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連著公孫瓚在一邊攀談了一會兒,慢慢退向了帳外,二人相約整軍再進,一定要一雪前恥。


    中軍大帳中,曹操、公孫瓚一走,各路諸侯又開始交頭接耳起來,他們仍是莫衷一是的模樣,有說退軍的,有說觀望的……卻沒有一個人提進軍洛陽的事。


    袁紹本來就沒有什麽主意,他看了看帳中亂哄哄的樣子,頓時一陣頭大……


    袁紹坐在原地唉聲歎氣了一會兒,索性一拍屁股,起身朝帳外行去,袁紹決定不管了,討伐劉戰雖然是他提出來的,可是好像也沒有幾個人拿他當盟主。袁紹覺得一陣無力,他在想討伐劉戰這個決定到底對還是不對……


    ……


    洛陽。


    聽雨軒。


    劉戰一個人正在書房翻看書簡。雖然後世的劉戰是一個苦逼青年,但是他熱愛學習,一有時間他就會找來各種書籍來看,來到東漢末年以後,劉戰的這個習慣依然沒有改變。有空的時候,劉戰經常一個人躲在書房裏,翻閱典籍。這些典籍大多是荀彧送給劉戰的,主要是一些儒家典籍,還有一些兵書。


    後世的劉戰對儒家四書五經不大概有過涉獵,但也就是一知半解,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荀彧送來儒家典籍的時個,還特意交待劉戰要好好溫習經典,好明心強誌。剛開始的時候,劉戰覺得這些典籍有些無趣,可是在他做了丞相之後,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之後,劉戰發現這些儒家典籍當真是治世之良言,每一部典籍都包含著許多人生的哲理,。曆史上,自漢武帝起,儒家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論,勸以官祿。武帝之後,元帝、成帝以及後漢的光武帝、明帝、章帝等人接續了這樣的文化政策,以至於在東漢時期“朝廷議政,無不引經,公卿大夫士吏,無不通一藝以上。”不僅如此,在民間甚至有“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之說。


    今天劉戰看的是《尚書》,據荀彧講,《尚書》是讓人疏通知遠,當仔細研讀才是。最初,劉戰不以為然,《尚書》?他又不是沒有看過,分明沒有荀彧說得那麽好嘛。


    現在想來,劉戰頓時覺得自己有些膚淺了,領悟到其中的精髓之後,劉戰卻將《尚書》奉為寶典,一有時間就會津津有味地品讀一番。


    就在劉戰埋頭研討《尚書》的時候,蓮兒一臉笑意地跑進書房,來到劉戰身側,興高采烈地舉起手中泥封的小巧竹管,說道:“夫君,前線傳來消息了!”


    “哦?快打開看看,上麵說了什麽,是不是打了大勝仗了!”


    劉戰笑著站起來,拉起蓮兒的小手,說道。


    蓮兒扣掉泥封,從小竹管裏取出一小塊白色的絹布,交給了劉戰。


    劉戰接過絹布,隻見上麵寫著:


    ‘飛羽騎連滅兩路諸侯。軍師計策得以實現,飛虎營與飛羽騎成功伏擊敵軍三萬多人,斬殺近兩萬人,俘虜一萬五千餘人。’


    “哈哈……好!子龍、仲康果然厲害啊。”劉戰哈哈一笑,將絹布遞給蓮兒,說道,“速如軍師他們到廳堂議事。”


    “是,夫君。”


    蓮兒朝劉戰一福,輕聲說道,說罷就欲轉身朝外走去。


    劉戰上前一步,拉著蓮兒的小手,柔聲道:“蓮兒啊,我覺得你還是不要做這些了,隻怕會累壞了我的寶貝兒了。”


    蓮兒俏臉一紅,輕聲道:“夫君,咱們可是說好的,夫君可不能反悔啊。隻有蓮兒手裏掌握著月影衛這支力量,才能更好的保護夫君與眾位姐姐。要是換了旁人,起了歹心,那夫君與幾位姐姐豈不是身臨險境了?”


    “好吧,既然說好的,那就先這樣吧。隻是辛苦蓮兒了。現在,亂世已起,天下戰事接連不斷,以後有得你忙了。”


    劉戰將蓮兒輕輕地摟在懷裏,撫著蓮兒的後背,柔聲說道。


    “為了夫君,蓮兒願意。”


    蓮兒低頭輕聲回了一句。嫁給劉戰後,蓮兒雖然經曆了不知道多少次人事,但在劉戰麵前,她還是像個未經人事的雛兒一樣,劉戰一有溫柔的話語,蓮兒便成了一支羞答答的嬌豔花朵……


    “好了,蓮兒最可人了。去吧,晚上咱們再好好說話……”


    劉戰拍了拍蓮兒的肩膀,說道。


    “嗯……”蓮兒微不可聞地應了一聲,退出了書房。


    約莫半個時辰的工夫,荀攸、戲誌才、徐庶、趙儼、石韜、步雲六人齊齊來到議事大廳。


    六人朝劉戰見禮之後,紛紛入座。


    劉戰晃了晃手中的白絹,朗聲道:“前方捷報!子龍、仲康二人出師大捷,一舉消滅兩路諸侯,成功伏擊敵軍,共殺敵近兩萬人,俘虜一萬五千餘人。


    軍師好計策,諸位好謀劃啊,哈哈……待子龍、仲康二人班師之後,再論功行賞。


    在座的諸位,功勞都不小啊。


    這一仗打出我軍的威風,打得各路諸侯膽寒。


    痛快!”


    劉戰如連珠炮一般,一口氣說了一大堆。


    劉戰話音落點,眾人精神一振,紛紛拍手稱好


    戲誌才上前一步,拱手一禮,笑道:“主公,這一仗之所以打得好,全仗主公之威名賢名了。嗬嗬……”


    劉戰見戲誌才無頭無腦地說了一句奉承話,知道戲誌才拍馬屁的毛病又犯了,當即臉色一沉,嗬斥道:“誌才啊,此見不可長啊!若人人都如此說,豈不要讓我耳根子越來越軟了嗎?


    果真那樣的話,你們跟著我,在這亂世,也不會有什麽出路的。”


    其餘五人聽了劉戰的話,紛紛麵色一肅,眼神古怪地看了一眼戲誌才,朝劉戰一拱手:“主公英明!主公如此,吾等心安矣。”


    荀攸、徐庶、趙儼、石韜、步雲不了解戲誌才,沒聽出來戲誌才是話裏有話,但劉戰不一樣,他清楚戲誌才的套路——戲誌才慣以奉承的話來勸說人。


    見劉戰投來了了然的目光,戲誌才嘴角微微上翹,拱手說道:“主公英明!主公如此,實乃我等之福,百姓之福,天下之福……”


    “行了,打住。”劉戰不想再聽戲誌才說下去,他抬手一揮喝止戲誌才,接著說道,“誌才啊,以後不用再這樣試探我了。我是不會受任何人的馬屁影響的。”


    “嗬嗬……”


    劉戰話音一落,眾人會意一笑。


    “下麵,說正事。”劉戰抬手示意,臉色一肅,說道,“誌才啊,你先說說,接下來,要攻打咱們的所謂十八路諸侯會怎樣,咱們要以何策解之?”


    戲誌才抬步向前,悠然自得地看了一眼廳中的荀攸、徐庶、趙儼、石韜、步雲五人,朝劉戰一拱手,說道:“所謂的十八路不日將分崩離析,不必理會,隻需耐心等待一段時日即可。”


    戲誌才話音一落,荀攸、徐庶、趙儼、石韜、步雲五人紛紛低頭沉思,沒有一個人接話。


    劉戰有些疑惑,問道:“誌才啊,就這一小仗,就能把囂張的各路諸侯打散了?”


    “那是自然。”


    “為何這麽肯定?”


    “主公啊,吾就是這麽肯定。”


    劉戰眉頭一皺,笑罵一聲,說道:“少囉嗦,說具體點,別賣關子了。”


    戲誌才嗬嗬一笑,沒有說話,卻見荀攸緩緩站起身來,拱手說道:“主公,以一千人,連攻兩處諸侯大營,連滅兩路諸侯,此等軍威,誰人不懼?”


    一旁的戲誌才聽了荀攸的話,不住地點頭,卻是一言不發地坐了回去。


    “公達啊,說下去,別跟軍師學壞了,就喜歡賣關子。”劉戰微微一笑,說道。


    說完看向了戲誌才,心說:這小子現在越來越不著調了,嗯……簡單直接的說,是越來越囂張了。這小子,皮癢欠收拾了……


    ……


    且說各路諸侯在袁紹離開大帳之後不久,也就散了,各自回營了。


    但是有一路人,咳……其實是三個人,也就是劉備、張飛、關羽。大家都回營地了,劉備卻沒有回營地,而是來到了袁紹大帳外,等著袁紹回來。劉備想,既然公孫瓚大敗而歸,那也就沒有多少人馬了,就不跟著公孫瓚混了。他覺得,公孫瓚有勇無謀,經此一敗,不會再有多大作為了,還是早一點離開公孫瓚比較好,況且公孫瓚也不可能反過來投靠劉備,所以劉備就更沒有了與公孫瓚耗下去的打算了。讓劉備打算離開公孫瓚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那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百十來號人,這一次也被公孫瓚忽悠上了戰場,揮霍一空了。


    劉備恨啊,可是又有苦說不出來,當初公孫瓚一說追擊千把號劉戰殘軍,劉備自己跑到公孫瓚麵前,主動請纓,要一同追擊劉戰殘軍。


    現在想想,劉備覺得是被公孫瓚忽悠了,心中一陣懊悔當初投奔公孫瓚……


    那明明是一支精銳騎兵好不好!


    哪來的千把號殘兵?


    這不是欺負人嗎?gr的公孫瓚,什麽人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情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震蕩波的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震蕩波的波並收藏縱情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