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秋風、戚九、慕容丹硯聽馮渭講述舊事,對耶律倍都有幾分同情。聽馮渭說到這裏,三人心下均想,李存勖沉迷酒色,無意北伐,耶律德光勢必要東征耶律倍。兄弟鬩牆,原本就是極悲慘的事情。可歎耶律倍受了親生父母的忌憚,丟了皇位不說,弟弟兀自容不下他。人活一世,最後落到如此境地,豈是“淒慘”二字所能形容
隻聽馮渭接著說道:“耶律倍為了對付耶律德光,除了在遼國京城安插了許多眼線之外,還派出了親信在中原打探消息。李存勖君臣貪圖享樂,暫時放棄北伐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東丹國,耶律倍心下大驚,知道耶律德光沒有了後顧之憂,隻怕立時便會起兵東征,自己手下這點兵馬給耶律德光塞牙縫都不夠。何況東丹國土地貧瘠,雖然自己苦心經營,又走海路在中原購買糧草,卻也是杯水車薪。一旦耶律德光統率大軍殺到東丹國,不須強攻硬打,隻要將東丹國都城團團圍住,不出一個月,城中便會斷糧,合城上下三四萬人餓也餓死了。
“耶律倍越想越是焦躁。他雖然自信疆場征戰,必定能打贏耶律德光,可是自己失了先機,落到東丹國這樣一個偏僻苦寒之地,兵微將寡,糧草軍械不足,打必敗,不打必死。思前想後,耶律倍雖然心下惶恐,卻也沒有半點法子。
“耶律倍在驚恐之中過了半個多月,派在遼國京城的探子送回消息,說是耶律德光正在調動人馬,不日即將東征。此番征討東丹國,耶律德光決意要畢其功於一役,是以將遼國各處的精銳兵馬全都調到京城,總計三十二萬人馬。隻待糧草軍械齊備之後,便由耶律德光親自統率,殺奔東丹國。
“耶律倍聽到這個消息,當真是如墜冰窖。他知道這三十多萬遼軍蜂擁而至,就算自己生了三頭六臂,也絕對抵擋不住。他越想越是驚恐,在屋子中轉來轉去,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壓根停不下來。他是一個從戰場上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好漢,平日裏不信鬼神。到了生死關頭,自己又是黔驢技窮,竟然向上天禱告,祈求神仙顯靈,讓他避過這次劫難。
“也是耶律倍命不該絕。正當他淒惶不安之時,忽然又有探馬來報,說是中原出了大事,耶律德光已經親自率領大軍南下,無暇東征。耶律倍聽到這個消息,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悲大喜之下,他跪倒在地連磕了十幾個響頭,感激上天垂憐,助他度過難關。
“原來李存勖寵信伶人,日夜在宮中飲酒作樂,胡天胡地,弄得朝政廢弛,天怒人怨。皇帝如此荒唐,他手下那些大臣和將軍們也是有樣學樣,一個個沉迷於酒色之中,哪裏還有心思治理天下中原百姓苦於兵災,好容易能夠過上幾天安穩的日子。可是朝廷腐敗,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老百姓活不下去,隻能紛紛逃亡。官府收不上賦稅,當官的便派兵捉拿逃走的百姓。若是捉不住百姓,軍士往往要被鞭撻,甚至有的軍士為此丟了腦袋。百姓被逼無奈,隻能結夥與官兵對抗。這些人沒了家人土地,打起仗來不怕死,打得官兵不住敗退。那些大臣、將軍見官兵打了敗仗,隻會埋怨率領官兵鎮壓百姓的將官沒用,斬殺了不少軍官。如此一來,不隻百姓痛恨官府,許多將士對朝廷也是心懷不滿,終於惹出了大禍。
“那一年河北民變,朝廷派出一隊官兵平叛。結果欠餉多日,這隊官兵走到半路便起了嘩變,劫持了統兵大將,要朝廷先將軍餉補齊。消息傳到京城,李存勖大怒,不隻沒有補發軍餉,反倒又派出一支大軍,要他們去將這隊嘩變的官兵盡數剿殺。沒想到這支大軍走到中途,竟然也起了反心,與先前那隊官兵一起豎起了反旗。
“這兩支兵馬叛亂,猶如在幹柴堆上點了一把火,各處的官兵紛紛響應,天下大亂。李存勖接連派出幾員大將帶兵征討叛軍,不是被叛軍打得落荒而逃,就是被手下的軍士挾持投降了叛軍。結果叛軍越打越多,朝廷控製的地盤越來越小,情勢越發危急起來。
“耶律德光原本要東征耶律倍,聽說中原大亂,他又驚又喜,立即召來心腹大臣商議軍機。這些大臣都以為耶律倍困守東丹國,兵微將寡,掀不起什麽大浪。大遼的大敵隻有一人,便是驍勇無敵的李存勖。隻要此人一日不死,大遼便不能安生。眼下中原大亂,李存勖已是四麵楚歌,若是能趁機突襲中原,斬殺李存勖,大遼從此必定高枕無憂。耶律德光聽了眾臣之勸,親自率領原本用於東征的三十餘萬兵馬南下,逼近幽雲十六州,隻待李存勖勢窮力孤之時,便要大舉進攻,一舉滅掉李存勖。
“其時鎮守邊關的唐軍大將正是李嗣源。聽說遼主耶律德光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李嗣源雖然並不懼怕,卻也有些緊張。他一麵調集兵馬,準備與耶律德光決戰,一麵派出親信,與耶律倍的心腹見麵,許諾隻要耶律倍出兵攻打遼國京城,牽製耶律德光的大軍,他自己必定召集幽雲十六州的唐軍北伐,一舉擊敗耶律德光。事成之後,李嗣源率軍南退,大遼皇帝便由耶律倍來做。
“耶律倍在東丹國接到心腹的密報,當真是又驚又喜,立即答允與李嗣源聯手對付耶律德光。這兩人以前曾在疆場對戰,是不共戴天的死敵。不過其時兩人的處境倒頗為相似,都被自己的主子逼迫,幾乎沒有容身之處,頗有一些惺惺相惜的味道。李嗣源對耶律倍倒有些佩服,見他答允與自己聯手,心下也是頗為高興。
“其時中原已然到處烽火,李存勖雖然躲在深宮之中享樂,宦官和伶人不許大臣將外間的情形說與李存勖知道,但是這等大事是隱瞞不住的,最終李存勖還是知道了叛軍四起,中原已無安寧之地。他聽說自己派出的將軍不隻沒有剿滅叛軍,反倒也豎起了反旗,心下又驚又怒,在宮中大發雷霆,要親自率領兵馬去剿滅叛軍。隻是那些宦官、伶人哪裏敢隨皇帝出戰,是以勾結貪生怕死的朝臣,拚命勸阻李存勖不要親征。李存勖被這些小人和奸臣蒙蔽,最後沒有親征,而是要鎮守邊關的李嗣源率軍南下,為他剿滅各地的叛軍。”
隻聽馮渭接著說道:“耶律倍為了對付耶律德光,除了在遼國京城安插了許多眼線之外,還派出了親信在中原打探消息。李存勖君臣貪圖享樂,暫時放棄北伐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東丹國,耶律倍心下大驚,知道耶律德光沒有了後顧之憂,隻怕立時便會起兵東征,自己手下這點兵馬給耶律德光塞牙縫都不夠。何況東丹國土地貧瘠,雖然自己苦心經營,又走海路在中原購買糧草,卻也是杯水車薪。一旦耶律德光統率大軍殺到東丹國,不須強攻硬打,隻要將東丹國都城團團圍住,不出一個月,城中便會斷糧,合城上下三四萬人餓也餓死了。
“耶律倍越想越是焦躁。他雖然自信疆場征戰,必定能打贏耶律德光,可是自己失了先機,落到東丹國這樣一個偏僻苦寒之地,兵微將寡,糧草軍械不足,打必敗,不打必死。思前想後,耶律倍雖然心下惶恐,卻也沒有半點法子。
“耶律倍在驚恐之中過了半個多月,派在遼國京城的探子送回消息,說是耶律德光正在調動人馬,不日即將東征。此番征討東丹國,耶律德光決意要畢其功於一役,是以將遼國各處的精銳兵馬全都調到京城,總計三十二萬人馬。隻待糧草軍械齊備之後,便由耶律德光親自統率,殺奔東丹國。
“耶律倍聽到這個消息,當真是如墜冰窖。他知道這三十多萬遼軍蜂擁而至,就算自己生了三頭六臂,也絕對抵擋不住。他越想越是驚恐,在屋子中轉來轉去,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壓根停不下來。他是一個從戰場上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好漢,平日裏不信鬼神。到了生死關頭,自己又是黔驢技窮,竟然向上天禱告,祈求神仙顯靈,讓他避過這次劫難。
“也是耶律倍命不該絕。正當他淒惶不安之時,忽然又有探馬來報,說是中原出了大事,耶律德光已經親自率領大軍南下,無暇東征。耶律倍聽到這個消息,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悲大喜之下,他跪倒在地連磕了十幾個響頭,感激上天垂憐,助他度過難關。
“原來李存勖寵信伶人,日夜在宮中飲酒作樂,胡天胡地,弄得朝政廢弛,天怒人怨。皇帝如此荒唐,他手下那些大臣和將軍們也是有樣學樣,一個個沉迷於酒色之中,哪裏還有心思治理天下中原百姓苦於兵災,好容易能夠過上幾天安穩的日子。可是朝廷腐敗,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老百姓活不下去,隻能紛紛逃亡。官府收不上賦稅,當官的便派兵捉拿逃走的百姓。若是捉不住百姓,軍士往往要被鞭撻,甚至有的軍士為此丟了腦袋。百姓被逼無奈,隻能結夥與官兵對抗。這些人沒了家人土地,打起仗來不怕死,打得官兵不住敗退。那些大臣、將軍見官兵打了敗仗,隻會埋怨率領官兵鎮壓百姓的將官沒用,斬殺了不少軍官。如此一來,不隻百姓痛恨官府,許多將士對朝廷也是心懷不滿,終於惹出了大禍。
“那一年河北民變,朝廷派出一隊官兵平叛。結果欠餉多日,這隊官兵走到半路便起了嘩變,劫持了統兵大將,要朝廷先將軍餉補齊。消息傳到京城,李存勖大怒,不隻沒有補發軍餉,反倒又派出一支大軍,要他們去將這隊嘩變的官兵盡數剿殺。沒想到這支大軍走到中途,竟然也起了反心,與先前那隊官兵一起豎起了反旗。
“這兩支兵馬叛亂,猶如在幹柴堆上點了一把火,各處的官兵紛紛響應,天下大亂。李存勖接連派出幾員大將帶兵征討叛軍,不是被叛軍打得落荒而逃,就是被手下的軍士挾持投降了叛軍。結果叛軍越打越多,朝廷控製的地盤越來越小,情勢越發危急起來。
“耶律德光原本要東征耶律倍,聽說中原大亂,他又驚又喜,立即召來心腹大臣商議軍機。這些大臣都以為耶律倍困守東丹國,兵微將寡,掀不起什麽大浪。大遼的大敵隻有一人,便是驍勇無敵的李存勖。隻要此人一日不死,大遼便不能安生。眼下中原大亂,李存勖已是四麵楚歌,若是能趁機突襲中原,斬殺李存勖,大遼從此必定高枕無憂。耶律德光聽了眾臣之勸,親自率領原本用於東征的三十餘萬兵馬南下,逼近幽雲十六州,隻待李存勖勢窮力孤之時,便要大舉進攻,一舉滅掉李存勖。
“其時鎮守邊關的唐軍大將正是李嗣源。聽說遼主耶律德光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李嗣源雖然並不懼怕,卻也有些緊張。他一麵調集兵馬,準備與耶律德光決戰,一麵派出親信,與耶律倍的心腹見麵,許諾隻要耶律倍出兵攻打遼國京城,牽製耶律德光的大軍,他自己必定召集幽雲十六州的唐軍北伐,一舉擊敗耶律德光。事成之後,李嗣源率軍南退,大遼皇帝便由耶律倍來做。
“耶律倍在東丹國接到心腹的密報,當真是又驚又喜,立即答允與李嗣源聯手對付耶律德光。這兩人以前曾在疆場對戰,是不共戴天的死敵。不過其時兩人的處境倒頗為相似,都被自己的主子逼迫,幾乎沒有容身之處,頗有一些惺惺相惜的味道。李嗣源對耶律倍倒有些佩服,見他答允與自己聯手,心下也是頗為高興。
“其時中原已然到處烽火,李存勖雖然躲在深宮之中享樂,宦官和伶人不許大臣將外間的情形說與李存勖知道,但是這等大事是隱瞞不住的,最終李存勖還是知道了叛軍四起,中原已無安寧之地。他聽說自己派出的將軍不隻沒有剿滅叛軍,反倒也豎起了反旗,心下又驚又怒,在宮中大發雷霆,要親自率領兵馬去剿滅叛軍。隻是那些宦官、伶人哪裏敢隨皇帝出戰,是以勾結貪生怕死的朝臣,拚命勸阻李存勖不要親征。李存勖被這些小人和奸臣蒙蔽,最後沒有親征,而是要鎮守邊關的李嗣源率軍南下,為他剿滅各地的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