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王清源走了進來,見淩晏如不在,心有疑惑,卻也不敢多問,跪下行禮,“下官杭州知府王清源拜見欽差大人。”
“王大人快快請起。”湯宗將他扶起,正要說話,卻見他氣色極為不好,精神萎靡,麵色蒼白,眼睛裏布滿血絲,“怎麽,王大人昨夜沒有休息好?”
“哦,多謝欽差大人關心,下官......下官昨夜在周大人府上相聚,回去後又與家人賞月,是以睡下有些晚了,讓大人見笑了。”王清源撒了個謊。
“哦,原來如此。”湯宗自是不太相信,但也沒有多問,“王大人,請坐。”
“謝欽差大人。”王清源坐下。
“王大人,幾日前,你讓在行呈遞給本官字條,上麵是‘能不稱官,官不稱能’八個字,現在本官可以告訴你,你王清源為官有道,深受百姓擁戴,非能不稱官,我湯宗受皇上所托,巡撫浙江,現在也非官不稱能,完全可以護你周全,有什麽話,你現在可以直說了!”湯宗依然沒有太過前奏,直入正題。
王清源聞言,神色略顯糾結,沉默幾息,“湯大人,下官說那八個字,並不是有什麽話要說,而是說下官的才能配不上杭州巡撫的官職,大人的才能何止做一個大理寺卿,當為六部尚書!”
他把自己當日的八個字生生解釋成了貶己尊人的奉承之語。
湯宗聞言臉色大變,起身站了起來,盯著王清源說不出一句話。
他萬萬沒想到,王清源居然能說出這番話來,這明顯也是什麽都不願意說了。
“王清源,你還要做那追賊之人?!”湯宗再也不能淡定,大聲喝問道。
意思還是說此事本與你無關,你為何還要如此固執地沾染上去,不肯說實話。
王清源也站起來,隨即跪下,“大人,下官......下官真的沒有什麽話要說,而且此來,下官還有一件事相求。”
湯宗盯著他,“說!”
“下官能不稱官,希望請辭杭州知府,攜夫人兒子回鄉耕田,伺候老母,還請欽差大人準許。”
湯宗一驚,盯著他,心中稍稍有些明白過來,“可是有人威脅過你?”
“沒有。”王清源搖頭,“實在是下官才能有限,不能擔起朝廷所托,還望大人準許。”
他說完從懷裏掏出一封書信,恭恭敬敬呈上,“還請大人代下官轉程吏部。”
湯宗看著這封“請辭書”,沒有伸手去接,“你要請辭,大可以要浙江布政使周洪宗轉呈,為何要給本官,讓本官代為呈遞?”
“大人若沒有巡撫浙江,下官自然是找周大人,大人既然巡撫浙江,自然該呈遞欽差大人。”王清源道。
湯宗盯著他看了幾息,更加覺得今日的他極為異常,但他不肯說,自己也沒辦法。
他伸手接過請辭書,“準了,你走吧!”
“多謝欽差大人。”王清源跪下叩謝,神色黯然地轉身離開。
正房裏,隻身下湯宗和紀綱兩人。
“湯大人,看來你也非料事如神,這兩個人,一個也沒開口。”紀綱笑道。
“他們不開口,紀千戶看起來很高興?”湯宗回頭反問。
“沒有沒有。”紀綱忙擺手,臉色也立即嚴肅下來,“湯大人說笑了,我現在可是巴不得趕緊查出實情。”
湯宗不理會他,看向門外,感慨道,“這周洪宗不好對付呀。”
今日淩晏如和王清源的回話,他確實沒想到,按照上次在杭州府的情形,本以為至少王清源會將事情原委全盤交代,接下來就該捉拿凶犯,審問案情了,但卻沒想到卻是這樣一個結果,看來此行還是得多費周折。
“大人,王大人已經送走了。”車在行回來稟告。
“嗯。”湯宗點頭,低頭看了看手中的請辭書,心說難道這裏麵有王清源想對自己說的話?
想到這裏,他轉身坐下,拆開信封查看,卻見裏麵的確是一張請辭書,裏麵全是一些愧對朝廷栽培,希望辭官歸鄉的話,沒有半點私語。
湯宗放下書信,心中已然猜到這背後肯定是有周洪宗的影子,今天王清源的說辭都是因為自己昨夜沒有當先見到他。
“周洪宗好手段,他既然想負隅頑抗,那咱們就陪他鬥個明白,紀千戶!”他開始安排。
“湯大人可是有了辦法?”紀綱道。
“從現在起,曹幹和三大官倉倉督交給你審問!”
紀綱一愣,心說昨夜還說審不出什麽結果,怎麽現在又讓自己審了?難道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了?
“湯大人不怕我屈打成招?”他笑著問道。
“犯不上屈打成招,我不是要你問他們三個月前運河之事的來龍去脈,而是要你將他們一一單獨審問,對同一件事,看他們都是如何回答的。”
“什麽事?”
“朝廷要求的最後二十萬石漕糧,浙江是六月初四起運的,當時雲中倉出糧七萬石,晉龍倉出糧七萬石,平陳倉出糧六萬石,這是我在京城戶部糧冊上查到的,不過當時陳瑄陳大人說耿璿五月十九之前已經上稟要起運,而後才發生了清理淤積之事,所以糧冊上雖然沒有寫,但六月初四應當是第二次裝船起運,不然漕糧未出倉,不可能丟失,還有一次當是在五月十一到十八之間!”
湯宗說到這裏,看著紀綱,“紀千戶你就一一問他們四人,就說我們已經知道清理淤積之前裝過一次船,但卻沒有成行,那二十萬石漕糧是如何處理的,有沒有卸下,如果沒有卸下,停在哪裏?如果卸下了,三個官倉分別卸下了多少,放置在哪些倉廒,總之越詳細越好,而後簽字畫押呈遞給我。”
一旁的車在行聞言插嘴道,“大人,既然戶部糧冊上並沒有寫,那自然是他們已經有了統一口徑,就是五月十一到十八,根本沒有裝船,而且陳總兵那日說的是耿璿曾上稟起運,並沒有說裝船,這也說得過去,大人這樣審問,怕是難以得到什麽證據吧?”
“你說的不錯,不過發生過那就是發生過,是掩蓋不了的。”湯宗點頭,轉頭看向紀綱,“紀千戶,審問的時候,不要問他們有沒有裝過船,就說從耿指揮使那裏已經知道裝過一次船,而且還卸下了,因為裝卸短暫,而且不曾外運,所以沒有記錄在糧冊之上,你隻問他們裝船之後的事情。”
湯宗之所以讓紀綱這般問曹幹四人,是因為這幾句話有真有假,首先消息的源頭是耿璿,漕糧起運的直接參與者,這來頭足夠大,其次,說裝過一次船,是他們四人不認可的,但後麵又說卸下不曾外運,等於又替耿璿將事情圓了回去,隻問卸船之後的事情,對於運河的事情,並沒有漏洞。
裝船的事實是存在的,從曹幹四人的角度上,他們這兩日不知外邊的情況,很有可能會相信耿璿真的會這般圓說當日的情況。
說白了,就是詐唬他們四人。
“王大人快快請起。”湯宗將他扶起,正要說話,卻見他氣色極為不好,精神萎靡,麵色蒼白,眼睛裏布滿血絲,“怎麽,王大人昨夜沒有休息好?”
“哦,多謝欽差大人關心,下官......下官昨夜在周大人府上相聚,回去後又與家人賞月,是以睡下有些晚了,讓大人見笑了。”王清源撒了個謊。
“哦,原來如此。”湯宗自是不太相信,但也沒有多問,“王大人,請坐。”
“謝欽差大人。”王清源坐下。
“王大人,幾日前,你讓在行呈遞給本官字條,上麵是‘能不稱官,官不稱能’八個字,現在本官可以告訴你,你王清源為官有道,深受百姓擁戴,非能不稱官,我湯宗受皇上所托,巡撫浙江,現在也非官不稱能,完全可以護你周全,有什麽話,你現在可以直說了!”湯宗依然沒有太過前奏,直入正題。
王清源聞言,神色略顯糾結,沉默幾息,“湯大人,下官說那八個字,並不是有什麽話要說,而是說下官的才能配不上杭州巡撫的官職,大人的才能何止做一個大理寺卿,當為六部尚書!”
他把自己當日的八個字生生解釋成了貶己尊人的奉承之語。
湯宗聞言臉色大變,起身站了起來,盯著王清源說不出一句話。
他萬萬沒想到,王清源居然能說出這番話來,這明顯也是什麽都不願意說了。
“王清源,你還要做那追賊之人?!”湯宗再也不能淡定,大聲喝問道。
意思還是說此事本與你無關,你為何還要如此固執地沾染上去,不肯說實話。
王清源也站起來,隨即跪下,“大人,下官......下官真的沒有什麽話要說,而且此來,下官還有一件事相求。”
湯宗盯著他,“說!”
“下官能不稱官,希望請辭杭州知府,攜夫人兒子回鄉耕田,伺候老母,還請欽差大人準許。”
湯宗一驚,盯著他,心中稍稍有些明白過來,“可是有人威脅過你?”
“沒有。”王清源搖頭,“實在是下官才能有限,不能擔起朝廷所托,還望大人準許。”
他說完從懷裏掏出一封書信,恭恭敬敬呈上,“還請大人代下官轉程吏部。”
湯宗看著這封“請辭書”,沒有伸手去接,“你要請辭,大可以要浙江布政使周洪宗轉呈,為何要給本官,讓本官代為呈遞?”
“大人若沒有巡撫浙江,下官自然是找周大人,大人既然巡撫浙江,自然該呈遞欽差大人。”王清源道。
湯宗盯著他看了幾息,更加覺得今日的他極為異常,但他不肯說,自己也沒辦法。
他伸手接過請辭書,“準了,你走吧!”
“多謝欽差大人。”王清源跪下叩謝,神色黯然地轉身離開。
正房裏,隻身下湯宗和紀綱兩人。
“湯大人,看來你也非料事如神,這兩個人,一個也沒開口。”紀綱笑道。
“他們不開口,紀千戶看起來很高興?”湯宗回頭反問。
“沒有沒有。”紀綱忙擺手,臉色也立即嚴肅下來,“湯大人說笑了,我現在可是巴不得趕緊查出實情。”
湯宗不理會他,看向門外,感慨道,“這周洪宗不好對付呀。”
今日淩晏如和王清源的回話,他確實沒想到,按照上次在杭州府的情形,本以為至少王清源會將事情原委全盤交代,接下來就該捉拿凶犯,審問案情了,但卻沒想到卻是這樣一個結果,看來此行還是得多費周折。
“大人,王大人已經送走了。”車在行回來稟告。
“嗯。”湯宗點頭,低頭看了看手中的請辭書,心說難道這裏麵有王清源想對自己說的話?
想到這裏,他轉身坐下,拆開信封查看,卻見裏麵的確是一張請辭書,裏麵全是一些愧對朝廷栽培,希望辭官歸鄉的話,沒有半點私語。
湯宗放下書信,心中已然猜到這背後肯定是有周洪宗的影子,今天王清源的說辭都是因為自己昨夜沒有當先見到他。
“周洪宗好手段,他既然想負隅頑抗,那咱們就陪他鬥個明白,紀千戶!”他開始安排。
“湯大人可是有了辦法?”紀綱道。
“從現在起,曹幹和三大官倉倉督交給你審問!”
紀綱一愣,心說昨夜還說審不出什麽結果,怎麽現在又讓自己審了?難道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了?
“湯大人不怕我屈打成招?”他笑著問道。
“犯不上屈打成招,我不是要你問他們三個月前運河之事的來龍去脈,而是要你將他們一一單獨審問,對同一件事,看他們都是如何回答的。”
“什麽事?”
“朝廷要求的最後二十萬石漕糧,浙江是六月初四起運的,當時雲中倉出糧七萬石,晉龍倉出糧七萬石,平陳倉出糧六萬石,這是我在京城戶部糧冊上查到的,不過當時陳瑄陳大人說耿璿五月十九之前已經上稟要起運,而後才發生了清理淤積之事,所以糧冊上雖然沒有寫,但六月初四應當是第二次裝船起運,不然漕糧未出倉,不可能丟失,還有一次當是在五月十一到十八之間!”
湯宗說到這裏,看著紀綱,“紀千戶你就一一問他們四人,就說我們已經知道清理淤積之前裝過一次船,但卻沒有成行,那二十萬石漕糧是如何處理的,有沒有卸下,如果沒有卸下,停在哪裏?如果卸下了,三個官倉分別卸下了多少,放置在哪些倉廒,總之越詳細越好,而後簽字畫押呈遞給我。”
一旁的車在行聞言插嘴道,“大人,既然戶部糧冊上並沒有寫,那自然是他們已經有了統一口徑,就是五月十一到十八,根本沒有裝船,而且陳總兵那日說的是耿璿曾上稟起運,並沒有說裝船,這也說得過去,大人這樣審問,怕是難以得到什麽證據吧?”
“你說的不錯,不過發生過那就是發生過,是掩蓋不了的。”湯宗點頭,轉頭看向紀綱,“紀千戶,審問的時候,不要問他們有沒有裝過船,就說從耿指揮使那裏已經知道裝過一次船,而且還卸下了,因為裝卸短暫,而且不曾外運,所以沒有記錄在糧冊之上,你隻問他們裝船之後的事情。”
湯宗之所以讓紀綱這般問曹幹四人,是因為這幾句話有真有假,首先消息的源頭是耿璿,漕糧起運的直接參與者,這來頭足夠大,其次,說裝過一次船,是他們四人不認可的,但後麵又說卸下不曾外運,等於又替耿璿將事情圓了回去,隻問卸船之後的事情,對於運河的事情,並沒有漏洞。
裝船的事實是存在的,從曹幹四人的角度上,他們這兩日不知外邊的情況,很有可能會相信耿璿真的會這般圓說當日的情況。
說白了,就是詐唬他們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