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老爺子放下筷子對家裏人說道,明日鋪子開業,最近這幾天村裏出去賣豆製品的人都替鋪子好生宣傳了一番。
許多人聽說開業當天買東西有優惠,都紛紛表示到時候會來光顧。
許永山等人下午便去了鎮上鋪子做準備,鋪子裏要賣的豆製品也早就備齊了,就等著明日一早他們一家去鎮上,吉時一到就開張。
第二日一早許家就收拾好,一輛馬車一輛牛車緩緩向村口駛去。
村口許大年、林老爺子、李氏的大伯李同、羅老爺子、陳四懷幾人早就在牛車上等著了,鄧大安坐在前頭趕車。
「你們怎麽這般早,不是讓你們到時間了再來觀禮嗎?」
許家的鋪子開業,肯定是要請村裏人觀禮的,可惜店太小,隻好就邀請了兩家的姻親和作為村長的許大年、還有兩個老爺子作為代表了。
「早點去也好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
許大年聽到許老爺子的問話回答道,他們怎麽可能去觀個禮吃頓飯就算了,作為他們最親近的幾家人,這種大喜事兒,肯定要一同去幫忙的。
「那走吧,等會兒天就亮了。」..
三月初的天兒還有點涼,許家人起得早現在天色還沒完全亮起來,許老爺子說完趕車的幾人便甩起韁繩,三輛車就朝鎮上走去。
「許叔、爹你們這麽早就來啦。」
眾人到鋪子門口時天才剛亮,店門口按照許雲錦說的安置了兩大口鍋,下麵點了炭火,豆腐一直溫在熱水中,這樣買回家就能直接開始吃,許永山正在擦門口刻了許家豆製鋪字樣的木板。
「永山啊,今日要用的豆腐可都做好了?」
許老爺子笑著問許永山,許大年看著一身新衣、滿臉喜意的兒子內心十分欣慰。
從前他兒子在鎮上做賬房,外人看著風光,但實則受了東家掌櫃許多氣,沒曾想有一日他兒子也當上掌櫃的了,多虧了大哥一家。
「做好了,按照阿錦說的量做一百斤的水豆腐,昨兒個半夜就開始做了,還有一鍋就做好了。」
作坊一開始出去賣的豆腐都是水豆腐,許雲錦覺得湯湯水水的十分麻煩,就讓去的遠的賣老豆腐,在周邊賣的就拿水豆腐,水豆腐更鮮嫩,要是開鋪子的話,肯定還是水豆腐更好。
一群人跟著許永山去了後院,林虎和李大華在收拾清洗院子裏的石磨、裝豆汁的木桶,看到幾家人都來了才停下手中的活計。
「虎子,大華辛苦你們了,休息下吧,一會兒鋪子開業後你嬸子他們來幫著收拾。」
初春的早晨兩人額頭卻在不停往外冒汗,許老爺子等人看著院子裏還有一大堆需要清洗的東西。
旁邊還有幾個半人高的大木桶看著怕是好幾十斤,林虎和李大華正合作著一人穩住木桶,一人用竹刷刷幹淨裏麵的殘留物。
許雲錦在作坊開業之前就跟林氏李氏交代過,做工可以慢一點,但是衛生必須要幹淨,所以所有的用具每日都要全部清洗幹淨,是一項大工程。
「叔,不辛苦,這可比下田種地輕快多了,姐夫力氣大,我就在旁邊打個下手,要說辛苦還是大姐和兩個嫂嫂辛苦。」
李大華和他爹李同一樣,是個看起來十分憨厚老實的人,此刻他一臉的汗水,說完又蹲下去清洗木桶。
許老爺子看著不住的點頭,果然老話說得對,賢妻旺家,他娶了個好媳婦兒,又生了兩個好兒子。
兩個兒媳婦兒都是張氏挑的,許老爺子沒插手過,不管是兒媳婦兒的人品還是他們的娘家人那都是沒得挑的。
許老爺子幾人也閑不住在院子裏做了一會兒就去前麵鋪子看還有沒有什麽需要
準備的。
張氏帶著其他人去了廚房,準備把今日的豆腐都裝桶等會兒直接送去前麵的大鍋裏。
早前看好的時辰是巳時,所以快到時間所有人就都去了鋪子外。
張氏帶著李氏和林氏站在大鍋前,許雲南幾個小的就負責在鋪子裏麵一會兒招待客人。
許雲錦被安排在旁邊和許雲清一起給人算賬收錢,張氏他們本不想讓許雲夢在外麵拋頭露麵的。
主要是在許雲錦係統裏好東西的不停進補下,今年才十三歲的許雲夢已經初具少女的曼妙身姿了。
今日人多嘴雜,害怕有人衝撞到許雲夢,那可就喜事變壞事兒了。
但許雲錦看許雲夢一臉向往那個掌櫃位置的樣子,便出了個主意給許雲夢戴上了麵紗,兩姐妹才得了允許站在許雲清旁邊。
巳時一到,許家豆製鋪門口的鞭炮就響起了,周圍也慢慢的圍過來許多的許多人。
「各位客官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大家最近或許吃過豆腐做的新鮮食物,今日我們許家豆製鋪開業,日後大家要吃新鮮豆腐、要買豆製品就都方便了,日後還望各位多多關照鋪子的生意,今日鋪子初開業,買兩斤豆腐送半斤,豆製品一律滿十斤送一斤,客官們先到先得啊。」
鞭炮響完周圍圍著的顧客也多起來了,許永山作為掌櫃的站到了鋪子中間發言,聽完許永山的話下麵的人都高興得鼓起掌。
「掌櫃的,你們可算是開業了,這等新奇的食物,我們家老人孩子都愛吃呢,之前你們走街串巷的賣,有時候好這口了,還不一定能買到,日後我們家想買可就方便了。」
人群一些吃過幾次豆腐的人都十分高興,他們住在鎮上的大都是家境稍微富裕點的,花個幾文錢買兩斤豆腐就能做好幾個菜,許多人家可是節省了不少買菜錢。
永寧鎮就那麽大,很多人就算沒吃過豆製品,人們口口相傳了大半個月。
更何況還有那幾家大酒樓將豆製品買回去後不知道研究除了多少新菜式出來了。
看許永山說完往旁邊站了一點,一大堆人就擠到一邊的大鍋前買豆腐,一些人則去了鋪子裏麵買其他豆製品。
有些住在附近之前買過豆腐有經驗的人竟然自己帶了個小盆兒。
之前許永山幾人就考慮過這個問題,走街串巷的賣都是讓人家拿碗出來裝的。
現在開鋪子了,未免有人不知道或者碰巧來趕集沒有帶裝的東西,他們今日還是準備了碗送給他們的。
「恭喜許掌櫃的開業大吉。」
許永山站在門口招呼客人,不一會兒一個穿著極好的男人走到了許永山麵前,身後的兩個下人手裏還端著禮盒。
「這位客人是?」
許多人聽說開業當天買東西有優惠,都紛紛表示到時候會來光顧。
許永山等人下午便去了鎮上鋪子做準備,鋪子裏要賣的豆製品也早就備齊了,就等著明日一早他們一家去鎮上,吉時一到就開張。
第二日一早許家就收拾好,一輛馬車一輛牛車緩緩向村口駛去。
村口許大年、林老爺子、李氏的大伯李同、羅老爺子、陳四懷幾人早就在牛車上等著了,鄧大安坐在前頭趕車。
「你們怎麽這般早,不是讓你們到時間了再來觀禮嗎?」
許家的鋪子開業,肯定是要請村裏人觀禮的,可惜店太小,隻好就邀請了兩家的姻親和作為村長的許大年、還有兩個老爺子作為代表了。
「早點去也好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
許大年聽到許老爺子的問話回答道,他們怎麽可能去觀個禮吃頓飯就算了,作為他們最親近的幾家人,這種大喜事兒,肯定要一同去幫忙的。
「那走吧,等會兒天就亮了。」..
三月初的天兒還有點涼,許家人起得早現在天色還沒完全亮起來,許老爺子說完趕車的幾人便甩起韁繩,三輛車就朝鎮上走去。
「許叔、爹你們這麽早就來啦。」
眾人到鋪子門口時天才剛亮,店門口按照許雲錦說的安置了兩大口鍋,下麵點了炭火,豆腐一直溫在熱水中,這樣買回家就能直接開始吃,許永山正在擦門口刻了許家豆製鋪字樣的木板。
「永山啊,今日要用的豆腐可都做好了?」
許老爺子笑著問許永山,許大年看著一身新衣、滿臉喜意的兒子內心十分欣慰。
從前他兒子在鎮上做賬房,外人看著風光,但實則受了東家掌櫃許多氣,沒曾想有一日他兒子也當上掌櫃的了,多虧了大哥一家。
「做好了,按照阿錦說的量做一百斤的水豆腐,昨兒個半夜就開始做了,還有一鍋就做好了。」
作坊一開始出去賣的豆腐都是水豆腐,許雲錦覺得湯湯水水的十分麻煩,就讓去的遠的賣老豆腐,在周邊賣的就拿水豆腐,水豆腐更鮮嫩,要是開鋪子的話,肯定還是水豆腐更好。
一群人跟著許永山去了後院,林虎和李大華在收拾清洗院子裏的石磨、裝豆汁的木桶,看到幾家人都來了才停下手中的活計。
「虎子,大華辛苦你們了,休息下吧,一會兒鋪子開業後你嬸子他們來幫著收拾。」
初春的早晨兩人額頭卻在不停往外冒汗,許老爺子等人看著院子裏還有一大堆需要清洗的東西。
旁邊還有幾個半人高的大木桶看著怕是好幾十斤,林虎和李大華正合作著一人穩住木桶,一人用竹刷刷幹淨裏麵的殘留物。
許雲錦在作坊開業之前就跟林氏李氏交代過,做工可以慢一點,但是衛生必須要幹淨,所以所有的用具每日都要全部清洗幹淨,是一項大工程。
「叔,不辛苦,這可比下田種地輕快多了,姐夫力氣大,我就在旁邊打個下手,要說辛苦還是大姐和兩個嫂嫂辛苦。」
李大華和他爹李同一樣,是個看起來十分憨厚老實的人,此刻他一臉的汗水,說完又蹲下去清洗木桶。
許老爺子看著不住的點頭,果然老話說得對,賢妻旺家,他娶了個好媳婦兒,又生了兩個好兒子。
兩個兒媳婦兒都是張氏挑的,許老爺子沒插手過,不管是兒媳婦兒的人品還是他們的娘家人那都是沒得挑的。
許老爺子幾人也閑不住在院子裏做了一會兒就去前麵鋪子看還有沒有什麽需要
準備的。
張氏帶著其他人去了廚房,準備把今日的豆腐都裝桶等會兒直接送去前麵的大鍋裏。
早前看好的時辰是巳時,所以快到時間所有人就都去了鋪子外。
張氏帶著李氏和林氏站在大鍋前,許雲南幾個小的就負責在鋪子裏麵一會兒招待客人。
許雲錦被安排在旁邊和許雲清一起給人算賬收錢,張氏他們本不想讓許雲夢在外麵拋頭露麵的。
主要是在許雲錦係統裏好東西的不停進補下,今年才十三歲的許雲夢已經初具少女的曼妙身姿了。
今日人多嘴雜,害怕有人衝撞到許雲夢,那可就喜事變壞事兒了。
但許雲錦看許雲夢一臉向往那個掌櫃位置的樣子,便出了個主意給許雲夢戴上了麵紗,兩姐妹才得了允許站在許雲清旁邊。
巳時一到,許家豆製鋪門口的鞭炮就響起了,周圍也慢慢的圍過來許多的許多人。
「各位客官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大家最近或許吃過豆腐做的新鮮食物,今日我們許家豆製鋪開業,日後大家要吃新鮮豆腐、要買豆製品就都方便了,日後還望各位多多關照鋪子的生意,今日鋪子初開業,買兩斤豆腐送半斤,豆製品一律滿十斤送一斤,客官們先到先得啊。」
鞭炮響完周圍圍著的顧客也多起來了,許永山作為掌櫃的站到了鋪子中間發言,聽完許永山的話下麵的人都高興得鼓起掌。
「掌櫃的,你們可算是開業了,這等新奇的食物,我們家老人孩子都愛吃呢,之前你們走街串巷的賣,有時候好這口了,還不一定能買到,日後我們家想買可就方便了。」
人群一些吃過幾次豆腐的人都十分高興,他們住在鎮上的大都是家境稍微富裕點的,花個幾文錢買兩斤豆腐就能做好幾個菜,許多人家可是節省了不少買菜錢。
永寧鎮就那麽大,很多人就算沒吃過豆製品,人們口口相傳了大半個月。
更何況還有那幾家大酒樓將豆製品買回去後不知道研究除了多少新菜式出來了。
看許永山說完往旁邊站了一點,一大堆人就擠到一邊的大鍋前買豆腐,一些人則去了鋪子裏麵買其他豆製品。
有些住在附近之前買過豆腐有經驗的人竟然自己帶了個小盆兒。
之前許永山幾人就考慮過這個問題,走街串巷的賣都是讓人家拿碗出來裝的。
現在開鋪子了,未免有人不知道或者碰巧來趕集沒有帶裝的東西,他們今日還是準備了碗送給他們的。
「恭喜許掌櫃的開業大吉。」
許永山站在門口招呼客人,不一會兒一個穿著極好的男人走到了許永山麵前,身後的兩個下人手裏還端著禮盒。
「這位客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