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趕著夜路到了韓縝的住所,摸黑敲著韓縝的門,心裏也是一陣的忐忑,生怕韓技術員不答應。
話說韓縝這廝還沒睡,剛剛洗好澡,此時正坐在台燈麵前寫著一個星期後要給當地村民開展技術培訓的講稿。猛地聽見一陣急躁的敲門聲,出聲疑問來人,聽見是當地的村長,連忙開門。
村長簡短的向韓縝說明自己的來意,一開始,韓縝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畢竟這是在自己30年以來從沒遇到過的。自從博士生畢業後,就響應國家號召,下到基層農村,指導當地農民種植技術,將科學的種植在農村發揚光大,畢竟自己的偶像可是袁爺爺。剛來到這個地方,因為與當地村民明顯的距離感,村民都很少來找韓縝請教或者幫忙。此刻,韓縝雖然剛洗了澡,但還是冷汗直冒,但是自己一直是唯物主義者,再加上這是老鄉第一次親自上門請他幫忙,原本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的事兒,他實在是不忍心拒絕,於是他還是十分艱難的向村長點點頭。
村長看他都點頭了,交代了時間地點後,就欣然離去了。
而韓縝其實還是一臉的懵-逼狀,想想自己明天要麵對的事,懷著忐忑的心情上床睡覺了,畢竟明天5點就要起床下苦力。
文柳昨晚一夜,沒睡,即使筋疲力盡也一點不覺得困,因為她隻要一閉眼,全是外公的影子。
天已經蒙蒙亮了,夏天快到了,天亮得越來越早了。
根據川江當地的習俗,披麻戴孝的人要等到親人下葬過後才能洗漱,所以此時的文柳也是蓬頭垢麵,唯有一雙眼睛明亮。
話說韓縝趕到的時候,已經開始準備起靈了,村長一看到他來了,就馬上給他係了根紅線在手腕上(當地習俗,隻要有人去世,去主人家,必須係上由主人家準備得紅線),並且讓他去挑一根趁手的棒子當拐,坡路不好走,況且還得負重。
做好準備工作,韓縝由村長引到他應在的位置,中間經過孝子的隊伍(披麻戴孝者有10幾人),好奇的瞥了一下,一下子就看到人群中的文柳,小小的個子,160左右,身體瘦弱,臉色蒼白,但眼睛明亮,可見沒少哭。實在忍不住,問了村長一句:“村長…村長…,這是誰呀?”村長朝著他頭甩的方向看去,說道:“這是去世了那位的外孫女,叫文柳……”,村長突然想到什麽,接著道:“看著年紀挺小,實際都29了,嫁到港城去了,結婚都結了5年了,這不,這次回娘家,誰知道正好趕上這事兒,不然還不知道能不能趕得回來呢,這天遠地遠的。”
韓縝實在不明白,為啥他隻是問一問,村長一下說這麽多,心裏嘀咕著,他又不是要查人家戶口,隻是見這姑娘在人群中比較顯眼而已,因為臉色實在太蒼白了,感覺下一刻就要倒下了一樣。
卻說在村長與韓縝輕言細語間,文柳也注意到了韓縝,知道這是村長特地請來幫忙的新來的技術員,見他身材高大,她仿佛隻能到他的下巴,著一身黑色,小麥色的皮膚,戴了一副金絲邊的眼鏡,渾身充滿書卷氣息的同時還透露出一副貴公子的氣質。文柳是做人力資源工作的,所以對人比較敏感,但是大事在前,她也無暇深究這些,隻是對韓縝感激的點點頭。
韓縝朝著文柳擺擺手,看著她明亮的眼睛,“節哀順變”幾個字又噎了回去,他生怕一說,這姑娘又得哭。
看好的時間到了,摔瓦聲一響起,接著就是一陣哭聲,作法的人在前,跟著拿著魂幡、遺像以及靈位的孝子,還有放著鞭炮等被安排著進行一係列習俗的人,再跟著拿著靈房子的人,接著是壽材,跟著就是孝子的隊伍,最後是自願送葬的鄉親,一群人,浩浩蕩蕩向著墓地去了……
文柳親眼看著外公的壽材落下墓地,腦子裏突然就蹦出劉素芳說的那句話“以後就沒有你外公這個人了”,她實在控製不住眼淚,就是要嘩嘩的往外流。……作法的人讓每個孝子捧三捧土,撒在壽材上,文柳的動作盡量緩慢,但是她清楚的知道即使再慢,她也留不住外公了……
幾個小時的時間,文柳外公的墳塋已經築好了,幫忙的人已經離開了墓地,文柳跟劉素芳說她想再待一會兒,劉素芳知道這個時候說什麽都沒有用就隨她去了,沒再說什麽。
韓縝完成任務之後,就走了,快到住的地方才發現自己手裏還拿著那根助力的棒子,知道在農村,這種算不上工具的工具對老鄉來說還是很有用的,就想著趕快還回去……
因為要經過文柳外公的墓地,他就看到了眼前的這一幕……
其實今天天氣並不是很好,飄著可以忽略不計的細雨,還吹著讓頭發輕揚的風,一個瘦弱的身影跪在一處新墳旁邊,搖搖欲墜,但是仍然透著倔強……
韓縝慢慢走到她旁邊,歎了一口氣,冒出了之前那句噎下去的話:“節哀順變!”文柳還是一動不動。他又出聲:“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有的事,總是讓我們無能為力。當事情發生過後,我們在無法去改變的情況下,隻能試著去接受,當你真正的接受了這件事的發生,可能你就會發現,其實這道坎兒要跨過去也沒有那麽困難,隻是當時的心態難以去理智的調整,時間會治愈一切。”
文柳聽後,終於緩緩的點點頭,流下兩行清淚,搖搖晃晃的站起來,慢慢的向自己家裏艱難的走著……
韓縝看著她越來越遠的身影,想著自己好像從上次違背家裏的工作安排,離家過後,就沒有給他媽還有他們家老頭子打過電話,可能因為父母也在賭氣,也沒有給他來電過,他想著還是等這次給當地老鄉開完培訓會過後,回一趟家,好好解釋解釋,爭取父母的理解。
再看著自己手裏的棒子,抓緊步子,朝著老鄉家裏走去。
話說韓縝這廝還沒睡,剛剛洗好澡,此時正坐在台燈麵前寫著一個星期後要給當地村民開展技術培訓的講稿。猛地聽見一陣急躁的敲門聲,出聲疑問來人,聽見是當地的村長,連忙開門。
村長簡短的向韓縝說明自己的來意,一開始,韓縝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畢竟這是在自己30年以來從沒遇到過的。自從博士生畢業後,就響應國家號召,下到基層農村,指導當地農民種植技術,將科學的種植在農村發揚光大,畢竟自己的偶像可是袁爺爺。剛來到這個地方,因為與當地村民明顯的距離感,村民都很少來找韓縝請教或者幫忙。此刻,韓縝雖然剛洗了澡,但還是冷汗直冒,但是自己一直是唯物主義者,再加上這是老鄉第一次親自上門請他幫忙,原本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的事兒,他實在是不忍心拒絕,於是他還是十分艱難的向村長點點頭。
村長看他都點頭了,交代了時間地點後,就欣然離去了。
而韓縝其實還是一臉的懵-逼狀,想想自己明天要麵對的事,懷著忐忑的心情上床睡覺了,畢竟明天5點就要起床下苦力。
文柳昨晚一夜,沒睡,即使筋疲力盡也一點不覺得困,因為她隻要一閉眼,全是外公的影子。
天已經蒙蒙亮了,夏天快到了,天亮得越來越早了。
根據川江當地的習俗,披麻戴孝的人要等到親人下葬過後才能洗漱,所以此時的文柳也是蓬頭垢麵,唯有一雙眼睛明亮。
話說韓縝趕到的時候,已經開始準備起靈了,村長一看到他來了,就馬上給他係了根紅線在手腕上(當地習俗,隻要有人去世,去主人家,必須係上由主人家準備得紅線),並且讓他去挑一根趁手的棒子當拐,坡路不好走,況且還得負重。
做好準備工作,韓縝由村長引到他應在的位置,中間經過孝子的隊伍(披麻戴孝者有10幾人),好奇的瞥了一下,一下子就看到人群中的文柳,小小的個子,160左右,身體瘦弱,臉色蒼白,但眼睛明亮,可見沒少哭。實在忍不住,問了村長一句:“村長…村長…,這是誰呀?”村長朝著他頭甩的方向看去,說道:“這是去世了那位的外孫女,叫文柳……”,村長突然想到什麽,接著道:“看著年紀挺小,實際都29了,嫁到港城去了,結婚都結了5年了,這不,這次回娘家,誰知道正好趕上這事兒,不然還不知道能不能趕得回來呢,這天遠地遠的。”
韓縝實在不明白,為啥他隻是問一問,村長一下說這麽多,心裏嘀咕著,他又不是要查人家戶口,隻是見這姑娘在人群中比較顯眼而已,因為臉色實在太蒼白了,感覺下一刻就要倒下了一樣。
卻說在村長與韓縝輕言細語間,文柳也注意到了韓縝,知道這是村長特地請來幫忙的新來的技術員,見他身材高大,她仿佛隻能到他的下巴,著一身黑色,小麥色的皮膚,戴了一副金絲邊的眼鏡,渾身充滿書卷氣息的同時還透露出一副貴公子的氣質。文柳是做人力資源工作的,所以對人比較敏感,但是大事在前,她也無暇深究這些,隻是對韓縝感激的點點頭。
韓縝朝著文柳擺擺手,看著她明亮的眼睛,“節哀順變”幾個字又噎了回去,他生怕一說,這姑娘又得哭。
看好的時間到了,摔瓦聲一響起,接著就是一陣哭聲,作法的人在前,跟著拿著魂幡、遺像以及靈位的孝子,還有放著鞭炮等被安排著進行一係列習俗的人,再跟著拿著靈房子的人,接著是壽材,跟著就是孝子的隊伍,最後是自願送葬的鄉親,一群人,浩浩蕩蕩向著墓地去了……
文柳親眼看著外公的壽材落下墓地,腦子裏突然就蹦出劉素芳說的那句話“以後就沒有你外公這個人了”,她實在控製不住眼淚,就是要嘩嘩的往外流。……作法的人讓每個孝子捧三捧土,撒在壽材上,文柳的動作盡量緩慢,但是她清楚的知道即使再慢,她也留不住外公了……
幾個小時的時間,文柳外公的墳塋已經築好了,幫忙的人已經離開了墓地,文柳跟劉素芳說她想再待一會兒,劉素芳知道這個時候說什麽都沒有用就隨她去了,沒再說什麽。
韓縝完成任務之後,就走了,快到住的地方才發現自己手裏還拿著那根助力的棒子,知道在農村,這種算不上工具的工具對老鄉來說還是很有用的,就想著趕快還回去……
因為要經過文柳外公的墓地,他就看到了眼前的這一幕……
其實今天天氣並不是很好,飄著可以忽略不計的細雨,還吹著讓頭發輕揚的風,一個瘦弱的身影跪在一處新墳旁邊,搖搖欲墜,但是仍然透著倔強……
韓縝慢慢走到她旁邊,歎了一口氣,冒出了之前那句噎下去的話:“節哀順變!”文柳還是一動不動。他又出聲:“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有的事,總是讓我們無能為力。當事情發生過後,我們在無法去改變的情況下,隻能試著去接受,當你真正的接受了這件事的發生,可能你就會發現,其實這道坎兒要跨過去也沒有那麽困難,隻是當時的心態難以去理智的調整,時間會治愈一切。”
文柳聽後,終於緩緩的點點頭,流下兩行清淚,搖搖晃晃的站起來,慢慢的向自己家裏艱難的走著……
韓縝看著她越來越遠的身影,想著自己好像從上次違背家裏的工作安排,離家過後,就沒有給他媽還有他們家老頭子打過電話,可能因為父母也在賭氣,也沒有給他來電過,他想著還是等這次給當地老鄉開完培訓會過後,回一趟家,好好解釋解釋,爭取父母的理解。
再看著自己手裏的棒子,抓緊步子,朝著老鄉家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