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夫和青年男子一上前遞上拜帖,門房就十分尊敬的說道:


    「原來是姚雍老先生來了,快裏麵請,我們家大人念著好幾天了。」


    門房說著讓人趕緊去通報,又吩咐人帶著車夫去停車,而自己則是親自領著老先生進了堂屋。


    還沒等門房領著老先生走到前院,趙太師已經急匆匆的帶著許文父子跑來迎接了。


    「姚師兄,您終於回來了。」


    趙太師的聲音帶著欣喜,仔細聽甚至還能聽出來一絲哭腔。


    「伯元啊,好些年沒見了,你也老了。」


    老者像個大哥哥似的上前拍了拍趙太師的肩膀。


    「師兄身體還是那麽健壯,小弟整日在家坐著享福,甚是慚愧。」


    趙太師說著拱手低下了頭。


    「我可沒你想的那麽勤快,隻不過啊,我憂思沒你重,老得比你慢些。」


    下人在前麵引路,趙太師甚至還落後老先生一些,許文和許雲清還有青年男子都乖乖的走在最後麵。


    須臾,五人行到客廳坐下。


    「師兄這次回來京城能多待段時日,嫂夫人和孩子他們還好吧?」


    下人上了茶,趙太師親自給老先生倒茶,這茶還是許雲錦送來的,老先生喝著連說了兩句好茶。


    「這次就不走了,你嫂夫人在後麵帶著孩子坐船過來。」


    老先生放下茶杯笑眯眯的對著趙太師說,趙太師一下開心得像個孩子似的眼睛都在發光。


    「不走了,臨了臨了,還是回到了這吃人的京都,好了,敘舊的事兒我們留到後麵說,給我介紹介紹這兩孩子吧。」


    老先生指了指一直恭敬站在一邊的許文父子道。


    趙太師似乎明白了老先生回來的目的了,趕緊叫過一旁的父子兩。


    「阿文、雲清,快來見過姚雍老先生,老先生是何許人,也都不用我說吧,能見到老先生你們這輩子書也沒白念。」


    趙太師這話一點不吹牛,姚雍,天下學子心中的楷模,雖離開朝堂多年,但其影響力不低於趙太師。


    大齊學子最推崇的兩位知識淵博的文人,就是這兩位。


    北有伯元,南有姚雍,一句話就可見姚雍在文壇的地位。


    姚雍乃是先帝時期的狀元郎,曾官居翰林院掌院。


    那時他是趙太師的師兄,兩人曾在同一個先生門下。


    當時的姚雍就看不慣何家一派的齷齪,偏何家還動了姚雍的家人。


    之後姚雍在朝堂上與何家一派大吵一番後憤然辭官。


    此後近三十年,姚雍遊曆大江南北,寫了無數令人推崇的好詩,做了無數讓皇帝、官員深思反省的治世策論。


    曾著有《大齊誌》、《治世論》等讓學子熟讀多遍的書籍。


    其中《大齊誌》一共十二冊,裏麵記載了大齊所有地方的風俗、語言、還畫有山川河流。


    是大齊開國以來最全的囊括國土情況的書冊,至今都被收錄在皇家藏書閣中。


    最讓人敬佩的還是姚雍還曾冒死深入北蠻和南月去記載其他國家的風俗地誌,所以說姚雍受人敬佩是應該的。


    「學生許文/許雲清見過老先生。」


    許文父子都激動地上前行大禮,文壇界的泰山北鬥站在麵前,父子兩內心的激動無以輪比。


    「不用多禮,我早在南方就聽過你們父子二人的大名了,今日來給你們帶了樣見麵禮,你們看看喜不喜歡。」


    姚雍說著一旁的青年男子呈上了兩本書,一本給了許文,一本給了許雲清。


    「這兩本書是我近兩年有感而發


    寫的,算是我年齡大了的一些絮絮叨叨。


    你們也看看能感悟到什麽,看了改日給我交篇策論來我看看。」


    姚雍觀察著父子二人的表情,五官正氣、眼神清正,是兩個好後生。


    「是,老先生。」


    父子二人一來就要被考教功課也沒有任何不滿,反倒是高興得很。


    「修誠啊,你與雲清年紀差不多大,你們兄弟兩出去走走,不用跟我們這些老家夥待在一塊兒。」


    姚雍對著自己的小孫子姚修誠說道,這是要把兩個小的攆走了。


    兩人也懂事,恭敬的告退後許雲清就帶著姚修誠去梳洗一番後探討學業去了。


    「走吧,回京了也不能坐著等老天爺掉金子下來,得進宮找聖上賞我口飯吃才行。」


    趙太師已經大概猜到姚雍回來的目的了,一臉喜色的帶著許文一起進宮了。


    三人進宮轉了一圈,齊仁一見到姚雍眼眶就紅了,姚雍離開京都時,齊仁還沒當上皇帝。


    當時先帝給齊仁挑的其實是兩個老師,就是姚雍和趙伯元。


    但當時的姚雍對朝堂、對官場是十分失望,所以隻給還小的齊仁上了半年課就走了。


    此後齊仁當了皇帝後曾多次邀請姚雍回來任職,但姚雍都婉拒了,一聽此次姚雍回來了,還要重入朝堂。


    齊仁巴不得把何崇擠下去讓姚雍上台,可出人意料的是姚雍隻要了個從四品的官學祭酒。


    於是當天晚上,原官學祭酒犯罪的證據就擺在了齊仁的桌子上,可謂是速度之快,將人查得是幹幹淨淨***。


    齊仁甚至都懶得等第二天朝會給祭酒反駁的時間,就直接下旨抄家了,順便將姚雍任免的聖旨一並給了。


    然後京城裏第一次出現了這種大晚上還在抄家的大新聞,何崇收到消息時禁衛軍都到祭酒家門口了。


    第二天一大早上朝時,原本祭酒站的位置站上了姚雍。


    頓時朝堂上的人才知道齊仁快刀斬亂麻的原因原來是為了迎接姚雍。


    今早的朝會是齊仁當皇帝那麽多年最高興的一個朝會了,本來趙太師嘴皮子就利索。


    現在還來了個更利索的,何相一派今天人人自危,連彈劾上奏的都少了,就怕被雙劍合璧狂懟。


    何相難得的乖覺了一個早朝,隻不過回家後,何家又碎了好幾個杯子,鮑家又得進貢茶杯了。新


    這下何相是真的夾著尾巴做人了,不僅約束族人不能為非作歹,還放下狠話誰要犯事兒被抓了,就自己死牢裏,別指望他去撈。


    從那天起,何家人就收斂了,何相的那些走狗也都不敢亂動,生怕落了姚雍的眼。


    而姚雍呢,和許文兩個新官上任三把火,一進官學就把所有人點燃了。


    先是找茬,開了一大半的教諭,這些人都是官學的蛀蟲。


    他們的資料都是左逸一早就整理好的,姚雍就拿著現成的名單直接一道折子,這些人就被撤職了。


    姚雍又帶著許文從今年的春闈學子中選了二十個人品、學識都過得去的進了官學,給先生團隊注入新的血液。


    同時還對官學進行了一次大考,考試內容都是在姚雍和許文根據他們近幾年來的大考製定的。


    但就算是這樣,還是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合格,可見這幫官家子弟們平日裏的學識摻了多少水分。


    聽說好些官員都不會把嫡子送來官學,甚至一些優秀的庶子都送去京都好的學院念書,可見這個官學現在有多烏煙瘴氣。


    姚雍一氣之下把考試不合格的人全都開除了,但還是給他們留了麵子,說是官學要換一種教學方式,


    他們年紀大了,就暫時不用了。


    被開除的人就算不忿也無濟於事,隻能任由家裏人接走,不敢鬧事。


    之後姚雍又全大齊發了告示,明年三月官學招生,年紀在七到十六歲之間,考試通過者,無論是不是官家出生,都能來官學念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場係統帶我去逃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木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木枝並收藏農場係統帶我去逃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