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告訴白雪:
在華北大平原的東南部有一個南城市。南城市東北方向30公裏處,有一個土崗村。這是一個三縣交界的地帶。村西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沙河,河水晝夜不息,一路唱著歌兒,自南向北奔去。
這條河原來從土崗村的村東穿過。由於河水經常泛濫,幾經改道變遷,才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從村西穿過。如果遇上發大水,大沙河決堤,村東的原河道,仍然會洪水滾滾,滔聲依舊。
土崗村名為土崗,實際上地勢十分的低窪。這村名是如何得來,今天的人們卻無法知曉。或許是因為地勢太窪,土崗是村裏祖祖輩輩人的企盼。由於緊靠大沙河。地勢太窪,很多農作物都難以生存,因此,這裏隻能種紅高粱。
紅高粱是一種喜歡水的農作物,它天天泡在水裏也照樣生長。村民家家以紅高粱為主食。能長年吃到紅高粱的人家,在土崗村都是生活不錯的人家。而更多的人家,需要往高粱麵裏摻進許多穀糠,或是做粉條剩下的渣子。紅高粱本身就很粗糙,味道不佳,這摻了雜物的高粱麵幹糧,常會拉破嗓子,那真得是難以下咽。
這土崗村,姓高的人家卻是個很小很小的小戶姓。戶姓雖小卻有著很好的口碑。高家的掌門人叫高法成。這就是高原的爺爺。
高法成出身貧寒,自幼是個孤兒,和他的寡母艱難度日。高法成剛剛15歲,就開始給人家趕大車拉腳送貨。用現在的話說叫跑運輸,日夜在外麵四處奔波,靠賣力氣掙口飯吃。他的母親天天為這個唯一的兒子擔驚受怕。
高法成用辛勤的勞動,維持著母子二人的生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高法成不怕苦能吃苦,用汗水換來了收成,後來還娶妻成了家。
命運多舛,高法成的第一任妻子,是同村的一位石姑娘。兩人很有緣,雖然從未會過麵,一牽手就很同心,大有相見恨晚的感慨。誰知天不隨人願,卻因為遇到天災生活更加艱難,這位石姑娘不幸早早夭折。可人的妻子沒有能給高家留下一男半女。
高法成深深懷念自己的妻子,艱難的生活讓他不得不放下痛苦,繼續在外拉腳奔波。又有人為高法成介紹了嚴姑娘。這是在為人送貨途中,經人介紹認識的。這位嚴姑娘為他生下三男一女。
長子高家男,這就是高原的父親。次子高家興、三子高家藝、長女高家枝。高家一族有後,高家開始人丁興旺。
高法成接受了自己童年的教訓。長子高家男剛剛15歲,他就為長子娶了何家莊的柯氏姑娘為妻。這位柯姑娘名叫柯淑萍,她是柯家的老大,下麵有三弟一妹。在柯家,柯姑娘掌管了柯家的大半個家務。她費了力,父母卻省了心,弟妹們對她尊敬有加。
進了高家門的柯姑娘,高家的長媳,一下子就承攬了高家的全部家務。高法成感到空前的輕鬆。他把幾畝薄田的種植耕作權,全都交給了長子高家男,自己開始安享清福。然而好景不長,他的妻子嚴夫人就駕鶴西歸。這對高法成又是當頭一棒。
後來,又有人給高法成介紹了胡姑娘。
高家的長子長媳孝順賢惠,讓全村人羨慕。高家的長孫呱呱落地,取名高原。這時,高法成的第三房夫人也有孕在身。當高原開始學步時,高法成的四子高家文也來到人間。這就是高原的小叔叔。
這位小叔叔高家文的奶不夠吃,柯淑萍就給長子高原斷了奶,把奶都留給了自己的小叔子吃。
又過了幾年,高法成又添了次女,這時長孫高原已經15歲。這都是後話。
高原的父親高家男隻讀過幾天書,很小就開始務農。15歲就挑起種地的重擔。
高家有幾畝較好點的耕地就在村邊。高法成高興時,就到這塊地裏看上一看。高家還有幾畝窪地,距家又遠,長年積水。人家是當廢地賣給高家的。高法成從未光顧過。高家男在泥水裏播下紅高粱的種子,秋後,在齊腰深的水裏收獲紅高粱。論年齡高家男還是個孩子,看模樣他已經象個中年人,那種辛苦可見一斑。
高家男的大弟弟高家興讀了不少書,後來成了當地有名的鐵算盤,他遠離了農業。最後一家人遷進了大城市,這也是後話。
二弟高家藝雖然沒有讀書,但卻學了燒磚燒瓦的獨門手藝,在農村很吃香。力氣不用多賣,收入卻很豐厚,生活也很優越。他也遠離了農業。
同父異母的三弟高家文就更不用說了。人家就是讀書出身,成了人民教師,後來還擔任起校長的職務。
一大家子近二十口人,全靠高家男一個人在地裏耕作。高家男、柯淑萍夫婦做為長子長媳,一個忙外,一個忙裏,為了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他們任勞任怨。
高家雖然不是名門,但等級製度森嚴。高原比小叔叔大不到一歲,都坐在同一桌前吃飯,卻是兩種不同的待遇。高原吃得是帶糠的窩窩頭,和父母一樣。小叔叔高家文和爺爺高法成卻吃得是白麵饅頭,輩份不同,待遇也不同。
高原或許從小就體會到父親耕作的艱難,母親操扯家務的辛苦。所以,他從未向父母討要過好吃的,也從未和小叔叔高家文進行過生活攀比。也許他知道,自己在家庭中地位低下,身份卑微,所以,從不在飯食上挑挑撿撿。
白雪忽然雙手伸出大拇指:
“高原,你的父母真偉大,你本人從小就了不起。佩服佩服。”
在華北大平原的東南部有一個南城市。南城市東北方向30公裏處,有一個土崗村。這是一個三縣交界的地帶。村西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沙河,河水晝夜不息,一路唱著歌兒,自南向北奔去。
這條河原來從土崗村的村東穿過。由於河水經常泛濫,幾經改道變遷,才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從村西穿過。如果遇上發大水,大沙河決堤,村東的原河道,仍然會洪水滾滾,滔聲依舊。
土崗村名為土崗,實際上地勢十分的低窪。這村名是如何得來,今天的人們卻無法知曉。或許是因為地勢太窪,土崗是村裏祖祖輩輩人的企盼。由於緊靠大沙河。地勢太窪,很多農作物都難以生存,因此,這裏隻能種紅高粱。
紅高粱是一種喜歡水的農作物,它天天泡在水裏也照樣生長。村民家家以紅高粱為主食。能長年吃到紅高粱的人家,在土崗村都是生活不錯的人家。而更多的人家,需要往高粱麵裏摻進許多穀糠,或是做粉條剩下的渣子。紅高粱本身就很粗糙,味道不佳,這摻了雜物的高粱麵幹糧,常會拉破嗓子,那真得是難以下咽。
這土崗村,姓高的人家卻是個很小很小的小戶姓。戶姓雖小卻有著很好的口碑。高家的掌門人叫高法成。這就是高原的爺爺。
高法成出身貧寒,自幼是個孤兒,和他的寡母艱難度日。高法成剛剛15歲,就開始給人家趕大車拉腳送貨。用現在的話說叫跑運輸,日夜在外麵四處奔波,靠賣力氣掙口飯吃。他的母親天天為這個唯一的兒子擔驚受怕。
高法成用辛勤的勞動,維持著母子二人的生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高法成不怕苦能吃苦,用汗水換來了收成,後來還娶妻成了家。
命運多舛,高法成的第一任妻子,是同村的一位石姑娘。兩人很有緣,雖然從未會過麵,一牽手就很同心,大有相見恨晚的感慨。誰知天不隨人願,卻因為遇到天災生活更加艱難,這位石姑娘不幸早早夭折。可人的妻子沒有能給高家留下一男半女。
高法成深深懷念自己的妻子,艱難的生活讓他不得不放下痛苦,繼續在外拉腳奔波。又有人為高法成介紹了嚴姑娘。這是在為人送貨途中,經人介紹認識的。這位嚴姑娘為他生下三男一女。
長子高家男,這就是高原的父親。次子高家興、三子高家藝、長女高家枝。高家一族有後,高家開始人丁興旺。
高法成接受了自己童年的教訓。長子高家男剛剛15歲,他就為長子娶了何家莊的柯氏姑娘為妻。這位柯姑娘名叫柯淑萍,她是柯家的老大,下麵有三弟一妹。在柯家,柯姑娘掌管了柯家的大半個家務。她費了力,父母卻省了心,弟妹們對她尊敬有加。
進了高家門的柯姑娘,高家的長媳,一下子就承攬了高家的全部家務。高法成感到空前的輕鬆。他把幾畝薄田的種植耕作權,全都交給了長子高家男,自己開始安享清福。然而好景不長,他的妻子嚴夫人就駕鶴西歸。這對高法成又是當頭一棒。
後來,又有人給高法成介紹了胡姑娘。
高家的長子長媳孝順賢惠,讓全村人羨慕。高家的長孫呱呱落地,取名高原。這時,高法成的第三房夫人也有孕在身。當高原開始學步時,高法成的四子高家文也來到人間。這就是高原的小叔叔。
這位小叔叔高家文的奶不夠吃,柯淑萍就給長子高原斷了奶,把奶都留給了自己的小叔子吃。
又過了幾年,高法成又添了次女,這時長孫高原已經15歲。這都是後話。
高原的父親高家男隻讀過幾天書,很小就開始務農。15歲就挑起種地的重擔。
高家有幾畝較好點的耕地就在村邊。高法成高興時,就到這塊地裏看上一看。高家還有幾畝窪地,距家又遠,長年積水。人家是當廢地賣給高家的。高法成從未光顧過。高家男在泥水裏播下紅高粱的種子,秋後,在齊腰深的水裏收獲紅高粱。論年齡高家男還是個孩子,看模樣他已經象個中年人,那種辛苦可見一斑。
高家男的大弟弟高家興讀了不少書,後來成了當地有名的鐵算盤,他遠離了農業。最後一家人遷進了大城市,這也是後話。
二弟高家藝雖然沒有讀書,但卻學了燒磚燒瓦的獨門手藝,在農村很吃香。力氣不用多賣,收入卻很豐厚,生活也很優越。他也遠離了農業。
同父異母的三弟高家文就更不用說了。人家就是讀書出身,成了人民教師,後來還擔任起校長的職務。
一大家子近二十口人,全靠高家男一個人在地裏耕作。高家男、柯淑萍夫婦做為長子長媳,一個忙外,一個忙裏,為了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他們任勞任怨。
高家雖然不是名門,但等級製度森嚴。高原比小叔叔大不到一歲,都坐在同一桌前吃飯,卻是兩種不同的待遇。高原吃得是帶糠的窩窩頭,和父母一樣。小叔叔高家文和爺爺高法成卻吃得是白麵饅頭,輩份不同,待遇也不同。
高原或許從小就體會到父親耕作的艱難,母親操扯家務的辛苦。所以,他從未向父母討要過好吃的,也從未和小叔叔高家文進行過生活攀比。也許他知道,自己在家庭中地位低下,身份卑微,所以,從不在飯食上挑挑撿撿。
白雪忽然雙手伸出大拇指:
“高原,你的父母真偉大,你本人從小就了不起。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