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秋風思忖之際,隻聽中年僧人接著說道:“其時得音大師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日夜焦慮之下,竟然得了重病,眼看著沒有幾天活頭了。他這才想起老住持圓寂之前,再三叮囑前去中土尋訪高僧的那人,一定要挑選漢人來做興唐寺的住持和僧人。隻是其時得音大師大限已至,身染重病,壓根走不下古碑山,又到哪裏去尋找漢人和尚來做興唐寺的住持和僧眾是以他雖然想起了老住持的遺言,也隻能苦笑幾聲罷了。
“便在此時,突然有一人來到興唐寺,布施給了得音大師幾百兩銀子,又詢問他有什麽未了的心願。得音大師得了銀子,心中歡喜,病已經好了大半,聽那人詢問自己的心願,想起得音大師的遺言,暗想手中有了銀子,能辦成許多事情。而且看這人的模樣,必定是一方大豪,若是得他相助,說不定還有機會將興唐寺發揚光大。念及此處,得音大師便將尋找漢人僧人來做興唐寺住持之事說了出來。那人聽了之後,倒也並未多說,隻是讓得音大師安心養病,尋找漢人僧人來做興唐寺住持的事情交給他辦好了。
“那人離開之後,得音大師倒也沒抱著什麽希望。沒想到三個月之後,那人竟然帶著小僧和師父到了興唐寺。隻是得音大師見小僧和師父並非僧人,而且渾身殺氣,麵目猙獰,心中忐忑不安。將小僧和師父帶到興唐寺的那人對得音大師說道,這兩人都是苦命人,受盡了世人的侮辱和折磨,已經大徹大悟,隻要得音大師收入門中加以教誨,必定能夠成為一代高僧,乃是承接大師衣缽的合適之人。
“得音大師聽了那人的勸說,雖然心中兀自驚疑不定,最後還是答應將小僧和師父收入門下。得音大師收徒之時,以為興唐寺香火黯淡,須得想法子將香火傳承下去,是以他將師父收為弟子,而要小僧拜在師父門下,成了他的徒孫。如此一來,興唐寺便有了三代僧人,多少能壯一壯門麵。”
厲秋風聽中年僧人說到這裏,心中又好氣又好笑,暗想不知道這個和尚是不是在這座山洞中住得久了,腦袋有一些不大靈光。明明隻有師徒三人,就算有三十代三百代,興唐寺不還是隻有他們三人嗎得音和尚也好,這兩個和尚也罷,都是剃光了頭發、穿著僧袍逐利的世井小人罷了。
厲秋風思忖之際,隻聽中年僧人接著說道:“小僧和師父剃發之後不久,得音大師圓寂西歸。涅槃之前,他將師父和小僧召到病榻之前,詳細解說了興唐寺的由來。原來興唐寺建於大唐年間,據說當年隋朝皇帝昏庸無道,天下大亂,群雄蜂起,征戰不休。一位高僧為避戰禍,帶著門下弟子逃離中原,乘船入海,經曆了許多艱險,最後漂流到了扶桑國。這夥僧人棄船登岸,一路走到古碑山,遇到一夥扶桑野人劫殺。雙方混戰了一場,眾僧將野人殺退,自已也是死傷慘重。那位高僧眼看著手下弟子死狀淒慘,不忍將他們遺屍於此地,便將死者火化,埋在古碑山上,又帶領弟子在古碑山上用石頭壘起了石屋,建起了寺院。這座寺院,便是興唐寺。
“其時中原戰亂不休,許多戰敗的將士和避難的百姓也紛紛逃到扶桑國。這些人雖然離開中土,但是並未忘記自己是漢人,逃到扶桑國隻是為了避禍,並不打算在扶桑國居住下去。是以他們說話穿衣,平日裏的習俗,都與中原漢人一般無二。待到他們知道古碑山上有漢人建造的寺院,紛紛趕到興唐寺進香,以示不忘故土。興唐寺因此香火旺盛,收到的布施越來越多。寺中僧人用這些香火錢大興土木,擴建興唐寺,使之成為扶桑國一處有名的寺院。
“後來大唐興盛,百姓安居樂業,到扶桑避禍的漢人越來越少,許多在扶桑國避禍的漢人也回轉中土。如此一來,興唐寺的香火漸漸變得稀落起來,極少有香客前來布施。許多僧人原本就是奸詐之徒,投入興唐寺隻是為了撈取好處,眼看著興唐寺風光不再,大多偷偷溜走。不過數年,興唐寺中隻剩下十幾名年老多病的僧人,再也無複往日繁華了。”
中年僧人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後來古碑山又遭了兵災,興唐寺毀在亂兵手中,被他們一把火燒成了白地,寺中僧人大半死在烈火之中。待到戰亂平息之後,古碑山上已經沒有寺院留存,放眼過去隻有一片荒涼。直到數十年後戰亂平息,一位當年在興唐寺出家的僧人做了大名的家臣,他念著舊日香火情分,派人帶了銀子來到古碑山,雇人重建興唐寺。隻是銀錢有限,不能將興唐寺建得如同當初一般規模,隻能在古碑山西端一處平地上蓋起了兩間木屋,四周壘起石牆,算是重建了興唐寺。
“興唐寺雖然得以重建,但是不複往日風光,隻能勉強度日,再也沒有恢複元氣。後來古碑山上又建起了許多寺院,風頭都蓋過了興唐寺。興唐寺隻能偏於一隅,勉強維持。寺中僧人最多時也沒有超過十人,很多時候隻剩下住持一人。饒是如此,興唐寺住持代代相傳,都不敢招納扶桑人入寺為僧,隻有漢人才能在興唐寺做住持和僧人。
“小僧和師父聽得音大師說完之後,這才知道興唐寺有此來曆,心中都是唏噓不已。得音大師叮囑小僧和師父一定要牢記興唐寺曆代住持的吩咐,寺中隻能容留漢人,不許扶桑人入寺為僧。雖說這規矩有一些古怪,不過畢竟是興唐寺世代相傳的規矩,小僧和師父不敢違拗,隻得賭咒發誓,絕對不會讓扶桑人做興唐寺的住持……”
中年僧人話還沒有說完,厲秋風突然聽到洞口傳來極輕微的呼吸之聲,他心中一凜,急忙向兩名僧人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要說話,自己躍出石門,直向洞口衝了過去。
“便在此時,突然有一人來到興唐寺,布施給了得音大師幾百兩銀子,又詢問他有什麽未了的心願。得音大師得了銀子,心中歡喜,病已經好了大半,聽那人詢問自己的心願,想起得音大師的遺言,暗想手中有了銀子,能辦成許多事情。而且看這人的模樣,必定是一方大豪,若是得他相助,說不定還有機會將興唐寺發揚光大。念及此處,得音大師便將尋找漢人僧人來做興唐寺住持之事說了出來。那人聽了之後,倒也並未多說,隻是讓得音大師安心養病,尋找漢人僧人來做興唐寺住持的事情交給他辦好了。
“那人離開之後,得音大師倒也沒抱著什麽希望。沒想到三個月之後,那人竟然帶著小僧和師父到了興唐寺。隻是得音大師見小僧和師父並非僧人,而且渾身殺氣,麵目猙獰,心中忐忑不安。將小僧和師父帶到興唐寺的那人對得音大師說道,這兩人都是苦命人,受盡了世人的侮辱和折磨,已經大徹大悟,隻要得音大師收入門中加以教誨,必定能夠成為一代高僧,乃是承接大師衣缽的合適之人。
“得音大師聽了那人的勸說,雖然心中兀自驚疑不定,最後還是答應將小僧和師父收入門下。得音大師收徒之時,以為興唐寺香火黯淡,須得想法子將香火傳承下去,是以他將師父收為弟子,而要小僧拜在師父門下,成了他的徒孫。如此一來,興唐寺便有了三代僧人,多少能壯一壯門麵。”
厲秋風聽中年僧人說到這裏,心中又好氣又好笑,暗想不知道這個和尚是不是在這座山洞中住得久了,腦袋有一些不大靈光。明明隻有師徒三人,就算有三十代三百代,興唐寺不還是隻有他們三人嗎得音和尚也好,這兩個和尚也罷,都是剃光了頭發、穿著僧袍逐利的世井小人罷了。
厲秋風思忖之際,隻聽中年僧人接著說道:“小僧和師父剃發之後不久,得音大師圓寂西歸。涅槃之前,他將師父和小僧召到病榻之前,詳細解說了興唐寺的由來。原來興唐寺建於大唐年間,據說當年隋朝皇帝昏庸無道,天下大亂,群雄蜂起,征戰不休。一位高僧為避戰禍,帶著門下弟子逃離中原,乘船入海,經曆了許多艱險,最後漂流到了扶桑國。這夥僧人棄船登岸,一路走到古碑山,遇到一夥扶桑野人劫殺。雙方混戰了一場,眾僧將野人殺退,自已也是死傷慘重。那位高僧眼看著手下弟子死狀淒慘,不忍將他們遺屍於此地,便將死者火化,埋在古碑山上,又帶領弟子在古碑山上用石頭壘起了石屋,建起了寺院。這座寺院,便是興唐寺。
“其時中原戰亂不休,許多戰敗的將士和避難的百姓也紛紛逃到扶桑國。這些人雖然離開中土,但是並未忘記自己是漢人,逃到扶桑國隻是為了避禍,並不打算在扶桑國居住下去。是以他們說話穿衣,平日裏的習俗,都與中原漢人一般無二。待到他們知道古碑山上有漢人建造的寺院,紛紛趕到興唐寺進香,以示不忘故土。興唐寺因此香火旺盛,收到的布施越來越多。寺中僧人用這些香火錢大興土木,擴建興唐寺,使之成為扶桑國一處有名的寺院。
“後來大唐興盛,百姓安居樂業,到扶桑避禍的漢人越來越少,許多在扶桑國避禍的漢人也回轉中土。如此一來,興唐寺的香火漸漸變得稀落起來,極少有香客前來布施。許多僧人原本就是奸詐之徒,投入興唐寺隻是為了撈取好處,眼看著興唐寺風光不再,大多偷偷溜走。不過數年,興唐寺中隻剩下十幾名年老多病的僧人,再也無複往日繁華了。”
中年僧人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後來古碑山又遭了兵災,興唐寺毀在亂兵手中,被他們一把火燒成了白地,寺中僧人大半死在烈火之中。待到戰亂平息之後,古碑山上已經沒有寺院留存,放眼過去隻有一片荒涼。直到數十年後戰亂平息,一位當年在興唐寺出家的僧人做了大名的家臣,他念著舊日香火情分,派人帶了銀子來到古碑山,雇人重建興唐寺。隻是銀錢有限,不能將興唐寺建得如同當初一般規模,隻能在古碑山西端一處平地上蓋起了兩間木屋,四周壘起石牆,算是重建了興唐寺。
“興唐寺雖然得以重建,但是不複往日風光,隻能勉強度日,再也沒有恢複元氣。後來古碑山上又建起了許多寺院,風頭都蓋過了興唐寺。興唐寺隻能偏於一隅,勉強維持。寺中僧人最多時也沒有超過十人,很多時候隻剩下住持一人。饒是如此,興唐寺住持代代相傳,都不敢招納扶桑人入寺為僧,隻有漢人才能在興唐寺做住持和僧人。
“小僧和師父聽得音大師說完之後,這才知道興唐寺有此來曆,心中都是唏噓不已。得音大師叮囑小僧和師父一定要牢記興唐寺曆代住持的吩咐,寺中隻能容留漢人,不許扶桑人入寺為僧。雖說這規矩有一些古怪,不過畢竟是興唐寺世代相傳的規矩,小僧和師父不敢違拗,隻得賭咒發誓,絕對不會讓扶桑人做興唐寺的住持……”
中年僧人話還沒有說完,厲秋風突然聽到洞口傳來極輕微的呼吸之聲,他心中一凜,急忙向兩名僧人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要說話,自己躍出石門,直向洞口衝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