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光美的話,楊小濤便明白,不是他們不想做,不是他們做不了,而是沒有錢支持他們來做!


    看到楊小濤這副神情,王光美再次苦笑道,“其實,上麵能夠支持我們完成研究,已經,很不容易!”


    朱子清聽了,默默點頭!


    “是啊,全國一盤棋,攤子那麽大,誰都不容易!”


    周圍同桌的人也是一個神情。


    尤其是袁老師,如果不是農科院成立的扶持計劃,他都不敢想像能夠這麽快研究成功。


    如果沒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的支持,搞不好他還要去地裏勞作掙工分呢。


    劉向東同樣如此。


    想當初在東北那裏…


    算了,說出來,都是痛。


    楊小濤自然明白國內的處境,有限的資源隻能集中使用。


    隻能讓更需要的人來使用。


    就像當初軋鋼廠那樣,上麵分配下來的任務也是如此,盯著緊要的幹。


    相比起來,王光美他們的研究項目能夠跟蘑菇蛋同時存在,並且先其取得成績,已經說明了上麵對其重視程度。


    隻是,現在國家現在更需要安全。


    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東邊給的多了,西邊就抓襟見肘。


    所以,他們獲得支持的力度降低,也是合情合理。


    “王老師,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來做?”


    楊小濤突然開口,“按理說滬上應該有不少工廠可以幫助吧!”


    上級的不支持並不是一點也不管,隻是沒有大力支持,卻不妨礙他們自己的行為。


    甚至,該照顧的時候,還是會伸手的。


    王光美聽了點頭,“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聯合幾個工廠,找了幾家醫院一起研究!”


    “結果,一團糟啊!”


    不用說,現在這情況就說明了一切。


    王光美手上拿著酒盅,臉上都是惆悵。


    “當初我們三個研究所可是意氣風發啊,一起搞研究,最後卻是落得個灰頭土臉。”


    “這裏麵,困難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比如說呢?”


    楊小濤來了興趣,他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困難在哪?


    知道了困難,那辦法總比困難多!


    “比如說,這項研究是我們三個研究所一起完成的!”


    “這有時候,人多是力量大。卻也有人心不齊的時候!”


    “在研究中,需要通力合作,可這溝通上就是問題。”


    王光美說到這裏也是無奈,都是搞研究的,讓他們搞交際,搞溝通,那絕對是專業不對口啊!


    “比如說,國內的原材料情況!”


    王光美倒了一點茶水在桌上,然後開始寫寫畫畫。


    “這上麵的堿基對,想要生產的話,就需要相應的核苷酸!”


    “可這東西,可國內哪有生產的啊!”


    說到這裏,王光美都覺得心累。


    楊小濤看了眼桌上的符號,正是組成核酸的基本構成,也清楚搞到這些玩意的難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眼前的事實。


    “所以,想要生產牛胰島素,我們就得先把原料生產廠給建立起來。”


    “建好廠,還要有設備,又得重新製造,然後是原材料的加工,然後是工藝流程,然後去檢驗檢測…”


    “而這,僅僅隻是開始啊!”


    王光美越說越激動,越說,心裏越難過。


    明明守著一座金山,卻因為沒有鎬頭,卻不得寸金。


    明明擁有先進技術,卻無法實現,痛苦啊!


    王光美再次看向楊小濤,“這其中的困難,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就是國外,也沒人敢說立馬做出來。”


    “權威論刊上更是給出了一百年無法做出來的論斷!”


    王光美說到這裏,周圍桌上的人已經明白,這研究跟生產絕對是兩碼事。


    “現在,經過幾次失敗後,很多人已經失去了進取心,而且更多的人將重心轉移到其他項目研究上。”


    “說白了,我們隻是一個研究者啊。”


    說完,酒盅裏的酒一飲而盡。


    楊小濤卻是明白對方心裏的苦悶,他們雖然是研究者,但哪個研究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造福世人?


    哪怕是袁老師,也不能免俗吧。


    “那現在,還有多少人願意這樣做?”


    楊小濤突然開口,王光美想了下,“其實,還是有些人的。”


    “每個研究所裏都有一些吧。”


    “不過,這種聯合起來的項目,單純一個研究所不行,必須得三個一起來。”


    說到這裏,眾人明白王光美話裏的意思了。


    這是,買一送二啊,還是強行捆綁的那種。


    想到這裏,徐遠山也覺得難辦。


    真要幫忙的話,就等於多帶了三個累贅啊,哪怕是機械廠家底深厚也經不起這麽折騰啊。


    白景述更是在心裏權衡著。


    原以為比起剛才的化學式,覺得眼下的牛胰島素明顯更合適。


    畢竟人家已經研究出來了,隻要解決生產問題就行。


    可真要論起來,或許化學式更適合製藥廠吧。


    因為沒有那麽多事情。


    就在兩人心裏權衡利弊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發現,在楊小濤聽到王光美這番話後,手掌不自覺的攥在一起。


    眼睛裏更是透著一股興奮。


    隨後手掌鬆開,楊小濤盡量讓自己的心情平複。


    目光平靜的看著王光美,隨後壓低聲音問道,“老王,你們三個研究所,能捆在一起,對吧。”


    王光美還以為楊小濤覺得難辦,便深吸一口氣,無奈點頭。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當初成立項目的時候,就是奔著團結合作的模式去的。”


    “朱老師應該知道,咱們在某些方麵確實不如國外,所以隻能取長補短、密切合作,再加上精心組織,因而能發揮團隊精神,在集體中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聰明才智。”


    “就是這樣,我們也用了很長時間,而且前前後後三個研究所投入的人力就超過了三百人。”


    “所以,這就是集體的傑作。”


    王光美說完,再次拿起酒盅,卻發現沒有酒,旁邊的於北拿起酒瓶子幫忙倒上。


    他看得出,王老師的心裏充滿了無奈。


    王光美拿起酒盅,楊小濤也端起來,不過眼中卻是藏不住的笑容。


    在一旁的白景述看到楊小濤的眼角,突然心裏咯噔一下。


    楊總這表情,不會是


    想到這,忙伸腳踢了下徐遠山,然後打眼色看向楊小濤。


    徐遠山沒搞明白是咋回事,然後看向楊小濤。


    楊小濤跟王光美碰了下酒盅,然後笑道,“老王,你們參與的核心人員有多少啊。”


    王光美還沒留意,得到暗示的徐遠山瞬間一個激靈。


    這是掄起鋤頭準備下手了啊。


    “核心人員啊。”


    王光美拿起筷子叨去一塊土豆片放進嘴裏,然後想了下,“差不多有五十來人吧。”


    “哦,五十來人,也還行。”


    咳咳咳


    楊小濤剛說完,徐遠山就咳嗽起來,對著楊小濤使眼色。


    哪知楊小濤根本不想搭理他。


    笑話,這可都是人才啊。


    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到嘴的肥肉跑掉?


    若是再過幾年,這些人被分支到東南西北各地,支離破碎的想要再聚集起來,那可就難了。


    與其等以後挨個去找,還不如趁這機會‘一網打盡’呢。


    再說了,接下來的時間段裏,對他們這些‘人才’來說可不是很友好啊,自己能幫就幫吧。


    而且這些人聚在一起也不是吃幹飯的,可以讓他們研究藥片子嘛,自己係統空間裏還有好幾種藥的說明書呢,哪怕研究出來一個,都是賺了。


    當然,如果能夠在機械廠的支持下完成牛胰島素的工廠化生產,那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製藥廠也能多一個項目。


    國家也能多一個外匯進項。


    從哪方麵來看,都不虧啊。


    想到這裏,楊小濤便低頭說道,“王老師,如果,我說如果啊,我們機械廠支持你們的話,你覺得行不行?”


    王光美立馬看著楊小濤。


    其實在來機械廠的時候,他就做過心理建設,也想過楊小濤會說出這話。


    隻是沒想到他在說明情況後,對方還提出來了。


    這,就超過他的預計了。


    周圍再次安靜下來。


    徐遠山更是翻個白眼,白景述急得想要說話,卻發現楊小濤一臉的鄭重。


    這表情告訴眾人,他,楊小濤沒有開玩笑。


    “楊總,你,不是開玩笑?”


    “我說了這麽多,就是讓你知道,這就是個無底洞!”


    王光美已經換了稱呼。


    別看他是個研究生,是個高材生,是個知識分子,但在麵對楊小濤的時候,沒有任何驕傲的地方。


    而現在,稱呼的改變,更是讓他認清楚現實。


    “當然不是了,我是認真的。”


    楊小濤鄭重開口。


    王光美眉頭一皺,“楊總,我們三個研究所很多人的。”


    “而且,工廠化生產跟實驗室也不一樣,這其中原材料就需要大量的稀缺物資.”


    楊小濤突然笑起來,“王老師,我們已經有個無底洞了,還怕再來一個嗎?”


    聞言,王光美愕然。


    一旁的朱子清也是笑起來。


    這是典型的債多不壓身,虱子多了不癢啊。


    “王老師,我們機械廠想要來完成這個研究,您能不能出麵幫忙協調一下。”


    “具體的合作我們可以在這裏談。”


    “你放心,我們會全力支持的。”


    “這點,我以機械廠總設計師的身份擔保。”


    “當然,如果你們有什麽顧慮的話,我們可以共同組成一個研究組,負責牛胰島素的開發和生產!”


    “到時候我們機械廠負責提供物資,負責生產,你們安心的做好研究就行…”


    楊小濤一句句說著,王光美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在桌上的劉向東跟安仲生突然笑了起來。


    這話,怎麽聽著這麽耳熟呢。


    先成立研究組,然後在合適的時候將其歸入到機械廠裏,成為機械廠的研究所。


    然後,就賣給機械廠了。


    當初他們不就是這麽來的嗎?


    楊總這套路啊,真是越來越熟練了。


    不過,兩人並不後悔,甚至在心裏對楊小濤十分感激。


    隻有進入機械廠這個大家庭,才知道先前自己走的彎路有多冤枉,才知道一個慧眼識才的伯樂,多麽難能可貴。


    而楊小濤,就是他們的伯樂!


    徐遠山聽到楊小濤這樣說,隻能默默的拿起酒盅,無力的喝酒,他清楚楊小濤的性子,一旦下定決心,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白景述則是深吸一口氣,楊小濤話都說出來了,她還能反對個屁啊。


    不過今後製藥廠要難做了。


    除了現在的藥液生產,還有兩個研究項目。


    不行,得加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裏的讀書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零阿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零阿濤並收藏四合院裏的讀書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