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完王府之事,劉戰便隨荀彧、荀攸往潁陰而去,輕車簡從,隻帶了一名車夫馭手和一名月影衛。
從陽翟出發,不消半日,便來到了荀氏莊院門前。
馬車停靠在荀氏莊院門前,家老已經等候多時了。
幾句寒暄過後,家老把劉戰三人引至正屋廳中。
隻見主位上,端坐著一名須發花白的老者,虎目長髯,不怒自威。老者下首兩名英俊儒雅的中年人,一人麵容白皙、目若朗星,另一人麵色稍暗,目露精光。
進入莊院以後,家老已經告知荀爽已在廳中等候,故而,劉戰一進入大廳,就直接跪伏於地:“外祖父在上,請受外孫兒一拜!”
“好好好,外孫兒啊,上前啊,讓外公好好瞧瞧!”
老者正是荀爽,已花甲之年。劉戰的母親是荀爽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從小寵溺到大,不曾想卻是突遭不測。對於荀英的死,荀爽悲痛欲絕,卻是無講可施,派人徹查之後,荀爽陷入了兩難:不手刃仇人,難消心頭之恨;仇人勢力太大,不是荀家能夠抗衡的。為此,荀爽失落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消息傳來說,荀英之子尚在人間,荀爽才又重新振作起來,集整個荀家之力,四處打探劉戰消息,直到董淵等人被殺之前,荀家才查到洛陽盧府有個劉戰,後來,荀家又經過多番查證,才確定劉戰就是荀英之子。
劉戰依言來站荀爽跟前,深躬一禮。
荀爽滿臉笑意,老淚縱橫,嘴唇不住地顫抖,他緩緩站起身來,伸出雙手緊緊握住劉戰的手:“英兒可以瞑目了!有子如此,真乃我荀家之福啊……”
或許是被荀爽的真情流露感染了,劉戰鼻頭一酸,眼淚如泉水般汩汩而出……
本來就強忍著悲痛與欣喜雙重衝擊的荀爽,心理的緊繃的那根弦瞬間崩斷。荀爽一把拉過劉戰。
二人相擁而泣。
廳中的其他四人也紛紛跟著抹眼淚。
人,就是這樣,親情總是無法割舍的。
過了好大一會兒,二人分開,荀爽心情似乎好了一不少,他嗬嗬一笑,抬手一指廳坐著的兩個中年人:“戰兒啊,見過你的兩位舅父。”
說起這兩人,麵容白皙者是荀爽大兒子荀表,麵色稍暗者為荀爽二兒子荀棐,二人皆精通儒術,在潁川一帶頗有名望。
劉戰朝兩個中年人分別深施一躬:“外甥拜見舅父!”
……
幾個人圍著劉戰問東問西,就像打聽花邊新聞的八卦之人一樣,各種細節全部問到,刨根問底,不達目的不罷休,根本就不像儒士謙和謹慎的作風。
劉戰也不急不燥,逐一細致地回答各個刁鑽的問題,直到幾個人滿意為止。
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
荀爽突然想起什麽,一拍大腿:“哎呀,老夫糊塗了,還有一般族老等著見一見戰兒呢!走,隨老夫去宴席現場。”
荀爽說著,拉著劉戰,大步往外走,出得廳門,拐過幾個亭廊,越過幾個拱門,來到一處五百見方的庭院中。
庭院中,坐落著一座三層閣樓。
進得閣樓,隻見裏麵擺滿了食案。
一個家老模樣的清瘦老者一見荀爽等人進入閣樓,扯著嗓子衝樓上喊了一嗓子:“潁川王駕到——”
話音方落,隻聽樓上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閃出幾十號人,有頭發花白的老者,有英俊儒雅的青年,有懵懵懂懂的少年……
大麵上看,荀氏一門應該是到得七七八八了。
眾人下得樓,跪伏於地:“草民拜見我王。”
劉戰沒想到會有這麽一出,趕緊跪在眾人麵前:“折煞我也!這如何使得,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快快請起。”
“我王仁德,實乃潁川之福。”
劉戰見眾人不起身,接著歌功頌德,趕緊起身把幾名老者一一扶起……
後麵的年輕一輩也跟著起身,默默地觀察著劉戰。
荀爽也是一愣,過了片刻,哈哈一笑:“都是自家人,來,入席暢談。”
……
第二日。
劉戰在荀彧的引領下,來到了潁川書院。
一進潁川書院,劉戰就聽到了陣陣朗誦之聲:
靈公為無道,使諸大夫皆內朝,然後處乎台上引彈而彈之,己趨而辟丸,是樂而已矣。趙盾已朝而出,與諸大夫立於朝,有人荷畚,自閨而出者。趙盾曰:“彼何也,夫畚曷為出乎閨?”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欲視之則就而視之。”趙盾就而視之,則赫然死人也。趙盾曰:“是何也?”曰:“膳宰也,熊蹯不熟,公怒以……
“嗬,似乎是《公羊傳》。”
劉戰隨口說了一句。
荀彧讚賞地看了一眼劉戰:“戰兒也識儒家典籍?”
“額,舅父,戰兒隻是略知一二罷了。”劉戰額頭掛上了兩根黑線。
荀彧嗬嗬一笑,不再多說,引著劉戰來到了學堂後麵的一間屋子裏等候。這裏是荀爽平時上課時休息的所在。今日不是荀爽當值,所以屋子裏沒有別人,隻有劉戰、荀彧二人。
約莫半炷香的工夫,外麵突然響起了幾聲悠揚的鍾聲。
“戰兒,走學子們下堂了,咱們過去看看。”
荀彧起身往外走去。
劉戰心頭一動,緊跟著荀彧而去……
二人一轉彎來到學堂門口,正值學子們從學堂裏走出。
荀彧有時也會來學堂講述儒家經文,與學子們都很熟稔。學子們一見是荀彧,紛紛上前與荀彧攀談……
劉戰站在荀彧身側,與學子們一一見禮,也不說話,隻是暗自觀察每個人。他今天來就是要從側麵先觀察一番潁川書院學子的風采,不深談不結交,這是來之前,劉戰與荀彧交的底。
但是,荀彧卻是看得出來劉戰的真實目的是什麽。通過一個多月的接觸,荀彧對劉戰的言論已經從開始的反對,轉變成了深深的認同,他甚至認為,如今大漢朝岌岌可危,隻有劉戰才能扶大廈之將傾,解民之倒懸,畢竟,劉戰是皇室血脈,又有力挽狂瀾的決心與能力……
從陽翟出發,不消半日,便來到了荀氏莊院門前。
馬車停靠在荀氏莊院門前,家老已經等候多時了。
幾句寒暄過後,家老把劉戰三人引至正屋廳中。
隻見主位上,端坐著一名須發花白的老者,虎目長髯,不怒自威。老者下首兩名英俊儒雅的中年人,一人麵容白皙、目若朗星,另一人麵色稍暗,目露精光。
進入莊院以後,家老已經告知荀爽已在廳中等候,故而,劉戰一進入大廳,就直接跪伏於地:“外祖父在上,請受外孫兒一拜!”
“好好好,外孫兒啊,上前啊,讓外公好好瞧瞧!”
老者正是荀爽,已花甲之年。劉戰的母親是荀爽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從小寵溺到大,不曾想卻是突遭不測。對於荀英的死,荀爽悲痛欲絕,卻是無講可施,派人徹查之後,荀爽陷入了兩難:不手刃仇人,難消心頭之恨;仇人勢力太大,不是荀家能夠抗衡的。為此,荀爽失落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消息傳來說,荀英之子尚在人間,荀爽才又重新振作起來,集整個荀家之力,四處打探劉戰消息,直到董淵等人被殺之前,荀家才查到洛陽盧府有個劉戰,後來,荀家又經過多番查證,才確定劉戰就是荀英之子。
劉戰依言來站荀爽跟前,深躬一禮。
荀爽滿臉笑意,老淚縱橫,嘴唇不住地顫抖,他緩緩站起身來,伸出雙手緊緊握住劉戰的手:“英兒可以瞑目了!有子如此,真乃我荀家之福啊……”
或許是被荀爽的真情流露感染了,劉戰鼻頭一酸,眼淚如泉水般汩汩而出……
本來就強忍著悲痛與欣喜雙重衝擊的荀爽,心理的緊繃的那根弦瞬間崩斷。荀爽一把拉過劉戰。
二人相擁而泣。
廳中的其他四人也紛紛跟著抹眼淚。
人,就是這樣,親情總是無法割舍的。
過了好大一會兒,二人分開,荀爽心情似乎好了一不少,他嗬嗬一笑,抬手一指廳坐著的兩個中年人:“戰兒啊,見過你的兩位舅父。”
說起這兩人,麵容白皙者是荀爽大兒子荀表,麵色稍暗者為荀爽二兒子荀棐,二人皆精通儒術,在潁川一帶頗有名望。
劉戰朝兩個中年人分別深施一躬:“外甥拜見舅父!”
……
幾個人圍著劉戰問東問西,就像打聽花邊新聞的八卦之人一樣,各種細節全部問到,刨根問底,不達目的不罷休,根本就不像儒士謙和謹慎的作風。
劉戰也不急不燥,逐一細致地回答各個刁鑽的問題,直到幾個人滿意為止。
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
荀爽突然想起什麽,一拍大腿:“哎呀,老夫糊塗了,還有一般族老等著見一見戰兒呢!走,隨老夫去宴席現場。”
荀爽說著,拉著劉戰,大步往外走,出得廳門,拐過幾個亭廊,越過幾個拱門,來到一處五百見方的庭院中。
庭院中,坐落著一座三層閣樓。
進得閣樓,隻見裏麵擺滿了食案。
一個家老模樣的清瘦老者一見荀爽等人進入閣樓,扯著嗓子衝樓上喊了一嗓子:“潁川王駕到——”
話音方落,隻聽樓上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閃出幾十號人,有頭發花白的老者,有英俊儒雅的青年,有懵懵懂懂的少年……
大麵上看,荀氏一門應該是到得七七八八了。
眾人下得樓,跪伏於地:“草民拜見我王。”
劉戰沒想到會有這麽一出,趕緊跪在眾人麵前:“折煞我也!這如何使得,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快快請起。”
“我王仁德,實乃潁川之福。”
劉戰見眾人不起身,接著歌功頌德,趕緊起身把幾名老者一一扶起……
後麵的年輕一輩也跟著起身,默默地觀察著劉戰。
荀爽也是一愣,過了片刻,哈哈一笑:“都是自家人,來,入席暢談。”
……
第二日。
劉戰在荀彧的引領下,來到了潁川書院。
一進潁川書院,劉戰就聽到了陣陣朗誦之聲:
靈公為無道,使諸大夫皆內朝,然後處乎台上引彈而彈之,己趨而辟丸,是樂而已矣。趙盾已朝而出,與諸大夫立於朝,有人荷畚,自閨而出者。趙盾曰:“彼何也,夫畚曷為出乎閨?”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欲視之則就而視之。”趙盾就而視之,則赫然死人也。趙盾曰:“是何也?”曰:“膳宰也,熊蹯不熟,公怒以……
“嗬,似乎是《公羊傳》。”
劉戰隨口說了一句。
荀彧讚賞地看了一眼劉戰:“戰兒也識儒家典籍?”
“額,舅父,戰兒隻是略知一二罷了。”劉戰額頭掛上了兩根黑線。
荀彧嗬嗬一笑,不再多說,引著劉戰來到了學堂後麵的一間屋子裏等候。這裏是荀爽平時上課時休息的所在。今日不是荀爽當值,所以屋子裏沒有別人,隻有劉戰、荀彧二人。
約莫半炷香的工夫,外麵突然響起了幾聲悠揚的鍾聲。
“戰兒,走學子們下堂了,咱們過去看看。”
荀彧起身往外走去。
劉戰心頭一動,緊跟著荀彧而去……
二人一轉彎來到學堂門口,正值學子們從學堂裏走出。
荀彧有時也會來學堂講述儒家經文,與學子們都很熟稔。學子們一見是荀彧,紛紛上前與荀彧攀談……
劉戰站在荀彧身側,與學子們一一見禮,也不說話,隻是暗自觀察每個人。他今天來就是要從側麵先觀察一番潁川書院學子的風采,不深談不結交,這是來之前,劉戰與荀彧交的底。
但是,荀彧卻是看得出來劉戰的真實目的是什麽。通過一個多月的接觸,荀彧對劉戰的言論已經從開始的反對,轉變成了深深的認同,他甚至認為,如今大漢朝岌岌可危,隻有劉戰才能扶大廈之將傾,解民之倒懸,畢竟,劉戰是皇室血脈,又有力挽狂瀾的決心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