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皇子開席前先到內苑給年已七十一歲的太皇太後請安,太皇太後專門抱了抱小胤禟並將一件雕刻精細玉蟬賜給了他,以示恩寵,通往太和殿的路上,柏姐見到了離自己大約三十步的宜妃,宜妃盛裝依在台上圍欄處,是去太皇太後宮裏,出席宴會的路上特地等在這裏的,柏姐停下腳步,抓著小胤禟的手,向宜妃搖了搖,宜妃也抬起小臂向小胤禟搖了搖手,但小胤禟卻不明所以,看了一眼,趕緊抱住了柏姐的脖子,口中喃喃發出,嗚嗚的聲音,小身體一拱一拱的,柏姐隻得將他又抱了抱,看到宜妃的手在拭淚,柏姐朝她笑了笑,轉了個身,讓宜妃看了看正在傻樂的胤禟,轉頭看到宜妃點了點頭,被多嬤嬤拉走了,自己也抱著小胤禟來到太和殿。
柏姐抱著小胤禟上了三層漢白玉石雕的台基,到了月台,章壽兒早已等在了這裏,見小胤禟對著上麵的物事指指點點,就一一介紹,這是日晷,這是嘉量,這個是銅龜,這個是銅鶴,那邊的是銅鼎。又道,龜、鶴為長壽的象征。日晷是計時用的,嘉量是一種量器。又指著欄杆下的石雕龍頭,說這是排雨用的,下了大雨,就能看到千龍吐水的奇觀。
小胤禟在一旁認真的聽著,也不知道這小腦袋能聽懂些什麽,柏姐則跪在一旁,十一歲的胤褆手按著欄杆在看遠處的儀仗,太子胤礽則對著跪著的胤祉和胤禛說著什麽,皇三子胤祉仰著臉看著太子,皇四子胤禛則直挺挺跪著看著大殿的方向。
章壽兒見章公公在殿內招手,將小胤禟交給柏姐,小跑了過去,一會兒又折返了回來,跪下向太子道:“請太子爺與各位皇子爺入席。”太子當先進入,背後跟著三位皇子。柏姐則緊緊抱著小胤禟跟在最後。柏姐一看殿內已經坐了好多人,見到太子入殿,都齊刷刷的跪了下來,麵對眾人的下跪,太子隻是一擺手,坐到了自己的位子。
皇子跟著坐下,肉嘟嘟的小胤禟被柏姐放到座位上,小胤禟則在拍著旁邊的椅子,轉過頭來看著柏姐一個勁兒的笑,柏姐也笑了,看著小胤禟搖了搖頭,又將食指放在嘴邊,做了個禁聲的動作。
隨著教坊司導迎樂響起,兩位將軍打頭,後跟三位將軍及一名文臣,在正位處跪下,接著大家都跪了下來,樂聲停止,柏姐能清晰的聽到一人邁著方步走了進來,身邊跟著一溜小碎步,腳步聲止,一公鴨子嗓音喊道:“諸臣工參拜皇上。”所有人一齊道:“臣等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太監見皇上擺手道:“平身,奏凱旋令。”
這邊樂聲又起,眾人起身,六人中那文官起身後又拜倒:“吾皇萬歲,臣李光地叩報,台灣鄭氏率全體軍民,順應天道,歸化大清,有台灣全島圖一卷,請聖上禦覽。”
那太監的小碎步又起,一會兒後,扯著嗓子喊道:“讀降台戰事疏。”
那自稱李光地的人答道:“臣遵旨。”說著打開一份折子,讀道:“賴蒼天之恩,皇上之德,順大清億兆黎民之心,三軍用命,……,澎湖戰事:康熙二十二年五月,據守於台灣、澎湖之鄭氏,仍堅持不剃發登岸。
福建水師提督施將軍與郭絡羅將軍從速進取澎湖。天威所致,鄭氏內部已人人思危,不得一心。六月十一日,施將軍在銅山大會隨征諸將。時值酷暑,台風甚盛,他動員部下:毋憚署!兵法有山,出不意,攻無備。複聚米做地勢,與郭絡羅將軍詳細布置入港、泊船、進戰諸方案。
命大書主將姓名於各船風蓬上,以利賞罰。是月十四日,施將軍率水師二萬餘名、戰船三百餘隻,自銅山繞道澎湖南,全速前進。十五日,克取貓嶼、花嶼,晚,泊師澎湖。劉國軒親領鄭軍二萬餘人,戰船二百餘隻鎮守;在澎湖沿岸,凡屬可登處,築短牆,置腰銃,環二十餘裏為壁壘;澳外以炮船列陣,岸上有大炮支援。鄭軍大炮船共二十餘艘,每艘之上有三、四千斤紅衣大炮一門,熕二十餘門,銃一二百門不等。
十六日,郭絡羅將軍指揮,滿水軍先鋒藍理等率七支戰艦,直衝鄭軍水陣。劉國軒船隊迎戰。時南潮已發,鄭軍四麵合圍,施將軍親督帥艦,援救諸將,“流矢傷目,血溢於帕”。我軍退兵,劉國軒也因軍中缺糧而不追。
自十七日至二十日,施將軍將清軍集結於澎湖罩嶼,並為一舉攻克澎湖做了充分準備。其間,他嚴申軍令,賞罰分明;克取虎井、桶盤嶼;親駕小船,細查地勢;命以“老弱驕兵”計,不斷擂鼓,佯裝登岸勢,迫使守衛炮台鄭軍不敢助戰,劉國軒兵勢益孤。二十二日晨,施琅鼓動全軍說:“今日之行,期在必勝!”命兵分二路,各由五十支戰艦組成。東路為奇兵,準備夾攻;西路為疑兵,牽製鄭軍。又命五十六支戰船分為八股,每股七支,再分三層。施將軍居中督戰,下令直衝鄭軍船陣。劉國軒傾全軍抗拒。是役,炮火交加,聲如雷吼,煙焰蔽日,咫尺難辨。。
我滿漢將士奮勇爭先,拚死交戰,鏖戰終日,大獲全勝,攻取了澎湖列島。以楊德為首五千餘鄭部官兵倒戈歸降,餘者全部被殲。劉國軒僅以大、小船三十一支敗歸台灣。滿水師副將博和托、副將杜度及漢水師總兵官朱天貴、遊擊鄭邦試等三百二十九名將士陣亡,另有傷者一千八百餘名。……”整整半個多時辰,將收台前後講了個清楚,虧的這李光地不僅吐字清楚,還伴著凱旋令的音樂讀的抑揚頓挫,使得所聽者如身在戰場。
小胤禟坐的地方正好背對著正位,柏姐也不得一睹聖顏,隻聽到一個氣量充沛,精神十足的男性聲音說道:“施琅你籌劃周詳,調度有方,實乃我大清柱石。”又道:“郭絡羅老將軍勇冠三軍,威風不減當年,此次攻台協助施琅立有大功,更打出了我滿族水軍的威風。”
柏姐抱著小胤禟上了三層漢白玉石雕的台基,到了月台,章壽兒早已等在了這裏,見小胤禟對著上麵的物事指指點點,就一一介紹,這是日晷,這是嘉量,這個是銅龜,這個是銅鶴,那邊的是銅鼎。又道,龜、鶴為長壽的象征。日晷是計時用的,嘉量是一種量器。又指著欄杆下的石雕龍頭,說這是排雨用的,下了大雨,就能看到千龍吐水的奇觀。
小胤禟在一旁認真的聽著,也不知道這小腦袋能聽懂些什麽,柏姐則跪在一旁,十一歲的胤褆手按著欄杆在看遠處的儀仗,太子胤礽則對著跪著的胤祉和胤禛說著什麽,皇三子胤祉仰著臉看著太子,皇四子胤禛則直挺挺跪著看著大殿的方向。
章壽兒見章公公在殿內招手,將小胤禟交給柏姐,小跑了過去,一會兒又折返了回來,跪下向太子道:“請太子爺與各位皇子爺入席。”太子當先進入,背後跟著三位皇子。柏姐則緊緊抱著小胤禟跟在最後。柏姐一看殿內已經坐了好多人,見到太子入殿,都齊刷刷的跪了下來,麵對眾人的下跪,太子隻是一擺手,坐到了自己的位子。
皇子跟著坐下,肉嘟嘟的小胤禟被柏姐放到座位上,小胤禟則在拍著旁邊的椅子,轉過頭來看著柏姐一個勁兒的笑,柏姐也笑了,看著小胤禟搖了搖頭,又將食指放在嘴邊,做了個禁聲的動作。
隨著教坊司導迎樂響起,兩位將軍打頭,後跟三位將軍及一名文臣,在正位處跪下,接著大家都跪了下來,樂聲停止,柏姐能清晰的聽到一人邁著方步走了進來,身邊跟著一溜小碎步,腳步聲止,一公鴨子嗓音喊道:“諸臣工參拜皇上。”所有人一齊道:“臣等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太監見皇上擺手道:“平身,奏凱旋令。”
這邊樂聲又起,眾人起身,六人中那文官起身後又拜倒:“吾皇萬歲,臣李光地叩報,台灣鄭氏率全體軍民,順應天道,歸化大清,有台灣全島圖一卷,請聖上禦覽。”
那太監的小碎步又起,一會兒後,扯著嗓子喊道:“讀降台戰事疏。”
那自稱李光地的人答道:“臣遵旨。”說著打開一份折子,讀道:“賴蒼天之恩,皇上之德,順大清億兆黎民之心,三軍用命,……,澎湖戰事:康熙二十二年五月,據守於台灣、澎湖之鄭氏,仍堅持不剃發登岸。
福建水師提督施將軍與郭絡羅將軍從速進取澎湖。天威所致,鄭氏內部已人人思危,不得一心。六月十一日,施將軍在銅山大會隨征諸將。時值酷暑,台風甚盛,他動員部下:毋憚署!兵法有山,出不意,攻無備。複聚米做地勢,與郭絡羅將軍詳細布置入港、泊船、進戰諸方案。
命大書主將姓名於各船風蓬上,以利賞罰。是月十四日,施將軍率水師二萬餘名、戰船三百餘隻,自銅山繞道澎湖南,全速前進。十五日,克取貓嶼、花嶼,晚,泊師澎湖。劉國軒親領鄭軍二萬餘人,戰船二百餘隻鎮守;在澎湖沿岸,凡屬可登處,築短牆,置腰銃,環二十餘裏為壁壘;澳外以炮船列陣,岸上有大炮支援。鄭軍大炮船共二十餘艘,每艘之上有三、四千斤紅衣大炮一門,熕二十餘門,銃一二百門不等。
十六日,郭絡羅將軍指揮,滿水軍先鋒藍理等率七支戰艦,直衝鄭軍水陣。劉國軒船隊迎戰。時南潮已發,鄭軍四麵合圍,施將軍親督帥艦,援救諸將,“流矢傷目,血溢於帕”。我軍退兵,劉國軒也因軍中缺糧而不追。
自十七日至二十日,施將軍將清軍集結於澎湖罩嶼,並為一舉攻克澎湖做了充分準備。其間,他嚴申軍令,賞罰分明;克取虎井、桶盤嶼;親駕小船,細查地勢;命以“老弱驕兵”計,不斷擂鼓,佯裝登岸勢,迫使守衛炮台鄭軍不敢助戰,劉國軒兵勢益孤。二十二日晨,施琅鼓動全軍說:“今日之行,期在必勝!”命兵分二路,各由五十支戰艦組成。東路為奇兵,準備夾攻;西路為疑兵,牽製鄭軍。又命五十六支戰船分為八股,每股七支,再分三層。施將軍居中督戰,下令直衝鄭軍船陣。劉國軒傾全軍抗拒。是役,炮火交加,聲如雷吼,煙焰蔽日,咫尺難辨。。
我滿漢將士奮勇爭先,拚死交戰,鏖戰終日,大獲全勝,攻取了澎湖列島。以楊德為首五千餘鄭部官兵倒戈歸降,餘者全部被殲。劉國軒僅以大、小船三十一支敗歸台灣。滿水師副將博和托、副將杜度及漢水師總兵官朱天貴、遊擊鄭邦試等三百二十九名將士陣亡,另有傷者一千八百餘名。……”整整半個多時辰,將收台前後講了個清楚,虧的這李光地不僅吐字清楚,還伴著凱旋令的音樂讀的抑揚頓挫,使得所聽者如身在戰場。
小胤禟坐的地方正好背對著正位,柏姐也不得一睹聖顏,隻聽到一個氣量充沛,精神十足的男性聲音說道:“施琅你籌劃周詳,調度有方,實乃我大清柱石。”又道:“郭絡羅老將軍勇冠三軍,威風不減當年,此次攻台協助施琅立有大功,更打出了我滿族水軍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