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陳留郡。
驛館。
石廣元突然從夢中驚醒,覺得有些頭痛,他揉了揉眼睛慢慢坐起來。
門外的劍衛聽到屋裏的動靜快步來到石廣元麵前,拱手道:“大人,可有吩咐?”劍衛隨身保護,這是劉戰對身邊謀士的一種保護措施,必要的時候,劍衛可以為保護對象去死。石廣元這次出來,除了有十餘名劍衛保護,還有隨行的五百名飛虎營兵士。
石廣元知道這些劍衛不但劍法高超,而且打探消息的能力也很強。
他定了定神,問道:“曹操那邊可有異常?”
“今天一早,袁紹派人來與曹操商議結盟之事。”
“何人為使者,曹操的態度如何?”
“名叫審榮,看樣子很年輕。今天晚上,曹操要設宴款待這個審榮。”
“嗯——我這幾日不宜露麵,你們盯緊點,一有情況立即來報。”
“是。”
……
晚上,曹操大擺宴席,款待審榮一行人。
審榮臉上堆滿了傲慢,他覺得身為袁大將軍的使者理應享受這般待遇,他慢悠悠喝著酒,欣賞著歌妓纖細的腰肢。袁紹就是這樣,好用權術,采用了田豐的計策,卻派審配的侄子為使者。袁紹稱之為——平衡之術。
曹操用眼角掃了一眼審榮,心中略有不喜,臉上卻笑嗬嗬的:“賢侄啊,兩軍結盟非同小可,袁將軍派賢侄當此大任,可見袁將軍很賞識賢侄啊。”
“哦嗬嗬,哪裏哪裏。”審榮隨便應付了一句,又將目光投向了細腰之上。
曹操臉色一沉,沒有說話。
程昱身為臣下,不能坐視不理。他起身拱手說道:“兩軍結盟,除了簽定盟書,還有具體行軍之諸多細節之處,請問使者,有何看法。”
審榮頓時腦子一片空白:“這……這個……結盟就是誰也不打誰,有盟書不就行了嗎?管得那麽細幹嘛!”
“哈哈……”
廳中傳來陣陣笑聲。
審榮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一時又不知如何反駁。他回身瞪了一眼隨行的副手,此人是叔父審配安排的,說是關鍵時刻可以出謀劃策。
那副手被審榮一瞪,趕緊上前附耳說道:“正使大人,此行隻為與曹軍達成結盟之意即可,具體細節會盟之時才議。”
聽到這話,審榮的臉色更不好看了,幾乎快成了豬肝色。
審榮此時恨上了叔父審配,幹嘛給自己攬了這麽一個苦差事。他環顧四周,發現大家都像看小醜一樣看著自己,不禁惱羞成怒:“這盟不結也罷。”
說完起身就往外走。
身後的一行人也起身跟著審榮往外走。
審榮這麽一弄,卻是歪打正著。
程昱嘴角微微上翹,追上前去:“正使大人,請留步。”
“哼!還有什麽好說的!”審榮停下腳步,他並不想辦砸了差事,隻是一時腦門充血而已。
程昱來到審榮麵前,笑道:“正使大人誤會了,昱在這裏給大人賠罪了。”
審榮聽到這話,心裏的氣全消了,他抬腳就想回到座位上去,猛然又意識到什麽,他悄悄看了一眼身旁的副使,隻見副使微微點了一下頭,他這才放心地回到座位上。
曹操也幫著程昱打圓場,笑道:“袁將軍名聲在外,看來袁將軍手下也都非等閑之輩啊,賢侄年紀輕輕能有如此見地,真乃人中龍鳳啊,哈哈……來咱們一起幹了此爵。”
曹操的話聽在耳中,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審榮有些飄飄然起來,他笑得開心極了,舉起酒爵一飲而盡。
以曹操對袁紹的了解,如果輕易就答應了他,必會引起袁紹的懷疑,所以才有了剛才的一幕。
……
曹操舉行酒宴的時候,公孫瓚也收到了袁紹派人送來的親筆信,袁紹的信言辭懇切,說要與公孫瓚摒棄舊怨,重歸於好,還重點說明了共同對付劉戰的諸多好處……
公孫瓚心動了,但又不敢輕易決斷,他與袁紹勢如水火,讓他與袁紹和好,他一下子轉不過彎來,他需要人幫他參謀參謀。
於是,關靖就來了,關靖是公孫瓚的長史,隻在正史中有記載,演義中並沒有他這個人。
關靖說:“將軍,袁紹雖然勢大,但他沒有容人之量,必然不是天下共主。”
公孫瓚聽了關靖的話,眼前一亮:“哦?你的意思是說袁紹必定失敗?”
“正是此意。”
“此信,如何應對?”
“答應他。”
“那……袁紹豈不是要做大!”
關靖微微翹起嘴角:“將軍不必多慮,袁紹與劉戰一開戰,將軍即可見機行事。”
公孫瓚眉頭一皺想了一下,又展顏笑道:“妙啊!哈哈……此計甚妙!”
……
襄陽。
劉表也收到了袁紹的信,與公孫瓚不同的是,劉表有些為難——他不想出兵助袁紹,但又怕惹怒袁紹,再者,揚州袁術經常派兵騷擾。
劉表長歎一聲,說:“天下紛爭,百姓何其苦也!”
廳中眾人隻是靜靜地站著,沒有一個人說話,他們在等,等劉表感慨一陣子發問的時候,才是他們說話的發時機。
“袁紹啊袁紹,你這是把難為老夫啊,坐擁三州之地八十萬兵馬,難道你還不知足嗎?唉……”
劉表來回踱步,發著牢騷。
廳中還是無人接話。
半炷香後,劉表坐下環視一圈廳中眾人,有些氣短地問:“諸位,都說一說吧。”
蒯良第一個站出來,拱手說道:“主公,袁紹兵馬雖多,然劉戰亦不容小覷。良以為,此事不可草率定之,否則,將引火燒身。”
劉表聽了這話,點了點頭:“子柔所言不差,我荊州雖富庶,兵多將廣,然與人為敵終究不是吾之願也。此事事關重大,諸位一定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啊。”
蒯越左右看了看,見無人說話,他便走出來,說:“主公,袁紹與劉戰哪個更強一目了然,袁紹有兵八十萬,而劉戰隻有三十萬。另外,我聽說袁紹已經與曹操、公孫瓚結盟,就算我們不出兵,袁紹他們也有百萬之兵,那劉戰定然不敵。”
劉表再次點點頭:“說下去。”
蒯越微微一笑:“很明顯,兩不相幫,劉戰敗後,袁紹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荊州了。倘若幫助劉戰,未必能扭轉劉戰敗局,那樣的話,荊州就保不住了。越以為,聯合袁紹,對荊州最有利。”
劉表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他在等其他人的說法。
蔡瑁上前一步,說:“主公,此事簡單,聯合袁紹就是了。”
聽了這話,蒯良的眉頭皺了一下,沒說什麽。
蔡瑁話音一落,文聘橫跨一步,拱手說道:“主公,劉戰兵力雖不及袁紹之多,但劉戰帳下謀士如雲,兵強馬壯,此戰袁紹必敗,某以為當暗中聯合劉戰擊敗袁紹,隻有這樣,才可保荊州之長久。”
此話落入劉表耳中,他覺得耳目一新,說:“仲業啊,三十萬對陣百萬之兵,如何勝啊?”
“主公,兵者詭道也,兵不在多而在精。袁紹兵馬雖多,比起劉戰之飛虎營卻是不堪一擊。再者,某得到消息,司州豫州皆有兵馬調動,劉戰對外卻不動聲色,可見其圖不小。”
“說得有道理,仲業的意思是聯合劉戰?”
“回主公,正是。”
文聘拱手回答,然後退了回去。
這時,蒯越又說話了,他微微一笑:“劉戰兵三十萬,卻不能全部出戰,司州豫州多個城池需駐兵防守,故而其最多出兵二十萬。以二十萬對一百萬,如何勝啊?況且,袁紹帳下也是謀士武將多如牛毛,若再與曹操、公孫瓚聯合,更是數倍於劉戰。試問,劉戰怎能不敗。”
劉表瞬間又覺得蒯越說得比文聘有道理了。
此刻,又有一人站出來說話:“主公,異度言之有理,當聯合袁紹以攻劉戰。”此人叫龐季,劉表剛來到荊州時,為劉表出了不少主意,幫劉表在荊州站穩了腳跟,很得劉表賞識。
龐季剛一說完,又有兩人說話,也是同意聯合袁紹。
劉表見大家的意見基本統一,心中的一塊石頭便落了地,他思慮再三,說道:“異度,給袁紹回信,就說荊州可出兵十萬。”
蒯越拱手答應。
陳留郡。
驛館。
石廣元突然從夢中驚醒,覺得有些頭痛,他揉了揉眼睛慢慢坐起來。
門外的劍衛聽到屋裏的動靜快步來到石廣元麵前,拱手道:“大人,可有吩咐?”劍衛隨身保護,這是劉戰對身邊謀士的一種保護措施,必要的時候,劍衛可以為保護對象去死。石廣元這次出來,除了有十餘名劍衛保護,還有隨行的五百名飛虎營兵士。
石廣元知道這些劍衛不但劍法高超,而且打探消息的能力也很強。
他定了定神,問道:“曹操那邊可有異常?”
“今天一早,袁紹派人來與曹操商議結盟之事。”
“何人為使者,曹操的態度如何?”
“名叫審榮,看樣子很年輕。今天晚上,曹操要設宴款待這個審榮。”
“嗯——我這幾日不宜露麵,你們盯緊點,一有情況立即來報。”
“是。”
……
晚上,曹操大擺宴席,款待審榮一行人。
審榮臉上堆滿了傲慢,他覺得身為袁大將軍的使者理應享受這般待遇,他慢悠悠喝著酒,欣賞著歌妓纖細的腰肢。袁紹就是這樣,好用權術,采用了田豐的計策,卻派審配的侄子為使者。袁紹稱之為——平衡之術。
曹操用眼角掃了一眼審榮,心中略有不喜,臉上卻笑嗬嗬的:“賢侄啊,兩軍結盟非同小可,袁將軍派賢侄當此大任,可見袁將軍很賞識賢侄啊。”
“哦嗬嗬,哪裏哪裏。”審榮隨便應付了一句,又將目光投向了細腰之上。
曹操臉色一沉,沒有說話。
程昱身為臣下,不能坐視不理。他起身拱手說道:“兩軍結盟,除了簽定盟書,還有具體行軍之諸多細節之處,請問使者,有何看法。”
審榮頓時腦子一片空白:“這……這個……結盟就是誰也不打誰,有盟書不就行了嗎?管得那麽細幹嘛!”
“哈哈……”
廳中傳來陣陣笑聲。
審榮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一時又不知如何反駁。他回身瞪了一眼隨行的副手,此人是叔父審配安排的,說是關鍵時刻可以出謀劃策。
那副手被審榮一瞪,趕緊上前附耳說道:“正使大人,此行隻為與曹軍達成結盟之意即可,具體細節會盟之時才議。”
聽到這話,審榮的臉色更不好看了,幾乎快成了豬肝色。
審榮此時恨上了叔父審配,幹嘛給自己攬了這麽一個苦差事。他環顧四周,發現大家都像看小醜一樣看著自己,不禁惱羞成怒:“這盟不結也罷。”
說完起身就往外走。
身後的一行人也起身跟著審榮往外走。
審榮這麽一弄,卻是歪打正著。
程昱嘴角微微上翹,追上前去:“正使大人,請留步。”
“哼!還有什麽好說的!”審榮停下腳步,他並不想辦砸了差事,隻是一時腦門充血而已。
程昱來到審榮麵前,笑道:“正使大人誤會了,昱在這裏給大人賠罪了。”
審榮聽到這話,心裏的氣全消了,他抬腳就想回到座位上去,猛然又意識到什麽,他悄悄看了一眼身旁的副使,隻見副使微微點了一下頭,他這才放心地回到座位上。
曹操也幫著程昱打圓場,笑道:“袁將軍名聲在外,看來袁將軍手下也都非等閑之輩啊,賢侄年紀輕輕能有如此見地,真乃人中龍鳳啊,哈哈……來咱們一起幹了此爵。”
曹操的話聽在耳中,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審榮有些飄飄然起來,他笑得開心極了,舉起酒爵一飲而盡。
以曹操對袁紹的了解,如果輕易就答應了他,必會引起袁紹的懷疑,所以才有了剛才的一幕。
……
曹操舉行酒宴的時候,公孫瓚也收到了袁紹派人送來的親筆信,袁紹的信言辭懇切,說要與公孫瓚摒棄舊怨,重歸於好,還重點說明了共同對付劉戰的諸多好處……
公孫瓚心動了,但又不敢輕易決斷,他與袁紹勢如水火,讓他與袁紹和好,他一下子轉不過彎來,他需要人幫他參謀參謀。
於是,關靖就來了,關靖是公孫瓚的長史,隻在正史中有記載,演義中並沒有他這個人。
關靖說:“將軍,袁紹雖然勢大,但他沒有容人之量,必然不是天下共主。”
公孫瓚聽了關靖的話,眼前一亮:“哦?你的意思是說袁紹必定失敗?”
“正是此意。”
“此信,如何應對?”
“答應他。”
“那……袁紹豈不是要做大!”
關靖微微翹起嘴角:“將軍不必多慮,袁紹與劉戰一開戰,將軍即可見機行事。”
公孫瓚眉頭一皺想了一下,又展顏笑道:“妙啊!哈哈……此計甚妙!”
……
襄陽。
劉表也收到了袁紹的信,與公孫瓚不同的是,劉表有些為難——他不想出兵助袁紹,但又怕惹怒袁紹,再者,揚州袁術經常派兵騷擾。
劉表長歎一聲,說:“天下紛爭,百姓何其苦也!”
廳中眾人隻是靜靜地站著,沒有一個人說話,他們在等,等劉表感慨一陣子發問的時候,才是他們說話的發時機。
“袁紹啊袁紹,你這是把難為老夫啊,坐擁三州之地八十萬兵馬,難道你還不知足嗎?唉……”
劉表來回踱步,發著牢騷。
廳中還是無人接話。
半炷香後,劉表坐下環視一圈廳中眾人,有些氣短地問:“諸位,都說一說吧。”
蒯良第一個站出來,拱手說道:“主公,袁紹兵馬雖多,然劉戰亦不容小覷。良以為,此事不可草率定之,否則,將引火燒身。”
劉表聽了這話,點了點頭:“子柔所言不差,我荊州雖富庶,兵多將廣,然與人為敵終究不是吾之願也。此事事關重大,諸位一定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啊。”
蒯越左右看了看,見無人說話,他便走出來,說:“主公,袁紹與劉戰哪個更強一目了然,袁紹有兵八十萬,而劉戰隻有三十萬。另外,我聽說袁紹已經與曹操、公孫瓚結盟,就算我們不出兵,袁紹他們也有百萬之兵,那劉戰定然不敵。”
劉表再次點點頭:“說下去。”
蒯越微微一笑:“很明顯,兩不相幫,劉戰敗後,袁紹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荊州了。倘若幫助劉戰,未必能扭轉劉戰敗局,那樣的話,荊州就保不住了。越以為,聯合袁紹,對荊州最有利。”
劉表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他在等其他人的說法。
蔡瑁上前一步,說:“主公,此事簡單,聯合袁紹就是了。”
聽了這話,蒯良的眉頭皺了一下,沒說什麽。
蔡瑁話音一落,文聘橫跨一步,拱手說道:“主公,劉戰兵力雖不及袁紹之多,但劉戰帳下謀士如雲,兵強馬壯,此戰袁紹必敗,某以為當暗中聯合劉戰擊敗袁紹,隻有這樣,才可保荊州之長久。”
此話落入劉表耳中,他覺得耳目一新,說:“仲業啊,三十萬對陣百萬之兵,如何勝啊?”
“主公,兵者詭道也,兵不在多而在精。袁紹兵馬雖多,比起劉戰之飛虎營卻是不堪一擊。再者,某得到消息,司州豫州皆有兵馬調動,劉戰對外卻不動聲色,可見其圖不小。”
“說得有道理,仲業的意思是聯合劉戰?”
“回主公,正是。”
文聘拱手回答,然後退了回去。
這時,蒯越又說話了,他微微一笑:“劉戰兵三十萬,卻不能全部出戰,司州豫州多個城池需駐兵防守,故而其最多出兵二十萬。以二十萬對一百萬,如何勝啊?況且,袁紹帳下也是謀士武將多如牛毛,若再與曹操、公孫瓚聯合,更是數倍於劉戰。試問,劉戰怎能不敗。”
劉表瞬間又覺得蒯越說得比文聘有道理了。
此刻,又有一人站出來說話:“主公,異度言之有理,當聯合袁紹以攻劉戰。”此人叫龐季,劉表剛來到荊州時,為劉表出了不少主意,幫劉表在荊州站穩了腳跟,很得劉表賞識。
龐季剛一說完,又有兩人說話,也是同意聯合袁紹。
劉表見大家的意見基本統一,心中的一塊石頭便落了地,他思慮再三,說道:“異度,給袁紹回信,就說荊州可出兵十萬。”
蒯越拱手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