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時在朔風和胡柳方向上,安國也早已經意識到了情況不對。


    畢竟一夜之間,牆頭上的旗幟都換了個遍,連商道都給暫時斷絕了。


    於是他們便派了人到城頭下試探,隻是城內宿國得到的指示就是固守城池,就沒有理會他們。


    沒得到想要的答案,他們也想過派兵的事,隻是限於手中兵力不足,便派了人飛速將此情況告知李隼。


    說起來,李皓這也在無意之間幫助了褚國一把。


    因為李隼在得知消息後,立即就判斷到了情況不對,畢竟宿軍正常攻打祁國,怎麽也不可能直接奔著朔風和胡柳去。


    隻不過他剛開始,即使是有所猜測,卻也沒有真的認為宿國有這般野心。


    直到後麵朱衣衛接連傳來,祁國城池淪陷的消息,才讓他猛然驚醒。


    當即就收縮了攻打褚國的人馬,準備重新回到宿國方向,同時在國內繼續征兵。


    做為九國之中的最強者,他接受不了宿國的強勢崛起,畢竟他在其他方向受到的挑釁就已經夠多的了。


    同時為了挑撥褚國和宿國的關係,他還專程派人前往褚國,告知了這個情況。


    李隼相信在壓製宿國的觀點上,褚國上下和他的想法應該會是一致的。


    不過褚國人也是知道輕重,即使對於宿國在有所不滿,他們也隻是發出了一封照會函到宿國去。


    對於這些連鎖反應,李皓之前便已經想到了,也有所應對。


    隻是相比於這個,當前李皓最需要做的,還是打贏麵前的這一場仗。


    李皓所率兵馬在數量上,與祁國兵馬並沒有明顯優勢,再加上李皓的挑釁態度。


    最終祁軍也選擇來一場正麵對決,以期望能盡快收複失地。


    隻是鑒於李皓前兩次的戰績,他們擔心又中了陷阱,因此在行軍道路上極為謹慎。


    每日隻在官道走四十裏,凡紮營必立堅寨,不管李皓怎麽派人挑釁,都絕不使兵輕進,就是對著平州進發。


    不過李皓也不慌,既然沒有以小勝大的機會,那就來一場兵對兵、將對將的正麵對決。


    於是主動率兵前移搶占有利位置,終究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能主動爭取到的,李皓絕不能拱手送人。


    雙方正麵硬剛的狀態下,比拚的就是麾下兵馬的真實戰力,及雙方將領的指揮能力。


    第一天雙方都是擺開陣勢,進行了初步試探,都想找出對方的弱點。


    但兩邊的領兵將領都是身經百戰之人,縱使李皓打了幾輩子經驗多些,但問題是別人的下限也高,雙方都沒有收獲。


    因此在試探無果之後,李皓便正式開始了主力對戰。


    而在這上麵,有著保衛自家田地的增益效果在,原先從祁國歸降的人馬,爆發出了驚人的戰力。


    在直麵對方中軍的情況下,愣是靠著一腔血勇直接殺穿了中軍前營,把在側翼支援的宿國老兵給嚇了一跳。


    畢竟要是之前對付他們的時候,能發揮出這種戰力,隻怕柳州城還真未必能守得住。


    由此也激發了他們的爭強之心,現在大家同屬一個陣營,他們也不想輸給這些後來者。


    於是隻在一上午的鏖戰之下,祁軍的戰線就被接連逼退,導致中軍與左右翼的兵馬,產生了一道缺口。


    祁軍領兵的忠武侯也發現了這點,立馬揮動令旗,想讓左右翼兵馬向中軍合攏,以免發生脫節。


    但李皓的反應卻是要比他快上一些,直接帶著在後麵作為預備隊的一營騎兵,就直接朝著缺口衝了過來。


    從側翼席卷進了中軍,朝著忠武侯的帥旗衝了過去。


    忠武侯見狀也想指揮兵馬攔截,可倉促應戰的祁軍,連陣勢都沒有時間結好,隻能被李皓率兵接連擊潰。


    眼見李皓快衝到附近時,忠武侯隻能選擇帶著帥旗後撤,寄希望於拉開距離後,再重新擺開陣勢。


    隻是在雙方已經陷入膠著的時候,可不是他想撤就能撤下去的,李皓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既然帥旗被移動了,那動搖軍心的目的就已達到。


    分出一半騎兵繼續朝帥旗移動的方向追擊,迫使他們隻能不斷後撤,無法從容指揮兵馬。


    至於剩下的一半,則由李皓帶著,直接從左翼的祁軍殺去。


    不一會功夫,中軍和左翼的陣勢就被衝擊的支離破碎,沒支撐一會就潰散了。


    而沒有他們的的支撐,右翼兵馬顯然也是獨木難支,很快就敗退下來。


    李皓率部追擊了十裏,俘獲俘虜、輜重無數,打贏了這一場關鍵的硬仗。


    但在事後的統計中,李皓麾下損失也不小,這場戰略上的大勝,在雙方傷亡比上,並沒有太大差距。


    不過李皓也並不心疼,因為自這一戰過後,祁軍再想集結足夠的兵力反擊,所需的時間就很漫長了,李皓便有了一個充足的時間來消化勝利果實。


    所以之後李皓並沒有繼續進軍,而是重新返回了平洲,開啟了這裏均田進程。


    另外李皓也需要在這裏鋪設義學,以此來應對未來需要大量治軍、治政人才的問題。


    在李皓忙於祁國之事的時候,宿國內部也不太平。


    對於李皓自作主張開啟的這場戰事,朝中有不少人提出了異議。


    剛開始是說李皓窮兵黷武,會致宿國於險境,同時也容易引起安國和褚國的敵意。


    後麵李皓接連大勝,連續奪取了數城之後,窮兵黷武的言論倒是消停了一會。


    畢竟祁國開疆拓土了,他們也能在這份蛋糕上,分上一杯羹。


    直到後麵李皓均田的消息傳來,他們見自己竟然得不到什麽,立馬就又是一股反對風潮的重新開始。


    順帶還給李皓扣上了私設朝廷、拉攏民心的帽子,同時褚國的國書,也給他們一個重要的砝碼,請求崔明召李皓回都城。


    崔明對此有些猶豫,對於開疆拓土的功績,他還是有些渴望的。


    雖然不是他主導的這場戰事,但隻要他坐在這個皇位上,那這位功勞天然就屬於他。


    但同樣的,他也不想讓李皓的權勢過大,進一步影響他的帝王權威。


    也正在他猶疑的時候,李皓一封請旨的奏疏,暫時讓他穩定了想法。


    李皓的奏疏上,是說所占祁國諸城,需盡快納入到宿國治下。


    之前戰時,才臨時以軍法治理,現今局勢逐漸平定,請求崔明派遣文官前往治理,督撫百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知識學到力量並收藏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