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第二天,八月二十六。


    文武百官甚至朱棣本人都在等待的這一天終於是到了!


    湯宗今日必須給皇上一個他這個主審認定的刺駕案結論,不然就是革職降罪的下場。


    倘若他能夠幫周洪宗和耿璿翻案,縱然無法認定漢王遇刺不是太子指使,卻至少能將刺駕案指向脫離太子,也能將一眾建文舊臣解脫出來。


    而若是無法翻案,一幹武臣施壓,太子東宮地位真的就很危險了,而他自己也再也無法出力了。


    湯宗起床,如這兩日一樣,洗漱完畢,在裏堂與夫人陳氏、兒子玄武一同吃過早飯。


    縱然是最後一日,繼續查案的事情他依然沒有告訴兩人,免得他們擔心。


    車在行在書房之外等待,見湯宗走過來,急忙上前道,“大人......”


    湯宗問道,“在行,有事?”


    “大人,今天已經是八月二十六了。”車在行臉上寫滿擔憂,“大人,您可有辦法向皇上回話?”


    “我這不正要想嗎?”湯宗勉強笑了笑,邁步就要進書房。


    車在行攔住,急急道,“大人,奉天殿刺駕案就是周洪宗和耿璿所為,您在皇上麵前將這個結論認了,我保證你會沒事的。”


    “你保證?”湯宗驚訝地看著他,隨即笑道,“你如何保證?”


    “我......”車在行被問的啞口無言,“大人,皇上要的隻是一個結論呀。”


    湯宗拍了拍他的肩膀,“在行哇,你擔心我被革職降罪我知道,你且去忙,我再考慮考慮。”


    說完直接進了書房。


    車在行傻眼,愣愣在方外站了良久,才默默離開。


    書房裏,湯宗繼續思考,可惜依舊毫無頭緒。


    現在若說他不著急,那肯定是假的。


    “咚、咚、咚!”


    午時,院外忽然傳來聲響,湯宗推門走出,見是玄武正坐在庭院中央的石桌上搗藥。


    見湯宗出來,玄武停下,“爹,是不是打擾到了您?”


    “不是。”湯宗強顏笑笑,“玄武,搗藥這些事情讓府內下人去做就行了,何必要你親自做?”


    “爹,師傅曾說過,藥乃精細之物,是整是分,是粗是細,是塊是粉都是頗為講究,這搗藥看似簡單,但要做好,不但要通藥理,還要憑多年手上功夫,若是錯了都會影響藥效,是府內下人是做不來的。”玄武道。


    湯宗笑著坐下,“看來這搗藥也不是想的那般容易的。”


    “當年我隨師父學醫,開始那幾年就是也幫不上忙,就是天天搗藥,我一邊搗藥他就在一旁給我講藥理......爹,我好想師傅......”玄武說著說著,紅了眼睛。


    湯宗臉色落寞,“玄武,爹也很想念你師傅......”


    玄武見自己一句話讓湯宗也跟著傷心,擦了擦眼角淚水,強自笑了笑,“爹,原本這些事我最放心的就是月娥,隻是自她昨日回來,就一直情緒不佳,好似遇到了特別傷心之事,就隻能我做了。”


    “她還在傷心?”湯宗奇怪。


    “是呀。”玄武道,抬頭看著湯宗,“爹,今日你若在皇上那裏過不去,兒子就陪著你進詔獄。”


    湯宗聞言一滯,“玄武,你......你都知道了?”


    玄武點頭,“爹自杭州府回來,卻依然每日忙碌,我就已然猜到了,月娥自鎮江府回來,就一直說對不起您,我追問之下,才知道奉天殿刺駕的案子並沒有告破,而今日已經是皇上給定的最後一日。”


    湯宗聞言臉上的詫異消失,變得驚慌起來,一把抓過玄武的手,“玄武,假如爹今日過不了這道坎,皇上聖明,也不會牽連到你和你娘,你的孝心爹知道,但爹不要你跟著進大牢,你陪著你娘去老家平陽,安安穩穩過日子。”


    玄武卻是強裝笑道,“娘我自會送他去平陽老家,然後回來陪爹您。”


    “玄武......”湯宗看著他的強顏歡笑,心中難受,摩挲著他的手,想要再勸慰幾句,但手心接觸,卻感到異常熟悉,心中一驚,急忙將他手攤開。


    隻見玄武的手掌,虎口和指節處布滿老繭,掌心卻是圓潤無比,甚至連掌紋都看不清楚。


    玄武見湯宗看的仔細,“爹,我多年幫師傅搗藥,這都是搗藥杵磨出來的。”


    “在行使用熟銅棍,他的手掌也是這樣嗎?”湯宗看著他的手掌問道,也不知是問玄武還是自言自語。


    玄武接話,“車評事是習武之人,不像我隻會上下搗藥,他的手掌自然不會是這樣,當是到處布滿老繭。”


    “是了,你說的對。”湯宗放開它手,細細想了想,站起身來,眼中綻放精光,“原來是他!”


    玄武疑惑,“爹,你說誰呀?”


    “玄武,爹不會讓你跟著爹進詔獄的!”湯宗說完,轉身就走,“湯福,備轎!在行,隨我出去!”


    車在行聽到呼喊,急忙出來,“大人,您要去哪裏?”


    湯宗回頭看著他,“吏部!”


    半個時辰後,湯宗出現在吏部,吏部侍郎石貫匆忙迎接,心中疑惑他這最後一天不忙著查案,來吏部幹什麽?


    “湯大人,您怎麽來了?”心中這般想,手上嘴上卻不敢怠慢,立刻安排下人準備茶水。


    湯宗拒絕,直奔主題,“石大人,本官今日前來是想查一個人。”


    石貫聞言一滯,心說查人怎麽查到吏部來了,於是問道,“湯大人要查誰人?”


    “現任杭州知府的王清源。”湯宗道。


    車在行再旁聞言大驚失色,他這才知道湯宗來吏部的原因,“大人,您要查王大人?!”


    湯宗看著他,“不錯,我是要查他。”


    轉頭看向石貫,“石大人,你可知道他?”


    “王清源?”大明官員多了,知府更是數百個,石貫哪裏能記得清楚,於是道,“湯大人且稍待!”


    他立刻安排下人,“快去將王清源的官籍找來讓湯大人過目!”


    片刻,那下人回來,手上拿著一本官籍,石貫接過看了一遍,躬身遞給湯宗。


    湯宗急忙翻開查看,隻見上麵寫著王清源的履曆:


    “王清源,字潤堂,福建興化府人,永樂七年進士,永樂九年十二月任陝西千陽知縣,永樂十二年五月任鳳翔府同知,永樂十三年三月,彈劾鳳翔府知府王慶貪贓枉法遞任知府,永樂十五年二月改任杭州知府。”


    這與王清源當日對自己的介紹一致。


    湯宗看完問石貫道,“石大人,你可知這王清源在為官之前是做什麽的?”


    石貫道,“方才湯大人提起王清源的名字,下官一時還沒有想起來,但是剛剛看了他的官籍才清楚起來,湯大人,這王清源在為官之前,家中極為窮苦,是佃戶出身,能靠讀書出人頭地也是極為不易,為官一方之後,也是治理得當,頗受百姓擁護,每年的考滿皆是優等,吏部考功司複核之後也是不差,因此吏部極為看重其人,近幾年頗受劉大人提攜。”


    他這話將王清源的身世和官績介紹的很清楚,也順帶將王清源為官飛升的原因解釋了,那就是受吏部尚書劉大人賞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大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海沉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海沉舟並收藏永樂大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