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秋風等三人聽朱十四說話,雖然不曉得他到底想說什麽,卻也頗感興趣。隻是厲秋風和黃姓老者隻是挑著菜肴吃了幾口,並未飲酒。矮胖子卻是自斟自飲,甚是瀟灑。


    隻聽朱十四說道:“先王說到這裏,問我是不是也以為宋太祖是一個迂腐之人。其時我年輕氣盛,說話沒有什麽顧忌,於是大著膽子說道,宋太祖是一個好人,不過稱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他若不去講什麽仁義道德,也不會讓趙光義篡奪了皇位,害得自己幾個兒子都沒有什麽好下場。


    “先王聽了之後,歎了一口氣,看了我一眼,緩緩說道,趙光義做了皇帝之後,宋太祖幾個成年的兒子確實死得不明不白,其餘的子孫也都是默默無名之輩。可是正因為如此,他這一係的子孫,反倒得了善終。宋太宗雖然做了皇帝,但是一百多年後,大宋遭遇了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太後、皇後、嬪妃及皇子、公主、皇親國戚數千口也被金人押往五國城,一路上受盡淩辱。其後數十年間,這些出身尊貴的皇族大半被折磨而死,回到臨安的隻有廖廖數人罷了。而這些人都是趙光義的後人。待到宋高宗逃到臨安,雖然繼位做了皇帝,卻被金國壓迫,做了金國的附庸。他偏安一隅,不思恢複中原,任用奸臣秦檜,害死了大忠臣嶽飛,留下了千古罵名。宋高宗也是趙光義的後代,後世百姓自然要罵,自然也要罵趙光義的子孫不肖。而且宋高宗兒子早亡,再無子嗣,最後沒有辦法,隻好將太祖八世孫趙眘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帝位終於轉入了宋太祖一係。最後崖山一戰,趙宋全軍覆沒,大臣陸秀夫負著小皇帝投海而死,沒有辱沒宋太祖的威名。後世提到宋太祖,都會豎起大拇指。是以冥冥中自有天意。宋太祖仁慈為懷,做下三大善事,保得子孫平安。趙光義卻是篡權奪位,報應落到了他後代身上,才有了靖康之恥,還有宋高宗的千古罵名。


    “我聽先王講述這些往事,心下有些驚疑,不曉得先王突然說起這些事情,到底有何用意。先王接著說道,我朝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起於草莽之間,最後驅除韃子,做了皇帝。其間創業艱難,多曆生死。隻是說句得罪先祖的話,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後,殺了不少功臣。雖然胡惟庸心懷狡詐,妄圖造反,殺之無過。藍玉驕橫不法、不守國法,確有取死之道。但是像李善長、傅友德等名臣大將,或有過失,卻罪不致死。太祖高皇帝將這些功臣賜死,實有失誤之處。若是傅友德、馮勝等大將俱在,也不會有靖難之役,建文帝也不會闔宮自焚。再說靖難之役,其根源在於建文帝削藩,逼死了數位親王。燕王為求自保,起兵靖難,攻入南京之後,又殺了不少建文帝的忠臣。雖然燕王起兵造反,確有不得已的理由,但是殺戮建文帝的忠臣,做的有些過了。後來宣宗做了皇帝,成祖的兒子漢王朱高煦有樣學樣,竟然也想和燕王一般,起兵推翻宣宗,自己做皇帝。結果事敗被擒,又不思改過,最終被宣宗皇帝活活烤死,幾個兒子也做了刀下之鬼。再往後便是英宗皇帝,信了王振的鬼話,釀成土木堡之變的慘禍。不隻英宗被瓦剌俘虜,朝廷的名臣大將,也大半死於此役。二十萬精銳大軍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之後,大明再也無力攻打韃子,隻能取守勢。


    “先王說到這裏,我隱隱猜到他為何要提起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往事。果不其然,先王接著說道,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殺戮太重,禍及子孫,與趙光義當年所做之事,倒有些相似。自太祖高皇帝之後,即便是每一位皇帝的直係親王,時時都有被誅戮之禍,更別提咱們這些旁支小王了。我倒願你生在一個平常的百姓之家,要少了許多煩惱和憂慮。”


    朱十四說到這裏,又是一聲苦笑,接著說道:“其時先王如此說話,我心中頗為不服。直到後來家道愈發敗落,每日裏都為衣食憂愁,我才漸漸懂了先王話中的深意。待到了先王故去,留了這座王府給我,我才知道老王爺和先王的不易。更知道‘報應不爽’四字,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自大明立國不過百餘年,分封於各地的藩王橫死者已有五十餘人。至於其他莫名其妙喪命的皇室子弟,更是數不勝數。咱們這些太祖高皇帝的子孫落到這番田地,是替祖宗不債,怨不得別人。”


    矮胖子聽到這裏,自顧自地飲了一杯酒,口中說道:“王爺有此見識,草民佩服。隻是如此坐吃山空,畢竟不是辦法。不知道王爺日後有何打算”


    朱十四慘然一笑,道:“打算我能有什麽打算能活一日便算一日罷。如今我這裏的情形三位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眼下已是揭不開鍋了,哪還有銀子送給禮部和內務府那些齷齪官兒打點說不定哪一日,便和山東越王府一般,全都凍餓而死。哈哈,哈哈。”


    朱十四苦笑了兩聲,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隻見他目光呆滯,臉上盡是苦澀的笑容。


    便在此時,隻聽得屋外腳步聲響,片刻之後,那老仆到了門口,恭恭敬敬地說道:“王爺,王妃請您過去說話。”


    朱十四扶著桌子,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向著矮胖子等人拱了拱手,口中說道:“三位慢飲,我去去就回。”


    厲秋風等人急忙站起身來,目送朱十四走出正殿。那老仆向三人拱了拱手,便即隨著朱十四去了。


    矮胖子坐下之後,拍了拍肚皮,口中說道:“這頓飯吃得倒算是暢快。隻是看到這位王爺如此困窘,當真讓人慨歎啊。”


    他說完之後,看了厲秋風一眼,道:“風兒,你在錦衣衛當差,可知曉這些事情麽”


    厲秋風搖了搖頭,道:“各地藩王名義上由內務府統管,其實東廠派了許多探子,藏在王府之中打探消息。錦衣衛北司或許也有眼線。不過東廠也好,錦衣衛也罷,派人去探查的都是那些直係親王。像朱十四這樣的旁支親王,朝廷也懶得去管。賜名之事,徒弟在京城之時也聽說過,隻是沒有想到會如此悲慘。”


    黃姓老者在一邊說道:“既然禮部和內務府從中作梗,朱十四為何不直接上書皇帝若是皇帝知道了此事,定然會替皇親出頭,禮部和內務府也就不敢囂張了。”


    厲秋風搖了搖頭,道:“黃伯伯,你不曉得其中的關節。自成祖皇帝靖難之後,對於藩王造反,可以說是極為忌憚。除了裁撤藩王護軍,要各地的官員監視藩王,不許藩王出城之外,又設內務府,專門負責藩王事務。是以藩王上的折子,除非是緊急軍情,這些折子都要交給內務府處置,然後再交到內閣,轉呈皇帝。這些藩王被困在封地出不了城,隻能依靠寫折子向皇帝奏事。可是這折子又須得先交給內務府處置。若是朱十四等人寫了折子向皇帝告狀,倒是內務府最先看到,自然會想法子將折子毀了,而且還會加以報複。內務府的堂官都是內閣大佬的親信。就算事發,內閣也會替內務府說話。是以各地的藩王輕易不敢得罪內務府。如此一來,朝廷上下互相援手,皇帝壓根不知道各地的藩王竟然會有如此悲慘的遭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刀傾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喜縣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喜縣尉並收藏一刀傾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