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還。”
這河邊送行道別的千古絕唱,讓多少曆史名人感慨。
這一帶河流密布,是重要的古戰場之一。破釜沉舟、背水為戰、黃巾軍起義,都發生在這裏。這裏曾是牛郎織女的桑梓地,也是傳說中的千手千眼觀音的故鄉,這裏也曾是曆史上趙氏孤兒的避難所……
北方的一座省城就座落在這塊風水寶地。它西部是起伏連綿的太行山脈,東部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這座城市不光是有著悠久的古代文明史,還有著悠久的中國現代革命史。今天,在這塊熱土上仍然演義著這樣那樣的故事。
現在,這座省城的交通非常發達:機場並非一座。南北東西的高鐵、高速公路十字穿插,已經把這座城市四麵包圍起來。在這裏任何一點登車,你都可以橫跨祖國的東西,豎穿祖國的南北。
走在省城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穿著不同民族服裝的男女青年人,他們既說著流利的普通話,又說著自己的民族語言。你還可以看到來自五大洲的外國友人,他們和本鄉本土的鄉鄰親情無限,他們不光是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夾雜著本地的方言土語。他們有的是送上門的中國女婿,有的是嫁到中國的洋媳婦。真應了那句話:中國變大了,世界變小了……
育人中學是省城的一座重點中學。它座落在城市的東南部,是高鐵和高速公路的一個交插點。所以,外地到省城就讀的中學生,還有外國孩子,都喜歡落腳到育人中學。這裏不光是因為交通方便,還因為這裏曾走出過許多有名的文人、學者和自然科學家……
在育人中學的東南方位,也就是學校大操場的外邊,還有一片低矮的老屋。這裏住著大幾百戶人家,住得大都是青磚瓦房。看看那磚的模樣,看看那房屋的樣式結構,這房齡少說也有大幾百年、上千年的曆史。和周圍的摩天高樓、豪華的大廈相比,這裏就是史前古人的住宅區。他們仿佛剛剛結束刀耕火種的生活,邁步走出洞穴,告別了群婚製,進入婚姻家庭私有製的年代。
你站在這裏,左跨一步,就好象來了個曆史大穿越,一下子就回到億萬年前,右跨一步,你又回到高科技生活的現在。
這些青磚瓦房,曆盡滄桑,幾經社會變革。它們仍然屹立在這裏,留給人們許多遐想。最近,已經有消息傳出,這一塊地皮也要改造開發,要舊貌換新顏。
現在,在這些老房屋裏進進出出的,大都是滿頭白發走路有些顫顫微微的老年人。這些人年紀越大,懷舊情節越重,越珍惜和這老房舊屋的情感。他們對這裏的一磚一瓦都是戀戀不舍,難以忘懷。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又稱作“春耕節”“家事節”“春龍節”,是土地公公的生日。俗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大地回春萬物複蘇,農民要重新披掛上陣了。
今天是個好日子。天公作美萬神讚助,晴空萬裏暖風勁吹。城市裏的男人們習慣性地到理發館,排著長隊去等理“龍頭”。主婦們在家裏打掃衛生,迎接龍抬頭的吉日良辰。
這個小區最南麵的一排,最左邊的一家住宅。在這裏又分外的顯眼。它那正房,雕梁畫棟,真象個廟宇。這是典型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一個頭發和臉皮比雪還要白的老太太,正在打掃房間。她人長得白,她也姓白,她叫白雪。
白雪的身高有一米六五的樣子。這是中國女人的標準身高。雖然年近八旬,卻是背不佗,眼不花,耳不聾。體態還是那麽勻稱,既沒有多餘的贅肉,也不是瘦骨嶙嶙皮包著骨頭。白雪老太太的步履仍然是那麽的輕盈有力,一雙大眼睛仍然是那麽的有神。雙眼皮、長長的眼睫毛,忽閃忽閃的,沒有一時的安靜。特別是那張雙眼皮,格外地引人注目。小口薄嘴唇,仍然是那樣的豐滿,歲月好象從沒有給她留下記號。如果真能來個曆史大穿越,在那二八黃花的青春歲月裏,不知她該是多麽的青春、靚麗、迷人。
如今,兒女們都搬進新居,住進了高樓大廈、電梯洋房。白雪老太太雖然孤身一人,卻舍不得離開這塊舊地。她還要在這裏堅守,能多住一天,就多一天幸福地回憶。這裏記載著她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刻印著她一朵黃花含苞欲放的初戀。
她把家具、炊具,裏裏外外都擦了一遍。最後,從書櫃裏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冊。這相冊雖然一塵不染,她還是用嘴輕輕地吹了吹,然後用白毛巾輕輕擦了一遍。這樣的相冊,她有三大本。這是她前半生的留影,青春靚麗黃花姑娘時代的照片,占居了相當的比例。
忽然,一張小四寸的照片,從相冊裏滑落下來。它打著滾,翻著跟鬥飄然而下,卻麵朝下落到地板上,好象羞於見人。老太太用手撿了兩次,才輕輕地把它撿了起來。翻過來一看,是一張黑白的照片。照片都有些發黃,顯然是有了年紀。
白雪老太太的手忽然顫抖了一下,接著她的身體也抖動了幾下,好象是觸了電。
這是一張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上的留影。照片中有一男一女兩個人。男青年瀟灑帥氣,姑娘靚麗動人。二人都開心地笑著,目視著正前方,對美好的明天充滿了企盼……照片下方有一行小字:高原白雪,拍攝於農曆xx年二月二。
哇!這是一個多麽吉利的日子。這是一張充滿“愛”字的照片,可惜已經過去了60年。
這河邊送行道別的千古絕唱,讓多少曆史名人感慨。
這一帶河流密布,是重要的古戰場之一。破釜沉舟、背水為戰、黃巾軍起義,都發生在這裏。這裏曾是牛郎織女的桑梓地,也是傳說中的千手千眼觀音的故鄉,這裏也曾是曆史上趙氏孤兒的避難所……
北方的一座省城就座落在這塊風水寶地。它西部是起伏連綿的太行山脈,東部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這座城市不光是有著悠久的古代文明史,還有著悠久的中國現代革命史。今天,在這塊熱土上仍然演義著這樣那樣的故事。
現在,這座省城的交通非常發達:機場並非一座。南北東西的高鐵、高速公路十字穿插,已經把這座城市四麵包圍起來。在這裏任何一點登車,你都可以橫跨祖國的東西,豎穿祖國的南北。
走在省城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穿著不同民族服裝的男女青年人,他們既說著流利的普通話,又說著自己的民族語言。你還可以看到來自五大洲的外國友人,他們和本鄉本土的鄉鄰親情無限,他們不光是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夾雜著本地的方言土語。他們有的是送上門的中國女婿,有的是嫁到中國的洋媳婦。真應了那句話:中國變大了,世界變小了……
育人中學是省城的一座重點中學。它座落在城市的東南部,是高鐵和高速公路的一個交插點。所以,外地到省城就讀的中學生,還有外國孩子,都喜歡落腳到育人中學。這裏不光是因為交通方便,還因為這裏曾走出過許多有名的文人、學者和自然科學家……
在育人中學的東南方位,也就是學校大操場的外邊,還有一片低矮的老屋。這裏住著大幾百戶人家,住得大都是青磚瓦房。看看那磚的模樣,看看那房屋的樣式結構,這房齡少說也有大幾百年、上千年的曆史。和周圍的摩天高樓、豪華的大廈相比,這裏就是史前古人的住宅區。他們仿佛剛剛結束刀耕火種的生活,邁步走出洞穴,告別了群婚製,進入婚姻家庭私有製的年代。
你站在這裏,左跨一步,就好象來了個曆史大穿越,一下子就回到億萬年前,右跨一步,你又回到高科技生活的現在。
這些青磚瓦房,曆盡滄桑,幾經社會變革。它們仍然屹立在這裏,留給人們許多遐想。最近,已經有消息傳出,這一塊地皮也要改造開發,要舊貌換新顏。
現在,在這些老房屋裏進進出出的,大都是滿頭白發走路有些顫顫微微的老年人。這些人年紀越大,懷舊情節越重,越珍惜和這老房舊屋的情感。他們對這裏的一磚一瓦都是戀戀不舍,難以忘懷。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又稱作“春耕節”“家事節”“春龍節”,是土地公公的生日。俗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大地回春萬物複蘇,農民要重新披掛上陣了。
今天是個好日子。天公作美萬神讚助,晴空萬裏暖風勁吹。城市裏的男人們習慣性地到理發館,排著長隊去等理“龍頭”。主婦們在家裏打掃衛生,迎接龍抬頭的吉日良辰。
這個小區最南麵的一排,最左邊的一家住宅。在這裏又分外的顯眼。它那正房,雕梁畫棟,真象個廟宇。這是典型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一個頭發和臉皮比雪還要白的老太太,正在打掃房間。她人長得白,她也姓白,她叫白雪。
白雪的身高有一米六五的樣子。這是中國女人的標準身高。雖然年近八旬,卻是背不佗,眼不花,耳不聾。體態還是那麽勻稱,既沒有多餘的贅肉,也不是瘦骨嶙嶙皮包著骨頭。白雪老太太的步履仍然是那麽的輕盈有力,一雙大眼睛仍然是那麽的有神。雙眼皮、長長的眼睫毛,忽閃忽閃的,沒有一時的安靜。特別是那張雙眼皮,格外地引人注目。小口薄嘴唇,仍然是那樣的豐滿,歲月好象從沒有給她留下記號。如果真能來個曆史大穿越,在那二八黃花的青春歲月裏,不知她該是多麽的青春、靚麗、迷人。
如今,兒女們都搬進新居,住進了高樓大廈、電梯洋房。白雪老太太雖然孤身一人,卻舍不得離開這塊舊地。她還要在這裏堅守,能多住一天,就多一天幸福地回憶。這裏記載著她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刻印著她一朵黃花含苞欲放的初戀。
她把家具、炊具,裏裏外外都擦了一遍。最後,從書櫃裏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冊。這相冊雖然一塵不染,她還是用嘴輕輕地吹了吹,然後用白毛巾輕輕擦了一遍。這樣的相冊,她有三大本。這是她前半生的留影,青春靚麗黃花姑娘時代的照片,占居了相當的比例。
忽然,一張小四寸的照片,從相冊裏滑落下來。它打著滾,翻著跟鬥飄然而下,卻麵朝下落到地板上,好象羞於見人。老太太用手撿了兩次,才輕輕地把它撿了起來。翻過來一看,是一張黑白的照片。照片都有些發黃,顯然是有了年紀。
白雪老太太的手忽然顫抖了一下,接著她的身體也抖動了幾下,好象是觸了電。
這是一張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上的留影。照片中有一男一女兩個人。男青年瀟灑帥氣,姑娘靚麗動人。二人都開心地笑著,目視著正前方,對美好的明天充滿了企盼……照片下方有一行小字:高原白雪,拍攝於農曆xx年二月二。
哇!這是一個多麽吉利的日子。這是一張充滿“愛”字的照片,可惜已經過去了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