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大隊上瓦房村,今天一早開始整個村子便熱鬧非凡,從村口到村尾,再到大道的路口掛滿了一條條紅布條。
再從沈衛民的院子前麵一直到沈家祠堂的一條主道,清掃積雪過後的道上一路過去就是一張張四方桌和長板凳。
而沈衛民的院子,前院中間的空地上一早便擺著昨天下午從徐家拉回來的一車貼了一個個大紅雙喜剪紙的嫁妝。
一個大紅色的立櫃上疊放著兩鋪兩蓋的四床被子,有兩床綠底繡著大紅雙喜緞麵的,還有兩床紅底繡龍鳳的。
一個紅色木頭臉的臉盆架,上麵便放著兩個紅雙喜的陶瓷臉盆,每個臉盆裏則放滿了花生、栗子紅棗等物。
在這大紅的臉盆架下方,一對紅雙喜的暖瓶,紅雙喜的陶瓷痰盂,一對紅色桶,桶裏就裝有套碗碟和筷子。
在一對貼有紅雙喜剪紙的柳編大筐,裏麵就是零零碎碎的小東西,如刷了紅漆的針線笸蘿和用紅紙裹著的布鞋。
最後在這些東西的兩側便是同樣貼了紅雙喜剪紙的一台縫紉機、一台錄音機、一台洗衣機以及一台立式電風扇。
圍觀的人就有不少,可以說陸陸續續來看的人就一直不見,但要說有誰震驚於徐啟光給閨女陪嫁豐厚倒是極少。
前有徐白蜜執意要嫁知/青,當時徐家就連起了兩間屋陪嫁都幹得出,此事至今就還讓很多家有未婚兒女的記憶猶新。
再說這門親事,不管是徐家,還是他們老沈家,雙方父母如今更是雙職工,兩家算是獨一份的頂頂殷實親家。
何況這一對新人還是數一數二考到京城的大學生,就是再多嫁妝都不稀奇,但要說不好奇壓箱底多少是不可能的。
一般來說,除了重男輕女的人家拿閨女賺彩禮錢,別說嫁妝,連彩禮都一分不給閨女帶回婆家的以外,絕大部分人家嫁閨女還是會拿彩禮作為壓箱底讓閨女帶回婆家,有些還會在家再添一些。
而這徐秀才(徐啟光)兩口子是出了名的疼閨女,自然不可能準備了這麽多嫁妝連個壓箱錢都無準備上。
所以一個個的看完嫁妝便心裏納悶上了,這便有直腸子的人問起徐啟光兩口子到底給了這個閨女多少壓箱錢。
對此,不管是沈明全,還是何佩英,或者說負責今天登記來客人情的徐家和,還是年幼的沈小四都是隻笑笑。
因為這個根本沒法說,就連沈小四都知道他三哥三嫂的事情和其他哥嫂不一樣。別說壓箱錢要等他三嫂今天帶進門,就是昨兒個已經一起拉回來,就他三嫂的壓箱錢到底有多少算啥稀罕事。
要不是他三嫂考慮到太張揚不好,家裏長輩也讚同,他三嫂陪嫁裏頭就有兩台大彩電藏在屋裏沒亮出來。
這兩台大彩電就老值錢了,就壓箱錢算啥,他剛回來的舅姥爺也就是他三嫂的親爺爺還準備了大冰箱陪嫁呢。
不提暗自偷樂的沈小四如何在人前裝一問三不知的還琢磨著如何按他三哥吩咐回話,一早沈衛民出發上白子溝迎親。
他院子這邊,徐春喜便第一時間先領著本家妯娌們去昨兒就搭起的一排灶台那邊給本家掌勺大伯子打下手。
聽說今天來的客人隻多不少,雖說不是流水席,但也多預留了十桌,她們就要在新媳婦進門前將菜都準備好。
而身為長媳的大伯母牛月娥就讓三弟妹何佩英在家陪伴婆婆沈老太太和娘家人,順帶著在家迎接招待來客女眷。
至於她自己嘛,牛月娥她自己忙好讓侄子去接新娘子的事宜,接著就要開始忙活起新媳婦進門時的所有事宜。
如新娘子進門的火盆,斧頭,有身子的要避諱等等,這些雖然早早就準備好,她也再三吩咐過,但備不住有疏忽的時候。
再有,新娘子要趕吉時進門的。好在家裏孩子多,一個個派出去的盯住那邊何時從村口繞過來就要安排好時間。
這天,天公作美,有太陽出來不說,還風和日麗的好似不是嚴冬。
在嗩呐聲和鞭炮聲中,沈衛民從嶽家迎親出來,按照他大伯母和媒人丁大娘的意見從白子溝出來繞了個大圈從村頭進來。
這剛從村頭進來,再攔路要紅包的倒是不見了,但不知誰想出去的居然別出新裁的在村口堆了兩個喜氣洋洋的雪人。
這就要給紅包了,他也不知今天到底給出多少紅包,好在自從前兩天被大嬸們堵住起,他就知多準備不會有失誤。
這回他兩口子舉行婚禮就不像是他爺奶這一房有喜事,乃是整個老沈家族裏有大喜事一般的令人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
這不,從村頭開始別說各家各戶門前都貼了紅雙喜,就是路邊一顆樹都掛了紅布條,還貼了大紅雙喜剪紙的。
這架勢就如整個上瓦房村的家家戶戶都在辦喜事有新娘子進門似的,可見族裏對他和長青這門婚事有多看重。
說實話,見到這一幕幕,他真感動了。有身為沈家子孫的自豪,更有得出和付出不成正比的羞愧,他不如他媳婦兒也。
仔細回想的話,他媳婦兒好歹前世為他老沈家族人出過力,就連晚年還組建了沈家基金會,可他,他還就沒有用過心。
而今呢
不提前世,就說而今好了。
而今如此隆重的場麵,記憶裏唯有在他爺曾經講古時才出現,據說他太爺爺當年娶妻就是全族慶祝。
那時候他太爺爺還是他老沈家選出來的下一任族長,可他,別說在外子孫當不了族長,族長隻能守家。
就是破除這一條舊列,不提他爺爺這一房,他這一輩就前有大堂哥,後有親大哥的,他就絕無可能成為族長。
但族裏長輩們這次還是為了他這個不咋樣的小輩,他們還是費了不少心思……沈衛民轉頭看著徐長青。
徐長青隱晦地捏了捏一直握著她手不放的沈衛民手心:有些無須開口道明的,我懂的,我懂你此刻心情。
時間並沒有留給徐長青和沈衛民多於感概,隨著披了紅綢帶大紅花的拖拉機開進村口,路兩旁圍觀的便越來越多。
家也越來越近,它就近在咫尺……
70
再從沈衛民的院子前麵一直到沈家祠堂的一條主道,清掃積雪過後的道上一路過去就是一張張四方桌和長板凳。
而沈衛民的院子,前院中間的空地上一早便擺著昨天下午從徐家拉回來的一車貼了一個個大紅雙喜剪紙的嫁妝。
一個大紅色的立櫃上疊放著兩鋪兩蓋的四床被子,有兩床綠底繡著大紅雙喜緞麵的,還有兩床紅底繡龍鳳的。
一個紅色木頭臉的臉盆架,上麵便放著兩個紅雙喜的陶瓷臉盆,每個臉盆裏則放滿了花生、栗子紅棗等物。
在這大紅的臉盆架下方,一對紅雙喜的暖瓶,紅雙喜的陶瓷痰盂,一對紅色桶,桶裏就裝有套碗碟和筷子。
在一對貼有紅雙喜剪紙的柳編大筐,裏麵就是零零碎碎的小東西,如刷了紅漆的針線笸蘿和用紅紙裹著的布鞋。
最後在這些東西的兩側便是同樣貼了紅雙喜剪紙的一台縫紉機、一台錄音機、一台洗衣機以及一台立式電風扇。
圍觀的人就有不少,可以說陸陸續續來看的人就一直不見,但要說有誰震驚於徐啟光給閨女陪嫁豐厚倒是極少。
前有徐白蜜執意要嫁知/青,當時徐家就連起了兩間屋陪嫁都幹得出,此事至今就還讓很多家有未婚兒女的記憶猶新。
再說這門親事,不管是徐家,還是他們老沈家,雙方父母如今更是雙職工,兩家算是獨一份的頂頂殷實親家。
何況這一對新人還是數一數二考到京城的大學生,就是再多嫁妝都不稀奇,但要說不好奇壓箱底多少是不可能的。
一般來說,除了重男輕女的人家拿閨女賺彩禮錢,別說嫁妝,連彩禮都一分不給閨女帶回婆家的以外,絕大部分人家嫁閨女還是會拿彩禮作為壓箱底讓閨女帶回婆家,有些還會在家再添一些。
而這徐秀才(徐啟光)兩口子是出了名的疼閨女,自然不可能準備了這麽多嫁妝連個壓箱錢都無準備上。
所以一個個的看完嫁妝便心裏納悶上了,這便有直腸子的人問起徐啟光兩口子到底給了這個閨女多少壓箱錢。
對此,不管是沈明全,還是何佩英,或者說負責今天登記來客人情的徐家和,還是年幼的沈小四都是隻笑笑。
因為這個根本沒法說,就連沈小四都知道他三哥三嫂的事情和其他哥嫂不一樣。別說壓箱錢要等他三嫂今天帶進門,就是昨兒個已經一起拉回來,就他三嫂的壓箱錢到底有多少算啥稀罕事。
要不是他三嫂考慮到太張揚不好,家裏長輩也讚同,他三嫂陪嫁裏頭就有兩台大彩電藏在屋裏沒亮出來。
這兩台大彩電就老值錢了,就壓箱錢算啥,他剛回來的舅姥爺也就是他三嫂的親爺爺還準備了大冰箱陪嫁呢。
不提暗自偷樂的沈小四如何在人前裝一問三不知的還琢磨著如何按他三哥吩咐回話,一早沈衛民出發上白子溝迎親。
他院子這邊,徐春喜便第一時間先領著本家妯娌們去昨兒就搭起的一排灶台那邊給本家掌勺大伯子打下手。
聽說今天來的客人隻多不少,雖說不是流水席,但也多預留了十桌,她們就要在新媳婦進門前將菜都準備好。
而身為長媳的大伯母牛月娥就讓三弟妹何佩英在家陪伴婆婆沈老太太和娘家人,順帶著在家迎接招待來客女眷。
至於她自己嘛,牛月娥她自己忙好讓侄子去接新娘子的事宜,接著就要開始忙活起新媳婦進門時的所有事宜。
如新娘子進門的火盆,斧頭,有身子的要避諱等等,這些雖然早早就準備好,她也再三吩咐過,但備不住有疏忽的時候。
再有,新娘子要趕吉時進門的。好在家裏孩子多,一個個派出去的盯住那邊何時從村口繞過來就要安排好時間。
這天,天公作美,有太陽出來不說,還風和日麗的好似不是嚴冬。
在嗩呐聲和鞭炮聲中,沈衛民從嶽家迎親出來,按照他大伯母和媒人丁大娘的意見從白子溝出來繞了個大圈從村頭進來。
這剛從村頭進來,再攔路要紅包的倒是不見了,但不知誰想出去的居然別出新裁的在村口堆了兩個喜氣洋洋的雪人。
這就要給紅包了,他也不知今天到底給出多少紅包,好在自從前兩天被大嬸們堵住起,他就知多準備不會有失誤。
這回他兩口子舉行婚禮就不像是他爺奶這一房有喜事,乃是整個老沈家族裏有大喜事一般的令人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
這不,從村頭開始別說各家各戶門前都貼了紅雙喜,就是路邊一顆樹都掛了紅布條,還貼了大紅雙喜剪紙的。
這架勢就如整個上瓦房村的家家戶戶都在辦喜事有新娘子進門似的,可見族裏對他和長青這門婚事有多看重。
說實話,見到這一幕幕,他真感動了。有身為沈家子孫的自豪,更有得出和付出不成正比的羞愧,他不如他媳婦兒也。
仔細回想的話,他媳婦兒好歹前世為他老沈家族人出過力,就連晚年還組建了沈家基金會,可他,他還就沒有用過心。
而今呢
不提前世,就說而今好了。
而今如此隆重的場麵,記憶裏唯有在他爺曾經講古時才出現,據說他太爺爺當年娶妻就是全族慶祝。
那時候他太爺爺還是他老沈家選出來的下一任族長,可他,別說在外子孫當不了族長,族長隻能守家。
就是破除這一條舊列,不提他爺爺這一房,他這一輩就前有大堂哥,後有親大哥的,他就絕無可能成為族長。
但族裏長輩們這次還是為了他這個不咋樣的小輩,他們還是費了不少心思……沈衛民轉頭看著徐長青。
徐長青隱晦地捏了捏一直握著她手不放的沈衛民手心:有些無須開口道明的,我懂的,我懂你此刻心情。
時間並沒有留給徐長青和沈衛民多於感概,隨著披了紅綢帶大紅花的拖拉機開進村口,路兩旁圍觀的便越來越多。
家也越來越近,它就近在咫尺……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