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府固然離京師不遠,但車在行和月娥一來一回少說也得一日時間,湯宗現在可不能一味等待兩人的消息,必須還得找其他線索。
可問題是周洪宗死了,耿璿逃了,現在普密蓬和陸大有也已經死了,湯宗從杭州府帶回來的要犯裏,也就隻有淩晏如、曹幹還有孫德旺,外加因看押周洪宗失職的萬安、王猛(王千戶),最多再加上已經被審問多次的護送暹羅使團來京的原浙江按察使司千戶陳大柱。
而這幾個人從目前已經知道的線索來看,根本與刺駕案沒有任何關係,湯宗就是想要審問,都不知道該審問誰人。
自從杭州府啟程回京,也已經四五日了,但王清源一直未曾從杭州傳來任何消息,到現在湯宗也不知周洪宗是從哪裏找來的十四萬石漕糧補足官倉缺口的,更重要的,漕船上的其他貨物到底是什麽,這個能直接證明周洪宗和耿璿有其他隱瞞動機的線索也是毫無進展。
除這些之外,湯宗其實還有一條線索!
普密蓬與陸大有一同在北鎮撫司詔獄身死,雖都是自殺,卻也更讓湯宗覺得刺駕案背後撲朔迷離,甚至懷疑起錦衣衛裏有問題。
可若是說錦衣衛裏真有內鬼,陸大有也就罷了,畢竟他是直接知道幕後凶手的,而且他本身也是死士,指認了耿璿之後,就已經抱了必死之心,可普密蓬呢?如果不是他自己想死,內鬼又為什麽要他死呢?
難道他這個小口油瓶經過自己兩次審問,肚子裏還沒有倒幹淨?
湯宗有心從錦衣衛調查起,可皇上親軍豈是那麽容易就讓他湯宗調查的?湯宗又不是朱棣信任的人。
而且即便上奏皇上征得旨意,普密蓬和陸大有屍體上毫無線索,反而會遭到錦衣衛的重重阻礙,紀綱也一定會因擔心罪責太大不會助他,兩日的時間,他能調查出什麽?
反複權衡,湯宗駭然發現,現在的他居然什麽也做不了,幾乎是寸步難行!
他沒有其他辦法,隻能將杭州府的經過一遍遍複盤,希望找到其他自己忽視掉的漏洞。
申時,楊士奇來了。
原本這個檔口他是不應與湯宗私下見麵的,免得被人抓到把柄放大,不過他此次來卻是為公事。
書房裏,楊士奇道,“正傳兄,皇上已經讓內閣擬旨,一幹人犯送刑部大牢看押,皇上命你再審奉天殿刺駕案子的時候直接去刑部。”
湯宗聞言大喜,“鄭賜終於同意了!”
這可是這兩日來難得的好消息。
楊士奇搖搖頭,苦笑一聲,“正傳兄,自昨夜分別,我便直接去找過鄭賜,直到今日早朝結束,我尚還在勸說,可無論我如何說,他就是不同意,不想牽扯到這是非中去,今日上午百官彈劾紀綱,他也是不參與,根本沒有遞奏本。”
“那人犯怎麽會被轉押至刑部大牢的?”湯宗奇怪。
湯宗畢竟是人,不是神,這的確不在他的預料當中,普密蓬和陸大有的死隻是給了他一個讓人犯不在錦衣衛的理由,至於轉押至哪裏,那就需要楊士奇說服鄭賜自己上書去爭取。
但是鄭賜沒有同意上奏,人犯卻還是轉押到了刑部,湯宗並不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麽,自然覺得奇怪。
“具體我也不知發生了什麽,將近午時,皇上命內閣擬旨,北鎮撫司詔獄左鎮撫使薛明瀆職失責,將其的左鎮撫使罷免,貶為千戶,但依舊在詔獄供職,紀綱治轄不當,但因複任不久,罰俸三年,責其重整錦衣衛,奉天殿刺駕案及漢王遇刺案一概要犯暫且收押刑部大牢,由刑部尚書鄭賜審理。”
楊士奇說完道,“正傳兄,聖旨司禮監已經派人宣布,鄭賜現在怕是也很頭大。”
湯宗聞言沒有立刻回應,細細想了想道,“皇上的這番處置既堵住了文武百官的嘴,也沒有偏向太子和漢王任何一方,看來皇上其實還是更想知道這兩件案子背後的真相。”
楊士奇接話,“正傳兄,最重要的,一概要犯現在都已經轉押進了刑部大牢,如了正傳兄心思。”
他說完皺眉,“隻是我並沒有說服鄭賜,他你也知道,他來審理,怕是會與之前刑部獨審奉天殿刺駕案一樣,遲遲不會有結果,這倒不是你我所想看到的。”
湯宗想了想,忽然道,“也許正是因此,皇上才將人犯轉押刑部大牢。”
話雖這樣說,但是他心裏已經隱隱明白這可能是胡廣的主意,當時他提醒紀綱小心胡廣向皇上進讒言,主要是為了怕他阻止朱棣轉押人犯,現在看來,經過紀綱的威脅,他不但沒有阻止,反而直接幫湯宗達成了目的。
楊士奇聞言明白過來,“不錯,交給你大理寺,必然是奔著為太子脫罪的方向,交給兵馬司,則必然是奔著定罪太子的方向,隻有交給刑部,以鄭賜既不偏向任何人,也不願真的查訪出真相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的行事,一切都還在皇上的掌控之中,一切都隻待他考慮清楚。”
湯宗笑道,“不錯,東裏兄,此事紀綱剛剛官複原職,受罰不重,原本可以戴罪立功,咱們目的達成也有賴他沒有戴罪立功的心思。”
他這就是為紀綱說話了,也為了自己那句“兩處得好”。
“是呀,紀綱從來是個不怕是非的人,此次居然也害怕起是非來。”楊士奇道,說完皺眉,重入正題,“正傳兄,皇上一向偏愛漢王,自從漢王遇刺,他每日都親自前去探望,若是哪天耳根子一軟,怕是有些對太子不利。”
湯宗點頭,“東裏兄說的不錯,所以我們當盡快將漢王遇刺案的指向脫離太子。”
他低頭想了想,“鄭賜既不願上奏,自然也是靠不住的,須得另想辦法,今日已是八月二十四,後天必須給皇上一個結論,我須先想辦法查清刺駕的案子,看看能不能找到漢王遇刺案的線索。”
楊士奇急忙問道,“那正傳兄現在準備如何繼續查訪?外邊的一眾朝臣可都看著呢。”
湯宗搖搖頭,苦笑道,“隨著普密蓬和陸大有的死,我已經沒有了任何線索,東裏兄來之前,我正將杭州府經過細細捋清,希望再找到新的線索。”
楊士奇聞言皺眉,但他自己暫時也是幫不到湯宗,反而在這裏多呆一時,也是打攪湯宗的查案,於是起身道,“既是如此,我也不能再多打攪,倘若正傳兄有什麽需要,隨時派人找我。”
“好。”湯宗起身相送。
重新坐回案桌前,湯宗眉頭緊鎖,雖然他能看到案子裏存疑的地方,卻還是無法找到可用的突破口。
可問題是周洪宗死了,耿璿逃了,現在普密蓬和陸大有也已經死了,湯宗從杭州府帶回來的要犯裏,也就隻有淩晏如、曹幹還有孫德旺,外加因看押周洪宗失職的萬安、王猛(王千戶),最多再加上已經被審問多次的護送暹羅使團來京的原浙江按察使司千戶陳大柱。
而這幾個人從目前已經知道的線索來看,根本與刺駕案沒有任何關係,湯宗就是想要審問,都不知道該審問誰人。
自從杭州府啟程回京,也已經四五日了,但王清源一直未曾從杭州傳來任何消息,到現在湯宗也不知周洪宗是從哪裏找來的十四萬石漕糧補足官倉缺口的,更重要的,漕船上的其他貨物到底是什麽,這個能直接證明周洪宗和耿璿有其他隱瞞動機的線索也是毫無進展。
除這些之外,湯宗其實還有一條線索!
普密蓬與陸大有一同在北鎮撫司詔獄身死,雖都是自殺,卻也更讓湯宗覺得刺駕案背後撲朔迷離,甚至懷疑起錦衣衛裏有問題。
可若是說錦衣衛裏真有內鬼,陸大有也就罷了,畢竟他是直接知道幕後凶手的,而且他本身也是死士,指認了耿璿之後,就已經抱了必死之心,可普密蓬呢?如果不是他自己想死,內鬼又為什麽要他死呢?
難道他這個小口油瓶經過自己兩次審問,肚子裏還沒有倒幹淨?
湯宗有心從錦衣衛調查起,可皇上親軍豈是那麽容易就讓他湯宗調查的?湯宗又不是朱棣信任的人。
而且即便上奏皇上征得旨意,普密蓬和陸大有屍體上毫無線索,反而會遭到錦衣衛的重重阻礙,紀綱也一定會因擔心罪責太大不會助他,兩日的時間,他能調查出什麽?
反複權衡,湯宗駭然發現,現在的他居然什麽也做不了,幾乎是寸步難行!
他沒有其他辦法,隻能將杭州府的經過一遍遍複盤,希望找到其他自己忽視掉的漏洞。
申時,楊士奇來了。
原本這個檔口他是不應與湯宗私下見麵的,免得被人抓到把柄放大,不過他此次來卻是為公事。
書房裏,楊士奇道,“正傳兄,皇上已經讓內閣擬旨,一幹人犯送刑部大牢看押,皇上命你再審奉天殿刺駕案子的時候直接去刑部。”
湯宗聞言大喜,“鄭賜終於同意了!”
這可是這兩日來難得的好消息。
楊士奇搖搖頭,苦笑一聲,“正傳兄,自昨夜分別,我便直接去找過鄭賜,直到今日早朝結束,我尚還在勸說,可無論我如何說,他就是不同意,不想牽扯到這是非中去,今日上午百官彈劾紀綱,他也是不參與,根本沒有遞奏本。”
“那人犯怎麽會被轉押至刑部大牢的?”湯宗奇怪。
湯宗畢竟是人,不是神,這的確不在他的預料當中,普密蓬和陸大有的死隻是給了他一個讓人犯不在錦衣衛的理由,至於轉押至哪裏,那就需要楊士奇說服鄭賜自己上書去爭取。
但是鄭賜沒有同意上奏,人犯卻還是轉押到了刑部,湯宗並不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麽,自然覺得奇怪。
“具體我也不知發生了什麽,將近午時,皇上命內閣擬旨,北鎮撫司詔獄左鎮撫使薛明瀆職失責,將其的左鎮撫使罷免,貶為千戶,但依舊在詔獄供職,紀綱治轄不當,但因複任不久,罰俸三年,責其重整錦衣衛,奉天殿刺駕案及漢王遇刺案一概要犯暫且收押刑部大牢,由刑部尚書鄭賜審理。”
楊士奇說完道,“正傳兄,聖旨司禮監已經派人宣布,鄭賜現在怕是也很頭大。”
湯宗聞言沒有立刻回應,細細想了想道,“皇上的這番處置既堵住了文武百官的嘴,也沒有偏向太子和漢王任何一方,看來皇上其實還是更想知道這兩件案子背後的真相。”
楊士奇接話,“正傳兄,最重要的,一概要犯現在都已經轉押進了刑部大牢,如了正傳兄心思。”
他說完皺眉,“隻是我並沒有說服鄭賜,他你也知道,他來審理,怕是會與之前刑部獨審奉天殿刺駕案一樣,遲遲不會有結果,這倒不是你我所想看到的。”
湯宗想了想,忽然道,“也許正是因此,皇上才將人犯轉押刑部大牢。”
話雖這樣說,但是他心裏已經隱隱明白這可能是胡廣的主意,當時他提醒紀綱小心胡廣向皇上進讒言,主要是為了怕他阻止朱棣轉押人犯,現在看來,經過紀綱的威脅,他不但沒有阻止,反而直接幫湯宗達成了目的。
楊士奇聞言明白過來,“不錯,交給你大理寺,必然是奔著為太子脫罪的方向,交給兵馬司,則必然是奔著定罪太子的方向,隻有交給刑部,以鄭賜既不偏向任何人,也不願真的查訪出真相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的行事,一切都還在皇上的掌控之中,一切都隻待他考慮清楚。”
湯宗笑道,“不錯,東裏兄,此事紀綱剛剛官複原職,受罰不重,原本可以戴罪立功,咱們目的達成也有賴他沒有戴罪立功的心思。”
他這就是為紀綱說話了,也為了自己那句“兩處得好”。
“是呀,紀綱從來是個不怕是非的人,此次居然也害怕起是非來。”楊士奇道,說完皺眉,重入正題,“正傳兄,皇上一向偏愛漢王,自從漢王遇刺,他每日都親自前去探望,若是哪天耳根子一軟,怕是有些對太子不利。”
湯宗點頭,“東裏兄說的不錯,所以我們當盡快將漢王遇刺案的指向脫離太子。”
他低頭想了想,“鄭賜既不願上奏,自然也是靠不住的,須得另想辦法,今日已是八月二十四,後天必須給皇上一個結論,我須先想辦法查清刺駕的案子,看看能不能找到漢王遇刺案的線索。”
楊士奇急忙問道,“那正傳兄現在準備如何繼續查訪?外邊的一眾朝臣可都看著呢。”
湯宗搖搖頭,苦笑道,“隨著普密蓬和陸大有的死,我已經沒有了任何線索,東裏兄來之前,我正將杭州府經過細細捋清,希望再找到新的線索。”
楊士奇聞言皺眉,但他自己暫時也是幫不到湯宗,反而在這裏多呆一時,也是打攪湯宗的查案,於是起身道,“既是如此,我也不能再多打攪,倘若正傳兄有什麽需要,隨時派人找我。”
“好。”湯宗起身相送。
重新坐回案桌前,湯宗眉頭緊鎖,雖然他能看到案子裏存疑的地方,卻還是無法找到可用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