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為什麽不從東安買批布回來,然後自己用稍低的價格賣掉。”
車夫苦笑道:“明少爺,咱是沒讀過書粗老漢,哪裏懂得做生意,以前想過後來就覺得還是算了,而且當初要不是老夫人賞飯吃,我早餓死了。”
趙明疑惑的問:“清水不是產糧地嘛,怎麽會餓死?”
“早些年,清水先是幹了三個月,然後蝗神就來了,地裏哪裏還有什麽莊稼,不是幹死了,就是被蝗神吃幹淨了。
好在有老夫人施粥,吊著一口氣,蝗神走了,老夫人又是減租,又是給糧種,才撐過去。
我後來為了報答老夫人這份恩情,就留在趙府做事。
所以我們清水的人都很尊敬老夫人,都念著老夫人的好。”
車夫頗有感慨的說完這一番話。
我想不明白,車夫大叔為什麽對當官的一句話也沒說,發生大災官員不是有責任處理。
“大叔,那當官就沒做什麽?”
“那個狗官做個屁,把賑災錢吞了不說,還把老夫人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也不瞧他是一個什麽東西。”
我又問:“大叔,那為什麽沒人告他。”
“告個錘子,那狗東西上頭有人,還搭上幾條人命,還當什麽地方到郡守了。
還好前兩天,傳來消息,那狗官被二皇子給抓了,真是蒼天有眼啊。”
這事真巧,要不是哪個貪官,趙明現在還是柳明,在柳府裏繼續苦等,而且還要等一年。
趙明也跟著感慨:“是啊,蒼天有眼!當官不為民作主,不貪即奸。”
“還是明少爺說得好。”
趙明問道:“那現在的清水縣令,怎麽樣?”
“不好說,剛來一個月,好像姓是錢。”
趙明笑著說:“千萬別告訴我,他有一個吏部侍郎的爹?”
車夫驚訝的問:“少爺,你怎麽知道?”
趙明嘴角抽搐的說:“還真是啊!”
“少爺,就是因為他爹是上麵的大官,這清水縣令一空出來,就他頂上了。”
“萬一,人家真是憑借自己的才華獲得的官職呢?”
車夫嗤之以鼻,他才不相信當官的有什麽好東西。
“少爺,我們到了張家坡,村裏主要還是姓張的。”
趙明他們和車夫聊這麽久,關係增進不少,車夫認以趙明是一個好人,畢竟一起罵過狗官。
來迎接趙明的隻有張家坡的村長,這讓護院們很不高興,之前就通知下來,怎麽就隻有一個人來迎接少爺?
護院頭子麵色不善的過去,對村長說:“不是通知下來,下午會來看一看,怎麽就你一個人。”
村長無奈的說:“老朽也是沒辦法啊,這時候正是春種的好時候,都在忙地裏的事,知道公子要來看一看,可我們實在是支不開人手來歡迎公子。”
說得趙明好尷尬,搞得他像前世來檢查的領導一樣。
“沒事,我隻是來隨便來看看,而且春種可不能耽誤,這可是你們一年的生計。”
“感謝公子體諒,我們差不多一年到頭都在地裏忙活,春種,夏除草挑水,秋收,冬翻地,不然怎麽會有好收成。”
“我明白,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
趙明說這話,眾人先是不解,慢慢領會,感覺趙明高深莫測,越發的佩服趙明。
村長帶著趙明他們四處看看,去看了耕地,的確有很多人在忙碌。
又到村子裏四處看看,評價就一個,簡單樸實的小村落。
“村長,你們主要靠什麽獲利?”
“主要還是把種來的糧食賣給老夫人,賺點小錢,而且老夫人不壓價。
其他就是,從山裏找點草藥賣,運氣好能賺不少錢。
有一把子力氣的年輕人,會背一捆柴到城裏賣,換幾個閑錢。”
趙明覺得這樣的生產生活方式很原始,但基本能滿足自給自足,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典型的小農經濟,抗災能力弱。
“村長,為什麽不把那片山種上果樹,總比留著砍柴好。”
“少爺使不得啊,這片山是老夫人的產業,種的都是好木材,我們砍柴燒,都是砍長歪的枝丫,或者自己病死的樹,那些好木材我們可不敢動。
而且老夫人還允許我們,將來砍根好木材,給自己做副棺材。”
原來我家是這麽有錢,厲害啊外婆。
“那村長為什麽不把出來的糧食拿去釀酒,豈不是比直接賣糧食好得多。”
村長心裏想的卻是,公子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那釀酒哪有這麽容易。
村長沒好氣的說:“公子,釀酒可不是把糧食往哪裏一堆就行,還要有好水,而且大規模私釀得讓官府允許,不然就是犯法,往年就有這個被抓進牢裏的。”
果然,自己還是想當然,以為自己口嗨幾句就行,卻忍視了實際。
農民他們又不是真的蠢,也會變著法賺錢,隻是被限製的太多。
而且也沒幾個農民有魄力,敢冒險,如果不種糧食,地裏改種果樹,在結果子的前幾年他吃什麽?
這樹可不是插進地裏就能結果,得有幾年果樹才能開花結果,在家旁種兩棵沒什麽大不了,要是全種,別人肯定會罵他傻子。
農民都比較喜歡穩定,冒險拚一把還是算了,誰家裏不是上有老下小。
“村長,我將來準備在這裏修個大宅院,你說哪裏合適?”
“少爺,城裏住著不舒服嘛?跑我們這受罪,我們都還想住城裏。”
“沒什麽,隻是喜歡而已,有沒有適合的地方?”
村長好奇的問:“當然有,隻不過少爺,你是打算長住,還是偶爾來住幾天?”
“長住,而且以後還會把外婆他們接來。”
“那少爺得等一段時間,現在春種,實在是沒有人手給少爺修宅院。”
“沒事,我會這段時間四處看看,看清水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
趙明很快就回去了,在路上他在規劃清水的發展。
首先是種果樹,砍掉一片林子來種果樹,做到鮮果果脯果酒一條鏈。
其次發展養殖業,養雞和養豬,做到規模化。
車夫苦笑道:“明少爺,咱是沒讀過書粗老漢,哪裏懂得做生意,以前想過後來就覺得還是算了,而且當初要不是老夫人賞飯吃,我早餓死了。”
趙明疑惑的問:“清水不是產糧地嘛,怎麽會餓死?”
“早些年,清水先是幹了三個月,然後蝗神就來了,地裏哪裏還有什麽莊稼,不是幹死了,就是被蝗神吃幹淨了。
好在有老夫人施粥,吊著一口氣,蝗神走了,老夫人又是減租,又是給糧種,才撐過去。
我後來為了報答老夫人這份恩情,就留在趙府做事。
所以我們清水的人都很尊敬老夫人,都念著老夫人的好。”
車夫頗有感慨的說完這一番話。
我想不明白,車夫大叔為什麽對當官的一句話也沒說,發生大災官員不是有責任處理。
“大叔,那當官就沒做什麽?”
“那個狗官做個屁,把賑災錢吞了不說,還把老夫人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也不瞧他是一個什麽東西。”
我又問:“大叔,那為什麽沒人告他。”
“告個錘子,那狗東西上頭有人,還搭上幾條人命,還當什麽地方到郡守了。
還好前兩天,傳來消息,那狗官被二皇子給抓了,真是蒼天有眼啊。”
這事真巧,要不是哪個貪官,趙明現在還是柳明,在柳府裏繼續苦等,而且還要等一年。
趙明也跟著感慨:“是啊,蒼天有眼!當官不為民作主,不貪即奸。”
“還是明少爺說得好。”
趙明問道:“那現在的清水縣令,怎麽樣?”
“不好說,剛來一個月,好像姓是錢。”
趙明笑著說:“千萬別告訴我,他有一個吏部侍郎的爹?”
車夫驚訝的問:“少爺,你怎麽知道?”
趙明嘴角抽搐的說:“還真是啊!”
“少爺,就是因為他爹是上麵的大官,這清水縣令一空出來,就他頂上了。”
“萬一,人家真是憑借自己的才華獲得的官職呢?”
車夫嗤之以鼻,他才不相信當官的有什麽好東西。
“少爺,我們到了張家坡,村裏主要還是姓張的。”
趙明他們和車夫聊這麽久,關係增進不少,車夫認以趙明是一個好人,畢竟一起罵過狗官。
來迎接趙明的隻有張家坡的村長,這讓護院們很不高興,之前就通知下來,怎麽就隻有一個人來迎接少爺?
護院頭子麵色不善的過去,對村長說:“不是通知下來,下午會來看一看,怎麽就你一個人。”
村長無奈的說:“老朽也是沒辦法啊,這時候正是春種的好時候,都在忙地裏的事,知道公子要來看一看,可我們實在是支不開人手來歡迎公子。”
說得趙明好尷尬,搞得他像前世來檢查的領導一樣。
“沒事,我隻是來隨便來看看,而且春種可不能耽誤,這可是你們一年的生計。”
“感謝公子體諒,我們差不多一年到頭都在地裏忙活,春種,夏除草挑水,秋收,冬翻地,不然怎麽會有好收成。”
“我明白,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
趙明說這話,眾人先是不解,慢慢領會,感覺趙明高深莫測,越發的佩服趙明。
村長帶著趙明他們四處看看,去看了耕地,的確有很多人在忙碌。
又到村子裏四處看看,評價就一個,簡單樸實的小村落。
“村長,你們主要靠什麽獲利?”
“主要還是把種來的糧食賣給老夫人,賺點小錢,而且老夫人不壓價。
其他就是,從山裏找點草藥賣,運氣好能賺不少錢。
有一把子力氣的年輕人,會背一捆柴到城裏賣,換幾個閑錢。”
趙明覺得這樣的生產生活方式很原始,但基本能滿足自給自足,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典型的小農經濟,抗災能力弱。
“村長,為什麽不把那片山種上果樹,總比留著砍柴好。”
“少爺使不得啊,這片山是老夫人的產業,種的都是好木材,我們砍柴燒,都是砍長歪的枝丫,或者自己病死的樹,那些好木材我們可不敢動。
而且老夫人還允許我們,將來砍根好木材,給自己做副棺材。”
原來我家是這麽有錢,厲害啊外婆。
“那村長為什麽不把出來的糧食拿去釀酒,豈不是比直接賣糧食好得多。”
村長心裏想的卻是,公子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那釀酒哪有這麽容易。
村長沒好氣的說:“公子,釀酒可不是把糧食往哪裏一堆就行,還要有好水,而且大規模私釀得讓官府允許,不然就是犯法,往年就有這個被抓進牢裏的。”
果然,自己還是想當然,以為自己口嗨幾句就行,卻忍視了實際。
農民他們又不是真的蠢,也會變著法賺錢,隻是被限製的太多。
而且也沒幾個農民有魄力,敢冒險,如果不種糧食,地裏改種果樹,在結果子的前幾年他吃什麽?
這樹可不是插進地裏就能結果,得有幾年果樹才能開花結果,在家旁種兩棵沒什麽大不了,要是全種,別人肯定會罵他傻子。
農民都比較喜歡穩定,冒險拚一把還是算了,誰家裏不是上有老下小。
“村長,我將來準備在這裏修個大宅院,你說哪裏合適?”
“少爺,城裏住著不舒服嘛?跑我們這受罪,我們都還想住城裏。”
“沒什麽,隻是喜歡而已,有沒有適合的地方?”
村長好奇的問:“當然有,隻不過少爺,你是打算長住,還是偶爾來住幾天?”
“長住,而且以後還會把外婆他們接來。”
“那少爺得等一段時間,現在春種,實在是沒有人手給少爺修宅院。”
“沒事,我會這段時間四處看看,看清水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
趙明很快就回去了,在路上他在規劃清水的發展。
首先是種果樹,砍掉一片林子來種果樹,做到鮮果果脯果酒一條鏈。
其次發展養殖業,養雞和養豬,做到規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