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魚聽馮渭說到這裏,撇了撇嘴,暗想契丹人雖然彪悍,不過畢竟都是蠻夷,沒什麽見識,給皇帝、皇後、太子上尊號,卻也如此難聽。什麽天皇帝、地皇後、人皇王,倒像是那些跑江湖賣藝的笨拙漢子起的綽號。念及此處,王小魚原本想出言譏諷幾句,可是厲秋風早已盯緊了她,見她嘴角微微一動,立時瞪了她一眼。王小魚心下一凜,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隻聽馮渭接著說道:“征討渤海國之戰大獲全勝,耶律倍功勞最大,是以耶律阿保機加封耶律倍為東丹王,統轄東丹國全境。此時耶律倍名震天下,權勢地位已到了人臣所能及的最高處。隻等著耶律阿保機駕崩之後,便由他來做大遼國的皇帝。可是耶律阿保機率領征討渤海國的遼國大軍返回京城之時,留耶律倍這位‘東丹王’鎮守東丹國。直到這時耶律倍才發覺自己雖然被封為王,可是就此失去了軍權,還被困在了苦寒的東北一隅,想要重返遼國京城,幾乎已無可能。
“耶律阿保機離開之時,吩咐耶律倍謹慎治理東丹國,愛惜民力,壓服蠻夷,使得東丹國永為大遼藩屬。要讓已投降的那些渤海國的貴族臣服大遼並非易事,耶律倍須得盡力而為之。是以未得耶律阿保機召見,耶律倍不得離開東丹國前往遼國京城。
“耶律阿保機率領大軍離開之後,耶律倍初時並未察覺有什麽不對,一心想將東丹國治理得井井有條,讓耶律阿保機和群臣見識一下自己治理國家的才能。可是屬官獻上東丹國的戶口冊籍之後,耶律倍才發現東丹國戶籍隻有一萬餘戶,男丁不過兩千餘人,老弱婦孺倒有一萬三四千人,牛馬牲畜更是少得可憐。這裏的土地每年有六七個月被大雪覆蓋,既種不了糧食,也放養不了牲畜,百姓隻能靠著上山打獵,下海捕魚為生。
“耶律倍看著這些戶籍冊子,登時呆若木雞。此前他率領大軍征戰,每次至少也要領軍三四萬人。可是放眼整個東丹國,人口加在一起不過兩萬人,而且大半還是老弱婦孺。要靠著這些人屯田種地、蓄養牲口,以為遼國東北的屏障,那是想也不用想。耶律倍沒有法子,原本打算親自回到京城,向耶律阿保機陳明東丹國的實情。可是還沒等他動身,耶律阿保機親自任命的東丹國國相卻趕來將他攔住,陪著笑臉告訴他說,皇帝離開東丹國返回京城之時,召見東丹國國王的屬官,要他們忠心輔佐東丹王,成就一番大事業。為了能讓東丹王專心治理東丹國,未得皇帝召見,東丹王及以下大小官吏皆不得離開東丹國,違令者視同謀反,立斬不赦。
“耶律倍聽國相如此一說,這才隱隱發覺有些不對頭。他回到王宮之後,立時找來自己的幾名心腹,要他們偷偷溜回遼國京城去打探消息。數月之後,這些人回到了東丹國,可是帶回來的消息卻讓耶律倍又驚又怒,如墜冰窟。
“原來耶律阿保機率領南征大軍回到塞外之後,皇後述律平便與耶律阿保機秘議了許久。據耶律倍派在宮中的眼線說,耶律阿保機對耶律倍南征之時不肯聽命惱火之極,述律平趁機進了讒言,要耶律阿保機將耶律倍的軍權收回。至不濟也不能將大遼的精銳兵馬全都交給耶律倍統帶,要分給耶律德光一支兵馬,讓他來牽製耶律倍。耶律阿保機聽了之後大為讚許,隻不過耶律倍備位東宮多年,在朝廷之中有許多親信。若是猝然削了他的兵權,必定使得朝廷動蕩,極易惹出禍端,是以操持此事不能太過著急。
“遼國大軍退回塞外之後,耶律德光已經暗地裏與述律平商議了多次。他告訴述律平說,此次南征失利,固然是因為李存勖驍勇無敵,又極富智計,遼軍諸將無人可敵。不過耶律阿保機年紀已老,遠不及年輕之時那般銳意進取,變得意誌消沉,也是戰敗的原因。否則就算李存勖驍勇善戰,終究隻有兩萬兵馬。若是耶律阿保機能夠破釜沉舟,拚死一戰,擊敗李存勖,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看他的模樣,也沒有幾年好活了。若是不盡快將耶律倍的太子名分削去,一旦耶律阿保機突然有個三長兩短,耶律倍便可名正言順地登上帝位。這些年來,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多次構陷耶律倍,三人之間的嫌隙越來越深。一旦耶律倍做了皇帝,隻怕立時便會將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害死。為自保計,也不能不盡快下手。
“述律平聽了耶律德光的話,便即在耶律阿保機耳邊進了許多讒言。耶律阿保機聽了述律平的讒言,對耶律倍的猜忌更深。隻不過他也知道耶律倍這些年來帶兵南征北戰,軍中大將多半都聽從耶律倍的號令。而且太子多次監國,朝廷之中也有許多大臣惟耶律倍馬首是瞻。如今耶律倍羽翼漸豐,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自己若要廢了耶律倍太子之位,隻怕會有人圖謀不軌。是以耶律阿保機苦思良久,卻一直想不出剝奪耶律倍軍權的穩妥法子。
“正在耶律阿保機苦思無計之時,渤海國與遼國在邊境之上起了衝突。述律平聽到消息之後,心下大喜,便即對耶律阿保機說道,渤海國在東北苦寒之地,人口極少,隻能靠著打獵捕魚為生。這些年來雖然渤海國屢次尋釁,不過遼國派兵去打他們,實在沒有什麽益處,這才隱忍不發。如今要奪了耶律倍的兵權,倒不如讓他帶兵去平滅渤海國,功成之後,便要他留在渤海國做國王。如此一來,可以名正言順地解除耶律倍的兵權,朝廷中的大臣和將軍也不會有什麽異動。
“耶律阿保機聽了述律平的主意,心下大喜,便即依計行事。果不其然,耶律倍率領一支兵馬為遼軍前鋒,沒費什麽力氣便打得渤海國兵敗投降。耶律阿保機改渤海國為東丹國,封耶律倍為東丹國國王。如此一來,耶律倍既為太子,又是東丹國國王,聽上去位高權重,可是以堂堂太子之尊,隻能鎮守東北一隅,其實是被削了兵權。耶律阿保機率領大軍回轉遼國京城之後,尋找借口將耶律倍在朝廷的親信大臣和將軍殺的殺,抓的抓。不過三兩個月之間,朝廷上下已然生了大變,那些擁戴耶律德光的大臣大都得勢,情形對耶律倍極為不利。”
隻聽馮渭接著說道:“征討渤海國之戰大獲全勝,耶律倍功勞最大,是以耶律阿保機加封耶律倍為東丹王,統轄東丹國全境。此時耶律倍名震天下,權勢地位已到了人臣所能及的最高處。隻等著耶律阿保機駕崩之後,便由他來做大遼國的皇帝。可是耶律阿保機率領征討渤海國的遼國大軍返回京城之時,留耶律倍這位‘東丹王’鎮守東丹國。直到這時耶律倍才發覺自己雖然被封為王,可是就此失去了軍權,還被困在了苦寒的東北一隅,想要重返遼國京城,幾乎已無可能。
“耶律阿保機離開之時,吩咐耶律倍謹慎治理東丹國,愛惜民力,壓服蠻夷,使得東丹國永為大遼藩屬。要讓已投降的那些渤海國的貴族臣服大遼並非易事,耶律倍須得盡力而為之。是以未得耶律阿保機召見,耶律倍不得離開東丹國前往遼國京城。
“耶律阿保機率領大軍離開之後,耶律倍初時並未察覺有什麽不對,一心想將東丹國治理得井井有條,讓耶律阿保機和群臣見識一下自己治理國家的才能。可是屬官獻上東丹國的戶口冊籍之後,耶律倍才發現東丹國戶籍隻有一萬餘戶,男丁不過兩千餘人,老弱婦孺倒有一萬三四千人,牛馬牲畜更是少得可憐。這裏的土地每年有六七個月被大雪覆蓋,既種不了糧食,也放養不了牲畜,百姓隻能靠著上山打獵,下海捕魚為生。
“耶律倍看著這些戶籍冊子,登時呆若木雞。此前他率領大軍征戰,每次至少也要領軍三四萬人。可是放眼整個東丹國,人口加在一起不過兩萬人,而且大半還是老弱婦孺。要靠著這些人屯田種地、蓄養牲口,以為遼國東北的屏障,那是想也不用想。耶律倍沒有法子,原本打算親自回到京城,向耶律阿保機陳明東丹國的實情。可是還沒等他動身,耶律阿保機親自任命的東丹國國相卻趕來將他攔住,陪著笑臉告訴他說,皇帝離開東丹國返回京城之時,召見東丹國國王的屬官,要他們忠心輔佐東丹王,成就一番大事業。為了能讓東丹王專心治理東丹國,未得皇帝召見,東丹王及以下大小官吏皆不得離開東丹國,違令者視同謀反,立斬不赦。
“耶律倍聽國相如此一說,這才隱隱發覺有些不對頭。他回到王宮之後,立時找來自己的幾名心腹,要他們偷偷溜回遼國京城去打探消息。數月之後,這些人回到了東丹國,可是帶回來的消息卻讓耶律倍又驚又怒,如墜冰窟。
“原來耶律阿保機率領南征大軍回到塞外之後,皇後述律平便與耶律阿保機秘議了許久。據耶律倍派在宮中的眼線說,耶律阿保機對耶律倍南征之時不肯聽命惱火之極,述律平趁機進了讒言,要耶律阿保機將耶律倍的軍權收回。至不濟也不能將大遼的精銳兵馬全都交給耶律倍統帶,要分給耶律德光一支兵馬,讓他來牽製耶律倍。耶律阿保機聽了之後大為讚許,隻不過耶律倍備位東宮多年,在朝廷之中有許多親信。若是猝然削了他的兵權,必定使得朝廷動蕩,極易惹出禍端,是以操持此事不能太過著急。
“遼國大軍退回塞外之後,耶律德光已經暗地裏與述律平商議了多次。他告訴述律平說,此次南征失利,固然是因為李存勖驍勇無敵,又極富智計,遼軍諸將無人可敵。不過耶律阿保機年紀已老,遠不及年輕之時那般銳意進取,變得意誌消沉,也是戰敗的原因。否則就算李存勖驍勇善戰,終究隻有兩萬兵馬。若是耶律阿保機能夠破釜沉舟,拚死一戰,擊敗李存勖,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看他的模樣,也沒有幾年好活了。若是不盡快將耶律倍的太子名分削去,一旦耶律阿保機突然有個三長兩短,耶律倍便可名正言順地登上帝位。這些年來,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多次構陷耶律倍,三人之間的嫌隙越來越深。一旦耶律倍做了皇帝,隻怕立時便會將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害死。為自保計,也不能不盡快下手。
“述律平聽了耶律德光的話,便即在耶律阿保機耳邊進了許多讒言。耶律阿保機聽了述律平的讒言,對耶律倍的猜忌更深。隻不過他也知道耶律倍這些年來帶兵南征北戰,軍中大將多半都聽從耶律倍的號令。而且太子多次監國,朝廷之中也有許多大臣惟耶律倍馬首是瞻。如今耶律倍羽翼漸豐,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自己若要廢了耶律倍太子之位,隻怕會有人圖謀不軌。是以耶律阿保機苦思良久,卻一直想不出剝奪耶律倍軍權的穩妥法子。
“正在耶律阿保機苦思無計之時,渤海國與遼國在邊境之上起了衝突。述律平聽到消息之後,心下大喜,便即對耶律阿保機說道,渤海國在東北苦寒之地,人口極少,隻能靠著打獵捕魚為生。這些年來雖然渤海國屢次尋釁,不過遼國派兵去打他們,實在沒有什麽益處,這才隱忍不發。如今要奪了耶律倍的兵權,倒不如讓他帶兵去平滅渤海國,功成之後,便要他留在渤海國做國王。如此一來,可以名正言順地解除耶律倍的兵權,朝廷中的大臣和將軍也不會有什麽異動。
“耶律阿保機聽了述律平的主意,心下大喜,便即依計行事。果不其然,耶律倍率領一支兵馬為遼軍前鋒,沒費什麽力氣便打得渤海國兵敗投降。耶律阿保機改渤海國為東丹國,封耶律倍為東丹國國王。如此一來,耶律倍既為太子,又是東丹國國王,聽上去位高權重,可是以堂堂太子之尊,隻能鎮守東北一隅,其實是被削了兵權。耶律阿保機率領大軍回轉遼國京城之後,尋找借口將耶律倍在朝廷的親信大臣和將軍殺的殺,抓的抓。不過三兩個月之間,朝廷上下已然生了大變,那些擁戴耶律德光的大臣大都得勢,情形對耶律倍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