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若愚能夠感受到佛家六言的恐怖,但是得到這種傳承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若愚很清楚,因此在竭盡己身之力去悟這種傳承,但是似乎老天和李若愚開了一個玩笑,麵對寶山卻僅僅隻能望眼欲穿,李若愚有著不甘。但是卻也無可奈何。嚐試過,盡了力。造化如此,索性不如豁達看之。
最終,李若愚腦海之中佛國消失,意識也回到了眼前釋四空身上。李若愚盯著釋四空身上的袈裟和那由一百零八顆舍利子串聯而成項鏈,心知這絕對是兩件了不得的佛家之物。但是當李若愚想要去取這兩件寶物之時,這兩件寶物散出了一股雖柔和,但卻不能抗拒的微光之時。李若愚頓時明白這袈裟和項鏈有著自身之靈。
神物有靈,即使主人身亡,依舊默默的守護著自己的主人,哪怕歲月成為滄海,時光成為桑田。其依舊不離不棄,就這麽默默的守著那個已然早已絕命之人。
強求不得,李若愚倒也不惱。李若愚明白有的東西,強求不得。就如那黃昏一般,你可以天天看見,但卻是刹那的芳華,你留之不住,隻能看著日落將它帶走,要想見到,隻能再等一天。李若愚向著釋四空一拜,繼而越過釋四空朝著前方繼續行去。前途多艱,但是該走的路,卻始終要走下去。對於釋四空,李若愚是感恩的,即使沒有得到佛家六言,但那也是造化弄人而已。機會,這行走於世間的活佛已然給了李若愚,李若愚就很感激了。
向著前方繼續行去,李若愚感受到了一股熟悉的氣息。
“歲月之力”
看著前方一片黑色的土地,李若愚明白,那是時光的流轉,枯朽了萬物,使之成為了一片劫灰之地。李若愚運轉荒能抵擋這處禁區。腳步踏下,濺起了黑色的劫灰,這是樹木的餘燼,經過歲月的腐朽,已然變成了碳灰。
隨著李若愚不斷前行,即使運轉荒能依舊能抵抗著歲月之力,但是李若愚卻是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那股吃力之感。李若愚的腳步因此開始慢了下來。這也就是李若愚身具殘荒之體,能夠以荒能抵擋歲月的侵襲,若是他人,定然若那沿途路上的殘骸一般,在歲月的力量之下成為了那瑩白之灰。
逼不得已,李若愚從滅世珠之中取出一物。
“大椿劍”
這把在墮魔穀中得自醫道世家孟凝思的寶劍,蘊含歲月之力,配上手中與殘荒體同源的骨劍。霎時,李若愚壓力大減。
隨著前行,李若愚看到了一巨大的藍色冰塊,冰塊之中冰封著一獨臂之人,身著古遠的服飾,披著獸皮,似來自未開化的年代。
越過藍色冰塊,李若愚腳步不停,前方出現一塊巨石,石上刻著模糊的字跡,這是歲月的斑駁。李若愚向著石上看去,石上赫然刻著“今留此字,願我天荒能來這裏之人警惕,此一戰爆發,無所幸存,無對錯,隻有生死。生,滅絕敵手;死,我們這一脈隕絕。我不知我能否生,追尋那個人,多半這是在故土最後的絕筆了——趕羊人”
“趕羊人”
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李若愚瞳孔收縮,似是內心受到了驚天的震撼,使得李若愚這穩如勁鬆的性格,亦是麵現驚容。李若愚記得在看史前人物傳記之時,曾看到過修道界諸多留名史書的恐怖的先賢。
其中就有“趕羊人”,那是有數的幾位可斷絕一個時代的巔峰之人,可以與獨孤峰並列,甚至史上大多數認為趕羊人要超越獨孤峰絲毫。趕羊人叫做牧蒼生,如同其名一般,其趕的不是羊,而是那個時代的芸芸眾生,他與人有異,看待這世間,就是看做一個牧場。修界眾人提及牧蒼生無不帶著敬畏與顫抖,那是如神、若佛、劊子手一般的屠夫。
在其眼中,你似是看不到任何的情感,無情就是其代名詞,要不然也不會有那曆經萬古,至今還在諸多修界史書上的血淋淋字句“牧蒼生放牧時代,割著時代的麥子;牧著其時代中的羊兒,養肥了宰殺;坑殺敵手中成長,做著那最優雅的農夫與屠戶”。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堪稱是神一般的趕羊人,留下了這刻字。李若愚明白,這石頭與字若不是有著牧蒼生留於其上的力量,早就在這超過外界時間流逝的速度下,成為了齏粉。但即使歲月成空,依舊能夠看出牧蒼生非凡到了怎樣的地步!李若愚無法想象。
李若愚更加無法想象的是其所留話語的那種絕望,就如同獨孤峰同時代之人麵對獨孤峰一般。“莫道前方還有路,獨孤之巔一座峰”,訴說了其對手麵對獨孤峰時,絕望的盡頭是更深的深淵。
曾經的曆史,經曆過斷代,李若愚不知道那個時代具體發生過怎樣可怕的事,竟然使得牧蒼生這神一般的人絕望到了如此地步。
牧蒼生說的“那個人”,又是誰?是敵手嗎?牧蒼生是否是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兵行險招,深入敵後,進行斬首。那麽其是成功了嗎?還是敗亡。
又或者,“那個人”是在牧蒼生所處境況下的希望,是一位其時代之前的先賢,是一位友方陣營的救世主。牧蒼生追尋其所走的路,因這條路太過艱難,充滿諸多詭異、未知和不詳。導致牧蒼生也不知能否活著回來,因此才絕望如此嗎?
還有牧蒼生所說的這一脈,是什麽意思?是其所留子嗣,還是其傳承,又或者是說天荒星。
李若愚不清楚,內心充滿太多的疑惑。聯想到在墮魔穀之中遇到的經曆,想到了當初在巨人腦海之中的話語。
“…禁…遣人…欲滅生…天將傾……”。
“…滅道…屠魔…”。
還有遇到的那贈其骨劍的白發人。使得李若愚對著曾經斷代的曆史充滿了一種不詳之感,也許這段曆史太過艱難,太過血淋淋。
再想到不久之前墮魔穀方向傳來的大戰餘波,細思極恐,即使掌握的信息不是很全,但是李若愚內心之中已然有了一點點猜測,這猜測李若愚無法去證實是真是假。無論是真是假,李若愚此時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李若愚索性不再去想,繼續向著黃山深處那被釘死在山上的仙血體方向行去。
最終,李若愚腦海之中佛國消失,意識也回到了眼前釋四空身上。李若愚盯著釋四空身上的袈裟和那由一百零八顆舍利子串聯而成項鏈,心知這絕對是兩件了不得的佛家之物。但是當李若愚想要去取這兩件寶物之時,這兩件寶物散出了一股雖柔和,但卻不能抗拒的微光之時。李若愚頓時明白這袈裟和項鏈有著自身之靈。
神物有靈,即使主人身亡,依舊默默的守護著自己的主人,哪怕歲月成為滄海,時光成為桑田。其依舊不離不棄,就這麽默默的守著那個已然早已絕命之人。
強求不得,李若愚倒也不惱。李若愚明白有的東西,強求不得。就如那黃昏一般,你可以天天看見,但卻是刹那的芳華,你留之不住,隻能看著日落將它帶走,要想見到,隻能再等一天。李若愚向著釋四空一拜,繼而越過釋四空朝著前方繼續行去。前途多艱,但是該走的路,卻始終要走下去。對於釋四空,李若愚是感恩的,即使沒有得到佛家六言,但那也是造化弄人而已。機會,這行走於世間的活佛已然給了李若愚,李若愚就很感激了。
向著前方繼續行去,李若愚感受到了一股熟悉的氣息。
“歲月之力”
看著前方一片黑色的土地,李若愚明白,那是時光的流轉,枯朽了萬物,使之成為了一片劫灰之地。李若愚運轉荒能抵擋這處禁區。腳步踏下,濺起了黑色的劫灰,這是樹木的餘燼,經過歲月的腐朽,已然變成了碳灰。
隨著李若愚不斷前行,即使運轉荒能依舊能抵抗著歲月之力,但是李若愚卻是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那股吃力之感。李若愚的腳步因此開始慢了下來。這也就是李若愚身具殘荒之體,能夠以荒能抵擋歲月的侵襲,若是他人,定然若那沿途路上的殘骸一般,在歲月的力量之下成為了那瑩白之灰。
逼不得已,李若愚從滅世珠之中取出一物。
“大椿劍”
這把在墮魔穀中得自醫道世家孟凝思的寶劍,蘊含歲月之力,配上手中與殘荒體同源的骨劍。霎時,李若愚壓力大減。
隨著前行,李若愚看到了一巨大的藍色冰塊,冰塊之中冰封著一獨臂之人,身著古遠的服飾,披著獸皮,似來自未開化的年代。
越過藍色冰塊,李若愚腳步不停,前方出現一塊巨石,石上刻著模糊的字跡,這是歲月的斑駁。李若愚向著石上看去,石上赫然刻著“今留此字,願我天荒能來這裏之人警惕,此一戰爆發,無所幸存,無對錯,隻有生死。生,滅絕敵手;死,我們這一脈隕絕。我不知我能否生,追尋那個人,多半這是在故土最後的絕筆了——趕羊人”
“趕羊人”
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李若愚瞳孔收縮,似是內心受到了驚天的震撼,使得李若愚這穩如勁鬆的性格,亦是麵現驚容。李若愚記得在看史前人物傳記之時,曾看到過修道界諸多留名史書的恐怖的先賢。
其中就有“趕羊人”,那是有數的幾位可斷絕一個時代的巔峰之人,可以與獨孤峰並列,甚至史上大多數認為趕羊人要超越獨孤峰絲毫。趕羊人叫做牧蒼生,如同其名一般,其趕的不是羊,而是那個時代的芸芸眾生,他與人有異,看待這世間,就是看做一個牧場。修界眾人提及牧蒼生無不帶著敬畏與顫抖,那是如神、若佛、劊子手一般的屠夫。
在其眼中,你似是看不到任何的情感,無情就是其代名詞,要不然也不會有那曆經萬古,至今還在諸多修界史書上的血淋淋字句“牧蒼生放牧時代,割著時代的麥子;牧著其時代中的羊兒,養肥了宰殺;坑殺敵手中成長,做著那最優雅的農夫與屠戶”。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堪稱是神一般的趕羊人,留下了這刻字。李若愚明白,這石頭與字若不是有著牧蒼生留於其上的力量,早就在這超過外界時間流逝的速度下,成為了齏粉。但即使歲月成空,依舊能夠看出牧蒼生非凡到了怎樣的地步!李若愚無法想象。
李若愚更加無法想象的是其所留話語的那種絕望,就如同獨孤峰同時代之人麵對獨孤峰一般。“莫道前方還有路,獨孤之巔一座峰”,訴說了其對手麵對獨孤峰時,絕望的盡頭是更深的深淵。
曾經的曆史,經曆過斷代,李若愚不知道那個時代具體發生過怎樣可怕的事,竟然使得牧蒼生這神一般的人絕望到了如此地步。
牧蒼生說的“那個人”,又是誰?是敵手嗎?牧蒼生是否是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兵行險招,深入敵後,進行斬首。那麽其是成功了嗎?還是敗亡。
又或者,“那個人”是在牧蒼生所處境況下的希望,是一位其時代之前的先賢,是一位友方陣營的救世主。牧蒼生追尋其所走的路,因這條路太過艱難,充滿諸多詭異、未知和不詳。導致牧蒼生也不知能否活著回來,因此才絕望如此嗎?
還有牧蒼生所說的這一脈,是什麽意思?是其所留子嗣,還是其傳承,又或者是說天荒星。
李若愚不清楚,內心充滿太多的疑惑。聯想到在墮魔穀之中遇到的經曆,想到了當初在巨人腦海之中的話語。
“…禁…遣人…欲滅生…天將傾……”。
“…滅道…屠魔…”。
還有遇到的那贈其骨劍的白發人。使得李若愚對著曾經斷代的曆史充滿了一種不詳之感,也許這段曆史太過艱難,太過血淋淋。
再想到不久之前墮魔穀方向傳來的大戰餘波,細思極恐,即使掌握的信息不是很全,但是李若愚內心之中已然有了一點點猜測,這猜測李若愚無法去證實是真是假。無論是真是假,李若愚此時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李若愚索性不再去想,繼續向著黃山深處那被釘死在山上的仙血體方向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