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揚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歎了一口氣,這才接著說道:“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之後,皇帝李旦雖然心疼妹妹慘死,不過他知道李隆基羽翼已成,自己若是不識時務,痛責李隆基不念親情,以這個兒子的秉性,自己的下場隻怕遠不及唐高祖李淵。思來想去,李旦頒下聖旨,詔令朝廷大小臣工,從此朝廷大小事情都由皇帝處置,自己安心做太上皇,不再批閱奏章和召見官員,隻在宮中頤養天年。
“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一黨,又逼迫太上皇李旦不再參與朝政,從此掌控了朝廷大權,朝廷上下再也沒有官員敢與李隆基對抗。李隆基在姚崇、宋璟等能臣的輔佐之下,對內修明政安撫百姓,對外興刀兵征服四夷,使得大唐重振雄風。不出十年,大唐國強民富,四夷賓服,以威勢而論,已不在昔年太宗皇帝之下。隻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李隆基誌得意滿之下,漸漸驕橫起來,最後終於釀成了一場大慘禍。
“那時武惠妃正是得寵之時,不隻想要取代王皇後掌控後宮,還打算讓李隆基廢了太子李瑛,立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做太子。為此她一邊在李隆基麵前誣陷李瑛妄圖早日登基做皇帝,暗地裏圖謀不軌,一邊與大奸臣李林甫內外勾結,力推壽王李瑁上位。
“李隆基的王皇後無子,太子李瑛是趙麗妃所生,在李隆基諸子之中排名第二。李隆基的長子李潭是劉華妃所生,按理說應當由李潭做太子。隻是李瑛的生母趙麗妃原本是潞州的倡伎,能歌善舞,論起伺候男人的本事,遠在劉華妃之上,是以李隆基對她極是喜愛,納為側室之後寵極一時。俗話說子以母貴,趙麗妃得到李隆基的寵愛,李隆基對李瑛自然另眼相看。而劉華妃是李隆基做皇子時由李旦為他選的妃子,為人木訥,不得李隆基的歡心。是以李潭雖然是長子,李隆基卻不喜歡他。待到李隆基做了皇帝之後,便將李瑛冊封為太子,李潭隻得了一個親王的封號。”
厲秋風聽李宗揚說到這裏,搖了搖頭,口中說道:“厲某不曉得李先生從哪裏聽來的這段故事,不過厲某在唐書上讀過一段文字,與李先生所說的頗為不同。”
李宗揚聽厲秋風如此一說,雙眉一挑,嘴角微微上挑,露出一絲略帶譏諷的笑容,口中說道:“願聞其詳。”
厲秋風見李宗揚如此模樣,知道他瞧不起自己,這才故意詢問,想讓自己出醜。隻是他確實在書上看過有關李隆基冊封太子的記載,是以並不害怕李宗揚嘲笑自己。隻聽他沉聲說道:“厲某記得唐書李林甫傳中記載,李林甫與後來繼位的肅宗皇帝李亨不和,生怕李亨做了皇帝之後滅了自己的族,因此極力勸說玄宗皇帝不要冊封李亨為太子。這個大奸臣暗地裏向玄宗皇帝進言,聲稱王皇後無子,玄宗皇帝廢了王皇後之後並未再立皇後,依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聖人之言,應當立長子李潭為太子。玄宗皇帝對李林甫甚是倚重,甚至可以說是言聽計從,隻是聽李林甫勸說自己立李潭為太子,卻是搖頭不許。他對李林甫說道,李潭少年之時,在禦苑射獵,被猛獸抓傷了麵孔。若是立為儲君,隻怕引得群臣和百姓輕視,不免危及大唐江山。是以厲某以為,玄宗皇帝不是沒想過立長子李潭為皇帝,隻是李潭麵容被毀,這才失了太子之位。”
李宗揚聽厲秋風說完之後,冷笑了一聲,口中說道:“這等皇家機密之事,那些窮酸文人如何能夠知道他們隻是聽了一些傳說,便即寫到書中愚弄世人,當不得真。李隆基不立李潭為太子,隻是因為他討厭劉華妃而寵愛趙麗妃罷了,壓根不是因為李潭破了相!”
厲秋風見李宗揚言之鑿鑿,雖然心中並不服氣,卻也不想與他爭辯,隻得閉口不言。慕容丹硯心中不屑,暗想既然這是皇家機密之事,你這個家夥又怎麽會知道厲大哥是從書中讀到了這段故事,書上寫的事情豈能有假
慕容丹硯思忖之際,隻聽李宗揚接著說道:“李瑛被李隆基冊封為太子,一時之間好不風光。隻是好景不長,李隆基納了武惠妃之後,趙麗妃便即失寵,李隆基對李瑛也不似此前那般喜愛。若是武惠妃是一個尋常的女子,即便趙麗妃失寵,卻也不會危及李瑛的太子之位。怎奈武惠妃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一心想要取代王皇後掌控後宮,更要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李瑁推上皇位。如此一來,趙麗妃和李瑛母子不隻地位不保,甚至有性命之危。
“武惠妃受到李隆基寵愛之後,原本自李隆基做皇太子之時就受寵的趙麗妃、皇甫德儀等嬪妃紛紛失寵,大半被李隆基打入冷宮。若是依照武惠妃的打算,原本要將趙麗妃等人立時殺死。隻是其時她的大敵是母儀天下的王皇後,隻有拱倒了王皇後,她才能將後宮掌控在自己手中。是以武惠妃將趙麗妃等人送入冷宮之後,隻是不許她們再見到李隆基,並沒有立即將她們害死。
“趙麗妃等人被送入冷宮之後,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全力對付王皇後,終於騙得李隆基廢掉了王皇後,從此後宮歸於武惠妃掌控,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武惠妃的權柄。武惠妃本來以為廢掉了王皇後,自己理所應當應被立為皇後,沒想到李隆基權衡再三,卻並未立她為皇後。其實自從王皇後被廢之後,直到李隆基不明不白地死去,他一直沒有冊立皇後。”
李宗揚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李隆基不立皇後,並不是對王皇後有什麽愧疚,而是因為李隆基對武氏一族始終有所提防。須知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和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是至親。而趙麗妃當時雖然已經被打入冷宮,但是太子李瑛仍然沒有被廢。若是李隆基立武惠妃為皇後,一則朝廷諸臣擔心武氏一族複辟,必定心中不安,二則太子儲位不穩,隻怕會動搖朝廷根本。是以武惠妃雖然使盡了各種手段,又有李林甫為她出力,最終李隆基還是沒有立武惠妃為皇後。”
“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一黨,又逼迫太上皇李旦不再參與朝政,從此掌控了朝廷大權,朝廷上下再也沒有官員敢與李隆基對抗。李隆基在姚崇、宋璟等能臣的輔佐之下,對內修明政安撫百姓,對外興刀兵征服四夷,使得大唐重振雄風。不出十年,大唐國強民富,四夷賓服,以威勢而論,已不在昔年太宗皇帝之下。隻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李隆基誌得意滿之下,漸漸驕橫起來,最後終於釀成了一場大慘禍。
“那時武惠妃正是得寵之時,不隻想要取代王皇後掌控後宮,還打算讓李隆基廢了太子李瑛,立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做太子。為此她一邊在李隆基麵前誣陷李瑛妄圖早日登基做皇帝,暗地裏圖謀不軌,一邊與大奸臣李林甫內外勾結,力推壽王李瑁上位。
“李隆基的王皇後無子,太子李瑛是趙麗妃所生,在李隆基諸子之中排名第二。李隆基的長子李潭是劉華妃所生,按理說應當由李潭做太子。隻是李瑛的生母趙麗妃原本是潞州的倡伎,能歌善舞,論起伺候男人的本事,遠在劉華妃之上,是以李隆基對她極是喜愛,納為側室之後寵極一時。俗話說子以母貴,趙麗妃得到李隆基的寵愛,李隆基對李瑛自然另眼相看。而劉華妃是李隆基做皇子時由李旦為他選的妃子,為人木訥,不得李隆基的歡心。是以李潭雖然是長子,李隆基卻不喜歡他。待到李隆基做了皇帝之後,便將李瑛冊封為太子,李潭隻得了一個親王的封號。”
厲秋風聽李宗揚說到這裏,搖了搖頭,口中說道:“厲某不曉得李先生從哪裏聽來的這段故事,不過厲某在唐書上讀過一段文字,與李先生所說的頗為不同。”
李宗揚聽厲秋風如此一說,雙眉一挑,嘴角微微上挑,露出一絲略帶譏諷的笑容,口中說道:“願聞其詳。”
厲秋風見李宗揚如此模樣,知道他瞧不起自己,這才故意詢問,想讓自己出醜。隻是他確實在書上看過有關李隆基冊封太子的記載,是以並不害怕李宗揚嘲笑自己。隻聽他沉聲說道:“厲某記得唐書李林甫傳中記載,李林甫與後來繼位的肅宗皇帝李亨不和,生怕李亨做了皇帝之後滅了自己的族,因此極力勸說玄宗皇帝不要冊封李亨為太子。這個大奸臣暗地裏向玄宗皇帝進言,聲稱王皇後無子,玄宗皇帝廢了王皇後之後並未再立皇後,依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聖人之言,應當立長子李潭為太子。玄宗皇帝對李林甫甚是倚重,甚至可以說是言聽計從,隻是聽李林甫勸說自己立李潭為太子,卻是搖頭不許。他對李林甫說道,李潭少年之時,在禦苑射獵,被猛獸抓傷了麵孔。若是立為儲君,隻怕引得群臣和百姓輕視,不免危及大唐江山。是以厲某以為,玄宗皇帝不是沒想過立長子李潭為皇帝,隻是李潭麵容被毀,這才失了太子之位。”
李宗揚聽厲秋風說完之後,冷笑了一聲,口中說道:“這等皇家機密之事,那些窮酸文人如何能夠知道他們隻是聽了一些傳說,便即寫到書中愚弄世人,當不得真。李隆基不立李潭為太子,隻是因為他討厭劉華妃而寵愛趙麗妃罷了,壓根不是因為李潭破了相!”
厲秋風見李宗揚言之鑿鑿,雖然心中並不服氣,卻也不想與他爭辯,隻得閉口不言。慕容丹硯心中不屑,暗想既然這是皇家機密之事,你這個家夥又怎麽會知道厲大哥是從書中讀到了這段故事,書上寫的事情豈能有假
慕容丹硯思忖之際,隻聽李宗揚接著說道:“李瑛被李隆基冊封為太子,一時之間好不風光。隻是好景不長,李隆基納了武惠妃之後,趙麗妃便即失寵,李隆基對李瑛也不似此前那般喜愛。若是武惠妃是一個尋常的女子,即便趙麗妃失寵,卻也不會危及李瑛的太子之位。怎奈武惠妃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一心想要取代王皇後掌控後宮,更要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李瑁推上皇位。如此一來,趙麗妃和李瑛母子不隻地位不保,甚至有性命之危。
“武惠妃受到李隆基寵愛之後,原本自李隆基做皇太子之時就受寵的趙麗妃、皇甫德儀等嬪妃紛紛失寵,大半被李隆基打入冷宮。若是依照武惠妃的打算,原本要將趙麗妃等人立時殺死。隻是其時她的大敵是母儀天下的王皇後,隻有拱倒了王皇後,她才能將後宮掌控在自己手中。是以武惠妃將趙麗妃等人送入冷宮之後,隻是不許她們再見到李隆基,並沒有立即將她們害死。
“趙麗妃等人被送入冷宮之後,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全力對付王皇後,終於騙得李隆基廢掉了王皇後,從此後宮歸於武惠妃掌控,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武惠妃的權柄。武惠妃本來以為廢掉了王皇後,自己理所應當應被立為皇後,沒想到李隆基權衡再三,卻並未立她為皇後。其實自從王皇後被廢之後,直到李隆基不明不白地死去,他一直沒有冊立皇後。”
李宗揚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李隆基不立皇後,並不是對王皇後有什麽愧疚,而是因為李隆基對武氏一族始終有所提防。須知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和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是至親。而趙麗妃當時雖然已經被打入冷宮,但是太子李瑛仍然沒有被廢。若是李隆基立武惠妃為皇後,一則朝廷諸臣擔心武氏一族複辟,必定心中不安,二則太子儲位不穩,隻怕會動搖朝廷根本。是以武惠妃雖然使盡了各種手段,又有李林甫為她出力,最終李隆基還是沒有立武惠妃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