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禮舜感覺自己大禍臨頭了,想起剛剛手下的人匯報的在山野中找到何禮光和兩個隨從屍體的事,他就覺得大事不妙。
距離何禮光出事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一開始何禮光的人自己找了幾天沒找到人才覺得事情不對勁兒,又求到隆陽縣令那裏。
隆陽縣令找了半個月的時間還沒找到人,便慌了怕何禮光是被人知道了糧稅的事兒捉了去才趕忙上報給了何禮舜。
何禮舜也害怕事情敗露派人去隆陽縣幫忙尋找,直到今天何禮光屍體被發現的消息才傳到他的耳中。
何禮舜自然也知道何禮光在隆陽縣得罪了不少人,但那些人不一定有膽子冒著得罪何家的風險謀害何禮光。
因此最有可能的就是糧稅的事情被發現了,現在還不知道對方是敵是友,何禮舜想到這個可能便咬咬牙去了何崇的書房。
書房裏。
何崇還在和幾個謀士談論事情,何禮舜一進來就感受到自家父親淩厲的眼神兒,有些害怕的吞了吞口水才將事情和盤托出。
「蠢貨,誰讓你們在趙亭眼皮子底下謀事的,當他趙家人都是傻子嗎,隆陽縣令是我們在九江插的最後一個人手了,你真以為趙亭沒這個能力拔掉這顆眼中釘嗎?故意給你們留的破綻誰讓你們撞上去的。」
何崇聽自家兒子說完忍不住自己的怒火拿起桌上的茶杯便砸了過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嫡長子是他何崇這輩子唯一的敗筆。
何禮舜自知理虧不敢躲開,隻得跪在地上任憑茶杯砸在他的額頭上,茶水澆在頭上,上頭還沾了幾根茶葉,讓他看起來格外的狼狽。
「給老子滾出去閉門思過,日後再有這種事,你也就不用當這個大公子了。」
何崇的眼神十分嚇人,看得何禮舜忍不住發抖,站起身來便退出了書房。
出了書房的何禮舜便看到跟在下人身後的二弟何禮騰。
「大哥這是怎麽了,是被父親罰了嗎,哎,大哥也不要怨怪父親,他也是為你好。」
何禮舜眼神陰鷙的盯著何禮騰,若不是這個***生的庶子和他爭奪父親的寵愛,他也不至於急於求成才聽信何禮光的鬼話。
「多謝二弟關心,隻盼望二弟可千萬要好好的。」
何禮舜加重了好好的三個字,哼了一聲氣憤的轉身離去,何禮騰卻隻是微微一笑不理會他的狠話進了書房。
一個光有身份沒有腦子的兒子,和一個有勇有謀的兒子,何禮騰知道自己父親的選擇。
他現在要做的便是聽話懂事,隻有這樣才能襯托出對方的自大狂妄,看這不就是起效了嗎。
「兒子見過父親。」
何禮騰進去後規規矩矩的跟何崇行禮,看到這個稍微爭氣了些的二兒子,何崇的臉色才好看了些。
「不知大哥犯了何錯惹得父親如此生氣?」
何禮騰撿起還躺在地上的茶杯問道,一旁的侯遜看了眼何崇的臉色才又給何禮騰說了一遍。
這下就是何禮騰也不淡定了,糧稅的事情他也是近半年才知曉的。
若是何禮光真是被皇帝一黨的人殺害的,那他們家在其他地方做的事豈不是也有被發現的風險。
「相爺現在可如何是好啊,事情已經過去那麽久了,若是何禮光是被仇家殺害的還好,若是被趙亭他們...那可就壞事兒了。」
侯遜在一旁擔心的問道,這大公子真是的,也不學學二公子,整日就知道胡來。
侯遜打量何禮騰的目光自然是被他捕捉到了,嘴角輕微的勾起一抹笑。
瞧瞧,這不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到父親身邊人的賞識了嗎,看來侯遜此人為他所用的幾率挺大
。
「不管出於什麽原因,糧食運到哪裏都一定要給我捂實了,一會兒就把我們的人手撤回來,撤不回來的也讓他們注意行蹤,讓人去盯著趙家和元家,有何異動立刻稟報。」
何崇的手指在桌上不斷地敲動著,吩咐了其中一個心腹將事情都交代下去,何崇才接著說道:
「若隆陽縣糧稅一事是被趙亭的人發現的,那現在情況恐怕不容樂觀,依各位所見,此事應該如何解決才好呢。」
何崇雖也著急但不得不定下神來想對策,若何禮光之死隻是普通的仇殺,那就還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將隆陽縣的事情解決了。
若不是,兩個半月的時間,誰也不知道他們會查到些什麽出來,到時候再牽扯到何家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皇帝再怎麽顧全大局都能扯下何家一層皮來,說不定還會借機將何家的丹書鐵券收回去。
「父親說的哪裏話,賦稅一事不都是戶部該管的嗎,怎麽就能牽扯到丞相身上了呢。」
何禮騰聞言說道,犧牲一個戶部尚書固然是可惜,但和他們何家的保命符相比完全不算什麽。
書房裏的幾人也若有所思,若是一定要找個替罪羊的話,戶部尚書確實適合,再說他也是幕後主使之一不是嗎?
何家書房發生的一切沒外人知道,同樣的他們也不知道皇帝早在兩天前就得到了密報,除了糧食運送到哪兒沒找到以外,糧稅案已經查的差不多了。
齊仁大怒,因為涉及的村子高達一百三十個,不敢大肆查探,所以糧食的數量暫時沒有得到準信兒。
但皇帝派出去的人大致估量了一下,大概是一百五十萬斤,比許雲錦他們之前估量的還多至少五十萬。
齊仁這兩天上朝都壓抑著自己的怒氣,連著兩天深夜齊仁都秘密出現在趙家的書房裏。
連帶著元朗父子、許雲清、還有皇帝的另外幾個心腹都頻繁的秘密出入趙家為此事出謀劃策。.c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一行人的商討下,齊仁打算讓底層官員大換血。
將涉事的一百三十個村莊所在縣城的縣令都換下去,共計五十三個官員要在此次糧稅案中遭殃。
事到如今就算是知道了何崇私自屯兵齊仁還是拿何崇沒辦法,就可見何家的勢力有多龐大。
動不了何家就隻能動依附於他的人,正如何崇等人一般,皇帝幾人也知道此事的替罪羊一定是掌管賦稅的戶部尚書。
原本以為動了戶部尚書和底層的官員此事就算了結了,但是許雲清卻在此時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想法。
「學生愚鈍有一事還請聖上解惑。」
許雲清站在趙太師身後恭敬的朝齊仁行禮說道。
書房裏人都散去了思緒看著趙太師這個傳說中天資聰慧的小徒弟。
「哦?小師弟有何地方不懂?」
雖說商討這件事帶上了許雲清,但大家都知道他隻是個搭頭,所以許雲清也一直不插嘴。
「家中小妹曾講過一個道理,若是有一東家用錯一人,那是東家一時看走眼,但若是用錯十人,那便是此東家眼盲心瞎。
同理那些縣令是聖上下令任免的,但人選卻是吏部侍郎甄選的,這是否也說明吏部侍郎的眼光不太好,若是這樣,那為何不換個眼光好的?」
許雲清的一番話讓書房的人陷入了沉思,此番話聽著有些牽強,但好像也沒什麽錯。
尤其在這個檔口,那麽多村莊遭災,縣令卻沒察覺到,那是他們能力不足,可不就是吏部侍郎的問題嗎。
當然這個錯皇帝是不背鍋的,若是他有那麽多時間來管底層官員的甄選,那吏部也就
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哈哈哈,小師弟說的不錯,吏部侍郎確實年紀大了,眼光不太好了,該是到年紀回鄉養老了。」
許雲清一番話就將在吏部侍郎這個位置待了七八年的老臣攆下了台,理由還讓人無法反駁,讓書房內老成精的幾人都刮目相看。
齊仁和元朗卻對說過那番話的許雲錦十分感興趣,元軒站在那裏也覺得心有榮焉。
距離何禮光出事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一開始何禮光的人自己找了幾天沒找到人才覺得事情不對勁兒,又求到隆陽縣令那裏。
隆陽縣令找了半個月的時間還沒找到人,便慌了怕何禮光是被人知道了糧稅的事兒捉了去才趕忙上報給了何禮舜。
何禮舜也害怕事情敗露派人去隆陽縣幫忙尋找,直到今天何禮光屍體被發現的消息才傳到他的耳中。
何禮舜自然也知道何禮光在隆陽縣得罪了不少人,但那些人不一定有膽子冒著得罪何家的風險謀害何禮光。
因此最有可能的就是糧稅的事情被發現了,現在還不知道對方是敵是友,何禮舜想到這個可能便咬咬牙去了何崇的書房。
書房裏。
何崇還在和幾個謀士談論事情,何禮舜一進來就感受到自家父親淩厲的眼神兒,有些害怕的吞了吞口水才將事情和盤托出。
「蠢貨,誰讓你們在趙亭眼皮子底下謀事的,當他趙家人都是傻子嗎,隆陽縣令是我們在九江插的最後一個人手了,你真以為趙亭沒這個能力拔掉這顆眼中釘嗎?故意給你們留的破綻誰讓你們撞上去的。」
何崇聽自家兒子說完忍不住自己的怒火拿起桌上的茶杯便砸了過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嫡長子是他何崇這輩子唯一的敗筆。
何禮舜自知理虧不敢躲開,隻得跪在地上任憑茶杯砸在他的額頭上,茶水澆在頭上,上頭還沾了幾根茶葉,讓他看起來格外的狼狽。
「給老子滾出去閉門思過,日後再有這種事,你也就不用當這個大公子了。」
何崇的眼神十分嚇人,看得何禮舜忍不住發抖,站起身來便退出了書房。
出了書房的何禮舜便看到跟在下人身後的二弟何禮騰。
「大哥這是怎麽了,是被父親罰了嗎,哎,大哥也不要怨怪父親,他也是為你好。」
何禮舜眼神陰鷙的盯著何禮騰,若不是這個***生的庶子和他爭奪父親的寵愛,他也不至於急於求成才聽信何禮光的鬼話。
「多謝二弟關心,隻盼望二弟可千萬要好好的。」
何禮舜加重了好好的三個字,哼了一聲氣憤的轉身離去,何禮騰卻隻是微微一笑不理會他的狠話進了書房。
一個光有身份沒有腦子的兒子,和一個有勇有謀的兒子,何禮騰知道自己父親的選擇。
他現在要做的便是聽話懂事,隻有這樣才能襯托出對方的自大狂妄,看這不就是起效了嗎。
「兒子見過父親。」
何禮騰進去後規規矩矩的跟何崇行禮,看到這個稍微爭氣了些的二兒子,何崇的臉色才好看了些。
「不知大哥犯了何錯惹得父親如此生氣?」
何禮騰撿起還躺在地上的茶杯問道,一旁的侯遜看了眼何崇的臉色才又給何禮騰說了一遍。
這下就是何禮騰也不淡定了,糧稅的事情他也是近半年才知曉的。
若是何禮光真是被皇帝一黨的人殺害的,那他們家在其他地方做的事豈不是也有被發現的風險。
「相爺現在可如何是好啊,事情已經過去那麽久了,若是何禮光是被仇家殺害的還好,若是被趙亭他們...那可就壞事兒了。」
侯遜在一旁擔心的問道,這大公子真是的,也不學學二公子,整日就知道胡來。
侯遜打量何禮騰的目光自然是被他捕捉到了,嘴角輕微的勾起一抹笑。
瞧瞧,這不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到父親身邊人的賞識了嗎,看來侯遜此人為他所用的幾率挺大
。
「不管出於什麽原因,糧食運到哪裏都一定要給我捂實了,一會兒就把我們的人手撤回來,撤不回來的也讓他們注意行蹤,讓人去盯著趙家和元家,有何異動立刻稟報。」
何崇的手指在桌上不斷地敲動著,吩咐了其中一個心腹將事情都交代下去,何崇才接著說道:
「若隆陽縣糧稅一事是被趙亭的人發現的,那現在情況恐怕不容樂觀,依各位所見,此事應該如何解決才好呢。」
何崇雖也著急但不得不定下神來想對策,若何禮光之死隻是普通的仇殺,那就還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將隆陽縣的事情解決了。
若不是,兩個半月的時間,誰也不知道他們會查到些什麽出來,到時候再牽扯到何家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皇帝再怎麽顧全大局都能扯下何家一層皮來,說不定還會借機將何家的丹書鐵券收回去。
「父親說的哪裏話,賦稅一事不都是戶部該管的嗎,怎麽就能牽扯到丞相身上了呢。」
何禮騰聞言說道,犧牲一個戶部尚書固然是可惜,但和他們何家的保命符相比完全不算什麽。
書房裏的幾人也若有所思,若是一定要找個替罪羊的話,戶部尚書確實適合,再說他也是幕後主使之一不是嗎?
何家書房發生的一切沒外人知道,同樣的他們也不知道皇帝早在兩天前就得到了密報,除了糧食運送到哪兒沒找到以外,糧稅案已經查的差不多了。
齊仁大怒,因為涉及的村子高達一百三十個,不敢大肆查探,所以糧食的數量暫時沒有得到準信兒。
但皇帝派出去的人大致估量了一下,大概是一百五十萬斤,比許雲錦他們之前估量的還多至少五十萬。
齊仁這兩天上朝都壓抑著自己的怒氣,連著兩天深夜齊仁都秘密出現在趙家的書房裏。
連帶著元朗父子、許雲清、還有皇帝的另外幾個心腹都頻繁的秘密出入趙家為此事出謀劃策。.c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一行人的商討下,齊仁打算讓底層官員大換血。
將涉事的一百三十個村莊所在縣城的縣令都換下去,共計五十三個官員要在此次糧稅案中遭殃。
事到如今就算是知道了何崇私自屯兵齊仁還是拿何崇沒辦法,就可見何家的勢力有多龐大。
動不了何家就隻能動依附於他的人,正如何崇等人一般,皇帝幾人也知道此事的替罪羊一定是掌管賦稅的戶部尚書。
原本以為動了戶部尚書和底層的官員此事就算了結了,但是許雲清卻在此時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想法。
「學生愚鈍有一事還請聖上解惑。」
許雲清站在趙太師身後恭敬的朝齊仁行禮說道。
書房裏人都散去了思緒看著趙太師這個傳說中天資聰慧的小徒弟。
「哦?小師弟有何地方不懂?」
雖說商討這件事帶上了許雲清,但大家都知道他隻是個搭頭,所以許雲清也一直不插嘴。
「家中小妹曾講過一個道理,若是有一東家用錯一人,那是東家一時看走眼,但若是用錯十人,那便是此東家眼盲心瞎。
同理那些縣令是聖上下令任免的,但人選卻是吏部侍郎甄選的,這是否也說明吏部侍郎的眼光不太好,若是這樣,那為何不換個眼光好的?」
許雲清的一番話讓書房的人陷入了沉思,此番話聽著有些牽強,但好像也沒什麽錯。
尤其在這個檔口,那麽多村莊遭災,縣令卻沒察覺到,那是他們能力不足,可不就是吏部侍郎的問題嗎。
當然這個錯皇帝是不背鍋的,若是他有那麽多時間來管底層官員的甄選,那吏部也就
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哈哈哈,小師弟說的不錯,吏部侍郎確實年紀大了,眼光不太好了,該是到年紀回鄉養老了。」
許雲清一番話就將在吏部侍郎這個位置待了七八年的老臣攆下了台,理由還讓人無法反駁,讓書房內老成精的幾人都刮目相看。
齊仁和元朗卻對說過那番話的許雲錦十分感興趣,元軒站在那裏也覺得心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