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那時候我們為什麽選擇杭羅來做畢設麽?”
安霽這話頗有幾分突兀,可寧雲帆卻明白眼前人問這話的意義,那既是眾人的初心,也是安霽寧可欺騙母親也要堅持下去的夢想。
聽著自家女友的話,寧雲帆也不由得愣了半晌。
為什麽?是因為那相遇時的一眼驚鴻,還是因為曆史書上那幾千年的更迭變遷,與文化和經濟同軌共脈的、屬於中華民族不息奮鬥的標誌性產物……
又或者是在紙上勾勒自己的設想,再到真正碰到這料子時,隻覺得最初的想象太過單薄?
寧雲帆也說不清自己是什麽時候開始將杭羅放在心上,又從一眾了解過的料子中選了這樣一個如今青年人鮮少問津,又或是難解其味的料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此話一出,寧雲帆同安霽相視一笑:自古文人以美人比你理想,以芳草自喻高潔,如今前者借由湯顯祖一句話,倒也應景的很。
幾年前那次遇見,叫二人和安霽閨蜜盛夏為之驚豔、動容的,從來不是其中某一個細微的小節,而是處滿載的執念。
如今心裏藏著事的二人尚且沒有任何心思來回憶舊事。隻想著若是這個時間回去,定然要讓何晏清看出端倪,隻得尋了處清涼些的地界兒,靜坐不言。
“安霽。”半晌,寧雲帆兀得開口,隻順著那微風傳到被喚了名字那人耳朵裏,頗是漫不經心。
方才還在望著遠方湖麵發呆的安霽側過頭去,恍惚間叫人看見幾分懵懂,就藏在那份為了一切喜愛事物不顧一切的熾熱之下:“嗯?”
“你打算這樣一直瞞下去麽?”
不同於安家寧的理想至上與何晏清的現實,這二人的身份到了年輕人這裏完全做了調換。
相較安霽不問前程的一試,寧雲帆在支持的同時,還是希望女朋友能夠真正想清楚這一切:“或許再過幾年?畢竟這麽多年老一輩人也堅持下來了……”
“等到我們自己也安穩了,父母不會擔心的時候,或許也不遲?”雖然在何晏清那裏,寧雲帆選擇了替女友隱瞞,但私底下,總還是希望對方能夠思考的更周全些。
“況且,你就這樣瞞下去,打算瞞到什麽時候?”
寧雲帆這些話都非常現實。夢想、熱愛、堅守,固然都是再美好不過的東西。
可父母在一日日老去,如果他們看不到兒女的生活安定下來,對於做子女的來說,又何嚐不是一輩子的悔恨?
“瞞著唄。”男友的話安霽自然能夠聽得明白,隻是很多時候,生活的不確定實在是太多,不可能事無巨細的規劃,更不可能為了那句‘還能等’,便一直等到‘不能再等’的時候。
“能瞞到什麽時候就瞞到什麽時候。”
自家母親是多麽聰明的一個人?安霽知道就算父親和男友都站在自己身旁,也不可能真的把這事一直瞞下去:“但願能瞞到我能有所成績的時候。”
“既然這樣,那便交給我。”既然安霽不會後悔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寧雲帆便也隨著前者心願答應下來。
能瞞到什麽時候便瞞到什麽時候時候,走一步看一步,真到了瞞不住那一天,或許還會有別的辦法……
二人隻站在這百米有餘的小山上,一草一木清幽非常,順著其上眺望整片西湖,心中掩藏許久的惆悵被蕩滌一空。
安霽回頭看看,便隻看見那黃牆黛瓦的古樸院落外寫著四個大字:“抱樸道院”,抱樸含真,乃是先賢對人生的追求和領悟。
記得那個時候,看著赫拉克利特等人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總有同學會感歎中國的哲學不如西方的哲學先進,而那時候的安霽,也隻會拿書本上的知識去駁斥。
無論是五行學說還是陰陽學說,雖是被教科書歸類為唯物主義,卻總少不得要被說一句神話。
如果是如今的安霽,想來是會不一樣的:自古至今幾千年間,處處都是屬於中國的哲學……畢竟連一絲一線都有屬於自己的經天緯地,
拋開那些迷眼的金銀利祿、虛偽狡詐,回歸自己最本真的追求,樸素自然或許這也是自己喜愛上杭羅的原因之一罷?安霽如是想到。
喜歡那份從不強調自己價值的自我重複,無論是如今廠子裏最常見的十三經絞羅,又或者是那本佚名的書中花羅、熟羅,甚至是織金羅,都在以最樸素的自己,重複再重複,在時光的沉澱中,創造一方經緯。
“會好的吧?”不知是在同男友發問,還是單純的在尋問自己的內心,安霽喃喃道。
“這幾千年的跌宕起伏都走過來了,往後的歲月裏,它們還會重新站到人前的。”
或許是不遠處見過了千百年歲月的西湖在應和,清風撫過安霽麵龐,直喊著:“會的,會的!”
一旁的寧雲帆隻默默的聽著,並沒有說什麽。想來是在回憶方才去接安霽的時候,那廠房裏傳來的熟悉轟隆聲。
那個時候,三個青年為了真正了解到這料子的特色所在,竟是肯在這廠子裏足足待了一個月,每天都要死皮賴臉的追在每位伯伯阿姨身後,一遍又一遍的問著。
伯伯阿姨們不厭其煩的回應著,這一群青年便也一絲不苟的將一切都記錄下來……
“記得那時候我心裏的最佳選項可不是杭羅。”這也許便是心意相通,在寧雲帆回想起最初的時候,安霽同樣在回憶那次意料之外的相遇。
在同學們追求造型與顏色衝撞的時候,還是寧雲帆首先提起了‘文化自信’這個詞。
因為父親是影視導演的緣故,自小耳融目染的寧雲帆很知道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要具備什麽要素,又或者說得市儈些,便是‘噱頭’。
正是因為這些年來影視劇提供的方向,讓寧雲帆有超乎其他人的敏銳感官,直接便將特色鎖定在了文化底蘊之上。
“不隻是簡單的複製紋樣,你看他們很多人在複製西方紋樣,又或者一些商家在使用中國元素的時候,單純的複製,不去了解背後的文化,便經常鬧出烏龍。”
那個淺淡愜意的午後,寧雲帆的思緒少有的活躍:“影視上也是一樣,無論是這些年已經被人批評爛了的步搖等問題,還是那是十個劇,有九部半要用錯的古琴。”
“哪怕是多去研究一點也不會出現的謬誤,我們在設計上絕對不能這樣敷衍了事。”
不同於從大學和研究生都是戲劇與影視專業的寧雲帆,安霽和閨蜜盛夏都是從曆史係轉來學的設計,其實二人在此事上是更有說話權的。
但盛夏拘泥於對製式的恢複,安霽糾結於紋樣的傳承,若不是寧雲帆的建議,二人的出發點便都不是這最基本,看似根本沒有什麽發揮價值的布料。
從四大名錦到各類棉麻,三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也沒有一個最終能夠統一下來的意見,甚至根本就失了藝術人的文雅,大吵了一架。
盛夏喜歡芢麻夏布,價廉、挺括,是用來複原一些傳統服飾的不二之選。就算是自己最後說服不了餘下二人,這樣的布料做新中式也沒有什麽不可。
安霽打算拚接,以雲錦這類昂貴的材料和帶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棉染織相結合,塑造屬於全民族智慧的結晶之作。
而寧雲帆則是看上了香雲紗,神秘內斂的特性,正好符合中華民族藏而不露,華實並舉的特征,拿來設計衣服,與文化同根共源……
各說各有理之下,三人險些分道揚鑣各做各的,最後還是盛夏站出來主動退讓,隻保留製式當中不便的精華,做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服裝,這才平息了這一場鬧劇。
可不吵歸不吵,用什麽料子這個問題依舊橫亙在眾人麵前,直到放假從bj回到故鄉杭州,三人也沒有研究出個結果來。
“咱們杭州好像有個幾乎失傳的老手藝。”那天盛夏也不是從哪裏撿來一張舊報紙,幾人定睛一看,竟是十年多前的舊物,不說那手藝,光是這張報紙,都能算作是古董了。
卻原來這報紙是盛夏奶奶還健在的時候留存著的,老人家們總有一些舍不得浪費半點東西的習慣,哪怕是這幾毛、一塊的報紙,家裏也摞了一大摞。
若不是退讓之後的盛夏實在窩火,閑極無聊將屋子整個兒收拾一遍,也還找不到這在紙箱子裏堆著的舊物。
“要不看看去?”
“不……”
“要不算了吧,離著你們家也不近。”
盛夏也是個直性子,見自家閨蜜和寧雲帆非但猶豫不決,還大有一副不認可的模樣,毫不猶豫的給二人做了選擇。
“幾千公裏外的都去了,這倒是不去了?”
“去吧!反正你們也沒確定下來,多一種選擇也未嚐不可。”
也不怪那個時候的安霽和寧雲帆沒有去看一看的心思,雖說人們口中不離‘衣食住行’、‘綾羅綢緞’,就如同多少人不懂得如何才是真正的生活一般,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綾羅綢緞’它們應該是怎樣的模樣?
可是多少人眼中的綾,是那三尺白綾背後的冤枉;多少人記憶中的羅,隻停留在那句紙醉金迷的‘血色羅裙翻酒汙’?
所以,一切遇見或許都是必然。沒有曆史的吸引、寧雲帆的選擇、盛夏的攛掇,哪怕這廠子就在自家門口,可能安霽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去了解。
十幾年前的報紙,一個不確定如今是否還存在著的廠子。沒有任何聯係方式,甚至都不能提前打個電話聯係一番。
安霽至今也沒想到自己三人當初是抱著怎樣的心態真的就打了車去幾十公裏之外的地方嚐試著碰碰運氣,卻清晰的記得自己當時頗為矛盾的思緒。
既希望新聞上的廠子依舊建在原地,自己三人能夠多一個選擇,又打心裏覺得杭羅不會成為最終被留下的布料,寧可前者已經搬遷、倒閉,免去再放上一份時間,多幾分爭吵。
可真正叫安霽難以形容的,還是真的看見新聞中那個廠子一如舊日模樣矗立在那裏時,鬆下一口氣,卻又忐忑不已的心思……
周遭的雜亂無章映襯著廠子的有序,當代年輕人十個有八個的社恐,別看網上聊得可好,真到了這廠子麵前,三人倒是誰也不知如何主動開口了。
同樣是個悶熱的夏季,本就緊張得不知如何開口的三人被廠房中壓抑的氣氛和震耳欲聾的織機聲弄得滿手是汗。
密密麻麻卻又極為有序的廠房內部,空曠高大卻依舊沒有帶來半分涼意與寧靜的空間,這一切無疑能給人帶來極強的壓迫感,愈發讓本就因為不告而來感到幾分不禮貌的人無法良好的組織自己的語言。
最後還是盛夏這個膽子最大的社牛嚐試著開口:“你好?我們是搞設計的學生,想要了解一下……”
很可惜,即便盛夏已經將自己的聲音放大了兩倍,還是直接被掩埋在片刻沒有消停的噪聲之中。
三人愈發因為自己一眾的貿然闖入感到不好意思,既然喊聲已然被蓋過,又眼見著裏麵一眾伯伯阿姨都在辛勤工作,愈發覺得不該打擾。
在原地站了約莫有三五分鍾,連手背這種不容易出汗的地方都好像被濕熱的水汽全數堵住,這下就連最開始鼓動三人來尋的盛夏都打了退堂鼓……
就在眾人轉身那一刹那,從中走出一位頭發微微發白,約莫快有六十歲的阿姨,一雙眼睛頗是有神。
“你們是來?”張阿姨的語氣中並沒有半分厭煩與不滿,隻是帶著警惕的疑惑。
那個時候的安霽還不明白這份警惕,隻是到如今才知道,張阿姨是怕這屬於國家、屬於民族的機密被隻圖利益的外人學了去,失了本來的文化根本。
“阿姨好,我們是想要了解一下杭羅的。”
“我們想要嚐試用咱們傳統的料子來做設計,不知道……”
盛夏的話隻說了一半就被張阿姨打斷,後者將三人直接迎了進去:“我正好休息一會,帶你們看看這些老物件,有什麽想知道的,你們可以問我。”
新
安霽這話頗有幾分突兀,可寧雲帆卻明白眼前人問這話的意義,那既是眾人的初心,也是安霽寧可欺騙母親也要堅持下去的夢想。
聽著自家女友的話,寧雲帆也不由得愣了半晌。
為什麽?是因為那相遇時的一眼驚鴻,還是因為曆史書上那幾千年的更迭變遷,與文化和經濟同軌共脈的、屬於中華民族不息奮鬥的標誌性產物……
又或者是在紙上勾勒自己的設想,再到真正碰到這料子時,隻覺得最初的想象太過單薄?
寧雲帆也說不清自己是什麽時候開始將杭羅放在心上,又從一眾了解過的料子中選了這樣一個如今青年人鮮少問津,又或是難解其味的料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此話一出,寧雲帆同安霽相視一笑:自古文人以美人比你理想,以芳草自喻高潔,如今前者借由湯顯祖一句話,倒也應景的很。
幾年前那次遇見,叫二人和安霽閨蜜盛夏為之驚豔、動容的,從來不是其中某一個細微的小節,而是處滿載的執念。
如今心裏藏著事的二人尚且沒有任何心思來回憶舊事。隻想著若是這個時間回去,定然要讓何晏清看出端倪,隻得尋了處清涼些的地界兒,靜坐不言。
“安霽。”半晌,寧雲帆兀得開口,隻順著那微風傳到被喚了名字那人耳朵裏,頗是漫不經心。
方才還在望著遠方湖麵發呆的安霽側過頭去,恍惚間叫人看見幾分懵懂,就藏在那份為了一切喜愛事物不顧一切的熾熱之下:“嗯?”
“你打算這樣一直瞞下去麽?”
不同於安家寧的理想至上與何晏清的現實,這二人的身份到了年輕人這裏完全做了調換。
相較安霽不問前程的一試,寧雲帆在支持的同時,還是希望女朋友能夠真正想清楚這一切:“或許再過幾年?畢竟這麽多年老一輩人也堅持下來了……”
“等到我們自己也安穩了,父母不會擔心的時候,或許也不遲?”雖然在何晏清那裏,寧雲帆選擇了替女友隱瞞,但私底下,總還是希望對方能夠思考的更周全些。
“況且,你就這樣瞞下去,打算瞞到什麽時候?”
寧雲帆這些話都非常現實。夢想、熱愛、堅守,固然都是再美好不過的東西。
可父母在一日日老去,如果他們看不到兒女的生活安定下來,對於做子女的來說,又何嚐不是一輩子的悔恨?
“瞞著唄。”男友的話安霽自然能夠聽得明白,隻是很多時候,生活的不確定實在是太多,不可能事無巨細的規劃,更不可能為了那句‘還能等’,便一直等到‘不能再等’的時候。
“能瞞到什麽時候就瞞到什麽時候。”
自家母親是多麽聰明的一個人?安霽知道就算父親和男友都站在自己身旁,也不可能真的把這事一直瞞下去:“但願能瞞到我能有所成績的時候。”
“既然這樣,那便交給我。”既然安霽不會後悔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寧雲帆便也隨著前者心願答應下來。
能瞞到什麽時候便瞞到什麽時候時候,走一步看一步,真到了瞞不住那一天,或許還會有別的辦法……
二人隻站在這百米有餘的小山上,一草一木清幽非常,順著其上眺望整片西湖,心中掩藏許久的惆悵被蕩滌一空。
安霽回頭看看,便隻看見那黃牆黛瓦的古樸院落外寫著四個大字:“抱樸道院”,抱樸含真,乃是先賢對人生的追求和領悟。
記得那個時候,看著赫拉克利特等人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總有同學會感歎中國的哲學不如西方的哲學先進,而那時候的安霽,也隻會拿書本上的知識去駁斥。
無論是五行學說還是陰陽學說,雖是被教科書歸類為唯物主義,卻總少不得要被說一句神話。
如果是如今的安霽,想來是會不一樣的:自古至今幾千年間,處處都是屬於中國的哲學……畢竟連一絲一線都有屬於自己的經天緯地,
拋開那些迷眼的金銀利祿、虛偽狡詐,回歸自己最本真的追求,樸素自然或許這也是自己喜愛上杭羅的原因之一罷?安霽如是想到。
喜歡那份從不強調自己價值的自我重複,無論是如今廠子裏最常見的十三經絞羅,又或者是那本佚名的書中花羅、熟羅,甚至是織金羅,都在以最樸素的自己,重複再重複,在時光的沉澱中,創造一方經緯。
“會好的吧?”不知是在同男友發問,還是單純的在尋問自己的內心,安霽喃喃道。
“這幾千年的跌宕起伏都走過來了,往後的歲月裏,它們還會重新站到人前的。”
或許是不遠處見過了千百年歲月的西湖在應和,清風撫過安霽麵龐,直喊著:“會的,會的!”
一旁的寧雲帆隻默默的聽著,並沒有說什麽。想來是在回憶方才去接安霽的時候,那廠房裏傳來的熟悉轟隆聲。
那個時候,三個青年為了真正了解到這料子的特色所在,竟是肯在這廠子裏足足待了一個月,每天都要死皮賴臉的追在每位伯伯阿姨身後,一遍又一遍的問著。
伯伯阿姨們不厭其煩的回應著,這一群青年便也一絲不苟的將一切都記錄下來……
“記得那時候我心裏的最佳選項可不是杭羅。”這也許便是心意相通,在寧雲帆回想起最初的時候,安霽同樣在回憶那次意料之外的相遇。
在同學們追求造型與顏色衝撞的時候,還是寧雲帆首先提起了‘文化自信’這個詞。
因為父親是影視導演的緣故,自小耳融目染的寧雲帆很知道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要具備什麽要素,又或者說得市儈些,便是‘噱頭’。
正是因為這些年來影視劇提供的方向,讓寧雲帆有超乎其他人的敏銳感官,直接便將特色鎖定在了文化底蘊之上。
“不隻是簡單的複製紋樣,你看他們很多人在複製西方紋樣,又或者一些商家在使用中國元素的時候,單純的複製,不去了解背後的文化,便經常鬧出烏龍。”
那個淺淡愜意的午後,寧雲帆的思緒少有的活躍:“影視上也是一樣,無論是這些年已經被人批評爛了的步搖等問題,還是那是十個劇,有九部半要用錯的古琴。”
“哪怕是多去研究一點也不會出現的謬誤,我們在設計上絕對不能這樣敷衍了事。”
不同於從大學和研究生都是戲劇與影視專業的寧雲帆,安霽和閨蜜盛夏都是從曆史係轉來學的設計,其實二人在此事上是更有說話權的。
但盛夏拘泥於對製式的恢複,安霽糾結於紋樣的傳承,若不是寧雲帆的建議,二人的出發點便都不是這最基本,看似根本沒有什麽發揮價值的布料。
從四大名錦到各類棉麻,三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也沒有一個最終能夠統一下來的意見,甚至根本就失了藝術人的文雅,大吵了一架。
盛夏喜歡芢麻夏布,價廉、挺括,是用來複原一些傳統服飾的不二之選。就算是自己最後說服不了餘下二人,這樣的布料做新中式也沒有什麽不可。
安霽打算拚接,以雲錦這類昂貴的材料和帶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棉染織相結合,塑造屬於全民族智慧的結晶之作。
而寧雲帆則是看上了香雲紗,神秘內斂的特性,正好符合中華民族藏而不露,華實並舉的特征,拿來設計衣服,與文化同根共源……
各說各有理之下,三人險些分道揚鑣各做各的,最後還是盛夏站出來主動退讓,隻保留製式當中不便的精華,做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服裝,這才平息了這一場鬧劇。
可不吵歸不吵,用什麽料子這個問題依舊橫亙在眾人麵前,直到放假從bj回到故鄉杭州,三人也沒有研究出個結果來。
“咱們杭州好像有個幾乎失傳的老手藝。”那天盛夏也不是從哪裏撿來一張舊報紙,幾人定睛一看,竟是十年多前的舊物,不說那手藝,光是這張報紙,都能算作是古董了。
卻原來這報紙是盛夏奶奶還健在的時候留存著的,老人家們總有一些舍不得浪費半點東西的習慣,哪怕是這幾毛、一塊的報紙,家裏也摞了一大摞。
若不是退讓之後的盛夏實在窩火,閑極無聊將屋子整個兒收拾一遍,也還找不到這在紙箱子裏堆著的舊物。
“要不看看去?”
“不……”
“要不算了吧,離著你們家也不近。”
盛夏也是個直性子,見自家閨蜜和寧雲帆非但猶豫不決,還大有一副不認可的模樣,毫不猶豫的給二人做了選擇。
“幾千公裏外的都去了,這倒是不去了?”
“去吧!反正你們也沒確定下來,多一種選擇也未嚐不可。”
也不怪那個時候的安霽和寧雲帆沒有去看一看的心思,雖說人們口中不離‘衣食住行’、‘綾羅綢緞’,就如同多少人不懂得如何才是真正的生活一般,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綾羅綢緞’它們應該是怎樣的模樣?
可是多少人眼中的綾,是那三尺白綾背後的冤枉;多少人記憶中的羅,隻停留在那句紙醉金迷的‘血色羅裙翻酒汙’?
所以,一切遇見或許都是必然。沒有曆史的吸引、寧雲帆的選擇、盛夏的攛掇,哪怕這廠子就在自家門口,可能安霽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去了解。
十幾年前的報紙,一個不確定如今是否還存在著的廠子。沒有任何聯係方式,甚至都不能提前打個電話聯係一番。
安霽至今也沒想到自己三人當初是抱著怎樣的心態真的就打了車去幾十公裏之外的地方嚐試著碰碰運氣,卻清晰的記得自己當時頗為矛盾的思緒。
既希望新聞上的廠子依舊建在原地,自己三人能夠多一個選擇,又打心裏覺得杭羅不會成為最終被留下的布料,寧可前者已經搬遷、倒閉,免去再放上一份時間,多幾分爭吵。
可真正叫安霽難以形容的,還是真的看見新聞中那個廠子一如舊日模樣矗立在那裏時,鬆下一口氣,卻又忐忑不已的心思……
周遭的雜亂無章映襯著廠子的有序,當代年輕人十個有八個的社恐,別看網上聊得可好,真到了這廠子麵前,三人倒是誰也不知如何主動開口了。
同樣是個悶熱的夏季,本就緊張得不知如何開口的三人被廠房中壓抑的氣氛和震耳欲聾的織機聲弄得滿手是汗。
密密麻麻卻又極為有序的廠房內部,空曠高大卻依舊沒有帶來半分涼意與寧靜的空間,這一切無疑能給人帶來極強的壓迫感,愈發讓本就因為不告而來感到幾分不禮貌的人無法良好的組織自己的語言。
最後還是盛夏這個膽子最大的社牛嚐試著開口:“你好?我們是搞設計的學生,想要了解一下……”
很可惜,即便盛夏已經將自己的聲音放大了兩倍,還是直接被掩埋在片刻沒有消停的噪聲之中。
三人愈發因為自己一眾的貿然闖入感到不好意思,既然喊聲已然被蓋過,又眼見著裏麵一眾伯伯阿姨都在辛勤工作,愈發覺得不該打擾。
在原地站了約莫有三五分鍾,連手背這種不容易出汗的地方都好像被濕熱的水汽全數堵住,這下就連最開始鼓動三人來尋的盛夏都打了退堂鼓……
就在眾人轉身那一刹那,從中走出一位頭發微微發白,約莫快有六十歲的阿姨,一雙眼睛頗是有神。
“你們是來?”張阿姨的語氣中並沒有半分厭煩與不滿,隻是帶著警惕的疑惑。
那個時候的安霽還不明白這份警惕,隻是到如今才知道,張阿姨是怕這屬於國家、屬於民族的機密被隻圖利益的外人學了去,失了本來的文化根本。
“阿姨好,我們是想要了解一下杭羅的。”
“我們想要嚐試用咱們傳統的料子來做設計,不知道……”
盛夏的話隻說了一半就被張阿姨打斷,後者將三人直接迎了進去:“我正好休息一會,帶你們看看這些老物件,有什麽想知道的,你們可以問我。”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