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何時受過如此調情戲碼,大感吃不消,此時竟有些手足無措,推她下來吧,貌似太粗魯,抱她下來吧,又覺得過於曖昧,猶豫片刻,隻能任其不顧。
頓了頓神,問:“掌櫃的,聽說你這麗春院是全濟南最好的青樓,平時應該有不少的達官貴人過來吧”
老鴇得意的道:“那是自然,就算是山東布政司和巡撫衙門上上下下的官員都是我這裏的常客。”
官員上青樓不是好事,若是平常年份,這老鴇自然不敢拿出來吹牛,如今亂世,早沒人管這些了。
楊鑫暗喜,看來是找對地方了,連忙問:“哦在下初入濟南,不知道掌櫃的能不能跟我講講濟南城裏的官員,省的在下不小心得罪了貴人。”
說著,給一旁的黑子一個眼神,黑子拿出一塊十兩的銀錠,老鴇連忙收入囊中,眉開眼笑的道:“公子這話可問對人了,如今這濟南城裏,巡撫和布政使都是空缺,官職最大的當屬按察使王大人和都指揮使張大人了,這兩位公子爺可是萬萬不能得罪的。”
楊鑫對這明朝的官製一頭霧水,也不知這按察使和都指揮使是幹嘛的,他手下盡是些流民,自然更加不懂,唯一稍微懂一些的焦瘸子卻沒帶在身邊,不禁暗暗後悔。
於是接著問:“哦那多謝掌櫃的了,聽聞滿清大軍即將南下山東,目前濟南城裏有沒有什麽動靜”
那老鴇一怔,旋即微笑道:“還能有什麽動靜,該吃吃,該喝喝,歌照唱,舞照跳,反正不管是誰來,不一樣得逛青樓”
楊鑫聽得有些呆了,難怪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老鴇根本不關心滿清大軍,而她的意思,濟南城中毫無動靜,那是準備躺平的節奏了。
“掌櫃的最近有沒有聽到什麽大事發生”
楊鑫接著問。
老鴇撲哧一笑,道:“公子爺是想問濟南城安不安全吧放心,有張大人帶兵坐鎮濟南,賊軍是不敢入濟南城的,至於滿清大軍嘛,那到時候還不是跟大順軍來的一樣處理,換換旗幟就好。”
楊鑫居然有點驚訝一個青樓老鴇有如此見識,順她的話問:“掌櫃的說的賊軍是什麽人”
老鴇小聲的道:“聽說聊城已經聚集裴守政等多路賊軍,都是些亂民,濟寧的擎天王已經有數萬兵馬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什麽”
楊鑫聽傻眼了,這老鴇說的話他都聽不懂,擎天王的名頭在後世他也沒聽過,不過數萬兵馬有點誇張了,看來這山東已經是盜賊橫行了,楊鑫一時竟有點不知所措。
老鴇嗬嗬笑道:“公子不必緊張,那些賊軍離濟南還遠的很,我們這濟南城是安全的。”
楊鑫靜下心來,原計劃是在山東找塊地方站穩腳跟,再想辦法出海做海貿,如今本來銀子就捉襟見肘,這滿地盜賊,就需要更強大的軍力保護自己,自然要投入更多的錢發展軍力,所以自然有點慌亂,倒不是害怕盜賊。
這麽一來,楊鑫出海貿易的計劃又要推遲了,如今本錢不足,又要充實軍力,得趕緊想辦法搞錢了,不然一旦資金鏈斷了,後果不堪設想。
楊鑫點點頭,道:“掌櫃的,在下想結識一下你說的王張兩位大人,不知道是否可以為我引薦一下”
說著,又給了黑子一個眼神,黑子這回掏出來的是十兩黃金。
老鴇看到黃金,眼睛已經放光,目不轉睛的道:“公子爺,如今這濟南城,想結識二位大人的商賈富戶甚多,不知公子是什麽來路”
楊鑫大喜,看來這老鴇是考究自己來了,想聽聽自己有沒有結識兩人的資格,那她肯定有能力搭線了。
“不瞞掌櫃的,在下姓楊名鑫,從京城而來,原是大順軍招募的新軍,後帶了些兄弟逃了出來,一路南逃,手下也糾集了數千大軍,如今駐紮在濟南城外。”
他這是吹牛不打草稿了,加上老弱婦孺也才七百多人,隨口就是數千大軍。
那老鴇嚇得從楊鑫的身上站了起來,臉色蒼白,道:“公子爺莫不是說笑了,即是有數千大軍,為何卻隻帶區區數人入城”
楊鑫怕引起關注,連忙將她拉著坐下,一麵微笑的道:“掌櫃的莫慌,在下並無惡意,來到濟南也隻不過是路過,為避免城中軍民緊張,自然不敢帶大軍入城。”
那老鴇一聽有理,如果對方真對濟南有什麽圖謀的話,也不可能孤身入城了,這才拍拍受到驚嚇的小心肝,道:“公子爺是嚇死奴家了,如此,這黃金我便收下了,還請公子在此呆到稍晚一些,按察使王大人便會過來,到時候奴家給公子引見。”
楊鑫點點頭,這老鴇才告辭離去,而林胖子等幾個手下,早已經不客氣的跟身旁的姑娘喝酒調情起來。
楊鑫自然無心身旁的姑娘,隻是凝神傾聽旁邊桌幾人的談話。
卻是幾個書生,在談論局勢,其中一人道:“哎,民生多艱啊,如今順賊剛走,又有滿清韃子大軍逼近,叫我們等讀書人如何是好”
另外一人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當,文華兄何必想太多,莫辜負了美酒美人。”
又一人道:“文華兄,滿清才下京城,離山東尚遠,經曆大戰元氣必傷,不是那麽快能到濟南的,眼前我們更要憂慮的,是山東的民亂,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些賊軍才是心腹大患。”
又一人點頭附和,道:“是啊,這些賊軍太過可恨,就跟闖賊一般無二,如蝗蟲過境,每到一處必燒殺掠奪,我看山東的官府很快就鎮壓不住了!”
又一人附和道:“你們說的沒錯了,聽聞清軍隻是吳三桂請來替君父報仇的,他們的目標是闖賊,並非我等,要是清軍能早日到濟南,助張將軍滅了那擎天王,也不失一件美事。”
楊鑫聽得大跌眼鏡,這些士子竟然相信吳三桂請清軍助拳的荒謬之言。
正在此時,忽聽一人駁斥道:“方兄此言差已,滿清韃子乃外族蠻夷,我等豈能學那吳三桂與虎謀皮依我看對付這些亂民,當請南京方麵派一員能臣巡撫山東,率領大軍剿賊,才為上策。”
頓了頓神,問:“掌櫃的,聽說你這麗春院是全濟南最好的青樓,平時應該有不少的達官貴人過來吧”
老鴇得意的道:“那是自然,就算是山東布政司和巡撫衙門上上下下的官員都是我這裏的常客。”
官員上青樓不是好事,若是平常年份,這老鴇自然不敢拿出來吹牛,如今亂世,早沒人管這些了。
楊鑫暗喜,看來是找對地方了,連忙問:“哦在下初入濟南,不知道掌櫃的能不能跟我講講濟南城裏的官員,省的在下不小心得罪了貴人。”
說著,給一旁的黑子一個眼神,黑子拿出一塊十兩的銀錠,老鴇連忙收入囊中,眉開眼笑的道:“公子這話可問對人了,如今這濟南城裏,巡撫和布政使都是空缺,官職最大的當屬按察使王大人和都指揮使張大人了,這兩位公子爺可是萬萬不能得罪的。”
楊鑫對這明朝的官製一頭霧水,也不知這按察使和都指揮使是幹嘛的,他手下盡是些流民,自然更加不懂,唯一稍微懂一些的焦瘸子卻沒帶在身邊,不禁暗暗後悔。
於是接著問:“哦那多謝掌櫃的了,聽聞滿清大軍即將南下山東,目前濟南城裏有沒有什麽動靜”
那老鴇一怔,旋即微笑道:“還能有什麽動靜,該吃吃,該喝喝,歌照唱,舞照跳,反正不管是誰來,不一樣得逛青樓”
楊鑫聽得有些呆了,難怪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老鴇根本不關心滿清大軍,而她的意思,濟南城中毫無動靜,那是準備躺平的節奏了。
“掌櫃的最近有沒有聽到什麽大事發生”
楊鑫接著問。
老鴇撲哧一笑,道:“公子爺是想問濟南城安不安全吧放心,有張大人帶兵坐鎮濟南,賊軍是不敢入濟南城的,至於滿清大軍嘛,那到時候還不是跟大順軍來的一樣處理,換換旗幟就好。”
楊鑫居然有點驚訝一個青樓老鴇有如此見識,順她的話問:“掌櫃的說的賊軍是什麽人”
老鴇小聲的道:“聽說聊城已經聚集裴守政等多路賊軍,都是些亂民,濟寧的擎天王已經有數萬兵馬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什麽”
楊鑫聽傻眼了,這老鴇說的話他都聽不懂,擎天王的名頭在後世他也沒聽過,不過數萬兵馬有點誇張了,看來這山東已經是盜賊橫行了,楊鑫一時竟有點不知所措。
老鴇嗬嗬笑道:“公子不必緊張,那些賊軍離濟南還遠的很,我們這濟南城是安全的。”
楊鑫靜下心來,原計劃是在山東找塊地方站穩腳跟,再想辦法出海做海貿,如今本來銀子就捉襟見肘,這滿地盜賊,就需要更強大的軍力保護自己,自然要投入更多的錢發展軍力,所以自然有點慌亂,倒不是害怕盜賊。
這麽一來,楊鑫出海貿易的計劃又要推遲了,如今本錢不足,又要充實軍力,得趕緊想辦法搞錢了,不然一旦資金鏈斷了,後果不堪設想。
楊鑫點點頭,道:“掌櫃的,在下想結識一下你說的王張兩位大人,不知道是否可以為我引薦一下”
說著,又給了黑子一個眼神,黑子這回掏出來的是十兩黃金。
老鴇看到黃金,眼睛已經放光,目不轉睛的道:“公子爺,如今這濟南城,想結識二位大人的商賈富戶甚多,不知公子是什麽來路”
楊鑫大喜,看來這老鴇是考究自己來了,想聽聽自己有沒有結識兩人的資格,那她肯定有能力搭線了。
“不瞞掌櫃的,在下姓楊名鑫,從京城而來,原是大順軍招募的新軍,後帶了些兄弟逃了出來,一路南逃,手下也糾集了數千大軍,如今駐紮在濟南城外。”
他這是吹牛不打草稿了,加上老弱婦孺也才七百多人,隨口就是數千大軍。
那老鴇嚇得從楊鑫的身上站了起來,臉色蒼白,道:“公子爺莫不是說笑了,即是有數千大軍,為何卻隻帶區區數人入城”
楊鑫怕引起關注,連忙將她拉著坐下,一麵微笑的道:“掌櫃的莫慌,在下並無惡意,來到濟南也隻不過是路過,為避免城中軍民緊張,自然不敢帶大軍入城。”
那老鴇一聽有理,如果對方真對濟南有什麽圖謀的話,也不可能孤身入城了,這才拍拍受到驚嚇的小心肝,道:“公子爺是嚇死奴家了,如此,這黃金我便收下了,還請公子在此呆到稍晚一些,按察使王大人便會過來,到時候奴家給公子引見。”
楊鑫點點頭,這老鴇才告辭離去,而林胖子等幾個手下,早已經不客氣的跟身旁的姑娘喝酒調情起來。
楊鑫自然無心身旁的姑娘,隻是凝神傾聽旁邊桌幾人的談話。
卻是幾個書生,在談論局勢,其中一人道:“哎,民生多艱啊,如今順賊剛走,又有滿清韃子大軍逼近,叫我們等讀書人如何是好”
另外一人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當,文華兄何必想太多,莫辜負了美酒美人。”
又一人道:“文華兄,滿清才下京城,離山東尚遠,經曆大戰元氣必傷,不是那麽快能到濟南的,眼前我們更要憂慮的,是山東的民亂,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些賊軍才是心腹大患。”
又一人點頭附和,道:“是啊,這些賊軍太過可恨,就跟闖賊一般無二,如蝗蟲過境,每到一處必燒殺掠奪,我看山東的官府很快就鎮壓不住了!”
又一人附和道:“你們說的沒錯了,聽聞清軍隻是吳三桂請來替君父報仇的,他們的目標是闖賊,並非我等,要是清軍能早日到濟南,助張將軍滅了那擎天王,也不失一件美事。”
楊鑫聽得大跌眼鏡,這些士子竟然相信吳三桂請清軍助拳的荒謬之言。
正在此時,忽聽一人駁斥道:“方兄此言差已,滿清韃子乃外族蠻夷,我等豈能學那吳三桂與虎謀皮依我看對付這些亂民,當請南京方麵派一員能臣巡撫山東,率領大軍剿賊,才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