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聞言瞥了胡廣一眼,對於他今日的建言,可是有些不滿,“都察院也不是誰都能掌管的。”


    胡廣聞言,頓時明白了朱棣的意思,陳瑛沒有帶著禦史在太子廢立之事上上躥下跳其實正符合他的心意,不然大風刮過來,皇上也很難做,而隻有陳瑛這樣的小人,才能壓製住大部分自命清高的禦史。


    朱棣的這番肯定,怕是陳瑛本人都沒有想到。


    其實都察院左都禦史的確不是誰都能當的,六部尚書加上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禦史、通政司通政使是九卿,可六部尚書與都察院左都禦史可是號稱“大七卿”,地位顯赫可見一斑!


    “皇上,是臣愚鈍了。”胡廣急忙認錯。


    這時,方才呈送奏疏的小太監又抱著幾本奏疏回來了,默默站在了殿內門側。


    黃儼眉頭微皺,走將過去接過,也是先翻開看了看。


    回到堂前,他對朱棣道,“主子,英國公張輔、寧陽伯陳懋、兵部尚書熊義等一幹大臣上奏彈劾紀指揮使,請求將他革職查辦,並將一幹要犯轉至兵馬司大牢關押。”


    京師五城兵馬司屬兵部管轄。


    “哼!”朱棣聞言冷哼一聲,眼中射出一股攝人的精芒,接都不接奏疏,“現在你們都看明白了吧,北鎮撫司詔獄裏死了兩個犯人,卻引來如此大陣仗,都要朕革職查辦紀綱,也都要朕轉押人犯,這武臣更是幹脆,直接要朕將人犯轉押至兵部的大牢,這是衝著紀綱嗎?這分明還是衝著太子和漢王!看來昨天朕的處置還是有些太近人情了。”


    “主子息怒。”


    “皇上息怒。”


    胡廣黃儼趕忙跪下。


    “胡廣,你說說,現在該如何辦?!”朱棣又看向胡廣。


    胡廣這下可是有些犯了難,現在這滿朝文武都上奏彈劾紀綱,自己若是還要為他說話,心思未免有些太過明顯,可要不為他說話,萬一這紀綱回去就找自己茬可怎麽辦。


    最重要的,所有的彈劾奏疏裏,雖然將紀綱的失職之罪頂在前麵,但真正要說的,其實是將一幹人犯轉押其他司獄,就如皇上朱棣說的,還是衝著太子和漢王。


    他自己的心思,那自然是想要事情朝著有利於漢王的方向,那就是將一幹人犯轉送兵部掌管的五城兵馬司關押,可若是這樣說未免也是心思太過明顯,皇上麵前可不能就人不就事。


    不如就借著為紀綱減輕罪責的機會建議皇上還是將人犯在北鎮撫司詔獄中關押,詔獄怎麽說也是皇上的詔獄,豈是那些司獄可比?


    胡廣細細想來,覺得這也許是最好的辦法了。


    他想好對策,正要開口,卻見紀綱猛然重重一磕頭,痛哭流涕對朱棣道,“主子,罪臣......罪臣該死,沒有看管好人犯,給主子惹來這麽大麻煩,現在滿朝官員彈劾罪臣,都是罪臣咎由自取,罪臣願任憑主子處置,絕無半分二話。”


    說完又是重重一磕頭,“罪臣犯了如此大錯,已是待罪之身,自知再審漢王遇刺一案更會給主子招來麻煩,罪臣不敢有戴罪立功的非分之想,一切聽從主子定奪。”


    朱棣聞言,看著他冷哼一聲,似是看透了他的心思,“你是不敢有非分之想還是不想參合進這灘渾水裏?”


    紀綱忙道,“主子,罪臣心中隻有主子,從不理會旁人的閑言,主子讓臣怎麽做,臣就怎麽做。”


    朱棣都懶得看他一眼,轉頭看向胡廣,“胡廣,你說。”


    胡廣這下可就更是犯了難,考慮好的說辭已是說不出口,紀綱方才的話與其說是給皇上說的,不如說是給自己說的,他這是擺明了也不願意再關押審問人犯,太子漢王兩位殿下讓這個錦衣衛的頭頭也犯了難。


    可人犯不放在北鎮撫司詔獄,又該轉押至哪裏呢?


    大理寺大牢?湯宗雖然願意,但自己不可能便宜了他,再說,一幹武臣也不答應呀。


    五城兵馬司大牢?這更不可能,武臣行事本就不夠縝密,不要說滿朝文臣,就是皇上本人也不會答應。


    皇上倚重紀綱,不可能因為今天的這點事就真的將他和門外跪著的薛明給砍了,可自己要還是堅持將一幹人犯繼續關押在北鎮撫司詔獄,那就是與錦衣衛結了仇,以後在朝堂上都沒辦法再混下去了。


    眼見朱棣正目光赫赫地盯著自己,胡廣不敢多想,“皇上,臣依然認為奉天殿刺駕的案子證據確鑿,就是耿璿和周洪宗所為,並不會因為詔獄裏死了兩個自殺的人犯而有所改變,百官彈劾紀指揮使,確實都是各有心思,紀指揮使縱然有錯,但革職查辦卻是有些過了。”


    他這次沒有為紀綱脫罪,而是為他減罪,頓了頓繼續道,“至於一幹要犯是否還要關押在北鎮撫司詔獄,現在錦衣衛罪責在身,百官又強辭進言,確實也不太好處理,臣認為......臣認為可以暫且交司獄關押,但北鎮撫司大牢畢竟是詔獄,待皇上將今日之事處置、詔獄整頓之後,再將一幹要犯遷回關押。”


    這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說辭。


    朱棣聞言點點頭,表示認可他的說辭,細細考慮一番,又問道,“那你說朕該將他們轉押至哪裏?”


    胡廣一個腦袋兩個大,道,“皇上,衙門司獄,主要就是大理寺大牢、五城兵馬司大牢以及刑部大牢,大理寺大牢和五城兵馬司大牢自是不可取,臣建議暫且轉押至刑部大牢。”


    這已經是他唯一的選擇,卻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好辦法,刑部尚書鄭賜萬事不沾身,妥妥的老油條,腦袋上一天到晚頂著大大的“二十九奸臣”幾個字,早已是驚弓之鳥,一心想的是明哲保身,所以他既不會向著漢王,也不會向著太子,如此安排,百官也無話可說,而且刑部本就是三法司之首,原就應該擔起這份職責。


    朱棣細細想了想,覺得甚有道理,如此既能回應百官,也能讓自己放心,“愛卿所言甚是,可轉押歸轉押,漢王遇刺之事,又該由何人繼續審查呢?”


    這又給胡廣拋了個難題。


    胡廣道,“漢王遇刺一案原本是錦衣衛指揮同知趙鐸審理,紀指揮使官複原職之後便是由他負責,隻是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錦衣衛再辦案怕是百官不服,臣以為,既然一幹要犯都已轉運刑部大牢,就當由刑部審理。”


    他說到這裏抬頭看了看朱棣,知道他也對鄭賜不是很放心,於是圓話道,“皇上,漢王遇刺的案子臣認為也不是一日兩日就有結果的,若是刑部處置不妥,可在今日之事處理之後,再轉回錦衣衛繼續審理。”


    誰查都可以,就是不能湯宗查,當然胡廣這幾句話說的也是比較圓滑,他在朱棣麵前一直肯定奉天殿刺駕就是周洪宗和耿璿所為,但從未說過刺殺漢王就是耿通所為,因為一旦耿通招供,那就定了太子的是與非,可這是與非如何處置,是否要廢黜太子,那最終都是由皇上定的,可不是由他耿通如何招供定的,所以他才會說案子“不是一兩日就能有結果的”和“若是刑部處置不妥”雲雲,說白了就是一切還在你朱棣的掌控之中,你放心就好了。


    朱棣聞言自然極為滿意,皺著的眉頭鬆弛下來,“好,就依愛卿之言,讓鄭賜先行審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大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海沉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海沉舟並收藏永樂大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