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興王,小的以為萬萬不可,大明曾數次想開海貿,都無疾而終,可見這海貿實在弊大於利,大興初立,不能冒這麽大風險去開海貿,還請興王三思。”
李安博第二個跳出來反對,道:“興王,楊大人所言極是,如今海盜盛行,我大興還沒有實力對抗海盜,開海實是有害無益,老臣附議!”
接著又有數名地方官員跳出來附議。
白有才眼睛都瞪大了,道:“興王,海貿利潤豐厚,臣聽聞大明的絲綢茶葉還有瓷器運往西夷,獲利可達十倍,正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啊。”
許盛也道:“臣附議,開海貿大興可以抽取商稅,這樣就能大大充實國庫,為國民賺取高額利潤。”
而張勇等人完全聽不懂,不知道為何一件小事,一向和睦的大興高層居然爭吵起來,既然能賺錢,那幹嘛不幹賺了錢,武將們也能分不是,更何況這是興王提出來的,興王做生意的眼光,張勇毫不懷疑。
想了想,張勇決定支持,道:“回興王,末將不懂海貿,既然許掌櫃都覺得能賺錢,那肯定是有的搞,末將讚成!”
一眾武將基本跟張勇的想法差不多,對朝堂上的爭議覺得莫名其妙,但對楊鑫信心十足,紛紛表示讚同。
楊鑫一看朝堂上的反應,心中已經了然,反對的都是地主毒丸,讚同的都是光屁股出身的股東,道理很簡單,這些地主們肯定有參與海上貿易,不想自己插一腳,而光屁股的股東跟自己是一個想法,既然賺錢,幹嘛不插一腳,大興賺等於自己賺。
這個就是集體跟個人衝突時的結果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為了個人利益放棄集體利益,這是人之常情,人性本來就有自私的一麵,更何況這些地主本來就貪得無厭,即便是楊鑫已經通過股份將這些地主綁定了利益,也無法改變,錢沒人嫌多,既拿集體分紅,又賺個人海貿,不是兩頭賺麽
楊鑫決定賭一把,明末的海貿,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主要是浙江,江蘇,福建和廣東,登萊在後世屬於山東,這個時代的海貿並不發達,也就是說市場占有率極低,那麽,海貿就不會是這些地主的主要收益。
楊鑫已經瞧見,有近半的士紳都沒有附議反對,顯然,地主也不是鐵板一塊,這些人肯定是沒有參與海貿的,他們跟光屁股股東一個想法,也想分一杯羹,隻是礙於情麵,不想出言讚同得罪楊雨卜等人罷了。
這個跟明朝的朝堂完全不同,明朝的朝堂上,即使是沒有參與海貿的大臣,也被海商們塞了銀子的,大臣們鐵板一塊反對,楊鑫覺得即使是自己,也沒辦法對付這樣的群臣,這根本就不是武力能解決的,即使把他們全殺了,換一批人上結果一樣,而你無論如何,不可能自己帶著大軍去做生意。
想到這裏,楊鑫決得這一把值得一賭,就賭這些參與海貿的地主,實力很小不足已對自己的行動造成大的傷害。
於是擺了擺手,微笑道:“各位莫爭,且聽本王道來,各位可知道,福建的鄭成功獨霸海上,一年的收益有多少”
眾人麵麵相覷,都答不上來。
楊鑫接著道:“這個數!一年至少都是一千萬兩!”
朝堂上頓時炸鍋,張勇等武將已經眼睛放光,就跟當時獲得範家糧食時表情一毛一樣。
楊鑫哈哈大笑,道:“楊雨卜,本王明白,你們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私自運作海貿盈利,可那都是蠅頭小利,隻要我們拿下海上霸權,一千萬兩銀子,光股東分紅,大興四百多股東一年每股都能分上萬兩,而且本王不反對你們自己繼續作海貿賺錢,隻要正常繳納商稅,大興的水軍會保護你們!”
他這是在畫餅,先不說拿下海上霸權有多難,即使幾年後拿下來了,股東數肯定也不是現在四百多人了,分的人會更多,哪裏有上萬兩銀子。
楊雨卜等人也不傻,自然知道其中的關鍵,但楊鑫此言一出,朝堂上沒有參與過海貿的大臣們都近乎瘋狂,此時不敢惹眾怒,自然隻能灰溜溜的表示讚同,大不了少賺點錢,沒必要因此在大興朝堂失勢,那就因小失大了。
見無人反對,楊鑫就此定下,想了想,對一個剛剛沒有支持楊雨卜的紳士道:“你叫什麽名字是哪裏的”
一時歸附自己的國民太多,楊鑫也記不住這許多人。
那人道:“回興王,微臣趙塬,現任登萊布政司軍需官,登州本地人。”
楊鑫點點頭,道:“很好,本王任命你為海事局參議,歸白有才直接領導,成立海事局,專門負責為水軍籌集船隻,裝備,收海上商稅,組織海上貿易,明白”
趙塬自然是受寵若驚,這個在大興算要害部門了,誰也沒想到楊鑫的任命如此隨意。
楊鑫也是沒法,這事不能讓光屁股的人去做,他們跟土豪們有天然的隔閡,不容易得到土豪們的支持,海軍裝備就很難籌集,資源都掌握在土豪們手裏,沒有土豪支持,不說別的,你去搞艘海船都難,他不可能學其他穿越者自己找人造,因為沒有那個時間,等你一兩年造出海船來,公主都跟鄭成功生了一打孩子了。
朝議結束,楊鑫把白有才和焦瘸子留了下來。
“白有才,你登州布政司要全力支持海事局,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盡快建立一支海上商隊出來!”
白有才恭身應諾。
“焦學文,你的水軍一旦獲得海事局的艦船,就要操練起來,盡快形成戰鬥力,好保護商隊出海。”
焦學文大喜,道:“末將領命!”
他操練水軍也有一段時間了,一直沒有上過海,此時終於到了表演的時候了。
楊鑫點點頭,道:“白有才,你先叫趙塬在威海衛設立一個船舶司,收取過往船隻商稅,按兩層收取,由水軍派軍隊協助收稅,現在威海的海運船隻雖然不多,但蚊子小也是肉,能賺點是點。”
兩人應諾而去。
李安博第二個跳出來反對,道:“興王,楊大人所言極是,如今海盜盛行,我大興還沒有實力對抗海盜,開海實是有害無益,老臣附議!”
接著又有數名地方官員跳出來附議。
白有才眼睛都瞪大了,道:“興王,海貿利潤豐厚,臣聽聞大明的絲綢茶葉還有瓷器運往西夷,獲利可達十倍,正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啊。”
許盛也道:“臣附議,開海貿大興可以抽取商稅,這樣就能大大充實國庫,為國民賺取高額利潤。”
而張勇等人完全聽不懂,不知道為何一件小事,一向和睦的大興高層居然爭吵起來,既然能賺錢,那幹嘛不幹賺了錢,武將們也能分不是,更何況這是興王提出來的,興王做生意的眼光,張勇毫不懷疑。
想了想,張勇決定支持,道:“回興王,末將不懂海貿,既然許掌櫃都覺得能賺錢,那肯定是有的搞,末將讚成!”
一眾武將基本跟張勇的想法差不多,對朝堂上的爭議覺得莫名其妙,但對楊鑫信心十足,紛紛表示讚同。
楊鑫一看朝堂上的反應,心中已經了然,反對的都是地主毒丸,讚同的都是光屁股出身的股東,道理很簡單,這些地主們肯定有參與海上貿易,不想自己插一腳,而光屁股的股東跟自己是一個想法,既然賺錢,幹嘛不插一腳,大興賺等於自己賺。
這個就是集體跟個人衝突時的結果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為了個人利益放棄集體利益,這是人之常情,人性本來就有自私的一麵,更何況這些地主本來就貪得無厭,即便是楊鑫已經通過股份將這些地主綁定了利益,也無法改變,錢沒人嫌多,既拿集體分紅,又賺個人海貿,不是兩頭賺麽
楊鑫決定賭一把,明末的海貿,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主要是浙江,江蘇,福建和廣東,登萊在後世屬於山東,這個時代的海貿並不發達,也就是說市場占有率極低,那麽,海貿就不會是這些地主的主要收益。
楊鑫已經瞧見,有近半的士紳都沒有附議反對,顯然,地主也不是鐵板一塊,這些人肯定是沒有參與海貿的,他們跟光屁股股東一個想法,也想分一杯羹,隻是礙於情麵,不想出言讚同得罪楊雨卜等人罷了。
這個跟明朝的朝堂完全不同,明朝的朝堂上,即使是沒有參與海貿的大臣,也被海商們塞了銀子的,大臣們鐵板一塊反對,楊鑫覺得即使是自己,也沒辦法對付這樣的群臣,這根本就不是武力能解決的,即使把他們全殺了,換一批人上結果一樣,而你無論如何,不可能自己帶著大軍去做生意。
想到這裏,楊鑫決得這一把值得一賭,就賭這些參與海貿的地主,實力很小不足已對自己的行動造成大的傷害。
於是擺了擺手,微笑道:“各位莫爭,且聽本王道來,各位可知道,福建的鄭成功獨霸海上,一年的收益有多少”
眾人麵麵相覷,都答不上來。
楊鑫接著道:“這個數!一年至少都是一千萬兩!”
朝堂上頓時炸鍋,張勇等武將已經眼睛放光,就跟當時獲得範家糧食時表情一毛一樣。
楊鑫哈哈大笑,道:“楊雨卜,本王明白,你們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私自運作海貿盈利,可那都是蠅頭小利,隻要我們拿下海上霸權,一千萬兩銀子,光股東分紅,大興四百多股東一年每股都能分上萬兩,而且本王不反對你們自己繼續作海貿賺錢,隻要正常繳納商稅,大興的水軍會保護你們!”
他這是在畫餅,先不說拿下海上霸權有多難,即使幾年後拿下來了,股東數肯定也不是現在四百多人了,分的人會更多,哪裏有上萬兩銀子。
楊雨卜等人也不傻,自然知道其中的關鍵,但楊鑫此言一出,朝堂上沒有參與過海貿的大臣們都近乎瘋狂,此時不敢惹眾怒,自然隻能灰溜溜的表示讚同,大不了少賺點錢,沒必要因此在大興朝堂失勢,那就因小失大了。
見無人反對,楊鑫就此定下,想了想,對一個剛剛沒有支持楊雨卜的紳士道:“你叫什麽名字是哪裏的”
一時歸附自己的國民太多,楊鑫也記不住這許多人。
那人道:“回興王,微臣趙塬,現任登萊布政司軍需官,登州本地人。”
楊鑫點點頭,道:“很好,本王任命你為海事局參議,歸白有才直接領導,成立海事局,專門負責為水軍籌集船隻,裝備,收海上商稅,組織海上貿易,明白”
趙塬自然是受寵若驚,這個在大興算要害部門了,誰也沒想到楊鑫的任命如此隨意。
楊鑫也是沒法,這事不能讓光屁股的人去做,他們跟土豪們有天然的隔閡,不容易得到土豪們的支持,海軍裝備就很難籌集,資源都掌握在土豪們手裏,沒有土豪支持,不說別的,你去搞艘海船都難,他不可能學其他穿越者自己找人造,因為沒有那個時間,等你一兩年造出海船來,公主都跟鄭成功生了一打孩子了。
朝議結束,楊鑫把白有才和焦瘸子留了下來。
“白有才,你登州布政司要全力支持海事局,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盡快建立一支海上商隊出來!”
白有才恭身應諾。
“焦學文,你的水軍一旦獲得海事局的艦船,就要操練起來,盡快形成戰鬥力,好保護商隊出海。”
焦學文大喜,道:“末將領命!”
他操練水軍也有一段時間了,一直沒有上過海,此時終於到了表演的時候了。
楊鑫點點頭,道:“白有才,你先叫趙塬在威海衛設立一個船舶司,收取過往船隻商稅,按兩層收取,由水軍派軍隊協助收稅,現在威海的海運船隻雖然不多,但蚊子小也是肉,能賺點是點。”
兩人應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