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見李隆基臉色已趨於平和,不再如剛才那般焦躁,知道李隆基心已有所動,得再加把力,將他忽悠一番。


    “陛下。曆史走向,小臣也不知道,但劫難是肯定有的。小臣的使命就是阻止災難,穩固大唐江山的根基,拯救天下黎民。懇請陛下,為我的隊伍賜名,讓使命侯能完成肩負的使命。”


    李隆基還是有些猶豫不決,讓一個人,在他的王朝裏,私自建立一支軍隊,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都是聞所未聞。


    李隆基看了一眼旁邊的高力士,在征求他的意見。


    “陛下。既然使命侯說他私立的隊伍,仍歸入陳將軍的禁軍之列,就仍然是陛下的軍隊,隻是軍隊是秘密籌建。小臣以為,也是可以的。我們的確需要在非常時刻,需要一支有如神兵天降的隊伍。”高力士讚同了他的想法。


    他心裏有些驚奇,這高力士竟然會讚同自己的想法,這也是給了他一個很大的幫助。


    李隆基道:“好!朕就允許你籌建一支這樣的軍隊,名字就為天佑軍,寓意這支軍隊,為天佑我大唐之軍。”


    “謝陛下。小臣定不負陛下所托,一定建立一支天佑大唐的軍隊。”他說完,走出了勤政殿。


    他內心尋思,明日早朝,楊國忠肯定要奏他私設軍隊一事,到時看楊國忠自己打自己的臉。想到這裏,不禁“哈哈”大笑幾聲。


    “嗬嗬,猛人,父皇又給了你什麽獎賞,如此開心。”萬春公主道。


    “小臣見過貴妃娘娘、萬春公主。你們玩好,小臣不多打擾,先走了。”說完,他再不理會二人,朝外走去。


    翌日。早朝。


    自他封為使命侯,今天是第一次來上早朝。昨日見李隆基,對他沒去早朝,似有抱怨之意。他決定去上一次早朝,也體會一番這封建王朝的早朝的滋味。


    李隆基坐定。高力士走完程序後,楊國忠立馬閃出來


    “啟稟陛下,長安東郊的皇家豬場。豬場內私設軍營,有謀反之心。臣派人去查辦,卻遭太子阻擋,不知太子是何居心,難道豬場的軍隊為太子私下設立?請陛下明查!”楊國忠奏完,查看著李亨得臉色。


    李亨閃了出來,奏道:“啟稟父皇,兒臣昨日與陳玄禮將軍等人射騎歸來,行至豬場,見一對官兵圍攻豬場,兒臣下馬詢問詳情。金吾衛一個校尉,未得金吾衛大將軍的指令,擅自調動隊伍,現在看來幕後主使是楊大人。兒臣並未在豬場私設軍營,和豬場管事之人滿一萬,也隻是相識而已。倒是楊大人私調軍隊,意欲何為,就不得而知了。”李亨早從滿一萬那裏得知,豬場之事已辦妥,在朝上再無必要辨解此事。


    楊國忠心裏一驚,原以為李亨這個窩囊廢,會和他就私設軍營一事來個辯論,不想李亨卻死死咬住校尉私調軍隊一事。


    “楊愛卿,你可私調軍隊?”李隆基高高在上,詢問著楊國忠。


    “陛下,太子所說校尉調動軍事之事,臣並不之情。我隻知道,我曾派人去搜查豬場,遭到太子的阻擋。”楊國忠趕緊把自己和校尉私自調動軍隊的事情撇個幹淨,心想老子當時坐在轎子裏,任何人都未見他麵容,即便你李亨說上三天三夜,也是口說無憑。


    “誰知道,豬場是否真的私設軍營?”李隆基坐在龍椅之上,佯裝憤怒道。他知道,滿一萬就是豬場的主人,那麽豬場私設軍營屬實,他現在需要一個台階下。


    “陛下,小臣知道!”滿一萬從人群中閃了出來。


    朝中之人,除了太子等少數人外,其他的人均不認識他。群臣麵露困惑之色,不知這小子是何方神聖。


    “使命候,你給朕如實道來!”李隆基說道。


    什麽?使命候?!楊國忠大驚,什麽時候有了個使命候,而他楊國忠作為宰相,卻一無所知,這讓他感到驚駭。


    “啟稟陛下,小臣就是豬場的主人。小的豬場絕無私設軍營一事,不知道楊大人從哪裏得到這樣的消息。莫非楊大人如上次汙蔑太子一樣,消息來源於道聽途說,楊大人身為我大唐宰相,做事如此草率,真叫在下不可理解。”他順帶損了一把楊國忠。


    楊國忠老臉憋得通紅,他總不能說他派人去監視了豬場,而得消息。大唐宰相,放著國家大事不敢,去幹這些小人勾當,豈不叫天下人笑掉大牙。


    他知道自己陷入了太子一夥人的陷阱。原以為李林甫死後,這天下玩權術之人,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現在看來,遠不是那樣,今後行事得謹慎一些,別在陰溝裏翻了船。


    “楊愛卿,你的消息來源是否正如使命候所說?”李隆基心想,既然答應了滿一萬,就得讓楊國忠閉上嘴。他知道楊國忠這會兒需要台階可下,於是用詢問的方式給楊國忠一個台階。


    “陛下,臣有罪,消息來源的確如使命候所說。隻怪臣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大唐江山社稷著想,未經查實,就上奏天聽。”楊國忠已經冷汗涔涔,他摸不透這使命候的底細,從皇上的神色來看,似乎對此人寵愛有加,他趕緊順著皇上給的台階下。


    “朕恕你無罪,你也是一番忠誠之心,隻是今後,做事謹慎一些。”李隆基道。


    “謝陛下不罪之恩,臣尊聖上旨令。臣今後行事一定周密謹慎!”楊國忠趕忙謝過李隆基。


    此事了結,群臣再無事可奏。李隆基退朝而去。


    這個時候,楊國忠才敢仔細大量滿一萬一番,這個所謂的使命候不過二十來歲,但周身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氣質。他暗感後怕,覺得自己浮躁了,本以為這一著棋會致太子於死地,不料差點致自己於危難之中。看來太子已不是從前的太子,得重新審視一番,摸清太子等人的底細,方可行動。


    “楊大人事無巨細,對本宮很是關心,先謝楊大人的美意了。不過本宮不會對楊大人投桃報李,因為本宮就不屑於和鼠輩一樣,幹些齷蹉的勾當,哈哈”太子說完,領著一夥人揚長而去。


    “你......”楊國忠氣得臉頰通紅,一時說不出話來。他望著太子的背影,心想,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以前的窩囊廢,如今竟然也敢對老子這樣說話,等著,還未到最後,鹿死誰手,還未見分曉,別得瑟得太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豬倌小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堂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堂言並收藏大唐之豬倌小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