。


    “頡利可汗知道李世民南征北戰,每戰必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而且李世民擅長射箭,有百步穿楊之能,可以說是箭不虛發。頡利可汗雖然也是頗為勇武,不過出陣之時,還是命令七十二名全身裹著鐵甲的突厥勇士手執盾牌,環繞在自己四周,以防李世民突施冷箭。


    “突厥人雖然凶狠貪婪,卻素來敬服英雄好漢。此時看到大唐皇帝孤身一人到了陣前,而自己的可汗竟然讓眾多勇士保護著才敢與大唐皇帝說話,原本囂張的氣勢登時被打掉了不少。


    “李世民見頡利可汗現身,便責他不講信義,偷襲大唐。頡利可汗卻說當年李淵起兵之時,向突厥借兵借糧,並且許諾大唐得天下,而子女財帛任突厥自取。自己帶兵東來,並非要與大唐開戰,隻不過想索取當年唐高祖李淵許下的金銀財寶。李世民聽頡利可汗如此一說,立時知道此人胸無大誌,隻不過是貪圖小利,便放下心來。他許諾即日便送給突厥金銀財物,大唐與突厥永結同好。頡利可汗見唐軍已有準備,雙方開戰對自己沒有半點好處。既然李世民已經答允給銀子,正好就坡下驢。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渭河橋邊斬殺白馬立盟,相互約定永不相負,這便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與頡利可汗立下盟約之後,便下令將早就準備好的金銀珠寶送到突厥大營之中。頡利可汗見錢眼開,心下大喜,當天便率領突厥大軍向西退兵。一場大戰消彌於無形。隻不過李世民不敢疏忽,長安城仍然處於戒嚴之中。


    “突厥大軍撤退之後,李世民知道大唐與突厥終有一戰,是以勵精圖治,欲一雪突厥逼宮之奇恥大辱。是以突厥雖然退出大唐西部邊境,朝廷防衛卻更加嚴密。玄奘法師在長安苦等了兩年,其間多次上表,請求朝廷允許他西去天竺求取佛經,卻都被朝廷拒絕。玄奘法師心如火焚,實在等不下去了,便於貞觀二年悄悄離開長安,一路西行,欲私自前往天竺。一路之上他數次被唐軍擒住,隻不過帶兵的將領見玄奘法師一心向佛,對他心生敬佩,並未為難於他,反倒送給他水和幹糧,使得他平安進入西域。”


    孫光明說到這裏,微微一笑,道:“其時大唐嚴控邊境,就與今日大明的海禁一般,守衛的極是嚴密。若是沒有朝廷的批文,一旦被邊軍擒住,便是通敵大罪。玄奘法師前往天竺,冒著極大的風險,又哪裏有什麽唐太宗親自給他披上袈裟之事”


    厲秋風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孫先生見識廣博,在下佩服。”


    孫光明道:“我這也是掉掉書袋罷了,談不上是什麽大學問。玄奘法師一路西行,途經數十國,多曆艱辛困苦,數次險些丟掉性命。他在路上足足走了三年,行程十三萬餘裏,終於到了天竺。此後他在天竺十年,精研佛法,轟動了整個天竺。貞觀十七年,玄奘法師啟程返回大唐,兩年後回到長安。其時與十七年前他離開長安之時已完全不同。大唐擊敗突厥,西域各國臣服於大唐,尊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玄奘法師回到西域之時,消息便傳到了長安。各地官員百姓都等著一睹這位大唐高僧的風采。李世民也不再追究玄奘法師偷越國境之罪,反倒派了使者去西域迎接玄奘法師返回長安。


    “貞觀十九年,玄奘法師終於回到了長安。其時唐太宗李世民正在籌劃對遼東用兵,禦駕到了洛陽。聽說玄奘法師到了長安,便請他到洛陽相見。玄奘法師到了洛陽之後,李世民在洛陽紫微城儀鸞殿親自接見了他。李世民請玄奘與他並坐,並且問道:‘法師當年西去取經,為何不報知朝廷知曉’玄奘法師答道:‘貧僧西去之時,雖已再三表奏,適逢多事之秋,陛下殫精竭慮,以禦外侮。此等釋門之事,隻怕陛下並未得知。貧僧誠願微淺,朝廷不蒙允許。是以貧僧乃輒私行,專擅之罪唯深慚懼。’唐太宗歎道:‘法師出家之後,與世俗了斷,所以能委命求法,以惠利蒼生。此等堅韌勇決,世人不可比矣。’”


    孫光明說到這裏,歎了一口氣,道:“玄奘法師隻是一名僧人,卻能不懼艱辛,遠涉萬裏異域,這份誌氣,當真是天下惟一人耳。李世民見他談吐文雅,更兼見識廣博,實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便起了愛才之心,一心要他棄緇還俗,是以派了他最得力的大臣長孫無忌前去說服玄奘法師。長孫無忌轉述李世民之言,稱‘法師堪公輔之寄,因勸罷道,助秉俗務’。


    “玄奘法師與長孫無忌坐而論道,稱‘小僧少踐緇門,伏膺佛道,玄宗是習,孔教未聞。今遣從俗,無異乘流之舟使棄水而就陸,不唯無功,亦徒令腐敗也。願得畢身行道,以報國恩,小僧之幸甚’。那長孫無忌最有見識,是李世民駕下最得力的大臣,為大唐立國出謀劃策,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實是大唐開國第一功臣。李世民建淩煙閣,繪二十四功臣圖,排名居首的便是長孫無忌。後來李世民病重之時,也是托孤於長孫無忌。若是沒有長孫無忌一力維護,李治這小子哪能做皇帝隻恨這個小子不成氣,受武後挾製,害死了長孫無忌。結果武後大權獨攬,牝雞司晨,禍亂宮廷,屠殺李世民的子孫,最後以周代唐,險些使大唐覆滅。推本溯源,便是李治受了武後的挑唆,害死長孫無忌所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刀傾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喜縣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喜縣尉並收藏一刀傾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