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太皇太貴妃也並非老糊塗
和離後六公主颯翻朝野 作者:方希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年前,風淩夜還政給成康帝之後,還呆在京城的所有藩王,就必須離京前往自己的封地,其中包括跟風淩夜一母所出的胞弟楚王!
而他們的親生母親太皇太貴妃,因為是皇族年紀和輩分都很大的老祖宗,自然是可以留在京城或者隨著兩個兒子中的一個前往他們的封地的。
這一切,都取決於太皇太貴妃自己的意願。
而這位老人家,因為之前剛中毒,因此她選擇留在京城,她依舊住在楚王府裏,紫垣街距離紫垣城並不遠,所以兩刻鍾不到,紫垣城裏的內侍就到了楚王府,把事情跟她講了一番,還沒講完,這位老祖宗就不用內侍開口,她就自己出門來紫垣城了!
隻是在太皇太貴妃抵達紫垣城之前,母後皇太後和聖母皇太後都來了風傾城的關雎宮!
兩位太後的臉色都不好看!
尤其是母後皇太後,她一聽到風傾城受傷,人就坐不住了,起身就要出宮去看風傾城,卻又聽海公公說成康帝已經把睿王和王妃都接到宮裏來了,母後皇太後就更加坐不住了,領著一眾宮女就來了關雎宮,路上她在聽海公公講述今日刑場上的事情之後,母後皇太後的心也涼了大半截!
所以進門之後,她一看到風淩夜就問,“十六,你看過那道聖旨了嗎?聖旨現在在哪裏?”
“皇嫂,這是聖旨!”風淩夜立刻把他收好的聖旨交給母後皇太後!
母後皇太後算是高祖皇帝的長媳,十六歲剛嫁到鄌山時,高祖皇帝視她如親生女兒,沒少帶著她和先皇一起讀書練字,所以高祖皇帝的筆記,她是絕不可能認不出的。
“怎麽會這樣?父皇怎麽會下這樣一道聖旨。”母後皇太後在看完聖旨之後,完全拿不住聖旨。
啪嗒一聲,聖旨掉在她的腳邊,想到這道聖旨帶來的厲害,她整個人都站不住!
“太後!”扈嬤嬤趕緊扶住了她。
“姐姐可千萬要保重啊!”聖母皇太後也過來扶住了她,和扈嬤嬤一起把母後皇太後一起扶到椅子上坐好,然後看向自己的兒子,“皇上,眼下有什麽應對之法?可有關鎖城門,防止消息傳出去。”m.23sk.
“娘,這件事不能堵著!”成康帝心裏很清楚,這件事堵不如疏。
可怎麽疏,又是一個大難題了!
別說現在這道聖旨是真的,就算這道聖旨是假的,這件事已經發生在百姓的眾目睽睽之下,風傾城也因為被這道聖旨刺激得一劍刺傷了風淩夜,這道聖旨所帶來的效應也已經存在!
百姓心中所種下的,可不是一粒懷疑的種子,而是一顆正在茁壯成長的懷疑幼苗!
這件事是蓋不住的!
“一切還得看六兒!”母後皇太後在扈嬤嬤按摩了頭部一會兒之後,終於緩了過來,她看向風淩夜,“十六,六兒她的反應真的很激烈嗎?”
風淩夜點點頭!
母後皇太後這才看向風淩夜身上已經包好的傷口,能不激烈麽?那孩子那麽迷戀十六,都忍心持劍刺傷他,可見這件事對她的刺激有多大!
正當大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時候,內侍領著太皇太貴妃來了!
“十六,你是怎麽回事?”太妃一進門就指責自己的親兒子,他走到風淩夜的身前,揚手就是一巴掌打下去,“你父皇白教導你了。你今日竟然讓她持劍刺傷你?”
“母親,傾城她受了刺激才會如此……”
風淩夜正想解釋,話還沒講完,太妃就又給了他一巴掌。
“你可真是你父皇的孝順兒子!”太妃顯然氣得不行。
“母親別生氣!氣壞了身子不值當!”風淩夜趕緊起來,扶著太妃讓她坐入一旁的椅子裏。
“你也知道惹哀家生氣不好?可你當時怎麽就沒了理智?兒子,難道你還政給皇上之後,這大鄌的天下,就不用你操心了嗎?
該操心的,還得操心!你可明白?
當時那種情況,風傾城和皇上都年紀小,沒看過高祖皇帝的筆跡,你作為高祖皇帝的親生兒子,難道你沒見過自己父皇的筆跡嗎?
當時你隻要矢口否認,說那道聖旨是假的,難道那些前朝餘孽,還能拿出證據來比對嗎?就算他後麵真的有應對之法,拿出人證物證來,我們不承認,他們又能如何?
當時就應該速戰速決的將對方亂箭射殺,百姓們又不能看到證據,他們是會相信已經建國二十六年,並且庇護他們二十六年給了他們二十六年安穩日子的大鄌,還是處處作亂擾亂民心的前朝餘孽?”
“是兒子當時考慮不周!”風淩夜被太皇太貴妃這麽一提醒,也一副瞬間恍然大悟的樣子!
“皇祖母,您別動氣,也別怪十六叔,這件事他也是關心則亂,畢竟事情涉及到六姐姐的本家,十六叔跟六姐姐的感情向來很好,他是把自己當成了雪家的一員,才會關心則亂的隻想著安慰六姐姐,而沒想到應對之法!”成康帝立刻站起來,為風淩夜說情,“這件事朕也有錯,因為事情牽扯到皇祖父,朕一時間也亂了方寸,皇祖母就不要怪十六叔了。”
“現在怪你們也沒有用了。”太皇太貴妃看著眼前的成康帝,這是大鄌皇帝,她自然是不敢怪的,隻問道,“那麽你們想到怎麽應對這件事了嗎?”
“暫時還沒想到應對之法,朕隻知道堵不如疏!”成康帝道。
“皇上,你像疏代堵,那可不行?”太皇太貴妃嚴厲的看著成康帝,“聖旨上的字或許是你皇祖父的,章印或許也是我朝玉璽章印,可是我敢用性命擔保,你皇爺爺絕不會下這樣一道聖旨,就算那道聖旨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樣,它也絕不可能是真的!我且問你們,我大鄌以何治天下?”
“仁孝義!”關雎宮裏所有人回答著。
“何為仁孝義?要有愛民護民之仁心,要有尊老敬老之孝心,要有感恩衛國護民忠君愛國良將之義。”太皇太貴妃眼睛掃過在場的所有人,這位平日裏隻喜歡聽戲賞曲頤養天年的老祖宗,在大事麵前,依然能理智冷靜,她表情冷靜果決的看著眼前所有的後輩,視線最後落在自己親兒子身上,“這裏除了皇上,大家都是跟高祖皇帝生活過的,高祖皇帝是那種心思狹隘,疑心重的人嗎?他是那種背信棄義忘恩負義之人嗎?”
而他們的親生母親太皇太貴妃,因為是皇族年紀和輩分都很大的老祖宗,自然是可以留在京城或者隨著兩個兒子中的一個前往他們的封地的。
這一切,都取決於太皇太貴妃自己的意願。
而這位老人家,因為之前剛中毒,因此她選擇留在京城,她依舊住在楚王府裏,紫垣街距離紫垣城並不遠,所以兩刻鍾不到,紫垣城裏的內侍就到了楚王府,把事情跟她講了一番,還沒講完,這位老祖宗就不用內侍開口,她就自己出門來紫垣城了!
隻是在太皇太貴妃抵達紫垣城之前,母後皇太後和聖母皇太後都來了風傾城的關雎宮!
兩位太後的臉色都不好看!
尤其是母後皇太後,她一聽到風傾城受傷,人就坐不住了,起身就要出宮去看風傾城,卻又聽海公公說成康帝已經把睿王和王妃都接到宮裏來了,母後皇太後就更加坐不住了,領著一眾宮女就來了關雎宮,路上她在聽海公公講述今日刑場上的事情之後,母後皇太後的心也涼了大半截!
所以進門之後,她一看到風淩夜就問,“十六,你看過那道聖旨了嗎?聖旨現在在哪裏?”
“皇嫂,這是聖旨!”風淩夜立刻把他收好的聖旨交給母後皇太後!
母後皇太後算是高祖皇帝的長媳,十六歲剛嫁到鄌山時,高祖皇帝視她如親生女兒,沒少帶著她和先皇一起讀書練字,所以高祖皇帝的筆記,她是絕不可能認不出的。
“怎麽會這樣?父皇怎麽會下這樣一道聖旨。”母後皇太後在看完聖旨之後,完全拿不住聖旨。
啪嗒一聲,聖旨掉在她的腳邊,想到這道聖旨帶來的厲害,她整個人都站不住!
“太後!”扈嬤嬤趕緊扶住了她。
“姐姐可千萬要保重啊!”聖母皇太後也過來扶住了她,和扈嬤嬤一起把母後皇太後一起扶到椅子上坐好,然後看向自己的兒子,“皇上,眼下有什麽應對之法?可有關鎖城門,防止消息傳出去。”m.23sk.
“娘,這件事不能堵著!”成康帝心裏很清楚,這件事堵不如疏。
可怎麽疏,又是一個大難題了!
別說現在這道聖旨是真的,就算這道聖旨是假的,這件事已經發生在百姓的眾目睽睽之下,風傾城也因為被這道聖旨刺激得一劍刺傷了風淩夜,這道聖旨所帶來的效應也已經存在!
百姓心中所種下的,可不是一粒懷疑的種子,而是一顆正在茁壯成長的懷疑幼苗!
這件事是蓋不住的!
“一切還得看六兒!”母後皇太後在扈嬤嬤按摩了頭部一會兒之後,終於緩了過來,她看向風淩夜,“十六,六兒她的反應真的很激烈嗎?”
風淩夜點點頭!
母後皇太後這才看向風淩夜身上已經包好的傷口,能不激烈麽?那孩子那麽迷戀十六,都忍心持劍刺傷他,可見這件事對她的刺激有多大!
正當大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時候,內侍領著太皇太貴妃來了!
“十六,你是怎麽回事?”太妃一進門就指責自己的親兒子,他走到風淩夜的身前,揚手就是一巴掌打下去,“你父皇白教導你了。你今日竟然讓她持劍刺傷你?”
“母親,傾城她受了刺激才會如此……”
風淩夜正想解釋,話還沒講完,太妃就又給了他一巴掌。
“你可真是你父皇的孝順兒子!”太妃顯然氣得不行。
“母親別生氣!氣壞了身子不值當!”風淩夜趕緊起來,扶著太妃讓她坐入一旁的椅子裏。
“你也知道惹哀家生氣不好?可你當時怎麽就沒了理智?兒子,難道你還政給皇上之後,這大鄌的天下,就不用你操心了嗎?
該操心的,還得操心!你可明白?
當時那種情況,風傾城和皇上都年紀小,沒看過高祖皇帝的筆跡,你作為高祖皇帝的親生兒子,難道你沒見過自己父皇的筆跡嗎?
當時你隻要矢口否認,說那道聖旨是假的,難道那些前朝餘孽,還能拿出證據來比對嗎?就算他後麵真的有應對之法,拿出人證物證來,我們不承認,他們又能如何?
當時就應該速戰速決的將對方亂箭射殺,百姓們又不能看到證據,他們是會相信已經建國二十六年,並且庇護他們二十六年給了他們二十六年安穩日子的大鄌,還是處處作亂擾亂民心的前朝餘孽?”
“是兒子當時考慮不周!”風淩夜被太皇太貴妃這麽一提醒,也一副瞬間恍然大悟的樣子!
“皇祖母,您別動氣,也別怪十六叔,這件事他也是關心則亂,畢竟事情涉及到六姐姐的本家,十六叔跟六姐姐的感情向來很好,他是把自己當成了雪家的一員,才會關心則亂的隻想著安慰六姐姐,而沒想到應對之法!”成康帝立刻站起來,為風淩夜說情,“這件事朕也有錯,因為事情牽扯到皇祖父,朕一時間也亂了方寸,皇祖母就不要怪十六叔了。”
“現在怪你們也沒有用了。”太皇太貴妃看著眼前的成康帝,這是大鄌皇帝,她自然是不敢怪的,隻問道,“那麽你們想到怎麽應對這件事了嗎?”
“暫時還沒想到應對之法,朕隻知道堵不如疏!”成康帝道。
“皇上,你像疏代堵,那可不行?”太皇太貴妃嚴厲的看著成康帝,“聖旨上的字或許是你皇祖父的,章印或許也是我朝玉璽章印,可是我敢用性命擔保,你皇爺爺絕不會下這樣一道聖旨,就算那道聖旨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樣,它也絕不可能是真的!我且問你們,我大鄌以何治天下?”
“仁孝義!”關雎宮裏所有人回答著。
“何為仁孝義?要有愛民護民之仁心,要有尊老敬老之孝心,要有感恩衛國護民忠君愛國良將之義。”太皇太貴妃眼睛掃過在場的所有人,這位平日裏隻喜歡聽戲賞曲頤養天年的老祖宗,在大事麵前,依然能理智冷靜,她表情冷靜果決的看著眼前所有的後輩,視線最後落在自己親兒子身上,“這裏除了皇上,大家都是跟高祖皇帝生活過的,高祖皇帝是那種心思狹隘,疑心重的人嗎?他是那種背信棄義忘恩負義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